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藻对海产贝类胚胎和蒙古裸腹溞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研究

亚历山大藻对海产贝类胚胎和蒙古裸腹溞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典型有毒赤潮藻——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和太平洋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和致毒机制以及对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 Daday)生命活动的影响。此外,还针对我国赤潮发生特点,模拟研究了我国东海大规模赤潮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dams et Reeve))受精卵孵化和蒙古裸腹溞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8株产PSP毒素的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 ATHK, AT5-1, AT5-3, ATCI02, ATCI03),链状亚历山大藻, A. lusitanicum、微小亚历山大藻和2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藻(AC-1, AS-1)对海湾扇贝受精卵的孵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说明在亚历山大藻属中,这种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与PSP毒素的产生无直接关系,表明存在非PSP毒素的其它毒性物质。一种PSP标准毒素STX也没有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证明该抑制作用与PSP毒素不直接相关。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对海湾扇贝、文蛤和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孵化的有显著的毒害作用,其藻液、重悬液、去藻液和内容物均显著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对海湾扇贝、文蛤和太平洋牡蛎担轮幼虫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显著破坏作用,破坏膜结构和胞内结构,影响细胞内的功能器官如溶酶体的稳定性,使卵黄颗粒萎缩变形;对文蛤和太平洋牡蛎的受精卵显示出极强的毒害作用: 3000cells·ml-1时,使二者胚胎完全溶掉消失;在2000cells·ml-1的藻液中培养2h后,担轮幼虫的外膜发生溶解,整个幼体呈葡萄串样。相关亚历山大藻AC-1产生的这种毒性物质可能对贝类胚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影响。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的毒性效应与不同藻种/藻株密切有关:塔玛亚历山大藻(AT-6, ATCI02)、链状亚历山大藻、A. lusitanicum和微小亚历山大藻不影响蒙古裸腹溞的存活,而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ATCI03和AT5-1)和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AS-1)有显著影响。蒙古裸腹溞能摄食塔玛亚历山大藻(AT-6, ATHK, ATCI02, ATCI03, AT5-1),链状亚历山大藻, A. lusitanicum和微小亚历山大藻,很少或基本不摄食相关亚历山大藻。亚历山大藻影响蒙古裸腹溞的RNA/DNA比值和蛋白质含量以及Na+,K+-ATP酶活性。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对蒙古裸腹溞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赤潮简介
  • 1.2 赤潮的分布与发生状况
  • 1.2.1 赤潮的全球分布
  • 1.2.2 我国赤潮发生状况
  • 1.2.3 我国赤潮研究状况
  • 1.3 亚历山大藻赤潮
  • 1.3.1 发生状况
  • 1.3.2 亚历山大藻孢囊
  • 1.3.3 亚历山大藻赤潮在全球爆发的原因
  • 1.3.4 亚历山大藻的危害机理
  • 1.3.5 亚历山大藻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 1.3.5.1 亚历山大藻对海洋藻类的影响
  • 1.3.5.2 亚历山大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 1.3.5.3 亚历山大藻对贝类的影响
  • 1.3.5.4 亚历山大藻对鱼类的影响
  • 1.3.5.5 亚历山大藻对甲壳类的影响
  • 1.3.5.6 亚历山大藻对高级营养级生物的影响
  • 第二章 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致毒机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2.1 11 株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2.1.2.2 STX 标准毒素试验
  • 2.1.2.3 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影响实验
  • 2.1.2.4 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不同组分的影响实验
  • 2.1.2.5 对担轮幼虫细胞结构的影响实验
  • 2.1.2.6 对担轮幼虫溶酶体稳定性的影响实验
  • 2.1.3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11 株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2.2.2 STX 标准毒素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2.2.3 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2.2.4 相关亚历山大藻 AC-1 不同组分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2.2.5 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对海湾扇贝担轮幼虫细胞结构的影响
  • 2.2.6 相关亚历山大 AC-1 对海湾扇贝担轮幼虫溶酶体稳定性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三章 相关亚历山大藻 AC-1 对文蛤和太平洋牡蛎胚胎和幼虫发育的影响及机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2.1 受精卵的采集
  • 3.1.2.2 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对文蛤和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3.1.2.3 相关亚历山大藻 AC-1 不同组分对文蛤和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3.1.2.4 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对担轮幼虫外部形态的影响
  • 3.1.2.5 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对担轮幼虫细胞结构的影响
  • 3.1.3 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相关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和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3.2.2 相关亚历山大藻不同组分对文蛤和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3.2.3 相关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和太平洋牡蛎担轮幼虫外部形态的影响
  • 3.2.4 相关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和太平洋牡蛎担轮幼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四章 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生命活动的毒性效应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藻和蒙古裸腹溞
  • 4.1.2 海水
  • 4.1.3 实验方法
  • 4.1.4 10 株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的存活的影响
  • 4.1.5 10 株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摄食的影响
  • +,K+-ATP酶活力、RNA/DNA比值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4.1.6 8 株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Na+,K+-ATP酶活力、RNA/DNA比值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1.6.1 样品收集
  • +,K+-ATP酶活力、RNA/DNA比值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4.1.6.2 蒙古裸腹溞Na+,K+-ATP酶活力、RNA/DNA比值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4.1.7 相关亚历山大藻 AC-1对蒙古裸腹溞的毒性效应
  • 4.1.7.1 不同密度的相关亚历山大藻 AC-1对蒙古裸腹溞存活的影响
  • 4.1.7.2 不同龄蒙古裸腹溞对相关亚历山大藻 AC-1 的敏感性试验
  • 4.1.7.3 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不同组分对蒙古裸腹溞的毒性
  • 4.1.7.4 相关亚历山大藻 AC-1对蒙古裸腹溞体长、产幼数和寿命的影响
  • 4.1.8 统计分析
  • 4.2 结果
  • 4.2.1 10 株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存活的影响
  • 4.2.2 10 株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摄食的影响
  • +,K+-ATP酶活力的影响'>4.2.3 8 株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 4.2.4 8 株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 RNA/DNA 比值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2.5 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对蒙古裸腹溞的毒性效应
  • 4.2.6 不同龄蒙古裸腹溞对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的敏感性
  • 4.2.7 相关亚历山大藻AC-1 对蒙古裸腹溞体长、产幼数与存活时间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东海大规模赤潮藻对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孵化和蒙古裸腹溞种群影响的模拟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实验生物
  • 5.1.2 实验设计
  • 5.1.3 藻密度的设置
  • 5.1.4 统计分析
  • 5.2 结果
  • 5.2.1 链状亚历山大藻对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5.2.2 链状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种群数量的影响
  • 5.2.3 东海原甲藻对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5.2.4 东海原甲藻对蒙古裸腹溞种群增长的影响
  • 5.2.5 链状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单种藻液和混和藻液对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5.2.6 链状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单种藻液和混和藻液对蒙古裸腹溞种群增长的影响
  • 5.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和完成文章情况
  • 表目录
  • 图目录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有害藻华[J]. 太平洋学报 2017(01)
    • [2].有害藻华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J]. 生物化工 2017(05)
    • [3].海洋有害藻华研究进展[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4].有害藻华的宏条形码分析:机会与挑战[J]. 海洋科学 2020(07)
    • [5].海洋溶藻菌的研究进展[J]. 南方水产科学 2019(05)
    • [6].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发生情况、危害效应与演变趋势[J]. 海洋与湖沼 2017(06)
    • [7].2017年春、夏季黄海35°N共发的绿潮、金潮和赤潮[J]. 海洋与湖沼 2018(05)
    • [8].有害藻华预警预测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11)
    • [9].基于分子生物学的不同环境因子影响水华藻类生长和产毒的研究进展[J]. 环境化学 2018(07)
    • [10].硅藻与棕囊藻囊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 2020(02)
    • [11].海洋溶藻功能菌作用机理研究的若干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3(02)
    • [12].我国绿潮发生发展机理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13(12)
    • [13].褐潮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危害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14(06)
    • [14].回顾与展望:关于有害藻华种类休眠体通过船舶压舱水底泥地理扩散的研究[J]. 海洋科学 2020(07)
    • [15].《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SCI-E收录)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1年第4期论文导读[J]. 海洋科学 2011(06)
    • [16].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研究现状与展望[J]. 海洋与湖沼 2020(04)
    • [17].改性黏土絮凝海洋原甲藻对水体中氮、磷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2)
    • [18].秦皇岛入海河流的污染水平、排放特征及对褐潮暴发区生源要素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 2017(05)
    • [19].藻华的控制与开发利用研究[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20].有害藻华的预测技术和防灾减灾对策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3(02)
    • [21].黄海浒苔绿潮及其溯源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进展 2012(03)
    • [22].甲藻的异养营养型[J]. 生态学报 2011(20)
    • [23].还大海以蔚蓝——访红潮研究专家、香港公开大学何建宗教授[J]. 科学中国人 2009(04)
    • [24].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华方法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稚贝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6)
    • [25].秦皇岛近海有害藻华发生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1)
    • [26].山东半岛海域赤潮灾害探究[J]. 齐鲁渔业 2008(04)
    • [27].珠江口海域3种重要有害藻类的溶血毒性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02)
    • [28].近海藻华灾害对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 2015(05)
    • [29].海洋环境中甲藻磷营养生理研究进展[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01)

    标签:;  ;  ;  ;  ;  ;  ;  ;  ;  ;  

    亚历山大藻对海产贝类胚胎和蒙古裸腹溞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