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有机秩序的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研究

基于城市有机秩序的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近几年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并加剧了城市、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特别在城市的中心区内,其作为城市的最具有活力的区域,支撑着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运作。而现今,中心区的建筑群体正大规模的被建设与被改造中,然而,许多这种建设呈现出“无意义”的现象,城市交通不畅、城市商业环境恶化、城市文化传统失落等各种问题充斥着这一区域,除了影响其商业价值外,还给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负面效果。由此,本文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理解城市的整体发展,通过对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与有机秩序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归纳出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有机秩序的四点内涵,分别为构成秩序、功能秩序、时间秩序和空间秩序。并在此内涵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构建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有机秩序的方法途径,宏观角度上的中心区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整合;微观角度上的中心区建筑群体内的建筑形体组合、建筑功能布局、建筑肌理设计和与交通空间的整合途径。研究成果为以后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全文分为5章,重点是第4章和第5章。结论是对研究成果的概括总结。第1章绪论。本章系统分析总结现今国内城市设计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合建筑群体空间的必要性,文章研究的意义、对象和方法体系,并构建了论文的研究框架结构。第2章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本章辨析了城市有机秩序和建筑群体空间的概念,限定城市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概念,并对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3章国内外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发展过程和特征。本章分别回顾了西方和我国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不同时代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传统建筑群体空间有机秩序发展的特征。并提出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发展趋势。第4章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有机秩序内涵。本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提出四点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有机秩序内涵:构成秩序、功能秩序、时间秩序和空间秩序。第5章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有机秩序构建。通过实例加以分析其有机秩序设计理念,并提出了构建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有机秩序的设计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前中国城市形态发展的主要问题
  • 1.1.2 建筑群体空间整合的必要性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框架结构和思路
  • 第2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1 城市有机秩序
  • 2.1.1 对“有机”的辨析
  • 2.1.2 对“秩序”的辨析
  • 2.1.3 有机秩序
  • 2.2 建筑群体空间
  • 2.2.1 概念辨析
  • 2.2.2 组成要素
  • 2.3 中心区的建筑群体空间
  • 2.4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4.1 城市有机秩序与整体性相关理论
  • 2.4.2 城市空间与建筑群空间相关理论
  • 2.5 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 第3章 国内外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发展过程与特征
  • 3.1 西方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发展过程与特征
  • 3.1.1 西方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发展过程
  • 3.1.2 西方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特征
  • 3.2 国内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发展过程与特征
  • 3.2.1 国内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历史发展过程
  • 3.2.2 国内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特征
  • 3.3 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发展趋势
  • 第4章 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有机秩序内涵
  • 4.1 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构成秩序
  • 4.1.1 建筑群
  • 4.1.2 街道
  • 4.1.3 场地
  • 4.2 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功能秩序
  • 4.2.1 功能的聚合性
  • 4.2.2 功能的分离性
  • 4.3 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时间秩序
  • 4.3.1 演化的历史性
  • 4.3.2 演化的可持续性
  • 4.4 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空间秩序
  • 4.4.1 空间的有机关联性
  • 4.4.2 空间的整体共存性
  • 第5章 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有机秩序构建
  • 5.1 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实例分析
  • 5.1.1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建筑群设计
  • 5.1.2 杭州湖滨旅游商贸步行街区城市设计
  • 5.2 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与城市形态的整合
  • 5.2.1 与自然环境的整合
  • 5.2.2 与历史文化的整合
  • 5.3 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的整合
  • 5.3.1 建筑群形体整合
  • 5.3.2 建筑群功能整合
  • 5.3.3 建筑群肌理整合
  • 5.3.4 建筑群交通整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
  •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郑州住宅建筑群体设计与节能关系研究[J]. 四川水泥 2016(10)
    • [2].寒地建筑群体形态自组织适寒设计研究[J]. 建筑学报 2015(05)
    • [3].壹方购物中心:城市轻奢微旅行[J].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17(02)
    • [4].基于建筑群体氛围的柔性色彩规划策略研究[J]. 住宅科技 2019(05)
    • [5].寒地建筑群体形态自组织适寒设计研究[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8(07)
    • [6].礼乐对传统建筑群体的影响[J]. 建筑与文化 2019(08)
    • [7].浙江音乐学院[J]. 世界建筑 2020(S1)
    • [8].公共建筑群体居住区照明景观环保效益建模分析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8(09)
    • [9].成都近代建筑群体保护利用初探——以四圣祠北街街区教会建筑群为例[J]. 城市建筑 2014(06)
    • [10].大型公共建筑群体的绿色生态布局——由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方案竞赛的思考[J]. 中外建筑 2009(07)
    • [11].城市生态敏感区建筑群体高维空间规划建模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7)
    • [12].深圳大鹏所城将军府第建筑群体特征分析[J]. 中原文物 2011(01)
    • [13].滨海渔村建筑设计现状分析及设计策略研究——以田岙村渔民画工作室建筑群体设计为例[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22)
    • [14].基于BIM的大型建筑群体协同管理平台应用研究[J]. 绿色建筑 2018(03)
    • [15].城市转换节点的建筑高度控制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转盘建筑群体高度分析为例[J]. 规划师 2010(S2)
    • [16].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设计探索[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8(07)
    • [17].东北地区城镇化建设中景观设计与建筑群体的空间规划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9(01)
    • [18].浅谈建筑群体游览动画设计方法[J]. 中国建设教育 2010(Z6)
    • [19].浅析俄罗斯历史变迁对建筑风格的影响[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25)
    • [20].隅木+华艺店[J]. 现代装饰 2013(09)
    • [21].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管理土建与安装的协调管理[J]. 门窗 2017(08)
    • [22].豫北传统建筑空间语言解析[J]. 绿色科技 2019(22)
    • [23].安徽省泾县医院规划及建筑设计[J]. 山西建筑 2017(06)
    • [24].绿色建筑需要“绿色通道”[J]. 建设科技 2008(09)
    • [25].柔软之塔[J]. 山东文学 2014(02)
    • [26].作品视窗[J]. 建筑师 2008(02)
    • [27].浅谈武汉商业建筑的文脉性质[J]. 中外建筑 2013(05)
    • [28].浅谈小城镇居住小区住宅布置的规划[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5)
    • [29].“簇群”交集在建筑或建筑群体中的拓扑属性[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31)
    • [30].2008奥运与中国经济[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04)

    标签:;  ;  ;  ;  

    基于城市有机秩序的中心区建筑群体空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