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遗传学技术论文-郑海红,孙竹筠,张可煜,高飞,韦祖樟

反向遗传学技术论文-郑海红,孙竹筠,张可煜,高飞,韦祖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向遗传学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染性克隆,亚基因组,核苷酸,PRRSV

反向遗传学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郑海红,孙竹筠,张可煜,高飞,韦祖樟[1](2019)在《反向遗传学技术应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 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成员。根据血清学和遗传特性的差异,可将PRRSV分为欧洲型(1型)和美洲型(2型)~([1])。随着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使对RNA病毒基因组在其cDNA分子水平上进行体外人工操作成为可能,如对基因进行点突变、缺失、插入、颠换、转位和互补等改造。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对PRRSV基因组的反向遗传操作[2-6],在研究PRRSV的基因复制、亚基因组转(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沈巍巍,陈果,何秀苗,韦平[2](2016)在《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向遗传学技术是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一种新手段,从"基因-性状"层面对基因突变、节段重排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进行解读,可突破常规的对IBDV从"性状-基因"进行研究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对IBD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在IBDV细胞嗜性、毒力分子基础、致病机制及致弱机理等重要生物特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6年17期)

孙玉章,倪雪霞,李金明,吴发兴,王永玲[3](2016)在《动物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近年来动物RNA病毒基因复制与表达调控机理、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构建新型病毒载体和研发新型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6年05期)

李呈军,陈化兰[4](2015)在《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流感病毒研究和防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病毒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完全以质粒为基础的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在流感病毒研究和防控领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反向遗传技术的应用拓宽和加深了流感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人流感和动物流感的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流感病毒致病性、跨宿主传播以及疫苗研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孙中涛,王萱,李群辉,高照,王晓泉[5](2015)在《采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clade7..2 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高产疫苗株》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高产疫苗株,研究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删除Clade 7.2 H5N2亚型AIV A/chicken/Shanxi/Q6/2013(wt-Q6株)血凝素(HA)基因多碱性氨基酸序列,以wt-Q6株HA和神经氨酸酶基因为供体,结合A/Puerto Rico/8/34(H1N1)(PR8)AIV的6个内部片段骨架,构建针对此种变异的H5亚型AIV疫苗株,成功拯救出一株重组病毒r Q6/PR8。该病毒在鸡胚和MDCK细胞上均具有较好的繁殖滴度,对SPF鸡胚和鸡无致病性,具有低毒高产的特性,符合疫苗候选株的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5年03期)

连孟洋,郑青,房师松[6](2014)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流感病毒的复制及调控机制、致病性、新型疫苗制备等方面的研究更进一步。本文就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及前景作简要概述。(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林初文,谢金文,王善辉,苗立中,沈志强[7](2012)在《基于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新城疫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城疫病毒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新城疫的病原微生物。随着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的快速发展,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已成为新城疫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病毒载体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在简要综述了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反向遗传载体的构建等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新城疫病毒载体在外源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概况。(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35期)

祁国财,李平花,刘在新[8](2012)在《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可以应用于疫苗研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疫苗研制技术。其中,反向遗传学技术发展迅速,倍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这项技术不仅为解析病毒蛋白在病毒复制周期和致病性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而且为研发RNA病毒为载体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1-4]。(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孙玉章[9](2011)在《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致弱鹅源副黏病毒NA-1株》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城疫(Newcastle.disease. ND)是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 NDV)引起的种对世界范围内养离业造成E大危害的急性传染病。NDV在病毒学上的完整分类地位是单股负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目黏病毒科(Paiamyxovirdae).副黏病毒亚科(Paiamyxovirdae)、离腮腺炎病毒属(Avulavirus)。NDV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结构模式为3-NP-P-M-F-H-L-5,共编码核衣壳蛋自(NP)、磷蛋自(P)、基质蛋自(M)、融合蛋自(F)、血凝素神经酸酶酶蛋自(HN)及大聚合酶蛋自(L)等6种结构蛋自,以及自于P基因的RNA编辑现象产生的v和w!种非结构蛋自,基因组两端为重要的调控序列。ND自1926年被发现以来,至20世纪末,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4次大流行。目前,学术界般根据病毒F基因部分序列特征将NDv分为9个不同的基因型,部分基因型还有不同的亚型。ND的每次大流行都与NDv新基因型的出现有关,其中基因Ⅶ型毒株是1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NDv流行毒株的优势基因型,也是当前造成我国和世界上鸡群和鹅群ND大面积流行的王要基因型。自于目前普遍使用的新城疫商品化疫苗株与当前我国新城疫流行毒株基因型的不同所导致的免疫偏差现象,我国新城疫的防制直是防而不止,且有愈演愈烈z势,尤其是近年来频王要疫病之一。目前针对该病防治的研宄热点在于尽快开发同源同型的鹅源目黏病毒弱毒疫苗。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是目前分子病毒学领域广泛用于生物E学研究、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体系早在1999年就经建互起来了之一.而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研宄相对滞后。本研究以本室于1999年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爆发的疫情中分离到的一株鹅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NA-1株(基因VIId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前期先后完成了鹅源新城疫强毒株NA-1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分段克隆、主要基因的克隆表达、辅助表达质粒和微型基因组的构建等工作,随后笔者构建了鹅源新城疫强毒株NA-1株的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并成功拯救出了具有血凝活性的野生型病毒rNA-1株,其生物学特性与亲本病毒NA-1株相近。在此基础上,根据鹅源新城疫病毒NA-1株F蛋白与鸡源新城疫标准弱毒疫苗株LaSota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区氨基酸序列的不同,笔者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并利用Overlap PCR方法对所构建的全长cDNA感染性分子克隆进行定点突变,使全长cDNA感染性分子克隆F基因第112位氨基酸密码子由AGG(精氨酸, Arg, R)突变为GGG(甘氨酸, Gly, G),115位氨基酸密码子由AAA(赖氨酸, Lys, K)突变为GAA(谷氨酸, Glu, E),第117位氨基酸密码子由UUU(苯丙氨酸, Phe, F)突变为CUU(亮氨酸, Leu, L),从而构建成功了具有典型弱毒株特征的F基因的人工突变克隆。随后将克隆的F’基因替换到鹅源新城疫病毒NA-1株的全长克隆FL-cDNA质粒上,构建成功了鹅源新城疫病毒NA-1株的突变克隆FL-cDNA-F’并再次进行病毒的“拯救”,最终得到了一株毒力较弱的、可用于水禽新城疫防治的鹅源新城疫病毒疫苗候选株。本研究成功救获的人工突变的鹅源新城疫病毒rNA-1-F’株MDT为96 h, ELD_(50)为10~(-4.5)/0.2 mL,与人工突变前的亲本毒株NA-1株(MDT=59.6 h,ELD_(50)=10~(-7)/0.1 mL)相比毒力已明显减弱,进一步证明了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与NDV毒力的密切关系。本室将随后对该救获毒株进行免疫原性以及遗传稳定性等相关研究,为今后鹅副黏病毒病弱毒疫苗的生产化、商品化奠定良好基础,为我国当前鹅副黏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6-01)

靳冬,吴志明,张志凌,张健,李明义[10](2011)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禽流感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为负链RNA病毒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途径,使负链RNA病毒的许多特性得以深入认识。禽流感近年在全球的广泛暴发,使得对流感病毒的深入研究更加迫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应用,使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致病机理、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笔者就国内近几年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禽流感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分析,提出对策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1年03期)

反向遗传学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一种新手段,从"基因-性状"层面对基因突变、节段重排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进行解读,可突破常规的对IBDV从"性状-基因"进行研究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对IBD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在IBDV细胞嗜性、毒力分子基础、致病机制及致弱机理等重要生物特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向遗传学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郑海红,孙竹筠,张可煜,高飞,韦祖樟.反向遗传学技术应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的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2].沈巍巍,陈果,何秀苗,韦平.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家禽.2016

[3].孙玉章,倪雪霞,李金明,吴发兴,王永玲.动物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及应用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6

[4].李呈军,陈化兰.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流感病毒研究和防控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

[5].孙中涛,王萱,李群辉,高照,王晓泉.采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clade7..2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高产疫苗株[J].中国家禽.2015

[6].连孟洋,郑青,房师松.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4

[7].林初文,谢金文,王善辉,苗立中,沈志强.基于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新城疫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

[8].祁国财,李平花,刘在新.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

[9].孙玉章.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致弱鹅源副黏病毒NA-1株[D].吉林大学.2011

[10].靳冬,吴志明,张志凌,张健,李明义.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禽流感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动物检疫.2011

标签:;  ;  ;  ;  

反向遗传学技术论文-郑海红,孙竹筠,张可煜,高飞,韦祖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