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缓释片中脂溶性成分的增溶及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模式研究

复方丹参缓释片中脂溶性成分的增溶及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为改善复方丹参缓释片的缓释性,提高缓释片中脂溶性成分冰片、丹参酮的溶解性,研制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丹参酮干乳剂,考察缓释片中脂溶性指标成分冰片、丹参酮ⅡA的体外释药模式。方法:①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以包合物收得率和冰片包合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冰片包合物包合工艺,并比较冰片包合前后溶解性。②制备丹参酮O/W型乳剂,采用U7(73)均匀设计实验,以干乳剂的外观质量、复溶效果和溶解度为评价指标,优化干乳剂支撑剂处方,制备丹参酮干乳剂,并比较丹参酮乳剂化前后溶解性。③将冰片包合物、丹参酮干乳剂等制备复方丹参缓释片,通过体外释放度实验,分析脂溶性指标成分体外释药模式,同时考察水溶性指标成分丹酚酸B、人参皂苷Rg1的体外释药模式。结果:①按优化包合工艺制备的冰片包合物,冰片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及分别为94.13%和97.79%;冰片被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提高28.34%,包合物中冰片在100 min内持续溶出,而冰片原料在50 min时即达到峰值。②按优化支撑剂制备的干乳剂,质量检查结果较好;丹参酮制备成干乳剂后,溶解度提高53倍;干乳剂中丹参酮120 min溶出为74.16%,而丹参酮原料的几乎不溶出。③对复方丹参缓释片水中1 h~10 h指标成分释放结果拟合,冰片、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的最佳拟合模型为一级模型,丹酚酸B的最佳拟合模型为Higuchi模型;各指标成分Ritger-Pappas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药物释放均为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结论:复方丹参缓释片中脂溶性成分增溶处理后,冰片、丹参酮的溶解性显著提高。复方丹参缓释片四种指标成分体外释放结果,达到了缓释制剂药物释放设计要求,实现了多指标成分的均衡释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相关文献综述
  • 1 复方丹参片的成分概述
  • 1.1 丹参药材
  • 1.2 三七药材
  • 1.3 冰片药材
  • 2 固体制剂中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方法研究进展
  • 2.1 增溶方法
  • 2.2 展望
  • 3 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
  • 3.1 研究目的
  • 3.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冰片包合物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冰片β-环糊精包合的制备
  • 2.1 包合物中冰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 2.2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 2.3 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
  • 2.4 实验结果分析
  • 2.5 优化工艺中试实验
  • 3 冰片及其包合物溶解性的比较
  • 3.1 冰片及其包合物在水中的含量测定方法
  • 3.2 溶解度比较
  • 3.3 溶出度比较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丹参酮干乳剂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材料
  • 2 丹参酮干乳剂的制备
  • 2.1 丹参酮干乳剂的制备方法
  • 2.2 丹参酮干乳剂的质量检查
  • 2.3 单因素考察各支撑剂的用量
  • 2.4 均匀设计优化支撑剂处方
  • 2.5 优化处方验证实验
  • 2.6 干乳剂中丹参酮的含量测定
  • 3 丹参酮及其干乳剂溶解性的比较
  • 3.1 溶解度比较
  • 3.2 溶出度比较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复方丹参缓释片中指标成分体外释药模式的研究
  • 1 仪器和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复方丹参缓释片的制备
  • 3 冰片的体外释药模式
  • 3.1 冰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 3.2 体外释放度试验
  • 3.3 体外释药模式分析
  • 4 丹参酮ⅡA 的体外释药模式
  • 4.1 丹参酮 IIA 的含量测定方法
  • 4.2 体外释放度试验
  • 4.3 体外释药模式分析
  • 5 丹酚酸 B、人参皂苷Rg1 的体外释药模式
  • 5.1 丹酚酸B、人参皂苷 Rg1 的含量测定方法
  • 5.2 体外释放度试验
  • 5.3 体外释药模式分析
  • 6 讨论
  • 7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9)
    • [2].丹参酮对冠心病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7)
    • [3].丹参酮治疗脑梗塞的40例疗效分析[J]. 健康之路 2016(09)
    • [4].丹参酮和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及其转录调控机制[J]. 药学学报 2020(09)
    • [5].丹参酮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12)
    • [6].痤疮专用锋钩针联合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04)
    • [7].丹参酮治疗肺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21)
    • [8].白花丹参总丹参酮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实验研究[J]. 中药材 2012(05)
    • [9].复方丹参酮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08)
    • [10].丹参酮的临床研究进展[J].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06)
    • [11].总丹参酮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J]. 中药材 2008(03)
    • [12].丹参酮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信号通路及心律失常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06)
    • [13].复方丹参酮祛痘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06)
    • [14].丹参中总丹参酮的提取与纯化[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08)
    • [15].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 2009(09)
    • [16].总丹参酮对模型大鼠疮疡的促愈合作用研究[J]. 中国药房 2015(19)
    • [17].丹参酮AⅡ磺酸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6)
    • [18].脱落酸处理对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积累的影响[J]. 中药材 2013(03)
    • [19].丹参酮亚微乳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8)
    • [20].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2A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并心衰46例疗效观察[J]. 青海医药杂志 2011(07)
    • [21].薄层扫描法测定消癖颗粒中丹参酮的含量[J]. 广州医药 2010(05)
    • [22].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提取工艺和吸附树脂优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0)
    • [23].丹参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保护作用及机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0(10)
    • [24].总丹参酮不同纯化工艺的比较[J]. 中草药 2008(12)
    • [25].丹参不同有效成分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02)
    • [26].丹参酮注射液辅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33)
    • [27].丹参酮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08(04)
    • [28].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合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02)
    • [29].丹参酮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甲钻胺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 双足与保健 2017(19)
    • [30].丹参酮ⅡA的提取与分离[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03)

    标签:;  ;  ;  ;  ;  

    复方丹参缓释片中脂溶性成分的增溶及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