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西北绿洲区改种冬小麦是增加冬春地表植被覆盖度、遏制沙尘暴发生的重要举措。在西北绿洲生态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施肥、密度处理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冬小麦灌浆特性对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水分试验在冬水灌量1800 m3.hm-2的基础上,分别于拔节期(J)、抽穗期(H)和灌浆期(F)设等量不等次、等次不等量共5个处理,各处理灌水量(m3.hm-2)及灌水时间分别为:W1:J1650;W2:J1200+H1050=2250、W3:J1050+H1050+F1050=3150、W4:J750+H750+F750=2250、W5:J1050+H750+F450=2250。肥料试验在底肥为纯N165kg.hm-2、P2O5105 kg.hm-2基础上,拔节期追肥量按照纯N和P2O5追施量(kg.hm-2)设5个肥料处理,分别为:F1(不追肥)、F2(N0P60)、F3 (N60P0)、F4 (N60P60)、F5(N135P120)。密度试验在常规灌溉条件下,设6个播种密度试验,密度处理分别为450(T1)、525(T2)、600(T3)、675(T4)、750(T5)、900(T6)万基本苗.hm-2。各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试验中处理间千粒重差异均显著,表明不同水分、密度、施肥量及方式对粒重大小有显著影响,其中以施肥对粒重影响最大,水分次之,密度最小。不同试验中处理间粒重最大可相差:施肥13.3%,水分11.5%,密度7.83%。高肥可显著增加粒重,低密度有利于粒重提高,高密度会限制粒重的提高,但多灌水并不一定会增加粒重。各试验分别以施肥最多的处理F5、灌水量最大的处理W3、密度最小处理T1成熟时的风干千粒重最高。2.各试验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均可划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明显阶段,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曲线,以快增期对籽粒贡献最大,快增期籽粒增重占到成熟期籽粒重量的77.2%~92.6%。“S”型籽粒增重曲线可用Richards方程很好拟合。处理间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差异主要在中期和后期,前期差异不明显。其中水分和密度试验以后期差异较明显,肥料试验以中期差异较明显。3.在河西走廊绿洲条件下,密度对灌浆持续期长短没有明显影响,各密度处理基本同时达到完熟期;但水分和施肥处理间灌浆持续期差异显著,变幅为42~45d。灌浆期多灌水会明显延长灌浆持续期。4.不同的水分、密度、施肥水平明显影响灌浆速率的大小。不同试验中,处理间平均灌浆速率最大可相差:肥料19.53%,密度13.33%,水分7.14%。各试验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以处理F3、T4、W4最高。生育期追施高N高P或多灌水不一定会提高灌浆速率,但不追肥、或抽穗期和灌浆期受旱会明显降低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的种植密度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各试验、各处理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在灌浆中期,但出现的时间也有差异。但平均灌浆速率高,不一定最大灌浆速率也高。中期灌浆速率一般高出后期和前期数倍。同一处理的不同时段、同一时段的不同处理间灌浆速率变化很大。各试验处理间的差异基本表现为中期>后期>前期。密度对灌浆速率的影响远大于水分和肥料。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下,各试验各处理灌浆速率变化呈高低起伏的多齿状曲线,以密度试验前后起伏变化更明显,这种起伏变化主要受短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各试验灌浆速率的变化均可用二次曲线拟合方程来描述。5.不同水分、施肥、密度处理对花前储备物质的运转和利用的影响明显不同。各试验叶片、茎杆和叶鞘中的花前储备对籽粒总贡献率为29%~39%,干物质转移为率25%~35%,主茎总干物质转移量为0.3~0.39g。茎杆的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对籽粒的贡献率远大于叶片和叶鞘,分别约为叶片和叶鞘的2~3倍。转移效率在水分和肥料试验中也表现为茎杆大于叶片和叶鞘,但在密度试验中三器官近似。器官间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的差异远大于转移效率,后者是一个相对稳定指标。适度受旱尤其是灌浆期干旱会促使营养物运往籽粒,高肥处理、密度过高和过低不利于花前贮备的转移和再利用。水分试验中以W3的干物质转移量、转移效率和干物质转移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小,而肥料和密度试验中分别以F2和T4处理上述三指标最高。6.三试验中,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成熟时风干千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之间相关分析发现,只有在水分试验中千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之间、密度试验中的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之间正相关趋势明显。7.水分和施肥试验中分别在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测定了旗叶光合速率(Pn),结果表明:水分试验中,只有灌浆前期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灌水对维持高Pn至关重要;肥料试验中只有抽穗期和灌浆前期处理间差异显著,两时期均以F2的Pn最高;密度试验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测定了顶部完全展开叶或旗叶光合速率(Pn),结果表明:除开花期外,其余各时期处理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低密度T1在拔节期和抽穗期Pn最大,而在灌浆前期和中期均以中等密度T4的Pn最大。Pn与灌浆速率、成熟时的风干千粒重相关具有阶段性差异。水分试验三个时期测定的Pn中,只有开花期Pn与平均灌浆速率、千粒重有较大的正相关;肥料试验中三个时期测定的Pn与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呈正相关趋势,但与千粒重均呈负相关趋势;密度试验中平均灌浆速率只与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的Pn成阶段性正相关趋势,千粒重也只与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的Pn成微弱正相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冬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12)
- [2].冬小麦创高产综合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 2019(12)
- [3].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冬小麦连续时序叶面积指数预测[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03)
- [4].时间序列低分影像修正中分遥感冬小麦分布[J]. 国土资源遥感 2020(01)
- [5].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冬小麦深度学习分类[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04)
- [6].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J]. 湖北农机化 2020(09)
- [7].浅谈绿色农产品冬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J]. 新农业 2020(17)
- [8].冬小麦试验田冬季管理技术要点[J]. 新农业 2020(17)
- [9].基于综合指标的冬小麦长势监测[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8)
- [10].应用长时序NDVI评价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受旱状况[J]. 高原气象 2019(06)
- [11].滨州市冬小麦2019年增产的气象条件及措施[J]. 江西农业 2019(22)
- [12].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J]. 种子科技 2018(07)
- [13].对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9)
- [14].浅析冬小麦栽培技术与病害防治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23)
- [15].高分一号归一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用于冬小麦识别[J]. 遥感信息 2017(01)
- [16].固原市冬季气候条件对冬小麦越冬的影响分析及防御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3)
- [17].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冬小麦物候期与需水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2)
- [18].基于“星陆双基”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7(05)
- [19].外源水杨酸对低温下寒地冬小麦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03)
- [20].秋冬小麦储存要点探析[J]. 农业与技术 2017(11)
- [21].秋冬小麦储存要点探析[J]. 青海农技推广 2017(02)
- [22].974公斤! 冬小麦亩产刷出新纪录[J]. 农村百事通 2017(15)
- [23].大通县冬小麦高产施肥技术要点[J]. 青海农技推广 2014(04)
- [24].冬小麦合理化控的作用[J]. 河北农业 2012(05)
- [25].新疆塔城地区冬小麦雪霉病的防治[J]. 北京农业 2015(20)
- [26].冬小麦科研试验田植保探讨[J]. 北京农业 2015(19)
- [27].冬小麦的启示[J]. 高中生 2020(05)
- [28].行走异乡的冬小麦[J]. 中国诗歌 2018(05)
- [29].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定量反演冬小麦叶片含水量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4)
- [30].冬小麦发黄的防治技术[J]. 江西农业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