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土居住文化的再生与保护研究 ——下沉式古窑洞的实践探索

陕西黄土居住文化的再生与保护研究 ——下沉式古窑洞的实践探索

论文摘要

本文力求从理论研究的灏海中搏击而出,寻求从“理论”到“实践”的直接转换,从而理论研究指导了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又支持了实施实践。让我们的所学化为市场与社会之所用……结合本论文命题,目标设定一个可用于实践的“古窑洞生态旅游项目”开始,多角度全方位的展开论述。以旅游促发展,“造血”扶贫,永寿县监军镇等驾坡村生土窑洞就是很好的载体。窑洞民居是一种向地下争取空间的掩土建筑或地下建筑,虽然是古代穴居的一种发展类型,但由于它保护环境,取之自然,融于自然和可回归自然,所以又是最符合黄土建筑原则的建筑类型之一;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气候,土生土长,具有浓郁的建筑风格特色;它妙居沟壑,深潜土原,功能合理,健康舒适,具有良好的原生态性。陕西作为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同样面临着如何使旅游业真正意义上实现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共生,产生一种观念崭新、具有文化内涵的新型旅游方式,这早已成为学术界与政府都关注的问题。可悲的是,今天绝大多数旅游场所都建立在“掠夺性开发”基础上,破坏自然,占据农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是人类必须遵循的宇宙规律,时代呼唤“绿色旅游、绿色消费”,何为绿色旅游?“古窑洞生态旅游项目”正是通过“窑洞”这一特殊载体,融合了黄土生态文化、科技两大基本概念的完美产物。窑洞作为西北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居住类型,本身包含有深刻的“黄土思想”,在经过文化与科技的全新设计与整合形成真正的“黄土变黄金”的理念。特别是下沉式古窑洞,在很大程度上较好的体现了零能零地的绿色生态理论,其所包含的黄金科技含量与旅游价值是不可替代的。黄土地“古窑洞生态旅游项目”将带给人们以全新的感受,使生活在令人挤压、憋闷高楼林立的都市人寻找到了“第二生活空间”,来到黄土地享受“登黄土高原、观峡谷沟壑、品各种鲜果、住绿色窑洞、游历史传说;看地方皮影、赏监军战鼓、吼几声秦腔;捏黄土陶艺、做剪纸窗花、吃农家饭菜、与民俗同乐”。让我们尽情享受蓝天白云,天高地阔的高原美景,真正使人们在大自然中放松、再生,回归自然、天人合一。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与黄土地绿色窑洞的差异,使人“眼、耳、鼻、口、肤”产生截然不同的全新感受,置身其中才能真正了解黄土高原特有的沟壑与平川的差异,“古窑洞生态旅游项目”,不仅保持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特色,而且保留了人类始祖“住文化”古窑洞的历史渊源。走进黄土高原就是走进了历史、走进了灿烂的中华黄土文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引言
  • 1.1 地球的重负与伤害——黄土建筑研究意义
  • 1.2 资源枯竭——能源危机与黄土节能建筑
  • 1.3 自然与人文生态——黄土研究与聚居需求
  • 1.3.1 论文的研究主题
  • 1.3.2 什么是生态建筑?
  • 1.3.3 五色土的传说
  • 1.3.4 对黄土建筑的探索
  • 1.3.5 黄土建筑
  • 1.3.6 黄土建筑与窑洞
  • 第二章:永寿等驾坡下沉式窑洞背景分析
  • 2.1 地理条件与人文背景
  • 2.1.1 历史背景
  • 2.1.2 地理条件
  • 2.1.3 社会经济条件
  • 2.1.4 民俗民情
  • 2.2 窑洞的形成、形式、分类和建造
  • 2.2.1 窑洞的分析
  • 2.2.2 窑洞的分布
  • 2.2.3 窑洞的分类
  • 2.2.4 窑洞的挖掘
  • 2.3 永寿等驾坡村下沉式窑洞查观
  • 2.3.1 窑洞的形制
  • 2.3.2 窑洞的特点
  • 2.3.3 窑洞的缺点
  • 2.3.4 窑洞民俗
  • 第三章:大文脉——千年监军战鼓——敲响沉睡的雄狮
  • 3.1 渴望发展——等驾坡的黄土建筑
  • 3.1.1 窑洞民居的失落
  • 3.1.2 窑洞民居的现有问题
  • 3.1.3 窑洞居民的采访
  • 3.2 天人合一——原生态体系的再生
  • 3.3 黄土地——可呼吸的建筑
  • 第四章 谐和共生的黄土居住空间
  • 4.1 新下沉式体系构造及施工可行性
  • 4.1.1 新下沉式建筑遵循的原则
  • 4.1.2 新黄土方案及规划设计
  • 4.2 绿色空调系统的再利用
  • 4.2.1 绿色空调系统的原理
  • 4.2.2 绿色空调系统的应用
  • 4.3 黄土地——多种可利用能源的广阔天地
  • 4.3.1 能源与环境的共生
  • 4.3.2 生物质能的概念
  • 4.3.3 秸秆能源利用计划
  • 4.3.4 沼气的应用
  • 4.3.5 太阳能的利用
  • 4.3.6 风能
  • 4.4 其他生态系统的利用
  • 4.4.1 泛水式化粪池及其配套设施
  • 4.4.2 滴灌系统
  • 第五章:理论研究与生产力
  • 5.1 政策与机遇——变文化大省为世界旅游名省
  • 5.1.1 国家政策的支持
  • 5.1.2 陕西政策的支持
  • 5.2 造血扶贫——开发黄土地生态窑洞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5.2.1 旅游环境的不足
  • 5.2.2 永寿的旅游
  • 5.2.3 发展窑洞式渡假村旅游的优势
  • 5.2.4 社会主义新农村
  • 5.3 永寿等驾坡窑洞群落测绘实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论文写作背景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曾参与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黄土抗拉强度的分析研究[J]. 西北水电 2020(01)
    • [2].《黄土黄》剧照[J]. 艺术学研究(期刊) 2019(03)
    • [3].山西省黄土崩塌影响因素及时空分布特征[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0)
    • [4].黄土的结构强度和湿陷性之间的关系[J]. 科技与创新 2020(14)
    • [5].《黄土风情》[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03)
    • [6].冻融作用对黄土劣化损伤试验研究现状[J]. 工程技术研究 2016(07)
    • [7].汉江上游黄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J]. 地理学报 2017(02)
    • [8].黄土崩塌的三维可视化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7(02)
    • [9].新疆黄土和陕西黄土物理化学性质对比分析[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7(04)
    • [10].基于反正切函数的西安黄土动本构模型[J]. 工程地质学报 2017(03)
    • [11].含水量对黄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04)
    • [12].裂隙性黄土单轴抗压试验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5)
    • [13].水泥硅微粉固化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3)
    • [14].《黄土黄》[J]. 舞蹈 2015(03)
    • [15].守望·黄土[J]. 美术观察 2015(05)
    • [16].这条黄河 这片黄土[J]. 民族音乐 2015(05)
    • [17].黄土地的黄土(组诗)[J]. 满族文学 2019(04)
    • [18].黄土秋塬[J]. 共产党人 2018(17)
    • [19].一抔黄土的高度[J]. 厦门文学 2018(11)
    • [20].黄土大高原(外二首)[J]. 词刊 2015(08)
    • [21].春到黄土坡[J]. 五台山 2015(04)
    • [22].采风中凸显黄土画派精神[J]. 西北美术 2013(04)
    • [23].春到黄土坡[J]. 五台山 2012(01)
    • [24].一砣黄土的抉择[J]. 金田(励志) 2012(05)
    • [25].黄土微结构定量化的研究综述[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11)
    • [26].我的黄土黄[J]. 草地 2009(05)
    • [27].黄河 黄土 黄种人[J]. 词刊 2009(01)
    • [28].黄土魂[J]. 六盘山 2008(05)
    • [29].沈阳市公园黄土裸露现状调查及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11)
    • [30].《黄土人家》[J]. 新美域 2020(02)

    标签:;  ;  ;  ;  ;  ;  ;  

    陕西黄土居住文化的再生与保护研究 ——下沉式古窑洞的实践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