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以山东昌邑地区小章竹马为核心个案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民俗学
作者: 张士闪
导师: 刘铁梁
关键词: 小章竹马,村落语境,集体记忆,叙事,热孙,家族在场
文献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小章竹马”是山东昌邑地区西小章村在年节期间举行的一种仪式性表演活动。该村马氏家族以历史记忆为工具,借助于一年一度跑竹马的形式,表达了一种尊重秩序与推崇强悍的文化,其目的在于强化家族文化的内部认同,谋求与外部社区的融合。本文由术语说明表与俗语说明表、绪言、正文四章、结语四部分组成。术语说明表与俗语说明表:术语表是对本文语境中使用的部分术语予以限定性说明,以免产生误解;俗语表是对西小章村部分习用俗语予以简要阐释,以便利于对该村落文化的理解。绪论:介绍了本选题研究的缘起,对国内关于广泛意义上的乡民艺术研究予以回顾,交待田野研究的大致路径及资料的获得。鉴于本文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表演文本与村落语境的关系,依据笔者的研究策略与论文结构,对于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传统予以梳理借鉴。第一章“村落生活常景”:从村落时空内社会生活材料出发,做出最基本的村落民俗志描述,并试图以此揭示村落内部的“文化的语法”、凸显这一村落个案的典型意义。同时,本章所描述的村落内部其他知识形态,不仅构成了小章竹马文本的语境,而且与之形成互文关系。第二章“信仰的体系”:鉴于本文所选择的单姓家族村的特殊性,使得对村落信仰体系的描述不仅必要,而且必须“深描”。本章以1996年该村族谱续修、祠堂重建与竹马翻新这“三件大事”为坐标,描述了“家族”在村落生活中隆重出场的过程,与神鬼精怪信仰的式微状况。并将之视为国家权力从乡土社会回缩的背景下,村落传统自治资源的再造与复兴。第三章“村落变迁中的竹马叙事”:本章将小章竹马的演出场域分为家族内演与应邀外演两种,对由此形成的各种表演文本予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非要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展现其演出过程,而是关注其中对于村落语境具有意义的部分。如从小章竹马文本中形式元素的变化考察村落语境在其中的投射,该文本的反复巡演过程中的意义生成等。第四章“热孙的艺术”:本章从西小章人的祠堂授艺、武德教化、竹马组织活动等生活事实出发,分析其中对于村民人格理想的塑造与“热孙”这一民间权威的形成过程。热孙强调竹马活动中的“家族在场”,并以不断地言说使之成为一定意义上的村落共识。或者说,小章竹马之所以成为村落标志性文化,是村民利用村落传统表达其意志情感的表现,也是热孙利用该村历史文化资源与运作民意的结果。
论文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的思索
四、论文的结构
五、资料的来源
术语说明表
俗语说明表
第一章 村落生活常景
第一节 村落的空间
一、潍河边的村落
二、村落的历史变迁
三、村落的集体记忆
第二节 家支关系与人情往来
一、大支下与二支下
二、分家与养老
三、时间制度
四、红事白事与礼仪的编织
小结
第二章 信仰的体系
第一节 传统神圣空间的衰弱与重建
一、阴阳两界的互酬
二、传统神庙的衰弱
三、家户中的神祇
四、安抚鬼魂与安置精怪:村落社区的局部失序与整顿
五、神灵权威的散落与多元
第二节 关于家族的集体记忆
一、祭祖时空的重新建构
二、祭祖仪式与权力分配
三、传说:关于先祖的选择与想像
小结
第三章 村落变迁中的竹马叙事
第一节 竹马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由巫具到戏具的“竹竿子”
二、古文献记载中的竹马游戏
三、竹马舞与竹马戏
第二节 小章竹马的表演文本
一、关于竹马来源的阐释
二、小章竹马演出文本中的叙事系统
三、对于竹马表演形式元素的集体记忆
小结
第四章 热(Rē)孙的艺术
第一节 家族技艺
一、祠堂习武
二、武术叙事
第二节 热孙的村落
一、表演自己的小章竹马
二、今年小章不跑马
三、通联中的智慧与欢愉
四、村落里的人物:热孙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图
发布时间: 2007-12-10
相关论文
- [1].被表述的民俗艺术[D]. 刘统霞.中央民族大学2008
- [2].自我、角色与乡土社会[D]. 徐薇.中央民族大学2010
- [3].蒙古村落仪式表演:“呼图克沁”[D]. 董波.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 [4].仪式、象征与秩序[D]. 刘锦春.南开大学2005
- [5].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 宋颖.中央民族大学2007
- [6].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 李列.北京师范大学2005
- [7].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 闫国芳.西北民族大学2007
- [8].传统再生产与品牌文化的打造[D]. 王颖超.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