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无机纳米颗粒提取、表征及其重金属吸附研究

土壤中无机纳米颗粒提取、表征及其重金属吸附研究

论文摘要

基于环境纳米科学的迅速发展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土壤中纳米颗粒的特性分析,建立起土壤无机纳米颗粒提取表征的方法体系,研究土壤纳米颗粒的形成过程和环境行为,旨在为开发纳米材料修复环境污染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推动纳米土壤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筛分-沉淀-离心-超声结合手段提取土壤无机纳米颗粒的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提取红壤、黑土和黑垆土中的纳米颗粒,粒度分析(PSD)结果表明三种样品粒度分布都呈正态分布趋势,提取的颗粒粒径基本都小于100 nm。研究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能谱仪(EDS)为核心技术,结合激光纳米粒度仪、XRD和磁化率仪等手段,表征了土壤中无机纳米颗粒的大小、形貌、矿物相和结晶状况以及元素组成等关键信息。XRD表征了样品的矿物相及晶格信息。不同气候条件使得三种土壤风化程度存在差异,导致了三种土壤在特征矿物上的区别,铁、铝氧化物晶体明显的特征衍射峰值得关注。电镜表征结果揭示了土壤中纳米颗粒在形貌上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形态包括球形、条状、棒状、絮状及不规则状等,粒径在~10-100 nm之间不等。土壤无机纳米颗粒由于巨大的比表面积和高表面能,展示了易与其他颗粒聚集的倾向,多形成核(单晶,多晶核)-壳(无定形态或氧化物包覆表面)结构。Fe元素主要以铁氧化物及Fe-多元素复合结构存在,后一种结构占据主要地位。利用结晶区域的高分辨图像计算晶格间距,主要有0.266~0.277 nm及0.333~0.334nm两个结果,可以判断分别为赤铁矿或磁赤铁矿,以及硅氧化物。土壤无机纳米颗粒对重金属Cd的吸附可利用Freundlich和Henry等温方程描述。吸附能力强弱顺序为黑垆土>红壤>黑土,其中黑土显著低于另外两种土壤。成土条件的不同,造成了三种纳米颗粒中游离氧化铁的含量及氧化铁结晶形态的区别,可能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此外,三种土壤无机纳米颗粒所带的可变电荷量及电性不同,也会对吸附反应产生影响。比较吸附率,由高到低是红壤之黑垆土>黑土>人工合成氧化铁;吸附率均大于96%,可认为在该实验条件下,纳米颗粒能基本去除重金属污染。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环境纳米颗粒概述
  • 1.1.1 环境纳米颗粒及其特性
  • 1.1.2 土壤环境中的纳米颗粒及其环境行为
  • 1.2 环境纳米颗粒提取、表征理论及技术手段
  • 1.2.1 纳米颗粒分散提取原理
  • 1.2.2 纳米颗粒表征的主要技术手段
  • 1.3 环境纳米应用及其生态风险
  • 1.3.1 纳米颗粒(材料)的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应用
  • 1.3.2 纳米颗粒(材料)应用的环境安全性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试剂与设备
  • 2.2.1 主要实验试剂
  • 2.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2.3 技术路线
  • 2.3.1 纳米颗粒分散提取方法
  • 2.3.2 土壤无机纳米颗粒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 3 土壤无机纳米颗粒的表征
  • 3.1 无机纳米颗粒粒度分布(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PSD)
  • 3.2 无机纳米颗粒矿物相及磁性表征
  • 3.2.1 矿物相及晶格信息、分析—XRD
  • 3.2.2 环境磁学表征—双频磁化率仪
  • 3.3 无机纳米颗粒电镜表征
  • 3.3.1 形貌和化学组成辅助分析—FSEM(场发射扫描电镜)
  • 3.3.2 透射电镜表征
  • 3.3.3 表征结果综合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土壤无机纳米颗粒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 4.1 无机纳米颗粒重金属吸附机理探讨
  • 4.1.1 与粒径相关的无机纳米颗粒的吸附性能
  • 4.1.2 与聚集相关的纳米颗粒的吸附性能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1 人工合成模式矿物表征
  • 4.2.2 吸附实验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液态有机-无机纳米颗粒离子化材料合成及结构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 2011(08)
    • [2].无机纳米颗粒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2(02)
    • [3].PVDF阳离子交换膜制备进展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12)
    • [4].生物医用无机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4(05)
    • [5].复合无机纳米颗粒改性有机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1(07)
    • [6].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对无机纳米颗粒吸附-解吸Ca~(2+)的影响[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03)
    • [7].制备负载无机纳米颗粒的形状规整的微囊(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8(03)
    • [8].无机纳米颗粒的加入对复合超滤膜成膜过程的影响[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03)
    • [9].美国研究人员“铸造”出小于25nm三维金属物件[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4(18)
    • [10].人类“铸造”出小于25纳米三维金属物件[J]. 功能材料信息 2014(05)
    • [11].纳米颗粒在肝纤维化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9(03)
    • [12].稠油降黏剂的研究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 2020(04)
    • [13].美科研人员“铸造”出小于25纳米三维金属物件[J].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15(02)
    • [14].膜分散技术及其强化反应过程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20(12)
    • [15].聚偏氟乙烯杂化膜的制备及其腐殖酸污染性能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19)
    • [16].离子液体在合成橡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合成橡胶工业 2013(01)
    • [17].无机纳米材料改性壳聚糖静电纺纳米膜的应用[J]. 非织造布 2013(02)
    • [18].原生生物质水热炭化制备碳材料及其应用[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0(04)
    • [19].处理油库污水的改性PVDF超滤膜结构与性能[J]. 化工学报 2013(10)
    • [20].聚偏氟乙烯膜的共混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3(17)
    • [21].新型镧基复合树脂对水中铅离子深度净化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 2016(02)
    • [22].无机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高分子学报 2015(11)
    • [23].小于25纳米三维金属物件诞生[J]. 今日电子 2014(11)
    • [24].静电纺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纤维载药体系的构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J]. 中国材料进展 2014(11)
    • [25].无机纳米颗粒在土壤中的环境效应与影响因素[J]. 矿物学报 2020(03)
    • [26].无机纳米颗粒抑制中压电缆终端气隙缺陷局部放电的有效性[J]. 电工技术学报 2016(22)
    • [27].无机改性剂处理氢氧化铝热稳定性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8)
    • [28].微乳液技术及其在功能涂料中的应用[J]. 涂料工业 2012(09)
    • [29].专利[J]. 工程塑料应用 2009(09)
    • [30].Al_2O_3/TiO_2/PVDF杂化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12(18)

    标签:;  ;  ;  ;  ;  

    土壤中无机纳米颗粒提取、表征及其重金属吸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