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

“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

论文摘要

现代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大的转变之一。这一转变发生自19世纪中后期,完成于20世纪前期。整个近代都可以观察到这种转变。本文的重心在探讨近代口语对书面语转变的影响。上编描述了中国近代通行的标准口语——“北京官话”的形成历史。“北京官话”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通行的标准口语,与三个因素有关。第一是帝国治理以及强化文化认同的需要,第二是北京作为明清两代的首都,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第三个因素则是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化促进了社会流动。“北京官话”的流行对近代书面语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中编讨论了这种影响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在书面语趋于口语——也即“言文一致”的潮流中,通行的标准口语如何进入书面语,并吸收西方语言的若干元素,产生了一些过渡形态的书面语。西方语言的影响通常被称为“欧化”,主要表现在新词、新句法和新的写作技巧上。这是近代翻译活动的结果。近代书面语的转变,很大程度是对口语化和欧化这两种元素的调和。最早在书面语中调和“北京官话”与欧化影响的人,是来华传教士中那些自觉并有经验的作家和语言学家。他们用“北京官话”进行写作和翻译,通过不断“实验和研究”调和这两种影响的方式。经过多年的“实验和研究”,最优秀的传教士掌握了一种稳定成熟的书面语,其代表作是“官话”和合本《圣经》。本文的下编试图说明,迭经19世纪中期以来的种种动荡,语言变革的动力渐渐发生了变化:从皇帝提倡变成社会提倡,推行对象从士大夫阶层变成了全国各地的底层民众,其目的,不在于维持一个家族对帝国的统治,而是要提升民众的素质,从而使民族国家得以在世界上生存立足和发展。传教士逐渐退出舞台中央,中国人开始主导书面语的转变,只是后者始终遵循了前者开辟的道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框架
  • 上编:"官话"的历史及其流行
  • 第一章 雍正的正音、宣讲圣谕与"官话"
  • 第一节 "官话"的历史
  • 第二节 "官话"普及:以宣讲《圣谕》为中心
  • 第二章 "官话"逐渐成为中国通行语
  • 第一节 来华传教士学习"官话"
  • 第二节 "北京官话"取代"南京官话"
  • 中编:"官话"的书面化与欧化
  • 第三章 "官话"工具书的编纂和拉丁语法的介入
  • 第一节 "官话"语法研究的滥觞
  • 第二节 "官话"语法研究的得失
  • 第四章 晚清书面官话:一种过渡形态
  • 第一节 从古白话到晚清书面官话
  • 第二节 "官话"宣教书
  • 第三节 "北京官话"版《今古奇观》
  • 第五章 翻译与欧化
  • 第一节 文言翻译的局限
  • 第二节 "生新":新词的创造与传播
  • 第三节 官话文学翻译
  • 第六章 "官话"和合本《圣经》的成就与贡献
  • 第一节 "官话"译《圣经》的历史
  • 第二节 "最早的欧化的国语文学"
  • 第三节 "官话"和合本《圣经》与现代白话文
  • 第四节 "丰富的、正确的、高雅的官话"必将流行
  • 第五节 传教士与中国知识分子
  • 下编:从"官话"到"国语"
  • 第七章 晚清文字改革与白话文运动
  • 第一节 晚清文字改革派应运而生
  • 第二节 "官话"拼音方案
  • 第三节 "官话"拼音教育的开展
  • 第八章 "官话"上升为"国语"
  • 第一节 晚清白话文运动重演传教士主张
  • 第二节 "国语统一"与"文学革命"的合流
  • 第三节 文学家、语言学家共建国语文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二语书面语动态发展研究:理论、方法与工具[J]. 山东外语教学 2019(06)
    • [2].浅论书面语教学中的课堂训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1)
    • [3].基于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影响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23)
    • [4].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书面语使用——以古市镇中心小学为例[J]. 新课程(上) 2018(08)
    • [5].关于聋生书面语技能的培养及训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2)
    • [6].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形成[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1(07)
    • [7].如何写出高质量的书面语[J]. 中学语文 2019(11)
    • [8].写则让孩子动心的评语[J]. 基础教育论坛 2014(23)
    • [9].如何使用书面语[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8(08)
    • [10].谈聋人学生的书面语学习[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11].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分裂原因之探讨[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 [12].有效提高聋校职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教学策略[J]. 现代特殊教育 2020(05)
    • [13].论如何提升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语文书面语表达能力[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05)
    • [14].工作记忆容量和准备时间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影响[J]. 海外英语 2016(13)
    • [15].保卫孩子的身体[J]. 江苏教育研究 2019(02)
    • [16].同学很小气怎么办?[J]. 数学大王(五六年级) 2012(03)
    • [17].浅谈港台书面语中的方言字[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3)
    • [18].浅谈对于口语、书面语问题的认识[J]. 大家 2012(06)
    • [19].语文教学中书面语思维的重要性辨析及实施[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3(Z1)
    • [20].合作产出对英语学习者书面语准确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4)
    • [21].写一则让孩子动心的评语[J]. 上海教育 2014(13)
    • [22].基于语料库的不同水平书面语的言语失误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3].浅论韵律控制下的书面语语法[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02)
    • [24].名词分布是人类语言的不变量吗?——以德语书面语中名词分布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5].“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J]. 新世纪智能 2019(04)
    • [26].英语口语与书面语漫谈[J]. 成功(教育) 2009(07)
    • [27].怎样增强书面语的表达效果[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8(09)
    • [28].清末民初物理书面语文法的嬗变——以物理教科书为中心[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12)
    • [29].企业外宣书面语文本特点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5)
    • [30].政治文体中书面语和口语的连词欧化现象探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12)

    标签:;  ;  ;  ;  ;  

    “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