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彦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城南九义校641418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而小学语文课程则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基础性的教育作用。通过语文课程中的汉字、古诗词、历史典故以及写作等环节的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讨
一、从汉字的学习做起,让学生建立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
汉字是我们国家的语言财富,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而汉字的演变过程也与传统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必须认识和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整个小学阶段要认识3000左右的汉字,并能够熟练书写其中常用的2500个汉字,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自然无需多言。
在汉字层面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字形”和“字义”这两个角度展开。首先从“字形”方面来说,汉字的结构都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凝聚着文化思维,字体种类丰富,线条变化多,再加上抑扬顿挫的韵律,可以让小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感。其次,汉字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众”字的字形,用三个“人”立在一起,以小见大,寓意形象具体,体现了和谐团结的传统文化思维。由此可见,不论是字形构造上的艺术美,还是汉字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都能让学生很好地了解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形态美和内在美。
二、按照不同题材对传统文化进行分类讲解,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笼统地向小学生进行介绍,难免会使学生觉得传统文化过于抽象庞杂。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学生正确地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对教材中的不同素材进行选择组合,以便分门别类地对传统文化进行讲解。
比如在介绍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以选择课文《王二小》、《小英雄雨来》、《我们爱祖国》以及教材所推荐的其他爱国主义题材类型的文章,也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爱国情怀的古诗词作品,例如《春望》、《木兰诗》、《过零丁洋》等杰出的古诗词作品,能够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艺术美的同时领会其中深深的爱国之情。
而对于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则可以选取《草船借箭》、《景阳冈》等经典名著来欣赏文学艺术的成就;《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等课文可以让学生领略神话传说以及历史典故的精彩;再结合教材中插图等图画资料,可以让学生欣赏传统文化中国的绘画、建筑艺术,感受传统艺术的精湛。
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有句古诗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阐明了实践对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同样需要进行实践活动。只有积极开展以语文课程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才能让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每逢民族传统节日,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语文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当地的传统节日活动中去,观看一些风俗活动,例如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或者是探究春节的由来等,也可以去欣赏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如皮影戏、塑泥人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写一篇传统文化体会,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传统的艺术品,例如陶瓷、剪纸等工艺,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传统文化中去,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实践形式,学生对传统文化会产生很高的热情,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四、将时代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
小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传统文化赋予更新鲜的时代活力。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冲突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木兰从军》这篇课文体现了木兰奋力参军救国的精神,这种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爱国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将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可以让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更有时代精神,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孔融让梨》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与个人价值观层面的“友善”也是相符合的,这些课本内容都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联系起来,以核心价值观为契机,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当然,这两篇课文只是作为一个引例,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还有更多的素材可供选择。
在当前新课改时期,小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教育事业,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可以加强和完善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教育,进而能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文化含量,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有升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文化构成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1:34-38。
[2]周士宏王明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遴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3]钟樱周刚培育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0,0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