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室内抗性风险评估

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室内抗性风险评估

论文摘要

烯肟菌胺(试验代号:SYP-1620)是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为先导化合物的杀菌剂新品种,隶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和1项美国发明专利。烯肟菌胺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对黄瓜白粉病具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本文主要进行了瓜类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测定以及室内抗性的淘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盆栽植株法测定了烯肟菌胺对不同黄瓜白粉病菌菌系的EC50值,发现5个地区的59个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呈现连续变化,确定测得的59个菌株对烯肟菌胺EC50值的平均值2.59 mg/L作为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基线。通过三种测定方法的比较发现,叶盘漂浮法和叶碟保湿法实验条件易于满足、节省材料、测定速度快,比较适合采集样本数量较大田间抗性监测;盆栽植株法是与田间实际情况最接近的一种测定方法,其结果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对制定新农药的使用技术及抗性治理有很强的指导性。2.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两种方法获得抗性菌株。药剂驯化敏感菌株(S7)9代后,获得中等抗性水平抗烯肟菌胺菌株(SR7),抗性倍数达到43.25倍。紫外诱导敏感菌株(S7)经亚致死照射剂量照射也获得了中等抗性水平抗性菌株(SR’7),抗性倍数达到30.08倍。3.针对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获得的两株抗性菌株在稳定性、致病力、适合度三方面做了初步测定,发现药剂驯化获得的抗性菌株SR7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稳定,极有可能发展成田间抗性,稳定遗传下去;SR7的致病力低于敏感菌株的致病力;SR7的适合度指数明显低于敏感菌株。紫外诱导获得的抗性菌株SR’7继代培养10代后,几乎恢复为敏感菌株,说明SR’7抗性不稳定,不易发展成为田间抗性。SR’7的致病力低于敏感菌株的致病力;SR’7的适合度指数明显低于敏感菌株。4.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获得的2株抗性菌株对嘧菌酯均表现出EC50值有所上升的趋势,而表现出对三唑酮EC50值有所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测定菌株较少,因此,还不能判断这三唑酮与烯肟菌胺存在负交互抗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瓜类白粉病的发生及重要性
  • 1.2 瓜类白粉病的防治简史
  • 1.2.1 硫磺制剂
  • 1.2.2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 1.2.3 取代嘧啶类杀菌剂
  • 1.2.4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 1.2.5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 1.3 瓜类白粉病菌的抗药性概况
  • 1.3.1 瓜类白粉病菌对嘧啶类杀菌剂的抗药性
  • 1.3.2 瓜类白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
  • 1.3.3 瓜类白粉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
  • 1.4 瓜类白粉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抗药性
  • 1.4.1 抗药性机制
  • 1.4.2 抗药性现状
  • 1.4.3 抗性治理策略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的敏感基线的建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植物试材
  • 2.1.2 菌种采集
  • 2.1.3 仪器设备
  • 2.1.4 测定方法
  • 2.1.5 病情调查
  • 2.1.6 药效计算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的敏感基线的建立
  • 2.2.2 几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 2.2.3 三种方法测定黄瓜白粉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敏感基线比较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抗烯肟菌胺黄瓜白粉病菌的获得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植物
  • 3.1.2 供试药剂
  • 3.1.3 仪器设备
  • 3.1.4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药剂驯化获得的抗性菌株
  • 3.2.2 紫外诱导获得的抗性菌株
  • 3.2.3 获得抗性菌株的两种方法的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抗烯肟菌胺黄瓜白粉病菌的生物学性状的测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植物
  • 4.1.2 供试药剂
  • 4.1.3 仪器设备
  • 4.1.4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抗性稳定性的测定
  • 4.2.2 抗性致病力的测定
  • 4.2.3 抗性适合度的测定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的交互抗性初探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植物
  • 5.1.2 供试药剂
  • 5.1.3 仪器设备
  • 5.1.4 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药剂驯化获得抗性菌株
  • 5.2.2 紫外诱导获得抗性菌株
  • 5.3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烤烟白粉病菌的抑制活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11)
    • [2].新疆打瓜白粉病菌寄主范围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4)
    • [3].橡胶树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 乡村科技 2018(02)
    • [4].梨树白粉病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19(07)
    • [5].禾白粉病菌侵染小麦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6].贵州烟田植物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19(03)
    • [7].贵阳二球悬铃木白粉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06)
    • [8].陕西关中地区瓜类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0)
    • [9].黑龙江省瓜类白粉病菌IGS-RFLP分析[J]. 中国蔬菜 2011(20)
    • [10].石河子市花卉白粉病调查[J]. 新疆农垦科技 2018(12)
    • [11].石河子市花卉白粉病调查[J]. 新疆农垦科技 2019(03)
    • [12].白粉病菌胁迫下黄瓜R17抗病品系叶片蛋白质组分析[J]. 园艺学报 2009(06)
    • [13].白粉病特效药Pyriofenone[J]. 世界农药 2018(06)
    • [14].园林观赏菊花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 园林科技 2017(04)
    • [15].河南省周口地区瓜类白粉病的分子鉴定与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16].大黄酚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08(05)
    • [17].杧果白粉病研究进展[J]. 中国南方果树 2018(01)
    • [18].烟叶烘烤过程中白粉病菌的侵染情况[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2)
    • [19].2009—2010年黑龙江省主要瓜类作物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J]. 植物保护学报 2011(03)
    • [20].外施核黄素诱导小麦对白粉病菌的抗性[J]. 华北农学报 2011(05)
    • [21].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J]. 农药 2009(03)
    • [22].烟田附近植物白粉病菌初步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02)
    • [23].黑龙江省葫芦科白粉病菌RAPD分析[J]. 菌物学报 2011(04)
    • [24].创制杀菌剂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菌发育阶段的影响[J]. 农药 2010(10)
    • [25].烟草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2015(02)
    • [26].野生甜瓜‘云甜-930’与白粉病菌互作的基因表达特征[J]. 植物病理学报 2014(01)
    • [27].裸仁美洲南瓜白粉病菌对5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2)
    • [28].甜瓜与白粉病菌非亲和互作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5)
    • [29].国际麦类白粉病菌分子生物学与技术研讨会在鄂召开[J]. 农药市场信息 2014(02)
    • [30].小麦条锈病菌和白粉病菌多重TaqMan 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J]. 植物病理学报 2015(02)

    标签:;  ;  ;  ;  

    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室内抗性风险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