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简称Ct)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为临床上导致失明的主要病因之一,亦是性传播性疾病(sex transmitted disease, STD)最常见的病原体,Ct感染生殖道后亦可增加HIV传播的危险性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虽然沙眼衣原体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但由于感染后症状常不明显,甚至没有自觉症状,因而很容易被忽视,其诊断和治疗往往被延误,造成Ct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引起盆腔炎和不孕等多种并发症。接种疫苗将是预防和控制衣原体感染性疾病最为有效的方式。由于灭活疫苗不能给沙眼患者提供保护性作用,近十年来,大家主要致力于研究衣原体亚单位疫苗,但由于对衣原体保护性和致病性因子知识的缺乏,至今仍未有成熟的衣原体疫苗问世。从全基因组范围分析衣原体性蛋白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寻找Ct免疫优势抗原,将有助于筛选衣原体毒力相关因子和保护性蛋白,阐明Ct的致病机制,促进衣原体诊断试剂盒及疫苗的研制。研究目的1.克隆表达D型Ct全基因组ORFs编码蛋白的GST融合蛋白,为Ct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2.建立Ct感染人体后体液免疫应答谱,筛选衣原体免疫优势抗原;比较活沙眼衣原体感染及死衣原体接种后抗血清的抗原识别谱,筛选衣原体感染依赖性抗原,为进一步阐明Ct感染的致病机制,Ct血清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及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依据文献和互联网http://stdgen.northwestern.edu/对D型Ct全基因组ORFs进行分析,给预测的918个衣原体基因或基因片段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从D型Ct基因组中扩增获取目的基因。构建pGEX-6p-CTs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 IPTG诱导表达重组GST-CTs融合蛋白,建立D型Ct蛋白质组。2.将衣原体蛋白质组的全部融合蛋白按照ORFs顺序分装到10块96孔微量凹孔板中,建立衣原体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收集Ct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这些抗血清与衣原体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的免疫反应性,建立沙眼衣原体感染人体后的体液免疫应答谱,并筛选出衣原体的免疫优势抗原。3.为鉴定衣原体性蛋白与抗血清反应的特异性:①应用衣原体感染的HeLa细胞或未感染的HeLa细胞裂解物吸附抗血清,同时收集健康人血清,ELISA法分别检测这些血清与衣原体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的免疫反应性;②Western blot法检测ELISA法中反应阳性的抗原与该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③免疫共沉淀结合Western blot法检测抗血清能否从衣原体感染的HeLa细胞裂解物中沉淀出相应衣原体性蛋白。4.分别应用死衣原体皮下接种新西兰大白兔,腹腔注射接种Balb/c鼠;活衣原体滴鼻感染Balb/c鼠,阴道感染Balb/c鼠及C57BL/6鼠。收集血清,ELISA法分别检测这些抗血清与衣原体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的免疫反应性。①通过比较人类抗血清与兔、小鼠抗血清所识别的衣原体抗原谱,分析兔和小鼠是否适合用作制备抗衣原体性蛋白的抗体和筛选衣原体疫苗效果的动物模型;②通过比较活衣原体感染人类及死衣原体接种的动物抗血清所识别的衣原体抗原谱,鉴定衣原体感染依赖性抗原和感染非依赖性抗原。5. Western blot法分析衣原体感染依赖性抗原和感染非依赖性抗原在衣原体感染细胞裂解物和纯化的衣原体EB、RB上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分析得出目前全世界所预测的D型Ct基因组有918个ORFs,包括910个基因组编码基因和8个质粒编码基因。本实验成功克隆表达了908个基因的全长或片段,其中,788个ORFs克隆表达了全长基因,120个ORFs克隆表达了基因片段,共获得933个pGEX-6p-CTs原核表达质粒,并均在E.coli XL1-Blue中表达出相应的重组融合蛋白。尚有10个ORFs未能成功诱导表达出高质量的融合蛋白。它们分别是CT081, CT219, CT267, CT786, CT039.1, CT221.1, CT480.1,CT814.1,DEG02和DEG06。2.将衣原体蛋白质组的全部GST融合蛋白按照顺序分装到10块96孔微量凹孔板中,每一块板中均有一CPAF阳性对照孔和一GST-alone阴性对照孔,建立了衣原体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3.收集了99份Ct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这些抗血清与衣原体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的免疫反应性,建立了沙眼衣原体感染人体后的体液免疫应答谱,并筛选出27个衣原体免疫优势抗原。其中,719个衣原体抗原被99份抗血清中的一份或一份以上抗血清识别,124个抗原能被10%或10%以上抗血清识别,75个抗原能被20%或20%以上抗血清识别,50个抗原能被30%或30%以上抗血清识别,38个抗原能被40%或40%以上抗血清识别。27个抗原能被50%或50%以上抗血清识别,我们把它定义为衣原体的免疫优势抗原。这27个衣原体免疫优势抗原包括了衣原体膜蛋白:CT681,CT443,CT812; ABC转运子蛋白CT067和CT381;包涵体膜蛋白CT119,CT147,CT442,CT529和CT813;分泌到宿主细胞浆的分泌型蛋白CT858和pCT03 (Pgp3);III型分泌系统相关蛋白CT089和CT456;与代谢有关的酶及蛋白酶CT240,CT798,CT806, CT828和CT841;一些衣原体hypothetical蛋白CT143,CT101, CT694, CT142, CT695, CT875, CT795, CT022。其中11个抗原已经被报道为免疫优势抗原,尚有16个衣原体免疫优势抗原为全球首次报道,分别是:CT022, CT067, CT101, CT142, CT143, CT240, CT381, CT442, CT443, CT456, CT695, CT798, CT806, CT828, CT841和CT875。4.应用衣原体感染的HeLa细胞或未感染的HeLa细胞裂解物吸附抗血清,ELISA法分别检测这些血清与衣原体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的免疫反应性,发现应用衣原体感染的HeLa细胞裂解物吸附免疫血清后,该血清不再识别Ct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而未感染的HeLa细胞裂解物吸附抗血清后其与Ct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的反应性与吸附之前相似。健康人血清亦不与Ct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发生反应。结果提示:衣原体感染患者抗血清与衣原体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的反应是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5. Western blot法检测ELISA法中反应阳性的抗原与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发现大多数抗原Western blot法检测仍然为反应阳性,少数抗原虽在ELISA法检测时反应阳性,但在Western blot法检测时却为反应阴性。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该抗血清能将ELISA法检测阳性而Western blot法检测阴性的蛋白从感染的HeLa细胞裂解物中沉淀下来,从而证实该抗原是构像依赖性抗原。该结果表明本实验中用到的Ct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结合ELISA法检测衣原体抗原组既能检测线性抗原,还能鉴定构像依赖性抗原,因此该方法优于Western blot法。27个衣原体免疫优势抗原中共有10个为构像依赖性抗原,分别是:GST-CT022, GST-CT067, GST-CT101, GST-CT142, GST-CT240, GST-CT695C, GST-CT798C, GST-CT806, GST-CT828和GST-pCT03 (Pgp3)。6.①通过比较人、兔和小鼠三个种属所识别的衣原体抗原,发现许多人类优势识别的抗原亦能被2种啮齿目动物强烈识别,表明啮齿目动物可以被用于研究衣原体引起的免疫反应和评估衣原体疫苗候选抗原的保护作用。②比较活衣原体感染的Balb/c鼠和C57BL/6鼠识别衣原体抗原的数目,发现滴鼻感染和阴道感染的Balb/c鼠均识别54个衣原体抗原,而阴道感染的C57鼠仅能识别27个抗原,死衣原体接种的Balb/c鼠识别29个抗原,提示宿主识别的抗原数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正相关。③活衣原体感染个体所识别的抗原与灭活衣原体接种个体抗血清所识别的抗原差别尤为显著。人类抗血清识别的719个抗原中,563个抗原不能被死衣原体接种的兔或鼠抗血清识别,为感染依赖性抗原;156个抗原能被死衣原体接种的兔或鼠血清识别,为感染非依赖性抗原。7. Western blot法分析衣原体感染依赖性抗原和感染非依赖性抗原在衣原体感染细胞裂解物和纯化的衣原体EB、RB上的表达情况。发现大多数感染依赖性抗原主要表达在感染细胞裂解物中,而在EB上表达很少,提示这些蛋白可能为分泌性蛋白,RB合成该蛋白后很快将其分泌至包涵体腔或宿主细胞浆。结论1.D型Ct全基因组共预测有918个ORFs。2.成功地将788个Ct基因的全长和120个Ct基因的片段克隆到pGEX-6p载体中,构建了933个pGEX-6p-CTs原核表达质粒。3.成功表达了908个衣原体基因全长或片段,制备了933个重组GST-CTs融合蛋白,建立了D型Ct蛋白质组。并建立了D型Ct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4.建立了Ct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中衣原体B细胞抗原组,成功建立了沙眼衣原体感染后体液免疫应答谱,鉴定出Ct27个免疫优势抗原,全球首次报道16个新的衣原体免疫优势抗原,分别是:CT022,CT067,CT101,CT142,CT143,CT240,CT381,CT442,CT443,CT456,CT695,CT798,CT806,CT828,CT841和CT875。5.Ct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结合ELISA法检测衣原体抗原组既能检测线性抗原,还能鉴定构像依赖性抗原。27个衣原体免疫优势抗原中有10个为构像依赖性抗原,分别是:GST-CT022, GST-CT067, GST-CT101, GST-CT142, GST-CT240, GST-CT695C, GST-CT798C, GST-CT806, GST-CT828 and GST-pCTO3 (Pgp3)。6.首次系统的鉴定出563个Ct感染依赖性抗原。在38个能被40%或40%以上患者血清识别的衣原体抗原中,共有14个衣原体感染依赖性抗原,分别是:CT089, CT116, CT142, CT153, CT228, CT442, CT529, CT694, CT798, CT806, CT813, CT828, CT858, CT866。研究目标1.进一步分析衣原体Ⅲ型分泌系统相关蛋白与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患者(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简称STI)患者和沙眼患者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2.制备抗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Tarp (CT456)的单克隆抗体。3.研究Tarp蛋白在衣原体感染HeLa细胞中的表达特征。4.评估Tarp蛋白重组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5.鉴定Tarp蛋白的免疫优势区。研究方法1.通过互联网搜索目前已报道的CtⅢ型分泌系统相关蛋白。2.收集8份沙眼和24份Ct生殖道感染患者血清,ELISA法进一步分析CtⅢ型分泌系统相关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应用衣原体感染的HeLa细胞或未感染的HeLa细胞裂解物吸附抗血清,同时收集健康人血清,ELISA法分别检测这些血清与衣原体III型分泌系统相关蛋白的免疫反应性以鉴定衣原体性蛋白与抗血清反应的特异性。3.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Tar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阳性克隆,ELISA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类和衣原体种属特异性。4.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arp蛋白在衣原体感染HeLa细胞中的表达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Tarp蛋白在纯化的EB、RB、D型Ct感染的HeLa细胞裂解液中的表达。5. Tarp蛋白重组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估:①克隆表达Ct鼠肺炎型(MoPn) Tarp同源体(TC0741) GST融合蛋白,用PreScissionTM蛋白酶酶切去除GST而获得纯的TC0741重组蛋白;②建立Balb/c小鼠MoPn生殖道感染模型,分别收集感染小鼠血清和脾细胞,ELISA法检测内源性Tarp蛋白诱导的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③TC0741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分别收集小鼠血清和脾细胞,ELISA法检测外源性Tarp蛋白诱导的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及抗体亚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的特异性;ELISA法检测MoPn刺激脾细胞后培养上清中IFN-γ、IL-4和IL-5的水平。④以TC0741重组蛋白为免疫原,结合CPG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接种Balb/c小鼠,同时设MoPn+CPG+IFA阳性对照组和单纯的CPG+IFA阴性对照组,再以MoPn生殖道攻击小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阴道分泌物中MoPn的IFU值以判断小鼠清除MoPn感染的速度;解剖分离小鼠生殖道组织,H&E(苏木精和曙红)染色法检测小鼠上生殖道组织病理学变化。6.克隆表达D型Ct Tarp蛋白11个片段的GST融合蛋白,ELISA法检测这11个片段与Ct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患者、兔免疫血清,以及抗Tarp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反应性,进一步鉴定Tarp蛋白的免疫优势区,为进一步探讨Tarp的生物学功能和保护性作用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1.通过互联网搜索,目前已报道的衣原体III型分泌系统相关蛋白主要有Inc家族蛋白及另外约49个衣原体蛋白。应用ELISA法检测CtIII型分泌系统相关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显示STI患者和沙眼患者血清均能优势识别D型Ct CT456 (Tarp)、CT089和CT858重组蛋白,其中Tarp蛋白在沙眼患者血清中识别频率更高达100%,其识别频率和平均OD均高于其他蛋白,甚至高于CPAF。尽管D型Ct Inc家族免疫优势蛋白CT119,CT529,CT813和主要外膜蛋白MOMP能被STI患者血清优势识别,但在沙眼患者血清中的识别频率却显著低于STI患者血清。2.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9株稳定分泌抗Tar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R4D5,N5B11,R5B6.2,R2H1.2,R12B12, R2H7, R5G8.1, R8G7.2和M4F4。9个mAbs全部为IgG, R5B6.2和R8G7.2为IgG2a, R4D5, R2H1.2, R12B12, R2H7, N5B11, M4F4和R5G8.1均为IgG1。间接免疫荧光法染色结果显示9个mAbs均能特异性的着色Ct血清型A、D、L2,而不着色MoPn、6BC和AR39。3.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arp蛋白在衣原体感染HeLa细胞上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在衣原体感染后8h内可见Tarp表达,在13h时Tarp表达消失。24h衣原体包涵体己经非常明显,但仍不能检测到Tarp的表达。直到28h时重新检测到少量Tarp,而且Tarp的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而逐渐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Tarp蛋白在纯化的EB、RB、HeLa-D裂解液中的表达,发现Tarp主要在纯化的EB和HeLa-D裂解液中表达,而在RB上则不表达。结果提示Tarp蛋白是一个衣原体EB相关蛋白。4.以MoPn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了TC0741基因全长片段,构建了pGEX-6p-TC0741重组质粒;成功表达了GST-TC0741融合蛋白;用PreScissionTM蛋白酶酶切去除GST而获得了纯的TC0741重组蛋白。5. MoPn感染小鼠血清中产生了高滴度的抗MoPn和抗Tarp的特异性抗体,该血清能识别MoPn抗原和GST-Tarp融合蛋白,但不能识别单纯的GST蛋白。MoPn感染小鼠的脾细胞经Tarp蛋白和MoPn刺激后诱导产生了高浓度的IFN-γ,且IFN-γ的浓度随着Tarp蛋白剂量加大而增高,而GST蛋白却不能刺激感染小鼠的脾细胞产生IFN-γ。各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基本检测不到IL-4和IL-5的产生。结果提示MoPn感染小鼠后内源性Tarp诱导产生了Tarp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6.给小鼠接种Tarp蛋白+佐剂以评估外源性Tarp蛋白诱导的免疫应答。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发现接种MoPn+佐剂和Tarp蛋白+佐剂的小鼠抗血清能使MoPn包涵体染色,而仅接种佐剂的小鼠抗血清却不能使MoPn包涵体染色。MoPn感染HeLa细胞的裂解物能中和MoPn+佐剂组和Tarp蛋白+佐剂组小鼠免疫血清中抗MoPn抗体,经预吸附后,两组血清均不再使MoPn包涵体染色。GST-Tarp蛋白预吸附Tarp蛋白+佐剂组血清后,该血清不再染色MoPn包涵体,但GST-Tarp蛋白预吸附MoPn+佐剂组血清后,该血清仍继续染色MoPn包涵体。ELISA法检测小鼠免疫血清中抗MoPn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和亚类。MoPn+佐剂组和Tarp蛋白+佐剂组小鼠抗血清中产生了高滴度的抗MoPn抗体,而单纯佐剂组血清中则没有抗MoPn抗体产生。MoPn+佐剂组和Tarp蛋白+佐剂组小鼠抗血清中IgG2a的滴度均高于IgG1,即IgG2a/IgGl>1。MoPn+佐剂和Tarp蛋白+佐剂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浓度显著高于单纯佐剂组。各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基本检测不到IL-4和IL-5的产生。结果提示Tarp重组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MoPn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以Thl细胞应答为主。7.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阴道分泌物中MoPn的IFU值以判断小鼠清除MoPn感染的速度,发现单纯接种佐剂组中,在感染后27天阴道分泌物中仍可检测到衣原体。MoPn+佐剂组在感染后第6天,小鼠阴道分泌物中MoPn的IFU值显著低于单纯接种佐剂组和Tarp+佐剂组(P<0.05),第15天已基本检测不到MoPn。Tarp+佐剂组在感染后第21天,小鼠阴道分泌物中MoPn的数量显著低于单纯接种佐剂组(P<0.05),第24天已完全检测不到MoPn,提示此时Tarp+佐剂组小鼠生殖道中MoPn已被完全清除。结果表明:Tarp重组疫苗诱导产生的免疫反应有利于小鼠生殖道内衣原体感染的清除。8.小鼠生殖道组织大体观察发现Tarp+佐剂组(P<0.05)和MoPn+佐剂组(P<0.01)输卵管双侧积水的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单纯佐剂组。小鼠生殖道组织切片H&E染色评估炎症的严重程度和生殖道管腔扩张程度结果显示:三组中小鼠子宫角组织的炎症积分和管腔扩张积分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输卵管部位,Tarp+佐剂组和MoPn+佐剂组的炎症积分和管腔扩张积分均显著低于单纯佐剂接种组(P<0.01)。结果提示Tarp重组疫苗能防止小鼠上生殖道的炎性病理改变,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Tarp是一个有前景的衣原体疫苗候选抗原。9.成功克隆表达了11个Tarp片段的GST融合蛋白。ELISA法检测这11个片段与Ct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患者、兔免疫血清,以及抗Tarp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反应性,发现所有Tarp反应阳性抗血清均能识别氨基酸从152~302的区域;STI抗血清和兔抗血清能同时识别氨基酸1-156、310-431和582~682区域;只能被STI抗血清识别的是氨基酸从425-581区域;只能被兔抗血清识别的是氨基酸683-847区域。6个抗Tarp单克隆抗体识别氨基酸152~302的区域,另3个单克隆抗体分别识别氨基酸1~119、120-151,和310~431的区域。结论1.Tarp蛋白在STI患者和沙眼患者中均为免疫优势抗原。2.成功建立了9株稳定分泌抗Tar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3.Tarp是一个衣原体EB相关蛋白。4.接种Tarp诱导产生了以Thl为主的免疫应答。Tarp重组疫苗与CPG+不完全弗氏佐剂联合免疫在实验小鼠内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小鼠生殖道内衣原体的清除,显著降低小鼠上生殖道组织的炎性病理改变。Tarp可作为一种新的潜在靶抗原用于衣原体疫苗的研制。5.氨基酸从152到302的区域,是Tarp蛋白最强的免疫优势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鼠抗沙眼衣原体Tar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10)
- [2].前路TARP系统与后路钉棒系统对枢椎下拉力的生物力学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4(07)
- [3].寰枢椎脱位前路手术治疗——TARP内固定手术 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四)[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04)
- [4].沙眼衣原体Tarp蛋白B细胞表位的预测与鉴定[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06)
- [5].气囊漏气试验指导TARP内固定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应用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2(09)
- [6].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05)
- [7].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后路术后TARP翻修[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04)
- [8].寰枢椎脱位及TARP手术应用解剖学 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一)[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01)
- [9].TARP手术治疗颅底凹陷症的围术期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18)
- [10].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09(02)
- [11].寰枢椎脱位手术镁合金与钛合金TARP内固定系统在屈伸状态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中国数字医学 2012(11)
- [12].TARP手术并发症及其相关处理 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六)[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01)
- [13].2017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学术年会暨广总脊柱外科学术论坛经口寰枢椎内固定(TARP)技术及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workshop学习班[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04)
- [14].第六期全国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暨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06)
- [15].2016广总脊柱外科论坛暨经口寰枢椎内固定(TARP)技术及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workshop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05)
- [16].第5期全国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暨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3(05)
- [17].第5期全国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暨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3(06)
- [18].第四期全国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暨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05)
- [19].2017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学术年会暨广总脊柱外科学术论坛经口寰枢椎内固定(TARP)技术及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workshop学习班[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03)
- [20].第六期全国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暨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01)
- [21].第五期全国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暨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01)
- [22].第四期全国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暨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04)
- [23].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会议纪要[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02)
- [24].第六期全国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暨颈推前后路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05)
- [25].前路松解复位植骨融合TARP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合并侏儒症一例[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04)
- [26].TARP-Ⅲ手术枢椎螺钉置钉参数CT测量及与解剖测量的对比研究[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02)
- [27].2015年广总脊柱外科论坛暨第六期全国TARP技术和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02)
- [28].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0(02)
- [29].寰椎侧块与颈内动脉在经口咽前路手术中的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6(05)
- [30].评《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手术——TARP相关理论与手术技巧》专著[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03)
标签:沙眼衣原体论文; 融合蛋白论文; 全基因组蛋白质阵列论文; 免疫反应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