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诱捕效果研究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诱捕效果研究

论文摘要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是危害果树的国际重大检疫性害虫之一。本文对苹果蠹蛾在我国的严重发生地区——甘肃张掖市的生物学特性及性诱剂诱捕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苹果蠹蛾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距地面0~30 cm的主干树缝或老翘皮下越冬,第2年3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4月18日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到羽化高峰,成虫产卵前期3~7天。第1代卵多产在叶片上,卵期平均10天;幼虫5龄,2龄后蛀入果心取食果肉,6月20日前后脱果后沿树干向下爬至老翘皮下或树缝中结茧化蛹,蛹期平均10天,7月初开始出现第1代成虫,7月中旬达羽化高峰。第2代卵多产在果实上,叶片次之,平均卵期8天,幼虫期15天,蛹期11天,成虫期12天。第3代卵多产在果实上,平均卵期8天,幼虫期20天,幼虫老熟后脱果结茧越冬。成虫傍晚活动最盛,多在树冠上部;其产卵具有选择性,主要选择在离果实较近的叶片背面和果实的萼部或胴部。幼虫孵化后多选择从果实与叶片的接触点蛀入果内取食危害,3龄后取食果籽,并将粪便推出虫道;老熟后从虫道爬出,多选择局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树干结茧化蛹。苹果蠹蛾卵在树冠上、中、下层均为聚集分布;其垂直方位着卵量以上层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水平方位东面和南面着卵量显著多于西面和北面。不同类型和颜色诱捕器及诱捕器悬挂在不同高度对苹果蠹蛾的诱捕效果差异显著,其中三角式和飞翼式诱捕效果显著优于水盆式和圆筒式,绿色显著优于粉红色,4.0 m悬挂高度显著优于1.0 m。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形态特征
  • 1.2 分布与危害
  • 1.3 在我国的扩散及造成的影响
  • 1.4 生物学研究
  • 1.4.1 生活史
  • 1.4.2 生活习性
  • 1.5 生态学研究
  • 1.5.1 气候因子
  • 1.5.2 空间分布格局
  • 1.5.3 天敌研究
  • 1.6 性诱剂应用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地概况
  • 2.2 实验材料
  • 2.2.1 诱芯
  • 2.2.2 诱捕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越冬规律调查
  • 2.3.2 成虫发生规律调查
  • 2.3.3 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观察
  • 2.3.4 空间分布研究
  • 2.3.5 诱捕效果的研究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越冬规律
  • 3.2 成虫的年消长规律
  • 3.3 生活史和生活习性
  • 3.3.1 年生活史
  • 3.3.2 生活习性
  • 3.4 卵的空间分布
  • 3.4.1 聚集度指标
  • 3.4.2 不同方向的分布规律
  • 3.5 诱捕效果研究
  • 3.5.1 不同类型诱捕器诱集效果比较
  • 3.5.2 不同颜色诱捕器诱集效率比较
  • 3.5.3 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诱集效果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利用苹果蠹蛾的越冬规律进行物理防治
  • 4.2 利用苹果蠹蛾成虫的发生规律确定防治时期
  • 4.3 天气状况对苹果蠹蛾诱捕量的影响
  • 4.4 苹果蠹蛾滞育对防治的影响
  • 4.5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效果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诱捕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