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葛玉芬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和街小学255300
一件事情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件事情,它就只是一件事情。但如果你把它当作事业来做,你就会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你就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你就会热爱这份工作。所以,我把教学当成了事业,我爱上了这份工作,尽管路上布满了荆棘、充满了坎坷、面对着挑战,但我仍然干的津津有味,乐在其中。
从教近十五年了,教过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与学生的关系上也越来越融洽。“孩子们”是我对学生的称呼,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我都这样称呼他们。与学生的关系除了师生,更像母子。走在校园里,有时会突然觉得后面的头发被轻轻拽了一下,有时从臂弯里会突然伸出一只嫩嫩的小手,有时……这都是那群可爱的调皮的宝贝们捣的鬼,被我发现后,会露出小脸俏皮地跑开。“老师,给你”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一颗红枣塞到了我的手里。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去萌水支教的第二天,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悄悄地放在我眼前两块糖。当时我感动不已,刚来连她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她竟然……,最主要的是这无声的语言给了我莫大的温暖,使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感受到了她的爱。一块口香糖、一个枣、甚至是几颗瓜子……在别人看来,瓜子、糖都是一些不起眼的物品。但在我眼里却比什么都昂贵,因为这些足以证明孩子们对我的那份肯定。
爱,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基础;情感,则是孕育知识的沃土。有了浓厚的感情基础,课堂上才能师生平等互信,气氛轻松、和谐;师生情感交融,学生们才能积极思考,用心体悟,畅所欲言。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课堂才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如图,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就兴奋了,举手的,高呼“老师,我”的,站起来的……这样的情景与我预想的一样,因为这么简单的题谁都想回答。于是我叫了一个下游学生:
“我想到了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就是:4&pide;2=2厘米。”
“不是,是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才是半径的两倍。”不等我说,几个孩子已经反驳开了。
“还想到了什么?”(我觉得不用多余的话,抛问题就行。)
“我想到了可以根据直径是4厘米求出周长:3.14×4=12.56(厘米)。”
“我想可以求出圆的面积:4&pide;2=2(厘米)3.14×22=12.56(厘米2)。”
“还想到了什么?”当我的问题再次抛出,孩子们的脸上充满了疑惑。我想可能是在想“没有了啊,怎么还问”。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两眼盯着黑板上的图,在思索着。终于,有举手的了,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孩子举起了手,但这次少了先前的高呼,也可能是对自己的答案拿不准吧。
“我觉得如果把上面的半圆涂上阴影,就可以求半圆的面积:4&pide;2=2(厘米)3.14×22&pide;2=6.28(厘米2)”
此话一出,不用我评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对”。
“那也可以求半圆的周长:3.14×4&pide;2+4=10.28(厘米)”反应还是很快的,从面积立马到了周长。
“还想到了什么?”说实话,这次我真称得上“孤家寡人”了。下面没有一个人回应我,我甚至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无助。孩子们已经很棒了,还要求什么?是的,但是如果我现在就揭晓答案,前面的训练时不是都功亏一篑了呢?我的目的是发散学生思维,旧知中学习新知识。时间都去哪了?时间在孩子们的茫然中一秒一秒的过去。
“老师,我知道”大家顺着声音望去,带着怀疑,带着期待。
“如果用今天学的知识,我想上面的阴影可以用50%来表示。”
“对啊,刚才我们想到的知识都是前几天学的,大家看这位同学想到的是昨天刚学的百分数。我们要不要给他掌声,向他学习?”话音未落,掌声响起。
“我还可以用原来的知识,阴影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
“同学们,现在你们说阴影部分既可以用50%来表示,也可以用1/2来表示。那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50%○1/2。
“填等号”“从图上看,他们确实相等,从意义上讲也相等的,那你能证明这两个数是相等的吗?”“可以把1/2通分变成1/2,那就是50%了。”“也可以把50%化简得出。”同学们精彩的发言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已经把知识融会贯通——用“活”了。
接下来的用小数0.5表示阴影部分,其中包括怎样证明50%=1/2=0.5。“你能举出这样连等的三个数吗?”……
时间在问题中流过,在思考时流过,在兴奋中流过。这样的学生和这样的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更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的专业化发展。迸发激情的课堂,让我走出课堂时多了份满足,多了份惊喜,多了份愉悦。课堂教学成为了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他们思维的交流,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唤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学生才能享有真正的自主,才敢于表现自己,才会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老师只有放下师道威严的架子,变“教书匠”为“指挥家”、“合作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善待学生的问题,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