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大连第四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259-02
近年来,由于对术后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迫切需要建立严密观察监护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麻醉恢复室。手术后数小时内,麻醉药、肌松药、神经阻滞药的效果还未完全恢复,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常易发生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需要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观察和治疗下,防止病人出现意外。据统计通过麻醉恢复室的监护可降低术后24小时内死亡指标的50%。所以,通过建立麻醉恢复室可大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死亡率。
1、恢复室的建立
1.1建筑设计:恢复室的位置应紧靠手术室即便于麻醉师和外科医师即刻到达抢救现场,还可以在必要时迅速将病人返回手术室。恢复室的床位数与手术台比例大约为1:1.5—2,每三张床为一个护理单元。恢复室要求光线充足,有空气调节,中心供氧及吸引。门要高大宽敞,便于病床和随行监测仪器出入。
1.2检测设备:每张床旁应有一具间接式血压计、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病室内应配置直接测量动脉压及静脉压设备及呼吸气量计及体温计等设备。
1.3治疗用具:床前应备有灭菌的吸痰管、导尿管、吸氧装置及面罩,口咽及鼻咽通气道,胸腔封闭引流装置及导尿装置、胃肠减压等设备。病室内备用随时取用的无菌手套、注射器、气管导管及喉镜、气管切开器械,还应准备心脏除颤器及起博器、心肺复苏装置等。
1.4药品准备:恢复室应用的急救药品,应分门别类放于急救车内,药品应有明确标记,严禁混放,应有专人保管。常备药品如下:⑴升压药:有副肾、正肾、能量碱、间羟胺、甲氧胺、异丙肾等。⑵降压药:有芬妥拉明、硝酸甘油注射液、硝普钠等。⑶抗心律失常药:有利多卡因、心得安、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氯化钾、异博定等。⑷强心甙类:有地高辛、去乙酰毛花甙丙等。⑸抗胆碱药:有阿托品、车碱等。⑹抗胆碱酯酶药:有毒扁豆碱、新斯的明等。⑺利尿脱水药:有速尿、甘露醇等。⑻中枢兴奋及平喘药:有尼可刹米、山梗茶碱、氨茶碱等。⑼镇静镇痛及对抗药:安定、酚太尼、可待因、烯丙吗啡或钠络酮等。⑽肌松药:司可林、本可松等。⑾凝血药及抗凝药:有维生素K、纤维蛋白原、6—羟基乙酸、肝素等。⑿激素类:有地塞米松等。⒀作用于子宫的药物:有缩宫素、麦角等。⒁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等。⒂其他有50%葡萄糖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10%氯化钙和葡萄糖钙注射液等。
1.5人员配置: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分管的主治医师与护士长共同管理,麻醉医师负责他所麻醉的病人直至完全恢复,由其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恢复室,恢复室日常的监测及治疗工作由责任护士执行。
2恢复室的护理工作
2.1对护士的要求:由于恢复室日常的监测及治疗工作主要由护士执行,高质量的恢复必须配备有经验丰富和技术水平熟练的护士,她们除了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外,还要求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了解麻醉药、肌松药等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执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的方法,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使用呼吸机。
2.2护理工作要点:⑴在病人进入恢复室前,搞好室内卫生,检查好监测设备的工作情况,治疗用具的完好程度,药品量是否补充齐全,做好迎接病人的准备。⑵病人入室后,将病人轻搬到恢复床上,摆好体位,接好各种监测设备。⑶认真听麻醉师的病情介绍,包括:①使用的麻醉方法及手术操作过程。②应用何种麻醉药、肌松药。③术中是否出现过病情变化。④经过何种药物治疗,效果如何。⑤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补液量以及尿量各为多少。⑥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⑷护士对病人的观察及特殊监测结果应做详细记录,并注明时间,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立即通知麻醉医师来现场处理。⑸麻醉恢复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在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变化,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呼吸系统的变化有:通气量不足,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呕吐误吸;支气管痉挛;呼吸窘迫综合症。循环系统变化有:低血压休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及心脏骤停等。其他并发症如:继发性出血;凝血机制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肝肾功能不全;颅内压力增高等。⑹护士在做好重点监测的同时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待病人恢复知觉能辨别时间和地点,气道通畅,呕吐及误吸危险已过,循环和呼吸功能稳定,护送病人安返病房。
通过建立麻醉恢复室,特别是护理工作的精益求精,大大减少了手术病人的术后死亡率,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丰富了医疗工作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