软弱围岩中小净距公路隧道的稳定性研究

软弱围岩中小净距公路隧道的稳定性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在今后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将会遇到大量的隧道工程。受地形与特殊地质条件的限制,接线的考虑,小净距隧道这种特殊结构形式将会经常出现。基于前人对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法、中间岩柱加固的研究成果的调查,发现对煤系软弱围岩中小净距隧道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萍洪高速洪口界隧道为依托,运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11个不同净距的模型,并研究在煤系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稳定性问题,及Ⅳ级与Ⅴ级围岩隧道合理净距与施工方法的选择。本论文进行的主要工作及所取得的成果包括:(1)分析了煤系软岩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力学特点,及其对隧道稳定性的不利影响:(2)分析无支护和有支护条件下不同净距的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根据隧道塑性影响区分布和隧道周边位移,确定Ⅳ级与Ⅴ级围岩的合适的隧道净距;(3)考虑煤系软岩(主要是炭质页岩等)在隧道开挖情况的一个岩体参数弱化的过程,通过数值模拟的分析研究其规律:(4)根据洪口界隧道的现实情况,对不同围岩级别条件下和埋深条件下不同的施工工法进行了模拟,提供适合洪口界隧道施工的施工工法;(5)针对煤系地层的特殊性质,提供一套煤系地层防瓦斯的施工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洪口界隧道工程概述
  • 1.3.1 工程概况
  • 1.3.2 地形地貌
  • 1.3.3 工程地质条件
  • 1.3.4 水文地质条件
  • 1.3.5 区域地质构造
  • 1.4 本文章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软弱围岩的工程地质特性
  • 2.1 软岩的定义
  • 2.2 软岩的分类
  • 2.2.1 普氏分级法
  • 2.2.2 按岩体特性及变形机理分类
  • 2.2.3 软岩软化程度分类
  • 2.3 软岩的成分
  • 2.4 软岩的工程力学特性
  • 2.4.1 可塑性
  • 2.4.2 膨胀性
  • 2.4.3 崩解性
  • 2.4.4 流变性
  • 2.4.5 软岩的易扰动性
  • 第三章 隧道开挖模拟的相关理论及模型的选择
  • 3.1 数值方法的概况
  • 3.2 软弱围岩的建模原理
  • 3.3 FLAC的原理
  • 3.4 摩尔—库仑模型
  • 3.5 隧道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FLAC实现
  • 3.5.1 小净距隧道净距合理取值的影响因素
  • 3.5.2 地应力场的模拟
  • 3.5.3 边界条件的确定
  • 3.5.4 释放荷载的计算
  • 第四章 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净距的选择研究
  • 4.1 隧道施工过程的模拟
  • 4.1.1 开挖与支护结构的模拟
  • 4.1.2 地应力逐步释放的模拟
  • 4.2 计算参数的选取
  • 4.2.1 用Bieniawski岩体分类指数RMR估算岩体参数
  • 4.2.2 用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体系确定岩体分类指数RMR
  • 4.2.3 用规范估算岩体力学参数
  • 4.2.4 本文计算所取的参数
  • 4.3 计算模型的建立
  • 4.4 净距对软弱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 4.4.1 Ⅳ级与Ⅴ级围岩中无支护隧道塑性区分布
  • 4.4.2 有支护时净距对隧道的分析
  • 4.5 围岩参数弱化的影响
  • 第五章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和中间岩柱加固的研究
  • 5.1 施工方法的研究
  • 5.1.1 施工方法的概述
  • 5.1.2 假定条件
  • 5.1.3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工序介绍
  • 5.2 Ⅳ级围岩施工方法比较
  • 5.2.1 中间岩柱位移场分析
  • 5.2.2 隧道周边节点位移场分析
  • 5.2.3 隧道开挖塑性影响区分析
  • 5.2.4 支护结构分析
  • 5.2.5 综合分析
  • 5.3 Ⅴ级围岩施工方法比较
  • 5.3.1 中间岩柱位移场分析
  • 5.3.2 隧道周边节点位移场分析
  • 5.3.3 隧道开挖塑性影响区分析
  • 5.3.4 支护结构分析
  • 5.3.5 综合分析
  • 5.4 中间岩柱的加固分析
  • 第六章 萍洪高速洪口界隧道的设计与应用
  • 6.1 隧道方案选择
  • 6.2 Ⅳ级围岩开挖支护
  • 6.2.1 Ⅳ级围岩隧道结构设计
  • 6.2.2 施工方法的选择
  • 6.4 Ⅴ级围岩开挖支护
  • 6.4.1 Ⅴ级围岩隧道结构设计
  • 6.4.2 施工方法的选择
  • 6.5 洪口界隧道的量测设计
  • 6.5.1 理论反馈法
  • 6.5.2 经验反馈法
  • 6.5.3 监控量测的目的和意义
  • 6.5.4 洪口界隧道现场监控量测的内容及测试方法
  • 6.6 煤系地层的施工及处理
  • 6.6.1 通风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 6.6.2 有害气体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与实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浅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研究[J]. 四川建筑 2020(01)
    • [2].层状围岩中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研究[J]. 公路 2020(09)
    • [3].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模型试验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9(08)
    • [4].地下结构间小净距土体的研究与处理[J]. 城市建筑 2019(24)
    • [5].关于公路停车视距横净距计算公式修正的探讨[J]. 公路与汽运 2020(04)
    • [6].FLAC3D数值模拟实例分析大跨小净距双洞隧道的开挖步序影响[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7].城市化地区公路平交口角净距优化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6(11)
    • [8].软岩大变形隧道小净距段变形与受力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05)
    • [9].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模型试验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S1)
    • [10].不同埋深下小净距隧道最优净距的探讨[J]. 铁道建筑 2013(08)
    • [11].关于公路停车视距横净距计算公式修正的探讨[J]. 西南公路 2019(04)
    • [12].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主线出入口净距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20(02)
    • [13].城市化地区公路平交口角净距优化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6(12)
    • [14].小净距邻近营业线隧道爆破施工研究[J]. 爆破 2017(01)
    • [15].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横净距问题及对策[J]. 公路工程 2013(06)
    • [16].小净距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27)
    • [17].小净距大断面隧道合理净距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8].关于小净距隧道间合理净距的探讨[J]. 铁道建筑 2009(09)
    • [19].高速公路中间带安全侧向净距值[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0].爆破震动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研究[J]. 山西交通科技 2015(06)
    • [21].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模型试验研究[J]. 公路隧道 2014(03)
    • [22].软土层小净距顶管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6(05)
    • [23].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研究[J]. 山西建筑 2015(20)
    • [24].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地震响应分析[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5(03)
    • [25].关于高速公路横净距与平曲线半径的探讨[J]. 华东公路 2014(03)
    • [26].隔离桩技术在小净距盾构隧道中的应用[J]. 建材世界 2013(01)
    • [27].高速公路平面设计中的横净距计算与运用[J]. 公路 2011(08)
    • [28].Ⅴ级围岩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探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03)
    • [29].考虑围岩破坏条件时优化小净距隧道最小净距的研究[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8(08)
    • [30].大断面超小净距浅埋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变形规律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 2020(06)

    标签:;  ;  ;  ;  

    软弱围岩中小净距公路隧道的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