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初级中学教师姜琪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初级中学教师李伟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第一条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为说出,学习内容为空气的主要成分,学习水平分别为了解。
第二条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为认识,学习的内容为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学习水平分别为理解。
教材分析:
过去: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而且小学对空气也有部分的介绍。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现在: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符合深入浅出原则。
将来:本课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从感情培养方面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优势: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经了解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
劣势: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教材分析中指出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所以确定了本课的重点为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本课的课标要求为能说出空气的成分,学情分析中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我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实验设计思路的分析,学生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进步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学流程:
活动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预设时间2分钟)
“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了它就活不了。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空气(板书课题)
【点评:以有关空气的谜语或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设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证明空气的存在(预设4分钟)
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想办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是存在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
【点评: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在这里能够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是练习很大的,从而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活动三: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预设8分钟)
此时学生已经知道空气是真实存在的,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空气的成分。
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证明空气不是单一气体的实例:学生们应该能想到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③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⑤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
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物质。
思维延伸:以前的科学家是如何进行实验探究空气中成分的?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提问展示:学生简述拉瓦锡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点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搜集证据的能力,并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学会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活动四: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预设18分钟)
教师把实验仪器展示给学生,并鼓励学生通过所给的仪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并提示学生利用教材给出的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进行实验的设计。
仿照拉瓦锡实验并参考教材,学生应该可以设计出如下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装置的组装。(如下图)
接下来让学生再次回顾实验中所需仪器的名称,并知道仪器的组装一般实验装置的方法。
然后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由教师强调需要注意的点。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此实验的要点:掌握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并掌握实验现象。
小组讨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重点问题:
1、水为何会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取决于谁的体积?
2、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进而说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3、红磷可否用木炭、硫等其他物质代替并说明原因。(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就不难回答)
4、实验结果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此题有难度)
讨论之后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并对回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鼓励,如果答得不全其他小组或教师进行补充。
【点评:此时学生通过拉瓦锡的实验已经知道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只是理论理解可能还有一些疑问,通过实验既解决学生的疑难,培养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评价能力。】
活动五:学生记忆空气的组成并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预设5分钟)
学生当堂记忆空气的组成,教师当堂提问并对记的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做到当堂记住空气的组成成分。
接下来教师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然后由学生举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并做课后练习与应用的第二题。
【点评:当堂记忆会使学生的兴趣很高,学生有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所以课堂效率较高,对于纯净物和混合物学生通过习题可以做到当堂解决这个知识点】
活动六、梳理课堂、归纳总结(预设3分钟)
1.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实验部分(现象、原理及注意事项)进行回忆、小结。
2.学生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
【点评:让学生感觉实验是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一些问题,本课学生对实验有了一些理解】
总体点评:
空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是有必要的,并且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也是课标的要求,探究空气的成分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与探索欲,空气整节课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们也参与进来,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也由一味的教变成了引导,并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符合教学理念。
本节课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趣味性浓,学生可以参与度高。
(二)有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评价多样化,有语言及加分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