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疼痛是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它是临床工作中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其中与炎症相关的炎性疼痛最为常见。目前止痛剂尚未达到高效特异性,故而疼痛的治疗仍不理想。全面理解炎性疼痛的信号调节机制对未来的治疗尤为重要。组织损伤和炎症后局部释放许多炎性介质释放,这些介质改变局部血管的通透性,通过启动一系列级联反应改变外周神经末梢传导性,激活外周痛觉感受器。其中最为重要的炎性介质是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PGE2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作为重要的炎性介质,它在伤害性刺激的局部迅速产生,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参与炎症及疼痛超敏反应的形成。炎性疼痛的形成不但与外周痛觉神经末梢激活有关,而且亦有依赖于中枢机制的参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痛觉调节的神经网络系。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是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奋PAG脑区可见到明显的止痛作用。PAG发出下行纤维加入下行抑制系统,对延髓和脊髓背角内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发挥调控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PGE2主要通过EP3受体亚型参与生理及病理功能的调节。组织学证实PAG脑区存在EP3受体分布。在本研究中,我们以PAG脑区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应用微量透析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炎性疼痛模型大鼠PAG脑区细胞外液中PGE2浓度及该脑区EP3受体的表达。从实验结果可看出,炎性疼痛大鼠PAG脑区细胞外液中PGE2浓度明显增高,EP3受体表达明显增强。这一结果表明:在PAG脑区PGE2参与了炎性疼痛的调节。此外,本研究还应用电生理膜片钳技术观察PAG脑区PGE2对兴奋性及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进一步检测PGE2对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证明,PGE2通过作用于突触前神经末梢的EP3受体抑制了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谷氨酸释放的减少减弱了疼痛的下行抑制作用,从而加强了脊髓上传伤害性刺激。这一机制为PGE2参与中枢对炎性疼痛的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未来炎性疼痛的靶向治疗指引了方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炎性疼痛论文; 前列腺素论文;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论文; 谷氨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