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爆发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特征的影响

赤潮爆发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特征的影响

论文摘要

东海是我国赤潮爆发严重的海区。通过以前东海赤潮高发区的调查,对此区域营养盐的分布状况有了系统的掌握,对营养盐结构在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中的作用也有了认识。但是关于现场赤潮爆发过程中赤潮生物对营养盐的吸收转化的报道较少。本文首先对2010年赤潮发生的环境要素讨论,比较赤潮爆发过程中营养盐的变化,对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影响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比较赤潮过程中营养盐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和营养盐的形态比例、浓度的变化,结合浮游植物生长情况来讨论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与转化;最后通过建立生态动力学模型,对海区中浮游植物在赤潮爆发期中吸收的营养盐的量进行粗略的计算。主要结论如下:(1)对2010年赤潮高发区温度、盐度等要素分析表明:从4月份到5月份东海赤潮高发区温度升高,盐度值变化不大,在平面分布上基本呈现出由近岸向外海逐渐升高的趋势;从4月份到5月份DO浓度降低,表层、中层呈现出北高南低的趋势,底层DO近岸高远海低;pH值从4月份到5月份所升高。(2)受陆源输入影响,2010年东海赤潮高发区各层DIN、PO4-P、SiO3-Si等值线走向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呈现近岸向离岸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5月份赤潮爆发,DIN、PO4-P整体浓度迅速降低,而SiO3-Si浓度有所升高。4月份调查区域北部、中部、南部三个断面各项营养盐等值线均呈现从表层近岸向远海底层逐渐降低的趋势,5月份DIN、SiO3-Si仍然呈现出这种趋势,PO4-P等值线呈现表层到底层逐渐升高的趋势,5月份表层、中层DIN、PO4-P浓度明显降低。7月份营养盐浓度升高。通过区域中北部到南部断面营养盐的变化发现,表层、中层近岸受陆源输入影响由北向南逐渐减弱,而台湾暖流对底层的影响从南向北逐渐减弱。(3)实际调查中的DIN、PO4-P的浓度与根据盐度与营养盐浓度关系式推算出的营养盐浓度理论值之间出现了偏离,在赤潮爆发过程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存在明显的吸收作用。(4) 4月份氮营养盐的主要成分为NO3-N和DON的,PN所占比例较低;5月份各层中NO3-N所占的比例下降,DON、PN在各层中的比例增大;7月份相NO3-N所占的比例增大,接近4月份的水平,而DON、PN各层比例下降。4月份各层中磷营养盐主要由PO4-P和PP组成,组成中PO4-P﹥PP﹥DOP;5月份PO4-P比例下降,PP、DOP比例升高;7月份较表层和中层PO4-P比例升高,而DOP比例降低,PP的比例不变,底层DOP比例升高,PO4-P、PP比例有所下降。从4月份到7月份,在受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的表层、中层中,各种形态的N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成分分别为“NO3-N→DON、PN→NO3-N”,而P为“PO4-P→DOP、PP→PO4-P”。(5)在Chla浓度较高的表层和中层各种形态的营养盐浓度变化较剧烈,而底层变化较弱。在赤潮爆发期营养盐存在着无机态向有机态、颗粒态的转化,而在赤潮消亡期,有机态、颗粒态营养盐又转化为无机态。(6)建立的赤潮高发区生态动力学模型,能够对2010年赤潮爆发区现场情况进行很好的模拟,通过模型计算得出在赤潮爆发期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量巨大。浮游植物在营养盐循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海洋中营养盐的种类形态及其与赤潮的关系
  • 1.1.1 营养盐种类形态
  • 1.1.2 营养盐变化与赤潮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 1.2 东海赤潮爆发区营养盐概况
  • 1.2.1 东海赤潮爆发概况
  • 1.2.2 东海赤潮爆发区营养盐来源
  • 1.2.3 东海赤潮爆发区营养盐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 2 现场调查部分
  • 2.1 研究区域
  • 2.2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3 2010 年东海赤潮爆发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 3.1 赤潮爆发情况
  • 3.2 赤潮高发区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 值变化
  • 3.3 赤潮高发区营养盐平面分布特征
  • 3.4 赤潮高发区断面分布特征变化
  • 3.5 本章小结
  • 4 赤潮过程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影响
  • 4.1 赤潮过程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影响
  • 4.1.1 赤潮过程中营养盐浓度的变化
  • 4.1.2 赤潮过程中营养盐形态组成的变化
  • 4.2 赤潮过程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作用
  • 4.2.1 模型的建立条件及模拟结果
  • 4.2.2 赤潮过程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吸收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基本特征研究[J]. 海洋预报 2020(01)
    • [2].渤海赤潮遥感监测方法比较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20(03)
    • [3].走出国门的“赤潮灭火器”——记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术[J]. 科学新闻 2020(04)
    • [4].浙江嵊泗全面强化赤潮高发期贝类质量安全监管[J]. 科学养鱼 2020(08)
    • [5].基于分形布朗运动粒子追踪模型的赤潮迁移模拟[J]. 西部交通科技 2020(05)
    • [6].2000年~2016年秦皇岛海域赤潮特征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 2020(05)
    • [7].高效液相色谱在鉴定赤潮优势藻中的应用[J]. 渔业研究 2020(05)
    • [8].赤潮期间为何要慎食海鲜[J]. 生命与灾害 2019(07)
    • [9].广西北部湾海域赤潮演变趋势分析及其防控思路[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11)
    • [10].赤潮及有害赤潮发生趋势概述[J]. 生物学教学 2010(05)
    • [11].2013年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种类和分布研究[J]. 海洋科学 2016(11)
    • [12].江苏海域赤潮分布特征研究[J]. 海洋通报 2017(02)
    • [13].2014年四十里湾一次海洋卡盾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5)
    • [14].赤潮是什么[J].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7(01)
    • [15].赤潮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J]. 绿色科技 2015(11)
    • [16].2001~2012年辽宁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征[J]. 中国科技信息 2015(24)
    • [17].阻止我们下海游泳吃海鲜的“赤潮”究竟是什么? 广东4个月出现赤潮13起 暂无灾害发生[J]. 海洋与渔业 2016(05)
    • [18].北部湾海域赤潮演变趋势及防控思路[J]. 环境保护 2016(20)
    • [19].赤潮带给我们的谜团与启示[J]. 海洋世界 2014(12)
    • [20].广东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 海洋与渔业 2008(10)
    • [21].赤潮:一种可怕的“海洋癌症”[J]. 海峡科学 2015(02)
    • [22].近岸海域自动监测浮标在赤潮预警中的应用及其缺陷[J]. 海洋预报 2015(01)
    • [23].赤潮[J]. 海洋与渔业 2015(03)
    • [24].赤潮对筏式吊笼养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福建农业科技 2014(12)
    • [25].盐度和光照强度对赤潮异弯藻增长的效应[J]. 海洋湖沼通报 2015(01)
    • [26].环境要素与连云港海域赤潮发生关系研究[J]. 海洋预报 2015(02)
    • [27].遥感技术在海洋赤潮的监测与防治方面的应用[J]. 北京测绘 2015(03)
    • [28].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对我国赤潮发生的影响分析[J]. 海洋预报 2015(04)
    • [29].长江口海域赤潮发生与天气形势关系浅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30].近20a我国近海赤潮特点与发生规律[J]. 海洋科学进展 2015(04)

    标签:;  ;  ;  ;  ;  

    赤潮爆发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特征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