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网络几个参数的关系及调整

GSM网络几个参数的关系及调整

一、GSM网络几种参数的关系及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周锐[1](2019)在《基于GSM的磁选机远程监测与无线通信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自1987年世界上第一台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研制成功以来,极大地提高了磁性矿物的选矿水平。目前该型磁选机的全球保有量在3000台以上,这对磁选机高效的售后服务、实时精确地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准确地故障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GSM网络技术也日趋成熟,在许多远程通讯的项目中均有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建立绿色、智能化矿山的号召,使磁选机选矿设备更加智能。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将该技术用于对磁选机远程诊断及状态监测环节,使售后技术人员在各磁选机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现场设备的详细状态及参数,形成一套完整的基于GSM的磁选机远程监测系统。基于GSM的磁选机远程监测系统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远程通信定位模块以及云服务平台组成。系统能对磁选机设备的多项信息参数进行采样、滤波并将最终设备状态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器中;结合外部输入信号,数据处理系统能实现对磁选机的故障诊断,包括控制柜报警、变频器故障,并将这些信息经分析判断后送入通讯缓冲区待查询;通过GSM网络,实现系统与远程终端的通讯功能,终端能准确、及时地获取设备状态、地理位置等信息;还设有全球定位以及云平台功能。技术人员可在远端直观、准确的监控设备状态及信息。项目研制的成套系统设备已安装在磁选机控制柜,可对磁选机设备的多项信息参数进行采样、处理并将这些信息发送至远程终端,用户或磁选设备生产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通过短信或云平台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磁选机设备的位置信息、实时运行状态等数据,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部分故障的排查功能,各项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赵琰[2](2019)在《铁路GSM-R网络无线信道建模与覆盖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SM-R作为目前正在使用的铁路移动通信网络,能够在客货运轨道沿线的隧道、车站、山区、市区、平原和丘陵等各种地形地貌和铁路区域提供列控系统所需的承载业务,同时可满足高速列车上乘客的无线通信需求。然而,随着铁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CTCS-3级列控系统对GSM-R网络提出了更高的业务需求、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和网络设计要求。在高速铁路移动通信中,接收端可能会受到多普勒频移、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导致网络切换故障甚至是通信中断。论文围绕高速铁路(简称高铁)GSM-R网络无线覆盖优化设计展开研究,对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高铁通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分析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及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随后总结了包含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的无线信道衰落特征,这些为网络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移动通信网络信道建模方式的综述表明,确定性模型和统计性模型并不适用于在铁路等高速移动端的建模,前者往往更适用于固定场景信号网络的设计,而后者因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而不能覆盖全部通信场景。半确定性模型将统计记录和模拟方案结合,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种建模类型。接下来,重点研究了网络优化方法及弱信号覆盖等常见问题。通过对某高铁线路GSM-R网络的组网问题、优化测试的案例分析可知,当移动公网或铁路GSM-R专网的基站频点规划不当时,铁路网络使用的E-GSM频段(930934MHz)有明显的三阶互调干扰,铁路沿线移动公网/专网基站使用带阻滤波器(930934MHz)可有效减少信号间的互调干扰,提高系统通信质量。同时,可通过采用编号为45以上的频率资源来优化移动公网或专网基站频点配置,从而避免了三阶互调干扰。此外,论文对高速铁路运输中某一基站故障导致的列车切换问题进行了研究,当列车不能正确切换至相邻基站时,可通过调整切换门限,增加切换难度来避免错误的列车切换;针对乒乓切换和网络通话质量差的问题,可分别采取增加单向切换关系、修改频点进行优化,较好地解决了由于掉话导致的无线连接超时的隐患。

李常泓[3](2018)在《基于MR数据的GSM无线网络优化》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地发展,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规模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用户对无线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用户感知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GSM无线网络优化成为一个长久的课题。在无线网络优化工作中数据采集与数据解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相比其他数据而言,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数据具有直观、准确和实效的特点,使其能够更为实时、准确的反映网络状态以及用户感受,为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本文尝试将MR数据应用于无线网络优化,取得了良好的网络优化效果。在GSM网络优化理论的研究过程中,首先研究了GSM系统的结构,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及数据来源,最终选定MR数据作为无线网络优化的方式;其次,对MR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包括MR原理及特点、MR数据内容、MR数据获取途径及应用分析,为MR作为网络优化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对基于MR数据的GSM无线网络优化系统进行研究,包括无线网络优化系统的主体结构和各模块功能,为后续的网络优化提供了技术保障。MR数据具有实时、海量存储的特点,若合理应用,该特点可成为MR数据特有的优点。由于MR数据在网络优化方面有不同的应用,需通过网络优化系统提取相对应的MR数据参数,然后通过对不同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网络的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上即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这些工作的实现,需要对网络优化系统有深入研究、具备扎实的网络优化理论和实践经验方可完成。利用本文的研究方法,设计实现了MR数据在GSM网络覆盖优化、功率控制优化、网络切换优化以及同邻频干扰优化方面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MR数据在GSM网络优化方面可行、有效,切实的提高了用户感知和网络状态,较其他网络优化方式有其特有的优点。同时也为MR数据在其他网络方面如TD-LTE(4G)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杨随虎[4](2016)在《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移动通信网络是通信服务的载体和基础,在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竞争形势的加剧和综合信息服务业务不断扩展的同时,其移动通信网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运营基站系统的数量、网络传输能力、无线覆盖面积都在急速增长。目前中国移动通信GSM网络与TD网络负载不均衡的现象较为普遍,并且对移动通信的业务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GSM网络和TD网络的网络优化,开展了 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在介绍了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优化原理和GSM网络与TD网络的互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 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非功能性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安全性分析和总体结构设计,确定了 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的整体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网络结构设计,从业务分析、信息输出、决策与评价、系统管理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在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开发完成后,通过创建工程导入话单数据、小区工程参数、小区KPI数据、小区网络参数和MR报告等基础数据,并对上述数据开展综合分析,成功获得了回流用户、分流用户、空白覆盖用户、各类用户类别话务指标以及待优化小区等相关数据,评估了用户自定义的区域内以及小区级的GSM-TD双网业务分流状况,产生了优化决策方案并进行了方案评价,实现了 GSM-TD双网业务的分流评估与优化决策的功能。实验证明,本文开发的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实现了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和评估优化,获取GSM-TD双网分流的最优决策方案,通过对现有网络实施无线网络优化,可以有效地均衡网络负载,对提高移动通信业务的质量和移动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硕[5](2014)在《锦州联通GSM网络优化中的KPI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人们对运营商的服务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可以通话,还要求通话质量有所保证。尤其随着运营商的数量的增多,竞争环境压力的增大,就要求各大运营商保证自己的网络有更好的质量。要保证网络通信的质量,不能一味地扩建基站达到目的,而是要有良好的网络优化团队和技术,对建设后的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才能真正保证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利益,同时还能保证用户通话的感知度。对通信网络的优化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有大量的工程经验和项目经验,在大量具备优化知识的基础上,对网络的各项参数有所了解,才能真正的胜任一个优化的工作。为了提高锦州联通的网络通信质量,本文对锦州市的联通GSM网络的优化提出了KPI分析方法,并且实施了优化方案,对这个网络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首先详细地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简要地阐述了无线网络的优化方法,即KPI分析方法,在第二章中重点介绍了GSM网络的通信业务流程,对GSM网络的业务流程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对其优化有所掌握。因为优化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只有对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才能真正将优化做好。对网络的信息的了解有时甚至还要包括基站的地理信息。在这一章中,还重点介绍了KPI分析方法,包括KPI分析方法的统计原理和分析思路,还给出了GSM网络中常用的KPI指标。本文中的第三部分介绍了锦州联通GSM网络的现状,包括位于白楼、北镇二中、公安局、基建大修段及凌河新区5个县区级的基站以及市区的基站,共6个基站的现状,并给出了这些基站的GSM网络当前的KPI指标状况。在作者路测和KPI分析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存网络的问题。最后的部分,本文通过对锦州GSM网络的KPI指标分析,并根据每个基站的具体现状、问题,结合科学的方法,分析了KPI指标在实际无线网络优化中的作用,通过对这6个基站的网络KPI指标的分析,提出了每个基站相应的、符合实际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实施这些提出来的优化方案,最后通过检测新的KPI指标,和原始的KPI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案的优化结果。在KPI分析的优化的过程中,本文重点分析了通话信道的掉话率、信道的拥塞率、SDCCH拥塞率、网络接通率、小区之间的切换问题和干扰问题等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具体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本文通过对锦州GSM网络的现有基站的优化问题的分析,得到最后结论,通过分析KPI指标,我们可以从现有网络中全面地监控当前无线网络的运行状况,及时地发现网络中存在异常问题的基站或者区域,从而快速地发现问题和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保证整个网络能够安全、有效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最终,能够使得锦州地区的联通用户感到满意,对提高该地区的客户口碑和信誉度有良好的帮助。最后,本文对论文工作提出了总结与展望,提出了今后工作中,KPI分析方法的工作重点,以及可以将其应用到3G网络和4G网络中去。为锦州市联通的网络优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董博[6](2014)在《基于GSM网络的无线优化技术》文中指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部无线电话的问世开始,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要求和期待变得愈来愈多。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正随着连年增长的GDP一路飙升,无论是电话用户数量、移动通讯设备用户数量还是互联网用户数量都已跃居世界首位。在巨大的市场面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能够提供更为优质的通信服务成了各大电信运营商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的关键问题。GSM网络的通信质量与外部环境、邻域网频率、设备质量、信道占用率、网络参数设置等条件有直接关系。而任何一种条件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网络的通讯质量,改变用户的网络体验。因此,对GSM网络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提高GSM网络通信质量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本文旨在对GSM网络的无线优化技术进行系统的阐述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基于M市的GSM网络无线优化的实践项目,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在网络优化项目中能够切实的使该地区的网络工作状态和移动网络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达到网络优化目的,完成优化任务。并针对项目进行充分的经验总结和问题分析,对于在项目网络优化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客观的故障分析,拟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对于本次网络优化未涉及到的问题也做出模拟处理方法,为将来网络优化实施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孙强[7](2014)在《基于客户满意度的GSM网络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GSM通信网络的成熟发展,网络容量不断增长,用户感知度作为竞争的焦点之一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关注。用户感知是终端用户对移动网络提供的业务性能的主观感受,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很难通过用户感知这个指标去衡量网络质量的好坏,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质量优化和业务优化,客户满意度就是了解用户感受最直接的途径之一,而客户投诉又是了解客户满意度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对客户投诉的筛选甄别,可以从中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尤其是一些在日常优化中难以发现的隐性问题,因此,解决客户投诉的网络问题是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补充手段,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网络优化目标。本文首先从GSM网络发展历史、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和基本原理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总结归纳了GSM网络优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并从服务质量和语音质量两方面作为GSM网络优化评估指标,然后对大庆GSM网络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与其他公司指标对比、关键症结分析等综合评判,运用现场测试、调查分析、网管统计等方法,找到影响GSM网络质量的五个要因:投诉测试要求不规范、缺乏1800M基站覆盖、系统功率控制不合理、现网干扰严重和半速率话务占比高。然后依据找出的问题因素,从规范投诉测试流程、优化市区1800M覆盖不合理区域、优化功率控制参数、排查现网干扰和降低半速率话务占比五方面制定提升措施,并对实施效果予以检验,最终大庆分公司语音质量百万用户投诉占比成功从优化前的0.32下降到0.17,“城市密集区”占比已由优化前的54.8%下降为32.9%,网络质量有所改善。

王梓豪[8](2013)在《TD-SCDMA/GSM流量均衡方案设计与应用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全球各国国家对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信业等通信行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移动互联网事业和智能终端在最近一二十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无线移动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3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不断建设以及不断地普及应用,人们对无线网络的数据业务的流量的需求量开始急剧增加。TD-SCDMA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随着3G网络商业化应用的推广,TD-SCDMA的商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TD-SCDMA结合了CDMA、TDMA、SDMA等技术的优点,具有了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和其他的3G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相比较而言,具备了比较明显的优势。那么,如何在现有GSM/GPRS网络的基础上,更快实现3G系统的商业化,为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多丰富、可靠的3G数据通信业务,成为目前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TD-SCDMA系统和GSM系统之间的共存和联合规划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保证数据通信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对2G和3G系统的共存和联合规划所涉及的信令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力求找到一种比较合理的共存方式。本文首先研究了现有的2G (GSM)网络的切换技术和TD-S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切换技术;然后,针对现有的2G到3G网络的升级方案,在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的2G网络资源和设备的基础上研究TD-SCDMA系统商业化所面临的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介绍了系统间互操作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TD-SCDMA与GSM系统进行流量均衡操作的基本原则和策略。重点研究对象为TD-SCDMA与GSM系统之间的互操作行为;小区选择,小区切换;降低GSM网络的负荷、解决TD-SCDMA与GSM网络流量失衡问题。TD-SCDMA能够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业务需求的变化,符合国际3G网络化发展的要求,但是考虑现有的GSM网络资源和设备,在节省投资和加快网络建设技术的前提下。那么,TD-SCDMA与GSM网络的组网模式,简单的说就是依托现有的GSM网络资源,先进行定点的3G网络覆盖实验,探索3G业务模型,了解用户的行为和主要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逐步实现3G网络的覆盖。为了使得TD-SCDMA系统能够有效的分担现在GSM业务,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升TD-SCDMA网络的覆盖率,即“软覆盖”和“硬覆盖”。所谓的“硬覆盖”是指提升广播通信信道P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的发射率,有效增加TD-SCDMA网络的覆盖范围。所谓的“软覆盖”是指对2G和3G网络互操作频繁的区域的TD-SCDMA网络覆盖率的提升。通过有效地提高TD-SCDMA的覆盖率,达到为GSM网络分流的目的。通过优化,使网络参数设置更加合理。以某古城区为试验区域,通过采用上述的分流手段,以天为单位对调整效果进行了前后对比验证,TD码资源利用率从原来的8.13%左右经过第三次参数优化即所采用的RRM算法参数调整、H载波控制信道的参数调码资源利用率提升到了9.61%。话务量也从优化前的242Erl提高到311Erl。调整后TD-SCDMA网络的数据流量由原来的每日10.3G上升到了每日11.2G,增长幅度大于在7%左右。提升效果明显。但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更好得把改进过的TD-SCDMA与GSM网络的融合技术应用到实际得移动通信网络中去,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快速优质的通信服务。

陈永刚[9](2013)在《高速公路GSM网络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对GSM网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提升高速公路GSM网络质量已成为移动网络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高速公路附近地形环境比较复杂,人口稀疏,移动网络基站数量少,覆盖面窄,日常优化少,常常出现无法接通、信号干扰、异常掉话、切换混乱等现象,严重影响网络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无线通信原理、GSM网络优化原理、GSM网络优化方法、GSM网络优化方法实现、GSM网络优化方法软件支撑等内容,采用实地测试、调研与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高速公路的优化情况。本文对专网覆盖、公网覆盖、调整天线角度、增益、方位角、俯仰角、调节功率大小、搬迁最佳站址、调整基站配置、调整网络参数等优化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得出不同条件和环境下优化方法的使用,从而解决覆盖、语音质量、收益最大化等问题。文章特别选取地形比较复杂的四川多条高速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测量的GSM网络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且改善了四川多条高速公路GSM的信号覆盖,解决工程上、网络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最后,通过优化后现场测试验证,目标区域网络质量得到改善,全程呼叫成功率得到大幅提升。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方式完成目标,为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刘可可[10](2013)在《GSM网络优化中的覆盖与干扰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我国GSM网络的发展,网络的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大,同时,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是整个GSM网络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优化工作通过不断的调整网络中的现有资源配置,最大化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服务水平,进而使网络持续提供最佳用户体验度。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移动运营商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优化可以使它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覆盖和干扰是影响GSM网络服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覆盖和干扰分析与优化调整是移动运营商网络优化的工作重点。本文研究了多项GSM网络覆盖与干扰分析技术,包括覆盖模型计算、新站小区干扰模拟、小区天线调整预评估、下倾角核查、小区对打度分析。小区覆盖模型计算利用NCS、MRR等网络测量数据,推导小区在不同方向上的路径损耗模型,进而计算分析出小区的覆盖范围,辅助网优人员判断、分析小区无线信号分布情况。新站小区干扰模拟利用已有小区的覆盖模型模拟新站小区的覆盖模型,并计算新站小区和周围小区的干扰矩阵关系。小区天线调整预评估利用调整前后的小区参数配置,预先评估小区的覆盖范围变化。下倾角核查利用覆盖模型以及小区的参数配置计算小区的实际覆盖距离和理论覆盖距离,并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估小区天线的下倾角是否偏大或偏小。小区对打度分析利用内置的对打分析模型,根据小区之间的方位关系计算小区之问的对打度,并据此衡量小区之问可能的干扰情况。进一步地,基于以上关键技术,利用C#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MapXtreme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了GSM网络覆盖干扰分析系统。最后,将以上关键技术和系统应用于某地区移动GSM网络日常优化工作,应用结果验证了以上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GSM网络几种参数的关系及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SM网络几种参数的关系及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SM的磁选机远程监测与无线通信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GSM网络技术介绍
        1.2.1 GSM网络的定义
        1.2.2 GSM网络主要参数及特点
        1.2.3 GSM系统的组成
        1.2.4 GSM网络支持的数据业务
        1.2.5 SIM卡功能
    1.3 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介绍
        1.3.1 设备构造及工作原理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
第二章 磁选机远程状态监测与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设计
    2.1 系统方案选择
        2.1.1 磁选机远程状态监测与数据传输系统分析
        2.1.2 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2.1.3 GPS技术及原理分析
        2.1.4 GPS定位系统组成与定位原理
    2.2 现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3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4 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
第三章 基于GSM的磁选机远程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系统
        3.1.1 温度信号采集
        3.1.2 激磁电压、电流采集
        3.1.3 开关量信号采集
        3.1.4 其它类信号采集
    3.2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3.3
        3.3.1 GPS定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3.3.2 无线收发模块设计
        3.3.3 GPS定位方法的选择
        3.3.4 GPS硬件
    3.4 系统软件流程
        3.4.1 主控模块软件流程
        3.4.2 GSM模块程序流程图
        3.4.3 GPS定位程序的软件流程
第四章 云平台设计
    4.1 云平台部分
        4.1.1 云服务器
        4.1.2 平台界面
    4.2 磁选机远程云平台模组-1
    4.3 磁选机远程云平台模组-2
第五章 系统安装及现场调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铁路GSM-R网络无线信道建模与覆盖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无线信道建模
    2.1 铁路场景下的信道干扰
    2.2 铁路GSM-R的 QoS指标
    2.3 大尺度衰落特性
    2.4 小尺度衰落特性
    2.5 无线信道模型
        2.5.1 半确定性模型
        2.5.2 统计性模型
        2.5.3 确定性模型
    2.6 大尺度衰落模型
    2.7 小尺度衰落模型
        2.7.1 多径信号模型
        2.7.2 瑞利衰落
        2.7.3 Nakagami-m衰落
        2.7.4 其它模型
3 高铁沿线网络参数设置原则
    3.1 基本参数
    3.2 GSM-R网络频率方案的优化
        3.2.1 优化工具分类
        3.2.2 高铁沿线小区的频率优化方法
4 铁路场景中GSM-R网络案例分析和通信质量研究
    4.1 GSM-R测试
        4.1.1 检测项目
        4.1.2 检测原理
        4.1.3 GSM-R干扰源的分类
    4.2 包西线、神大线线路交汇地的无线网络覆盖案例
        4.2.1 无线网络覆盖问题
        4.2.2 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案
    4.3 高铁沿线YYD-MLD01 基站网外同频干扰故障案例
    4.4 大西客专无线网络干扰案例
        4.4.1 问题描述与专网测试
        4.4.2 客专沿线无线网络优化措施
    4.5 专网覆盖与现网调整
    4.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MR数据的GSM无线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发展及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发展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GSM系统与无线网络优化
    2.1 GSM系统
        2.1.1 无线基站子系统(BSS)
        2.1.2 交换子系统(NSS)
        2.1.3 移动台/移动用户(MS)
        2.1.4 操作维护子系统(OMC)
    2.2 无线网络优化
        2.2.1 优化目的及内容
        2.2.2 流程与数据来源
        2.2.3 平台必要性及不足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线测量报告MR
    3.1 MR原理及特点
        3.1.1 MR原理
        3.1.2 MR特点
    3.2 MR数据内容
    3.3 MR数据获取途径
    3.4 MR应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MR数据的GSM无线网络优化系统
    4.1 系统功能模块组成
    4.2 模块间接口定义
    4.3 MR数据采集
    4.4 MR原始数据解析
    4.5 MR统计汇总
    4.6 MR栅格汇总
    4.7 MR统计数据解析
    4.8 MR前台展现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MR数据的无线网络优化应用
    5.1 MR数据应用
    5.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无线网络优化的研究现状
        1.2.1 无线网络优化的软件
        1.2.2 无线网络优化的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理论与技术
    2.1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原理
        2.1.1 移动通信网络的现状
        2.1.2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概念及分类
        2.1.3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目标
    2.2 GSM网络优化的流程
        2.2.1 GSM网络优化的要点
        2.2.2 GSM网络优化的原则
        2.2.3 GSM网络优化的步骤
    2.3 TD网络优化的流程
        2.3.1 TD网络优化的特点
        2.3.2 TD网络优化的原则
        2.3.3 TD网络优化的步骤
    2.4 GSM网络与TD网络的互操作技术
        2.4.1 GSM网络与TD网络的互操作目标
        2.4.2 GSM网络与TD网络的互操作原则
        2.4.3 GSM网络与TD网络的互操作作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1 业务分析
        3.1.2 信息输出
        3.1.3 决策与评价
        3.1.4 系统管理
    3.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性能需求
        3.2.2 可用性需求
    3.3 系统可行性分析
        3.3.1 操作可行性
        3.3.2 技术可行性
    3.4 系统安全性分析
        3.4.1 硬件安全
        3.4.2 软件安全
    3.5 系统结构设计
        3.5.1 设计思想
        3.5.2 系统要求
        3.5.3 功能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的功能实现
    4.1 软件设计
        4.1.1 总体流程
        4.1.2 数据库设计
    4.2 业务分析
        4.2.1 用户识别
        4.2.2 分流评估
    4.3 决策与评价
        4.3.1 覆盖区优化诊断决策
        4.3.2 覆盖区规划诊断决策
        4.3.3 市场营销诊断决策
    4.4 系统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的功能验证
    5.1 工程管理功能的实现
    5.2 数据导入功能的实现
        5.2.1 数据导入
        5.2.2 数据核查
        5.2.3 数据校正
    5.3 分流评估
        5.3.1 区域评估
        5.3.2 小区评估
    5.4 决策评价
        5.4.1 诊断决策
        5.4.2 方案评价
    5.5 系统设置
        5.5.1 分流评估参数设置
        5.5.2 诊断决策参数设置
    5.6 终端及话务分析
        5.6.1 终端分类分析
        5.6.2 用户维度
        5.6.3 业务维度
    5.7 全网分流比分析
        5.7.1 TD覆盖区域业务占比(全网)
        5.7.2 TD分流终端业务分流比(全网)
    5.8 TD覆盖空洞区域分析
        5.8.1 TD覆盖范围内存在的覆盖空洞
        5.8.2 TD覆盖范围外话务热点
        5.8.3 TD覆盖范围外后期规划站点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锦州联通GSM网络优化中的KPI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本文缩略语释义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1.3 发展现状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GSM 网络优化与 KPI 分析
    2.1 GSM 网络通信业务流程
        2.1.1 GSM网络的架构
        2.1.2 用户位置的管理
        2.1.3 鉴权流程
        2.1.4 切换流程
        2.1.5 移动主叫流程
        2.1.6 移动被叫流程
        2.1.7 主/被叫拆线流程
    2.2 GSM 网络的 KPI 分析
        2.2.1 KPI分析概述
        2.2.2 GSM网络常用 KPI
        2.2.3 常用 KPI 分析思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锦州联通 GSM 网络现状
    3.1 锦州联通 GSM 网络现状
        3.1.1 锦州联通 GSM 网络基站路测现状
        3.1.2 锦州联通 GSM 网络存在的问题
    3.2 锦州联通 GSM 网络优化前的 KPI 指标状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锦州联通 GSM 网络 KPI 分析
    4.1 主要基站系统优化分析
    4.2 优化后的 KPI 指标
    4.3 锦州 GSM 网络优化重点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GSM 网优工作总结
    5.2 GSM 网优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GSM网络的无线优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GSM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1.3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GSM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2.1 GSM系统概述
        2.1.1 GSM系统的特点
        2.1.2 GSM系统的业务类型
        2.1.3 GSM系统的结构
    2.2 GSM系统的无线传播
        2.2.1 无线电波传播
        2.2.2 GSM网络的无线传播
    2.3 GSM系统的关键技术
        2.3.1 频分复用技术
        2.3.2 时分复用技术
        2.3.3 跳频技术
        2.3.4 功率控制和切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SM无线网络优化及常见问题分析
    3.1 GSM网络的无线优化
        3.1.1 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3.1.2 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3.1.3 网络优化的流程
    3.2 GSM网络的常见问题分析
        3.2.1 网络频率规划
        3.2.2 城区基站利用率问题
        3.2.3 信号干扰
        3.2.4 覆盖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市的GSM网络无线优化
    4.1 M市GSM网络优化概况
    4.2 优化项目实施内容
    4.3 GSM无线优化
        4.3.1 硬件检查及故障定位分析
        4.3.2 数据库参数调整
        4.3.3 人工频率邻域优化
        4.3.4 人工邻域拓扑优化
        4.3.5 统计分析性能优化
        4.3.6 系统测试分析和基站覆盖调整优化
        4.3.7 优化前后DT测试对比
    4.4 IOS MR优化实施
        4.4.1 IOS加减邻区
        4.4.2 AFP全网自动频率规划实施
        4.4.3 ANGEL系统评估
    4.5 GPRS数据业务优化
        4.5.1 资源评估与扩容
        4.5.2 KIP分析与优化
        4.5.3 城区DT测试与分析
        4.5.4 EDGE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SM网络优化的经验总结
    5.1 最坏小区分析处理
    5.2 SDCCH高拥塞分析处理
    5.3 其他网络优化建议
        5.3.1 EDGE数据业务优化建议
        5.3.2 市区话务拥塞优化
        5.3.3 城区LAC划分
        5.3.4 县城城区优化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7)基于客户满意度的GSM网络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GSM 网络概述
    1.1 GSM 网络的发展历史
    1.2 GSM 网络的技术特征
    1.3 GSM 网络的系统结构
    1.4 GSM 系统的基本原理
        1.4.1 工作频率和载频间隔
        1.4.2 频道编码
        1.4.3 信道类型与信道组合
        1.4.3.1 业务信道
        1.4.3.2 控制信道
        1.4.3.3 广播信道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GSM 网络优化概述
    2.1 GSM 网络优化的基本内容
    2.2 GSM 网络优化的基本方法
        2.2.1 网络优化的准备工作及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2.2.2 GSM 网络优化的常用方法
        2.2.3 三种优化方法的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SM 网络优化评估指标分析及优化方法
    3.1 GSM 网络优化中的技术评估指标
    3.2 GSM 网络优化中的参数分析与优化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SM 网络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现状调查
        4.1.1 历史数据分析
        4.1.2 与兄弟公司对比
    4.2 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分析
        4.2.1 要因判断
        4.2.2 相关因素收集
        4.2.3 要因确认过程
        4.2.4 结论确认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SM 网络服务质量提升措施
    5.1 制定投诉测试规范流程
        5.1.1 梳理投诉处理工作步骤
        5.1.2 优化投诉处理工作流程
        5.1.3 实施效果分析
    5.2 市区 1800M 专项优化
        5.2.1 无线系统规划原则
        5.2.2 大庆移动 1800M 规划方案
        5.2.3 市区 1800M 覆盖不合理区域优化调整
    5.3 优化功率控制参数
    5.4 现网干扰排查
    5.5 降低半速率话务占比
    5.6 GSM 网络服务质量提升效果
        5.6.1 目标值提升效果
        5.6.2 社会效益提升效果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8)TD-SCDMA/GSM流量均衡方案设计与应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TD-SCDMA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TD-SCDMA/GSM网络倒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网络流量倒流问题及原因
        2.1.1 GSM/TD-SCDMA网络互操作参数设置存在的问题
        2.1.2 TD-SCDMA网络覆盖存在的问题
        2.1.3 用户使用终端时的锁网习惯
    2.2 TD-SCDMA与GSM网络业务运营数据分析
        2.2.1 双模终端用户中对T网使用情况分析
        2.2.2 3G终端用户对T网使用情况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GSM与TD-SCDMA网络选择与切换技术的研究
    3.1 TD-SCDMA与GSM的网络选择
        3.1.1 网络重选策略
        3.1.2 TD-SCDMA网络重选至GSM的方法
        3.1.3 GSM网络重选至TD-SCDMA的方法
    3.2 TD-SCDMA与GSM的网络切换
        3.2.1 切换触发的原因
        3.2.2 TD-SCDMA/GSM网络的切换步骤
        3.2.3 TD-SCDMA/GSM网络切换事件类型
        3.2.4 切换过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TD-SCDMA分流GSM网络业务的方案设计及优化
    4.1 系统间切换参数的设计与优化
    4.2 城区双网覆盖参数的设计与优化
        4.2.1 市区连续覆盖区切换参数的设计优化
        4.2.2 市区不连续覆盖区切换参数的设计优化
        4.2.3 高校特殊话务热点区域切换参数的设计优化
        4.2.4 网络连通率的设计优化
        4.2.5 R4/H载波均衡
        4.2.6 在GSM侧添加TD-SCDMA网络频点优化
    4.3 终端及市场运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应用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试点地区优化成果码资源利用率提升实验
        5.1.1 TD-SCDMA网络语音话务量测试及分析
        5.1.2 TD-SCDMA网络分组流量测试及分析
    5.2 TD-SCDMA/GSM“倒流”现象研究与测试
    5.3 TD-SCDMA分流GSM测试与分析
        5.3.1 TD-SCDMA网络用户使用分析
        5.3.2 TD-SCDMA网络分流GSM网络比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后续计划展望
    6.1 现阶段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速公路GSM网络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GSM 网络发展历史
        1.2.2 国内高速公路及其 GSM 网络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项目支撑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GSM 网络系统原理和 GSM 网络优化原理
    2.1 GSM 网络传播理论
        2.1.1 移动设备的电磁波传播
        2.1.2 无线信号的理论分析
    2.2 GSM 网络的基本结构
        2.2.1 网络子系统(NSS)
        2.2.2 基站子系统(BSS)
        2.2.3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2.2.4 移动台子系统(MS)
    2.3 GSM 陆地接口
    2.4 GSM 空中接口信道
    2.5 GSM 系统频率
    2.6 GSM 网络优化原理
        2.6.1 掉话问题分析
        2.6.1.1 掉话的种类和原因
        2.6.1.2 掉话问题的解决
        2.6.2 天线问题及覆盖分析
        2.6.2.1 天线的分类
        2.6.2.2 天线的选择
        2.6.2.3 天线倾角的确定
        2.6.3 覆盖优化分析
        2.6.4 硬件故障分析
        2.6.5 频率及干扰分析
        2.6.6 切换性能分析
        2.6.6.1 切换丢失率计算式
        2.6.6.2 切换基本原理
        2.6.6.3 功率预算切换的解释
        2.6.6.4 切换问题分析
        2.6.7 高速公路参数的优化设置
        2.6.8 边界优化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 GSM 网络优化方法
    3.1 确定网络覆盖模式
        3.1.1 专网覆盖
        3.1.2 公网覆盖
    3.2 网络普查
        3.2.1 资料调查
        3.2.2 系统检查
        3.2.3 数据代码核查
    3.3 数据采集
        3.3.1 OMC 数据采集
        3.3.2 用户投诉数据收集
        3.3.3 自动路测数据采集
    3.4 数据分析
    3.5 制定优化方案
    3.6 确定解决措施
        3.6.1 设备维护
        3.6.2 覆盖优化
        3.6.3 容量优化
        3.6.4 参数优化
        3.6.5 干扰优化
        3.6.6 邻区优化
        3.6.7 边界优化
    3.7 验证测试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 GSM 网络优化方法软件设计应用与实践
    4.1 软件需求
    4.2 需求目标
    4.3 软件设计
    4.4 高速公路干线优化分析功能
        4.4.1 干线概况
        4.4.2 干线质量
        4.4.3 站点偏移分析
        4.4.4 测试问题点管理
第五章 高速公路 GSM 网络优化方法的实践
    5.1 优化目标
    5.2 历史数据分析
    5.3 目标分析
        5.3.1 症结分析
        5.3.2 测算
    5.4 问题原因分析
    5.5 问题确认
        5.5.1 参数问题
        5.5.2 工程问题
        5.5.3 切换问题
        5.5.4 设备故障
        5.5.5 干扰问题
    5.6 制定方案
    5.7 确定解决措施
        5.7.1 制定优化措施
        5.7.2 优化措施实现
        5.7.3 覆盖优化措施
        5.7.4 切换问题优化措施
        5.7.5 故障优化措施
    5.8 高速公路 GSM 网络优化效果检测
        5.8.1 优化后成功率
        5.8.2 验证测试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和结论
    6.2 研究的意义
    6.3 研究的地位
    6.4 创新点和不足
    6.5 未来展望
    6.6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数据代码

(10)GSM网络优化中的覆盖与干扰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GSM网络优化相关理论基础
    2.1. GSM系统结构
    2.2. GSM网络优化概述
        2.2.1. GSM网络中的常见问题
        2.2.2. 网络优化概念
    2.3. 天馈线系统
        2.3.1. 天线性能指标
        2.3.2. 天线类型
        2.3.3. 小区天线参数调整
    2.4. 无线电波传播及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2.4.1. 电波传播方式
        2.4.2. 电波传播损耗
        2.4.3. 常用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第三章 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3.1. 基于MRR和NCS计算传播模型
        3.1.1. 原理
        3.1.2. NCS
        3.1.3. MRR
        3.1.4. 归一化点和TA值校正
        3.1.5. NCS测量值校正
        3.1.6. 小区覆盖模型计算原理
        3.1.7. 被测量小区特定方向上的路径损耗系数计算
    3.2. 拟合未知方向上的路径损耗系数
    3.3. 新站干扰模拟
    3.4. 天线调整预评估
    3.5. 下倾角核查
    3.6. 小区对打分析
第四章 系统设计和实现
    4.1. 系统体系结构
    4.2. 关键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2.1. 小区覆盖模型计算模块
        4.2.2. 新站干扰模拟模块
        4.2.3. 天线调整预评估模块
        4.2.4. 天线下倾角核查模块
        4.2.5. 小区对打分析模块
    4.3. 系统运行环境
第五章 系统运行实例
    5.1. 覆盖模型计算实例
    5.2. 新站干扰模拟实例
    5.3. 天线调整预评估实例
    5.4. 天线下倾角核查实例
    5.5. 小区对打分析实例
第六章 总结
    6.1.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处
    6.2.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GSM网络几种参数的关系及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SM的磁选机远程监测与无线通信系统开发[D]. 周锐. 江西理工大学, 2019(02)
  • [2]铁路GSM-R网络无线信道建模与覆盖优化设计[D]. 赵琰.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3]基于MR数据的GSM无线网络优化[D]. 李常泓.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4]GSM-TD双网分流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杨随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06)
  • [5]锦州联通GSM网络优化中的KPI分析[D]. 李硕. 吉林大学, 2014(03)
  • [6]基于GSM网络的无线优化技术[D]. 董博.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2)
  • [7]基于客户满意度的GSM网络质量提升研究[D]. 孙强.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2)
  • [8]TD-SCDMA/GSM流量均衡方案设计与应用性能研究[D]. 王梓豪. 东北大学, 2013(03)
  • [9]高速公路GSM网络优化方法研究[D]. 陈永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10]GSM网络优化中的覆盖与干扰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刘可可.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GSM网络几个参数的关系及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