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戏剧大师阿瑟·密勒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该剧在美国舞台频频上演并获得巨大成功。1983年,我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兼翻译家英若诚先生将《推销员之死》翻译成中文,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地方特色,从而使得本出负载西方文化的戏剧在中国上演并获得巨大成功。由于演出的特殊需要,英若诚先生的翻译活动被赋予了特定的目的。因此,用翻译学中的目的论理论来分析英若诚先生《推销员之死》的译本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出发点。目的论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一个较有影响的翻译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单靠语言学是解决不了翻译的问题的。威密尔(Vermeer)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是从译入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威密尔还特别强调,因为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文化背景之中,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在目的论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笔者选择了英若诚翻译的剧本《推销员之死》作为文本进行分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戏剧翻译的译文既可以作为文本阅读,也可供舞台演出,译文的不同功能使译者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式。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推销员之死》进行了分析,即演员的角度,译入语受众的角度和译者的角度。其中,译者必须要考虑译入语受众的文化接受能力和需要。笔者旨在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更好地欣赏英若诚先生的译作的精彩之处,并借鉴其成功之处来指导戏剧翻译实践。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米勒作品下的诗意语言——以《推销员之死》为例[J]. 戏剧之家 2020(12)
- [2].美国的梦,人类的诗——浅论《推销员之死》的诗性智慧[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4)
- [3].浅谈《推销员之死》中琳达的女性悲剧形象[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8(10)
- [4].《推销员之死》的创伤解读[J]. 文教资料 2017(14)
- [5].《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成因[J]. 青年文学家 2017(06)
- [6].浅析美国梦在《推销员之死》中幻灭的原因[J]. 青年文学家 2017(09)
- [7].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推销员之死》[J]. 参花(下) 2017(06)
- [8].浅谈过去对《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悲剧结局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17(29)
- [9].《推销员之死》中的异化现象探究[J]. 青年文学家 2017(27)
- [10].美国梦的兴起与破碎——以《推销员之死》论美国梦[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1].《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美国梦的异化[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7)
- [12].论《推销员之死》的主题意义[J]. 青春岁月 2012(02)
- [13].《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性(英文)[J]. 青年文学家 2011(21)
- [14].《推销员之死》中女主人公琳达的女性主义解读[J]. 考试周刊 2011(76)
- [15].美国梦破灭:小人物的大悲剧——试析《推销员之死》[J]. 戏剧文学 2012(03)
- [16].论《推销员之死》中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J]. 电影文学 2010(09)
- [17].评电影《推销员之死》的悲剧性[J]. 电影文学 2010(15)
- [18].精神生态视角下的《推销员之死》[J]. 芒种 2012(18)
- [19].《推销员之死》的生态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18)
- [20].破碎的美国梦:《推销员之死》中的“谎言”[J]. 文学教育(上) 2013(09)
- [21].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美国梦[J]. 海外英语 2011(04)
- [22].论《推销员之死》的悲剧意义[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3].成长的烦恼——《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J]. 才智 2010(14)
- [24].小人物的悲剧——论《推销员之死》[J]. 电影评介 2008(15)
- [25].浅析《推销员之死》中的文化嫉妒[J]. 河南农业 2008(22)
- [26].美国梦的虚幻和堕落——评《推销员之死》中的洛曼一家人[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03)
- [27].时空参照框架下西方叙事戏剧时态转换研究——以《推销员之死》为例[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28].人性的剖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推销员之死》人物性格对比分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11)
- [29].论《推销员之死》中的女性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20(06)
- [30].《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亡内涵[J]. 华中人文论丛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