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411100
【摘要】目的:探究肌电图在不同类型脱髓鞘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2月间到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脱髓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选出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体检健康人群视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肌电图检查,比较肌电图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电图指标与肌电图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在40例不同类型脱髓鞘疾病中,肌电图检出率均较高,与实验室检查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能够作为脱髓鞘疾病患者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脱髓鞘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荐。
【关键词】脱髓鞘疾病;肌电图;应用价值
脱髓鞘疾病主要特征为:脑及脊髓髓鞘破坏或退髓鞘病病变等,特征性病例表现为脱髓鞘。主要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该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在神经纤维髓鞘被破坏,病灶呈现出多发性或散播性,且神经细胞或轴突及支持组织保持相对完整。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髓炎、同心圆硬化、播散性脑脊髓炎,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发病因素包括:缺血性脑卒中、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脑外伤、肿瘤等其他因素等[1]。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因人而异,病程呈自然缓解与复杂的波动性紧进展,患者情绪、感染、过度劳累、外伤等均可能导致该疾病发生,由于患者损伤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征象。该疾病发病时间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多见于青壮年时期。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主要是通过脑脊液检查、MRI检查等,前者具有创伤性会对患者的造成一定伤害,后者检查方式操作复杂且容易漏诊误诊等。相关研究证实肌电图对该疾病具有较高辅助诊断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肌电图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脱髓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选出4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从中抽选出40例。所有受检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19~64岁,平均(56.7±4.2)岁;
观察组40例脱髓鞘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9~72岁,平均(56.6±5.1)岁。
对比上述两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对比:P>0.05。
1.2方法
80例受检者均接受肌电图电位仪检测,医护人员将温度控制在32℃以上,并对患者的上肢、下肢进行检测。检测对象为正中神经、尺神经等,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进行检测[2]。检测时患者需要保持安静,观察记录正相电位、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并记录患者肌电图表现情况。对单只尺神经F波进行常规检测并记录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上述两组受检者的肌电图检测结果,肌电图分析F-波(F)、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等。并比较40例不同类型脱髓鞘疾病诊断准确性,以实验室检查诊断结果视为金标准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计数资料以(%)表示,两两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值<0.05表达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脱髓鞘疾病患者的F、检测值高于对照组,MCV、SCV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值<0.05(详细见表1)。
将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3讨论
脱髓鞘疾病是一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同、具有共同髓鞘脱失病病理特征的获得性疾病统称,目前该疾病尚未出现完全治愈手段,临床治疗原则是阻止病情进展,降低复发率,延长缓解时期,积极预防各类型并发症,并加强患者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于该类型疾病,临床上的检查方式有以下几种:核磁共振、脑脊液、以及其他,其中近年来肌电图在检测该疾病中效果明确[3]。
在本文中,通过对脱髓鞘疾病患者展开联合的诊断后发现,相较于正常健康人群,其周围神经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导致神经与运动功能均受损,而且患者感觉神经严重程度往往大于运动神经受损程度。脱髓鞘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其F波出现延长,但MCV指标呈降低趋势,表明患者在发病后,神经传导影响程度大于运动传导,但是运动神经传导检测价值仍然不可忽视。在对疑似该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时,由于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均可以导致周围神经受创,因此一定要将诊断方式相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4]。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脱髓鞘疾病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值<0.05。肌电图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查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说明肌电图能够对脱髓鞘疾病患者中取得良好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肌电图在诊断脱髓鞘疾病中,而能够有效提示患者病变情况,针对不同类型脱髓鞘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便于医生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X
[1]阳柏凤,文延斌,李静,周文斌,谢仁明.糖尿病合并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4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12):1115-1117.
[2]曲彩红,张宇峰,朱洁明,宋美华.恩替卡韦致慢性乙肝患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32(9):762-764.
[3]王瑜.86例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10):129-130.
[4]杨颖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神经电图与肌电图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