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随着科技的稳步提升,在现代桥梁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现浇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并且已经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其起到的效果也较为显著。由此可见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是桥梁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就需要桥梁建筑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对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对其技术进行创新,以保证施工技术能满足现代桥梁的需求。
关键词: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运用
1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1.1控制后张法张拉力中所存在的不足
桥梁建筑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当中,用后张法张拉力时,常见的方式是用预应力筋和张力一起伸长,将控制张力变成施工衡量工作的依据,将伸长率变成检测对准工作的依据。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当中一般都用一点五油压来对拉力进行计算工作,但是这种计算方式在计算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与实际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有些甚至会没有校准结构,再加上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受到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以及工作态度消极懈怠,从而就导致了在控制后张法张拉力工作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偏差,无法准确的读数以及无法控制张力的稳定等问题。
1.2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无法控制张拉的时间
就现阶段来看,桥梁建筑施工单位为了提升预应力的强度,通常会在材料中加入早强剂,运用这种方法在2d~3d之后就能对张拉预应力进行浇筑工作了。但是,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根据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增长缓慢,强度增长迅速,如果将两者同时进行增加工作,就会使混凝土明显的出现变形。如果过早的处理张拉力,就会提高预应力的损失,进而使桥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桥梁在建成之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承载能力或在桥梁表面出现诸多缝隙。过早张拉处理预应力,不仅会导致桥梁的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还会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众多桥梁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结构的实际强度往往会低于预测的强度。
1.3预应力孔道压浆中存在着不足
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中孔道压浆主要有两种作用,第一,预应力孔道压浆可以使结构和预应力筋一同进行。第二,有效的提升预应力筋的耐腐蚀性。但是,就目前来看,桥梁建筑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在密实度与饱满度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桥梁建筑单位对浆体注浆的过程严重忽略。现阶段,孔道的安全性,注浆的工作流程以及泥浆所用的材料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水与灰的比值不能达到要求。
2施工技术介绍
2.1基础处理环节
基础处理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前提,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桥面裂缝等等一系列问题,引发质量事故,因此,要对其严格管控。第一,对于基础情况进行详细勘查,了解地层结构、地下含水层情况、承载力情况等等,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基础加固措施,保证基础稳定性,本工程聘请了专业的勘查队伍,并使用的是卫星遥感系统,测量精度较高。第二,清除地基表面的杂物,进行场地平整,然后对一些松软的地层进行压实处理,使用压土机碾压,并对压实情况进行监测。在碾压之后,对基础地面进行三七灰土换填处理,厚度控制为40cm左右,并对压实度进行测量,必须达到90%以上,本工程测量结果为94%,支架基础的承载能力符合要求。除此以外,在固化层外侧要开挖排水沟,避免地表水积聚,造成基础松软,并做好翻浆冒泥的防护措施,在灰土层上部铺设塑料布。第三,科学把控地基承载力灌入试验的实施时间、过程,合理分析其结果,并使用专业化的技术手段和人员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具备规定中的支撑要求,计算的内容包括基础顶面附加应力的平均值、附加应力和基础地面附加应力,经过计算,本工程基础情况良好。P0=(N+G)/F=KPA<fk对于这一计算公式当中,对于每延米基础顶面压力主要用N来表示;以G来代表每延米回填土石方的自身重量;每延米地基受力面积用F来表示,fk属于地基承载力标准数值。
2.2支架搭设环节
第一,支架选择方面,通常可以由钢材、塑料以及其他材料制作而成,只要符合要求即可,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节能环保和成本最低的原则,本工程使用的是钢制支架,模式为碗扣式。第二,支架荷载计算,计算的内容包括支架、模板的自重情况,所需承载的混凝土和其他构筑物重量,包括人员、物料、机械设备等相关需要承载的重量,进行混凝土搅拌时产生的荷载,浇筑混凝土对侧面板产生的压应力,混凝土倾倒的水平荷载,保温荷载。第三,支架搭建,具体流程如下:选择材料,并做好支架受力试验和布设图——垫木铺设——安装主杆和水平杆——标高测量,碗扣锁紧——进行位置调整——设置脚手板——逐渐接高主杆和水平杆——安装上托——设置横木。第四,对支架预拱度进行计算,并调整支架稳定性,得出稳定系数为1.4,而相关规定为不低于1.3,所以说,合乎要求。
2.3模板安装
在安装之前,进行检修和校正,并涂刷脱模剂,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具体操作,且脱模剂选择合理,对钢筋和混凝土施工缝没有污染;长度和宽度的偏差为0.4mm,规定值为不超过±5.0mm;相邻两模板表面之间存在高低差,具体数值为2.1mm,规定值为不超过3.0mm;拼合板间缝隙较小,测量值为1.5mm,规定值为不超过2.0mm。在底模施工过程中,接缝要平整,不悬空、不翘曲,并铺设方木,钢筋绑扎与模板安装要协调,不能相互影响,且避免与脚手架相连,以免引起变形,要按照位置准确安装,并对安装之后的情况进行检查;升模施工,保证外模大面平整,控制好接缝的连接性,上紧连接螺栓;内模施工,首先是浇注底板和腹板,然后浇注顶板混凝土和翼缘混凝土,竖向使用短方木支护,间距为30.0cm,顶模在1/4跨位置安装入孔,便于拆模。
2.4钢筋加工与安装
安装流程设置如下:安装前准备——选择相应的配料——钢筋下料——加工钢筋——按照要求标注——梁底板施工——梁肋板施工——横隔梁施工——梁顶板施工。
2.5混凝土浇筑
使用的是二次成型法,浇注的顺序为底板——腹板——顶板,浇注分为两次完成,第一次浇注主要是到达翼板位置,第二次则对剩余部分进行浇筑,不能一次完成,使用的浇注设备是混凝土泵车,坍落度为15.0cm,要求为14.0——16.0cm之间,符合规定。并在混凝土表面初凝时进行2次抹面,防止出现收缩裂缝。
2.6拆除环节
拆除的主要原则就是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并且避免因拆除而破坏相应的结构合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要根据模板是否承重来针对性拆除,如果不承重拆除,混凝土强度需达到2.5MPa以上,对于箱梁底板、翼板、支架等承重部分拆除,混凝土强度需与设计要求完全相符,拆除的顺序,可以采用先支后拆或者是后之先拆的模式。
3结论
综上所述,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应用,需要注重实际情况,实现整个工程的全过程技术管控和改进,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设计,从人、机、料、法等各方面来优化,为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向前,宋健民,史丽敏.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计算应用探讨[J].公路工程,2017,42(04):194-197+218.
[2]李国红.预应力现浇桥梁的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8):88+90.
[3]陈继,尹行.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06):74-75.
[4]周荷东.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分析讨论[J].建筑知识,2017,37(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