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褪黑素对氧化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泳欣[1](2021)在《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小鼠乳腺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及槲皮素对其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泌乳功能对哺乳动物的生存繁衍至关重要。乳汁不仅可以保证哺乳动物的新生儿存活,同时也为人类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动物哺乳期间,多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均会影响乳腺健康。氧化应激是损害乳腺健康的常见因素,通常会抑制乳腺功能,造成泌乳量和乳品质下降。自然界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特性,得到了广泛关注。Nrf2-ARE是目前已知最重要的抗氧化相关信号通路之一,生物活性物质是否可通过Nrf2-ARE途径缓解乳腺氧化应激,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利用Nrf2敲除小鼠,解析了Nrf2-ARE途径在乳腺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机制,随后以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探究可通过Nrf2-ARE通路抵御氧化应激的生物活性物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为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乳腺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定向调控和防治乳腺氧化应激的饲料添加剂开发奠定科学基础。1 Nrf2基因敲除对小鼠生长繁殖和乳腺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对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确定Nrf2基因型不影响母鼠生长繁殖性能和10-12周龄母鼠哺乳期6-11天平均泌乳量,明确Nrf2基因敲除小鼠可用于乳腺健康研究。继而选用10-12周龄泌乳早期(第3天)WT、Nrf2(+/-)和Nrf2(-/-)小鼠各6只,每只小鼠第四对乳腺的一侧注射50μL LPS(0.2 mg/ml)作为处理组,另一侧乳腺注射50μL PBS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4 h采集第四对乳腺组织。另取10-12周龄泌乳中期(第12天)WT、Nrf2(+/-)和Nrf2(-/-)小鼠各5只,分别注射LPS和PBS后3 h取乳样。分析乳腺组织外观、乳中蛋白含量、乳腺炎性因子和氧化还原平衡相关基因表达,综合判断乳腺健康情况。结果表明,应激条件下Nrf2(-/-)小鼠的乳腺组织中β酪蛋白基因表达显着升高,κ酪蛋白基因表达显着降低,而WT小鼠乳蛋白基因无明显变化。转录组学结果显示,LPS处理后,Nrf2(-/-)小鼠乳腺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氨酸/胱氨酸反向转运体轻链(x CT)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的m RNA水平显着低于WT小鼠,同时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应激条件下Nrf2(-/-)小鼠乳腺出现更多炎性因子表达上调。以上结果提示,相比WT小鼠,Nrf2(-/-)小鼠乳腺的氧化还原平衡被打乱,乳腺健康更易受到外界刺激的不利影响。2 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小鼠乳腺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本试验使用上述泌乳早期(第3天)小鼠注射LPS 24 h后采集得到的第四对乳腺组织样本,检测乳腺抗氧化酶类表达、谷胱甘肽(GSH)含量、GSH与还原性谷胱甘肽(GSSG)比例、GSH合成与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凋亡与内质网应激情况。结果表明,LPS刺激不改变WT小鼠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还原酶1表达,但在Nrf2(-/-)小鼠乳腺降低了以上抗氧化酶表达。LPS刺激上调了WT小鼠乳腺Nrf2和HO-1的基因表达,但Nrf2(-/-)小鼠中未见明显上调。此外,两种Nrf2敲除小鼠未能如WT小鼠一样,受到LPS诱导后显着上调GSH含量和GSH/GSSG比例。Nrf2(-/-)小鼠中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GCLM和x CT的m RNA表达丰度在LPS应激条件下也低于WT小鼠。另外,LPS处理增加了Nrf2(-/-)小鼠中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BAX/Bcl-xl比例和内质网应激标记物(GPR78)表达,而WT鼠未见明显差异。以上结果提示,Nrf2-ARE信号通路同时调节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防御系统,可通过Nrf2/GCL/GSH/GPx1途径准确调控GSH的合成与消耗,并且对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也具有影响作用。3 Nrf2-ARE通路介导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3.1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效果本试验旨在探究可缓解乳腺氧化应激的生物活性物质。首先采用不同浓度H2O2(50,100,250,500,750,1000μΜ)刺激乳腺上皮(HC11)细胞24 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使用不同浓度槲皮素(0、5、10、15、20、25μΜ)刺激HC11细胞24 h,确定HC11细胞耐受浓度,检测槲皮素预处理2 h对H2O2引起的HC11细胞增殖受阻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的改善效果。随后,将HC11细胞分为四组处理,槲皮素和槲皮素预处理组使用20μΜ槲皮素培养细胞;2小时后,H2O2和槲皮素预处理组加入100μΜH2O2培养细胞24小时,对照组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对四组细胞提取蛋白,检测CAT与SOD活性、抗氧化蛋白(x CT,GCLM,TXNRD1)表达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结果发现100μΜH2O2可降低HC11细胞活力至对照组60%以下,LDH释放达到24%以上,适合作为应激研究模型。20μΜ槲皮素对HC11细胞的保护效果最好,可显着恢复H2O2造成的T-AOC降低,且槲皮素预处理显着改善了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蛋白表达,但对细胞凋亡未见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槲皮素具有改善HC11细胞增殖受阻、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的重要作用。3.2 Nrf2-ARE通路介导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本试验旨在阐明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槲皮素改善HC11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首先将HC11细胞分为四组处理,处理方式如上文所述,探究槲皮素对应激状态下Nrf2-ARE和MAPKs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的影响。随后,使用信号通路抑制剂,探究Nrf2-ARE信号通路对MAPKs通路调控槲皮素作用的调控机制,研究两者在槲皮素抵御氧化应激中的关系。最后,将细胞分为7组,其中对照组、H2O2组和槲皮素预处理组处理方法如上文所述。抑制剂组分别使用Nrf2抑制剂ML385(5μM)、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25μM)、ERK抑制剂PD98059(100μM)和JNK抑制剂SP600125(10μM)预处理HC11细胞1小时,之后添加槲皮素处理2小时,最后使用H2O2刺激细胞24小时,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毒性、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变化,以阐明抗氧化相关信号通路在槲皮素抵御氧化应激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H2O2造成HC11细胞Nrf2-ARE信号通路被激活,MAPKs信号通路也被激活。槲皮素预处理显着改善了Nrf2-ARE和MAPKs信号通路激活情况。ERK抑制剂显着提高p-NRF2/NRF2比例,p38 MAPK抑制剂显着降低p-NRF2的蛋白表达,提示p38 MAPK和ER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Nrf2-ARE信号途径的激活状态,从而影响槲皮素的抗氧化能力。四种抑制剂均显着降低了槲皮素对细胞增殖的改善作用,不影响槲皮素的抗细胞毒性。对抗氧化防御系统来说,槲皮素对T-AOC的改善作用主要依赖于Nrf2-ARE、p38 MAPK和ERK通路,x CT表达主要依赖于Nrf2-ARE信号途径,槲皮素对CAT酶活和GCLM表达的恢复作用同时受到Nrf2-ARE和MAPKs信号通路的调节。综上所述,Nrf2-ARE信号通路调节下游抗氧化酶表达,介导Nrf2/GCL/GSH/GPx1途径调控GSH的合成与消耗,对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具有调节作用,以此维持乳腺氧化还原平衡。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槲皮素改善HC11细胞增殖和抗氧化防御能力,恢复氧化还原平衡。此外,MAPKs信号通路也参与调节槲皮素的细胞保护功能。
谭云[2](2021)在《褪黑素对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机体,代谢缓慢,生物半衰期长。蓄积在体内的镉可对多种组织器官造成毒性损伤,肾脏是镉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肾小管是损伤的主要靶位点。长期镉暴露可以引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最终发生肾衰竭。褪黑素是松果体受昼夜节律调节而分泌的一种内源性激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因其副作用小,已在临床上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内分泌相关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分裂在线粒体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褪黑素对疾病的保护作用与其调节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目前,褪黑素和线粒体分裂在镉致肾脏毒性过程中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和原代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为材料,研究镉处理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IRT1/PGC-1α通路、线粒体分裂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探究褪黑素是否通过缓解线粒体过度分裂和细胞凋亡在镉致肾脏损伤中发挥保护效应,为防治镉的毒性作用提供依据。1.镉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过度分裂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 cells)和原代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PT cells)为材料,待细胞长至对数生长期时,用不同浓度的镉(0、1.25、2.5、5μM)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12h,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ROS含量,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IRT1、PGC-1α及线粒体分裂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Mito-Tracker Red探针标记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网状结构,DAPI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染镉组细胞ROS含量显着增加(P<0.01);SIRT1、PGC-1α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Drp1基因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但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或P<0.01),Fis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线粒体网状结构断裂,片段化散在分布;细胞凋亡水平升高,染色质分布不均、细胞核出现皱缩、溶解和凹陷等凋亡形态特征,细胞凋亡率显着上升(P<0.05或P<0.01)。表明低浓度镉长时间处理可能通过抑制SIRT1/PGC1α信号通路和诱导线粒体过度分裂引起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2.褪黑素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过度分裂和凋亡中的保护作用褪黑素与镉共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12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CFH-DA探针法检查细胞ROS含量,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IRT1、PGC-1α及线粒体分裂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Mito-Tracker Red探针标记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网状结构,DAPI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与单独染镉组相比,10~200μM褪黑素和镉共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显着升高(P<0.01),细胞密度增加、皱缩细胞减少,ROS含量显着降低(P<0.05或P<0.01);SIRT1、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Drp1、Fis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线粒体网状结构损伤明显缓解,片段化程度降低;细胞核形态趋于正常,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P<0.05或P<0.01)。说明褪黑素可通过清除ROS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并且可能通过SIRT1/PGC-1α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进而阻断镉导致的细胞凋亡,从而对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发挥保护效应。结论:低浓度镉长时间处理可引起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OS含量增多及线粒体过度分裂,线粒体分裂可受SIRT1/PGC-1α的负调控并参与镉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褪黑素可通过清除ROS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并且可通过SIRT1/PGC-1α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减少镉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毛晨羽[3](2020)在《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生殖激素分泌、毛囊发育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绒山羊的生理状态受到光照的调节,本试验通过在非繁殖、非长绒季节进行不同光周期调控,探讨光照变化对绒山羊褪黑素(MLT)分泌、繁殖相关激素分泌、毛囊发育相关指标变化以及免疫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并利用体内法和体外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光照变化影响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潜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一: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褪黑素分泌的影响试验采取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8只经产母羊和18只6月龄育成母羊,根据月龄、体重以及经产次数(经产母羊)各分为三组,分别为经产母羊对照组(MCG)、经产母羊恒定短光照组(MSDPP)和经产母羊渐减光照组(MSIPP),以及育成母羊对照组(YCG)、育成母羊恒定短光照组(YSDPP)和育成母羊渐减光照组(YSIPP),每组6头,同类羊体重无组间差异(P>0.05)。MCG组和YCG组山羊接受自然光照处理;MSDPP组和YSDPP组山羊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接受8明:16暗(8L:16D)恒定短光照处理;MSIPP组和YSIPP组接受渐减光照处理:舍内光照由每天16L:8D开始,每经过1周,每天光照时间缩短1 h,直至试验结束时达到每天8L:16D,试验前期每天自然光消失后由日光灯补充光照。试验分为前期和后期,各30天。在试验前期第1天晚6点开始每隔2小时采血一次,直到试验期第2天晚6点,以摸索MLT日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采血时间;在确定最佳采血时间后,试验前期每隔1周采血一次;试验后期每隔2天采血一次。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光照下绒山羊MLT呈现波浪式分泌,在每日的16:00分泌增多,半夜00:00达到分泌巅峰,一直维持到2:00,随后开始下降,在12:00浓度最低;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处理会显着提升绒山羊血清中MLT浓度,其中,相比于对照组,恒定短光照处理分别在在试验第26d和第32d增加了经产母羊和育成母羊血清MLT浓度(P<0.05);渐减光照处理相对较晚,分别在第40和第42天上调了经产母羊和育成母羊血清MLT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可以上调白细胞中MLT合成酶芳基烷基胺N-乙酰转移酶(AANAT)的基因表达(P<0.05),但对羟基吲哚-氧-甲基转移酶(HIOMT)无显着影响,其中,恒定短光照处理在试验前期就提高了经产母羊和育成母羊AANAT的基因表达(P<0.05),渐减光照处理组在试验后期才有所提高(P<0.05)。二: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同试验一。试验结果表明,前期不同光照处理对绒山羊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雌激素(E2)和Kisspeptin浓度的影响没有差异(P>0.05)。在试验后期,与对照组相比,恒定短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0d和44d提高了经产母羊和育成母羊血清GnRH的浓度(P<0.05),渐减光照处理在试验第48d和50d提高了经产母羊和育成母羊血清GnRH浓度(P<0.05),维持到试验结束。相比于对照组,MSDPP组血清LH浓度在试验期第46d升高(P<0.05),MSIPP组52d升高(P<0.05);但是光照变化并没有影响育成母羊血清LH浓度(P>0.05)。对于FSH而言,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50d和54d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FSH浓度(P<0.05);光照改变对育成母羊影响较小,只在第58d和第60d,渐减光照处理提升了育成母羊血清FSH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对育成母羊FSH分泌没有产生影响(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6d和54d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E2浓度(P<0.05);对于育成母羊组而言,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都在第54d升高了育成母羊E2浓度(P<0.05)。Kisspeptin浓度在试验后期显着受光照变化的影响,其中,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试验第40d和48d,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中该激素的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6d和52d升高了育成母羊Kisspeptin的浓度(P<0.05)。以上结果提示:对于经产母羊,短光照处理可以影响绒山羊繁殖激素的分泌,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控MLT的分泌水平进而影响GnRH的释放入血,最终影响FSH、LH和E2的分泌形态;另一方面短光照处理提高了绒山羊Kisspeptin的分泌水平,高浓度的Kisspeptin可以直接刺激GnRH分泌增多,最终影响繁殖激素分泌。对于育成母羊,短光照同样可以通过改变MLT的分泌影响血清GnRH和Kisspeptin的浓度,但FSH、LH和E2的分泌并没有形成规律。三: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毛囊发育及相关激素分泌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样品采集在试验一的基础上于试验第30d和第60d采集皮肤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在经产母羊中,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加深了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深度(P<0.05),加宽了次级毛球宽度(P<0.05),对初级毛球宽度无影响;对于育成母羊,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加深了次级毛囊深度(P<0.05),加宽了初级毛球和次级毛球宽度(P<0.05),但初级毛囊深度无差异。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6d和第56d降低了经产母羊血清催乳素(PRL)的浓度(P<0.05);对于育成母羊,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4d和第56d降低了血清中PRL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在第44d增加了经产母羊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浓度(P<0.05),但随后分泌情况有波动,直到试验第54d,才高于对照组(P<0.05);渐减光照处理在第56d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中IGF-1的浓度(P<0.05);光照变化对育成母羊IGF-1浓度无影响(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2d和第50d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浓度(P<0.05);对于育成母羊,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8d和54d提高了血清中该激素的浓度(P<0.05)。光照变化对T4没有影响(P>0.05),但改变了 T3的分泌: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试验第48d和52d升高了经产母羊T3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都在第56d升高了育成母羊该激素的浓度(P<0.05)。从毛囊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看,在试验第30d,光周期变化并没有对毛囊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而在第60d,与对照组相比,恒定短光照处理上调了经产母羊皮肤组织中β-catenin和血小板生长因子A(PDGFA)的基因表达和育成母羊皮肤组织中β-catenin的基因表达(P<0.05);渐减光照处理上调了经产母羊皮肤组织中β-cateni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PDGFA基因表达和育成母羊皮肤组织中β-catenin和PDGFA的基因表达(P<0.05)。四: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同试验一和试验三。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第30d,恒定短光照增加了试验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IL-2)的浓度;在试验第60d,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都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IgG,IL-1β和IL-2浓度(P<0.05),提高了育成母羊血清IgG和IL-1β的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还提高了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P<0.05)。此外,在试验第30d,与对照组相比,恒定短光照处理提高了试验羊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P<0.05),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渐减光照组上述指标无显着变化;在试验第60d,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提高了试验羊血清中T-SOD、CAT和GPx的活性(P<0.05),降低了 MDA的含量(P<0.05)。在基因表达方面,在试验第30d,恒定短光照上调了经产母羊 SOD1、CAT、GPx4、转录因子 NF-E2 相关因子 2(Nrf2)、IL-1β、IL-2 和TNFα 的基因表达(P<0.05),上调了育成母羊 SOD1、GPx1、GPx4、CAT、Nrf2、IL-1β和IL-2的基因表达(P<0.05),而渐减光照对基因表达无任何影响;在试验第60d,恒定短光照上调了经产母羊CAT、GPx4、IL-1β和IL-2基因表达(P<0.05),上调了育成母羊SODI、CAT、GPx4、IL-1β和IL-2基因表达(P<0.05);渐减光照则上调了经产母羊SOD1、GPx4、CAT、Nrf2、IL-1β、IL-2和TNFα基因表达(P<0.05),上调了育成母羊SOD1、GPx1、CAT、IL-1β和IL-2的基因表达(P<0.05)。从皮肤抗氧化指标看,在试验期第30d,恒定短光照增加了经产母羊皮肤中T-SOD和GPx的活性(P<0.05),增加了育成母羊皮肤中T-SOD的活性(P<0.05),而渐减光照对试验羊皮肤组织的抗氧化指标无影响(P>0.05);在试验第60d,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都提高了经产母羊皮肤中T-SOD、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GPx的活性(P<0.05),降低了 MDA的含量(P<0.05);在育成母羊组中,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提高了皮肤中CAT和GPx的活性,降低了 MDA的含量(P<0.05)。从皮肤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结果看,在试验第30d,光周期改变并没有对相关基因表达产生影响,在试验第60d,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都上调了皮肤中SOD1、GPx4和CAT的基因表达(P<0.05)。五:褪黑素对绒山羊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法,采取单因子试验设计,设6个MLT浓度处理(0、10、20、40、80、160 pg/mL),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LT添加浓度的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得到了提升(P<0.05)。对于免疫指标,在MLT添加量为40、8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了 IgM的含量(P<0.05),在添加量为10、20、40、8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IgA的含量,在添加量为20、40、8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IgG、IL-2和TNFα的含量(P<0.05),在添加量为1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IL-1β的含量(P<0.05),在添加量为1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IL-1β的含量(P<0.05)。细胞液添加MLT可以显着提高免疫和抗氧化水平,其中,在MLT添加量为20、40和80pg/mL时,显着提高了淋巴细胞T-SOD的活性(P<0.05);在添加量为20、40、8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CAT和T-AOC的活性(P<0.05);在添加量为40、8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GPx的活性(P<0.05);在添加量为40、80和160pg/ml时,显着降低了 MDA的含量(P<0.05)。六:褪黑素通过Nrf2途径调节绒山羊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机理研究本试验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法,采取二因子试验设计,即主效应包括2个MLT添加水平(不添加MLT组,80 pg/mL MLT组)和2个Nrf2抑制剂添加组(不添加抑制剂,5 μmol/LML385抑制剂组),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ML385会降低绒山羊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添加MLT会缓解这种趋势(P<0.05)。对于免疫指标,在非抑制剂添加组,MLT可以提高淋巴细胞中IgM、IL-1β和IL-2浓度(P<0.05),并上调IL-2的基因表达和下调核转录因子κ(NF-κB)的基因表达(P<0.05);在抑制剂添加组,MLT对免疫指标和相关基因表达无影响(P>0.05)。对于抗氧化指标,在非抑制剂添加组,MLT可以提高淋巴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浓度,并提高SOD1、GPx1、GPx4、CAT和Nrf2的基因表达(P<0.05);在抑制剂添加组,MLT对淋巴细胞的抗氧化水平没有影响(P>0.05),以上结果提示MLT可能通过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来降低Nrf2和IkB激酶的降解,并使其累积,使细胞核内Nrf2和IkBα浓度增加,从而提高Nrf2的表达和抑制NF-κB的基因表达,并对下游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赵子墨[4](2020)在《褪黑素减缓猪卵丘卵母细胞热应激损伤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褪黑素(Melatonin,MT)在抗氧化应激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然而有关褪黑素在缓解猪卵母细胞热应激(Heat stress,HS)损伤方面的作用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以三元母猪卵巢为试验对象,采集卵母细胞,研究了褪黑素减缓热应激对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的卵丘细胞扩展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孤雌激活胚胎和克隆胚胎发育能力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这对提高卵子利用效率和增加高温季节动物繁殖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试验一研究褪黑素缓解热应激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试验分为三组:对照组处理为猪卵母细胞在38.5℃的成熟培养液中体外成熟培养42 h;热应激组处理为猪卵母细胞在41.5℃的成熟培养液中热应激4 h,然后转回38.5℃的成熟培养液中继续成熟培养38 h;热应激加褪黑素组处理为猪卵母细胞在41.5℃、含有10-9 M褪黑素的成熟培养液中热应激4 h,然后转回38.5℃的成熟培养液中继续成熟培养38 h。结果显示,褪黑素显着降低ROS水平、卵母细胞线粒体异常分布率,并提高卵母细胞存活率和成熟率(59.6%±3.06%vs.68.3%±1.95%;P<0.05)。通过4 h、18 h、42 h三个时间点对基因及亚细胞结构分析,褪黑素显着提高4h、18h、42h的Bcl-2/Bax mRNA比率;显着降低18 h、42 h的α-tubulin与F-actin形态异常率,显着提高4h和42h卵母细胞活性,显着促进4 h、18 h、42 h三个时间点HSP70的mRNA表达,显着降低18 h、42 h的Nrf2 mRNA表达。综合上述结果,在本研究条件下,褪黑素协同胞内HSP70、Nrf2因子共同抑制HS诱导的猪卵母细胞氧化损伤,同时对细胞骨架进行修复,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发育。试验二研究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的卵丘细胞扩展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分组基础上继续试验,在卵母细胞培养42 h后,统计各组的卵丘扩展指数,分离出卵丘细胞后,检测卵丘扩展、凋亡、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褪黑素处理后,卵丘扩展指数(1.61±0.024 vs.2.09±0.065;P<0.05)、Ptgs2、Ptx3、Tnfaip6、CAT mRNA表达显着升高,其中CAT的mRNA表达仍显着低于对照组,ER mRNA表达差异不显着,Bcl-2/Bax mRNA的比率升高。综合上述结果,在本研究条件下,褪黑素促进卵丘细胞扩展及相关抗凋亡、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抑制促凋亡基因表达途径,降低热应激对猪卵丘细胞的损伤。试验三研究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孤雌激活胚胎和克隆胚胎发育能力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分组基础上继续试验,检测各组孤雌激活胚胎与克隆胚胎的发育情况,统计各组卵裂率与囊胚率,并检测其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褪黑素处理后,孤雌胚胎与克隆胚胎的囊胚总细胞数显着升高,其中孤雌胚胎卵裂率(77.67%±3.18%vs.84.67%±1.33%;P<0.05)、囊胚率(26.59%±1.45%vs.33.42%±1.67%;P<0.05)显着升高,而克隆胚胎卵裂率与囊胚率无显着变化;Bcl-2/Bax mRNA的比率均显着升高。综合上述结果,在本研究条件下,褪黑素促进孤雌胚胎发育,抑制其凋亡,减弱热应激对孤雌胚胎的损伤,但无法增加克隆胚胎卵裂率与囊胚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褪黑素通过降低胞内ROS含量、改善线粒体分布、修复α-tubulin与F-actin,抑制卵母细胞凋亡,促进HSP70基因表达,介导Nrf2信号通路,缓解HS诱导的猪卵母细胞氧化损伤,从而促进卵母细胞与孤雌胚胎发育。且褪黑素通过促进卵丘扩展,抑制卵丘细胞凋亡,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减弱热应激对卵丘细胞带来的损伤。
郝二英[5](2020)在《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延缓产蛋后期蛋鸡卵巢衰老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蛋鸡产蛋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产蛋后期卵巢衰老和卵泡数量减少是导致其产蛋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褪黑素对保护卵泡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mTOR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项目结合多组学、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对褪黑素-mTOR信号通路-卵巢机能这一调控通路进行系统研究,探讨褪黑素和mTOR通路相关基因在蛋鸡卵巢衰老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解析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延缓产蛋后期蛋鸡卵巢衰老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卵泡等级化建立和延长蛋鸡利用周期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周龄和70周龄的大午金凤蛋鸡各30只,连续5周追踪记录产蛋率和蛋品质,用ELISA方法检测抗氧化及免疫指标,HE染色检测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CLIP-170、GRB10、LIPIN-1、ULK1、4E-BPS、S6K、PKC、RHO、SGK1)在产蛋高峰期(35周龄)和产蛋后期(75周龄)的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关键蛋白(mTOR、PKC、4EBP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35周龄蛋鸡相比,75周龄蛋鸡产蛋率,抗氧化指标SOD、GSH-Px、T-AOC和免疫球蛋白IgM、IgG的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MDA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75周龄不同等级的卵泡数目小于35周龄,且大白卵泡、小白卵泡、初级卵泡数目与35周龄相比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产蛋后期蛋鸡的SWF,LWF,SYF和POF的颗粒细胞层,膜层和结缔层与产蛋高峰期相比极显着降低(P<0.01)。与35周龄蛋鸡相比,75周龄蛋鸡mTOR信号通路下游基因CLIP-1 70、GRB10、LIPIN-1、4E-BP1、S6K、RHO和SGK的mRNA表达量在SWF,LWF,F1,F3和卵巢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在SYF卵泡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而75周龄蛋鸡ULK1基因在SWF、LWF、F3、F1及卵巢的mRNA表达量与35周龄蛋鸡相比极显着增加(P<0.01),SYF显着下降(P<0.05)。结果表明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模式具有年龄特异性。试验选取60只蛋鸡(70周龄),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褪黑素组,褪黑素组连续28d腹腔内注射褪黑素,剂量为20mg/kg·d。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显着增加了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P<0.05)以及生殖激素雌二醇(E2)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P<0.01),同时增加了中白卵泡和小白卵泡的数量(P<0.05),且降低血浆中的活性氧(ROS)水平(P<0.01)。褪黑素组中mTOR,4E结合蛋白-1(4E-BP1)和核糖体蛋白6激酶(S6K)的mRNA表达极显着上调(P<0.01),且褪黑素组中mTOR、p-mTOR蛋白以及mTORC1下游蛋白4E-BP1和p-4E-BP1蛋白水平显着上调(P<0.05)。以上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和生殖激素的水平以及激活产蛋后期蛋鸡中的mTOR信号通路来促进卵泡生长。试验选用褪黑素处理(200umol/L)与不处理的蛋鸡卵泡颗粒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共筛选出58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处理的蛋鸡卵泡颗粒细胞中有259个基因上调,322个基因下调。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后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显示主要聚集在mTOR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发现与转录组结果一致。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GRB10,SGK1,PRKCA,RPS6KA2,RAF1,PIK3R3,WNT16 在 mTOR信号通路中调控细胞的生理功能,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CDKAlA,STAR,IL1B,BOK,FAT,BMP5,AIFM3,PAWR,Foxol参与调控卵泡的增殖和凋亡。表明mTOR信号通路参与褪黑素介导的蛋鸡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调控,褪黑素可能通过PI3K-Akt-mTOR级联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试验选用小黄卵泡(直径8-10mm)作为研究对象,分离颗粒细胞,将蛋鸡卵泡颗粒细胞与褪黑素(0、2、20或200 umol/L)共同培养48h。结果表明,褪黑素可通过上调Cyclin D1(P<0.01)、Bcl-2(P<0.01)和下调P21、Caspase-3、Beclinl和LC3-Ⅱ(P<0.01)来增强20umol/L和200umol/L颗粒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P<0.05)。褪黑素处理增加了mTOR,PKC,4E-BP1,S6K的mRNA(P<0.05)和p-TOR,p-S6K蛋白的表达。在细胞中添加mTOR激活剂和抑制剂,并筛选出最佳剂量(10umol/L MHY1485和100nM雷帕霉素),与20umol/L褪黑素联合培养用于后续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0umol/L褪黑素+10umol/LMHY1485联合培养,颗粒细胞增殖显着增强(P<0.05);100nM雷帕霉素显着抑制颗粒细胞增殖并增强颗粒细胞凋亡(P<0.05),但在20umol/L褪黑素+100nM雷帕霉素联合处理组中,该作用被逆转(P<0.05)。Cyclin D1,Bcl-2蛋白上调和P21,Caspase-3,Beclinl,LC3-II蛋白的下调也验证了这一结果(P<0.05)。20umol/L褪黑素+10umol/LMHY1485激活了mTOR信号通路上游基因PI3K,AKT1,AKT2和下游基因PKC,4E-BP1,S6K(P<0.05)的mRNA表达以及p-TOR,p-S6K的蛋白表达。雷帕霉素显着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P<0.05)。这些结果最终表明,褪黑素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来调节鸡颗粒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过程。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褪黑素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了蛋鸡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增强了机体抗氧化性能,延缓产蛋后期蛋鸡卵巢的衰老。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蛋鸡卵巢机能衰减机制,延长蛋鸡产蛋周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白植标[6](2020)在《活性氧对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导致腰背部疼痛以及劳动力丧失的常见原因,给患者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组成。IDD时,髓核区域较早出现退行性改变,并引发级联反应导致病变不断加剧。髓核退变以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减少为主要特征,而NPCs是ECM的主要来源。NPCs数量减少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探索不同应激状态下NPCs死亡的病理机制有利于寻找治疗IDD的新靶点。焦亡(pyroptosi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其与凋亡在分子机制及细胞形态变化上均有着显着的差别。氧化应激是诱导椎间盘NPCs衰老和自噬的常见因素,并且随着退变程度的增加,椎间盘髓核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也有所增加。但ROS能否诱导人退变椎间盘NPCs发生焦亡,以及其对NPCs焦亡的调控机制尚未阐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like 2,NFE2L2)是NPCs中的一种转录因子,调控NPCs内多种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并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而表达减少,然而其在NPCs焦亡中的作用也尚无报道。本课题拟从焦亡相关信号蛋白在人退变椎间盘NPCs中的表达情况,ROS通过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含PYD和CARD域蛋白(PYD and CARD domain containing,PYCARD)信号轴激活caspase-1(CASP1)介导NPCs焦亡;ROS增强了退变NPCs的自噬,自噬负向调节NPCs焦亡;退变NPCs内转录因子NFE2L2负向调节ROS诱导的NPCs焦亡,来阐明ROS对人退变椎间盘NPCs焦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第一部分ROS通过NLRP3/PYCARD信号轴介导人退变椎间盘NPCs发生焦亡目的:探讨ROS是否通过NLRP3/PYCARD途径诱导退变椎间盘NPCs焦亡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从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的IDD患者获取髓核组织。取部分组织行免疫组化来检测CASP1表达情况。用酶序贯消化法从退变髓核组织中提取并培养人NPCs,用RT-q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24、I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I,COL2A1)和蛋白聚糖(aggrecan,ACAN)的表达来鉴定NPCs。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IV和V级IDD患者来源NPCs内活性CASP1(p20),活性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活性IL-18的表达量。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不同处理后的NPCs胞内ROS含量及Hochest33342/PI双荧光染色后PI阳性细胞数,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相应处理后NPCs的细胞活力。用WB检测不同浓度双氧水干预下焦亡相关蛋白NLRP3、PYCARD、p20、活性IL-1β和活性IL-18的表达情况。用Hochest33342/PI双荧光染色或扫描电镜来观察NPCs细胞膜孔隙形成及破损情况。予以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NAC)预处理抑制双氧水处理组NPCs胞内ROS的生成或予以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抑制NPCs胞内NLRP3或PYCARD的表达后再予以双氧水干预,检测焦亡相关蛋白及PI阳性细胞数来评估NPCs的焦亡情况。结果:退变髓核组织的NPCs中阳性表达CASP1。提取的NPCs阳性表达CD24、COL2A1和ACAN。相比于IV级退变椎间盘的NPCs,V级退变椎间盘的NPCs中ROS的水平较高,p20、活性IL-1β和活性IL-18的表达量也较高。CCK-8结果表明,当双氧水的干预浓度达到200μM及以上时,NPCs细胞活力显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200μM双氧水处理3h组NPCs胞内的ROS水平、PI阳性细胞数和焦亡相关信号蛋白均显着升高。经Hochest33342/PI双荧光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双氧水处理后PI阳性NPCs比例明显升高,细胞膜表面的球状凸起及孔洞形成明显增加。予以NAC预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双氧水处理后NPCs胞内ROS水平、焦亡相关蛋白和PI阳性细胞比例的升高。当用shRNA抑制NLRP3或者PYCARD的翻译表达时,同样可以有效抑制双氧水处理组NPCs焦亡相关蛋白和PI阳性细胞数的升高。结论:ROS可以通过NLRP3/PYCARD信号轴诱导人退变椎间盘NPCs焦亡。第二部分自噬对ROS诱导的人退变椎间盘NPCs焦亡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自噬在ROS诱导NPCs焦亡中的作用。方法:用WB检测空白对照组及双氧水处理组NPCs胞内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和死骨片1(sequestosome1,SQSTM1)的表达情况。用CCK-8实验检测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rapamycin,RAP)预处理时,双氧水(200μM,3h)对NPCs活力的影响。予以500n M的RAP或10m M的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预处理NPCs后再给与200μM双氧水干预3h,然后用WB检测自噬相关蛋白SQSTM1、LC3和焦亡相关蛋白p20、活性IL-18、活性IL-1β的表达,用Hochest33342/PI检测PI阳性NPCs细胞比例。结果:经200μM双氧水处理3h后,NPCs胞内焦亡相关蛋白和LC3-II的表达量均显着增加,而SQSTM1显着下降(p<0.05)。CCK-8结果表明RAP能缓解双氧水对NPCs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500n M RAP预处理可以显着上调NPCs内LC3-II和下调SQSTM1,并抑制双氧水诱导的焦亡相关蛋白的升高和PI阳性细胞数的增加。而10m M的3-MA预处理得到的效果正好相反。结论:ROS增加了NPCs的自噬水平,自噬负向调节ROS诱导的焦亡。第三部分转录因子NFE2L2负向调节ROS诱导的人退变椎间盘NPCs焦亡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FE2L2对ROS诱导的NPCs焦亡的影响。方法: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NFE2L2特异抑制剂ML385、褪黑素(melatonin)、褪黑素受体阻断剂(luzindole)对NPCs活力的影响,从而挑选合适的干预浓度。用WB检测空白对照组、单纯双氧水处理组(200μM,3h)、ML385预处理联合双氧水处理组、褪黑素预处理联合双氧水处理组、luzindole与褪黑素预处理联合双氧水处理组、ML385与褪黑素预处理联合双氧水处理组内焦亡相关蛋白和转录因子NFE2L2的表达情况。再用Hochest33342/PI双荧光染色检测各处理组NPCs中PI阳性的NPCs比例。结果:当予以双氧水处理时,ROS上调了NPCs胞内转录因子NFE2L2的表达水平。ML385预处理可以有效抑制NPCs内NFE2L2的表达加重ROS诱导的NPCs焦亡。褪黑素预处理上调了NPCs内NFE2L2的表达抑制ROS诱导的NPCs焦亡,而褪黑素受体阻断剂或ML385均可显着减弱褪黑素对ROS诱导的NPCs焦亡的保护作用。结论:转录因子NFE2L2负向调节ROS诱导的NPCs焦亡;褪黑素通过上调NFE2L2改善ROS诱导的NPCs焦亡。
颜佳梦[7](2019)在《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褪黑素对断奶仔猪应激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以正常断奶和氧化应激模型仔猪为试验对象,考察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生理生化参数、血浆游离氨基酸、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组织形态、肠道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褪黑素在仔猪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缓解仔猪断奶应激提供新的思路。试验一 褪黑素对仔猪断奶应激的缓解作用试验选用12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或分别含2、5、10 mg/kg褪黑素的日粮。试验期14天。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较,日粮添加2 mg/kg褪黑素显着增加了第7-14天仔猪的平均日增重,而降低了料肉比(P<0.05);添加2 mg/kg、5 mg/kg、10 mg/kg褪黑素对仔猪平均采食量和腹泻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2)日粮添加2 mg/kg褪黑素显着提高血清中GSH-Px活性、GLU和IgM含量,而降低血清MDA和BUN含量(P<0.05)。褪黑素显着增加血浆Ser含量(P<0.05),而对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3)日粮添加2 mg/kg褪黑素显着增加了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而降低了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P<0.05);褪黑素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中MnSOD、CuZnSOD mRNA表达水平以及回肠和结肠中IL-4、IL-17mRNA表达水平,而降低了回肠中IL-6和结肠中IL-1βmRNA表达水平(P<0.05)。(4)日粮添加2 mg/kg的褪黑素对回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微生物区系的α多样性没有显着影响,在界门纲目科属种水平上也没有改变微生物区系优势菌群的组成(P>0.05)。试验二 褪黑素对敌草快诱导氧化应激仔猪的调控研究试验选用32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以及基础日粮+2 mg/kg褪黑素,试验第14天,按8 mg/kg BW腹腔注射敌草快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继续饲养7天,检测仔猪生长性能、生理生化参数、血浆氨基酸、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微生态和肠道免疫指标等。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褪黑素显着增加了仔猪第7-14天的平均日增重(P<0.05);敌草快诱导氧化应激显着降低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而褪黑素能显着增加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P<0.05)。(2)敌草快显着降低了血清CAT和SOD活性,而增加了MDA含量(P<0.05);添加褪黑素可提高仔猪CAT和SOD活性,而降低MDA含量,褪黑素和敌草快对SOD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P<0.05)。敌草快显着增加了仔猪血清中ALB、AST、GLU的含量,而降低了血清中IgM的含量(P<0.05);添加褪黑素可显着提高仔猪血清IgM含量以及敌草快处理仔猪血清AST含量,而降低血清BUN的含量。褪黑素和敌草快对血清AST含量存在显着的交互影响作用(P>0.05)。(3)敌草快显着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增加了隐窝深度;而添加褪黑素可显着增加仔猪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降低隐窝深度(P<0.05)。敌草快显着降低了回肠中CuZnSOD、GPx1和GPx4 mRNA表达水平,而添加褪黑素显着提高了空肠、回肠和结肠MnSOD以及结肠中CuZnSOD mRNA表达水平(P<0.05)。褪黑素和敌草快对空肠中MnSOD和结肠GPx4 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着的互作效应(P<0.05)。敌草快诱导空肠IL-17 mRNA表达升高,回肠IL-4和结肠IL-10的mRNA表达下降,而添加褪黑素显着提高了回肠IL-4以及结肠IL-17和IL-10 mRNA表达水平(P<0.05);褪黑素和敌草快对空肠IL-10、回肠IL-4以及结肠IL-6、IL-17、IL-10、IL-1βmRNA表达均具有显着的互作效应(P<0.05)。(4)在敌草快诱导的氧化应激仔猪中,添加褪黑素没有增加回肠微生物的α多样性(P>0.05),但改变了纲目科属四个水平的微生物丰度(P<0.05)。上述结果提示,日粮添加2 mg/kg褪黑素提高正常断奶仔猪和敌草快诱导氧化应激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机体代谢和肠道形态结构,通过调控肠道免疫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从而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和氧化应激损伤。
刘雅文[8](2019)在《褪黑素在铅所致神经细胞毒性中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铅是工业上广泛运用的重金属,因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稳定存在,故铅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铅对人体的多个系统均有毒性效应,其中尤以神经系统最为严重,然而目前铅所致神经毒性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氧化应激是铅致神经毒性的关键因素。褪黑素(melatonin,MT)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膳食补充剂,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多项生理功能,但其是否能够减轻铅引起的神经损伤仍不清楚。本研究以PC1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褪黑素是否对铅所致神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褪黑素(25μM、50μM、100μM、200μM、400μM或800μM)处理细胞,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25μM醋酸铅(Lead acetate,PbAc)染毒组、50μM MT处理组和50μM MT预处理+25μM PbAc组,处理24小时后CCK-8和LDH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损伤率;Hoechst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Cleaved-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o C)在细胞内的定位和表达;DCFH和Mito SOX荧光染料染色分别检测细胞内和线粒体中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含量;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为了探讨MT抗氧化作用的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MT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而PbAc处理可降低PC12细胞的存活率,且存活率的下降与PbAc的剂量呈正相关,25μM PbAc处理细胞24h可导致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至(66.16±8.73)%;而MT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提高至(90.42±6.81)%(P<0.01)。与此结果相一致的是,LDH实验结果显示25μM PbAc处理细胞24h可导致细胞损伤率升高至(25.32±2.94)%,而MT预处理+PbAc组细胞损伤率则降低至(2.91±1.38)%(P<0.001)。Hoechst染色结果表明,PbAc组细胞凋亡率升高至(30.67±4.75)%,而MT预处理+PbAc组细胞凋亡率则降低至(18.15±1.5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bAc组的PC12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含量增多,同时胞浆中Cyto C蛋白增多;MT则可抑制PbAc诱导的Cleaved-Caspase-3增多,并减少Cyto C在胞浆中的含量。荧光探针检测结果显示PbAc染毒处理细胞可导致胞浆内和线粒体ROS水平增加(P<0.001),且细胞形态出现异常;而且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如GSH含量减少、SOD酶活力降低。MT处理则可显着降低细胞胞浆和线粒体ROS水平(P<0.001),以及细胞内GSH含量和SOD酶活力均提高(P<0.05)。MT组细胞的细胞存活率、损伤率、ROS水平、凋亡相关蛋白和抗氧化物质均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实验发现50400μM MT可增加细胞内抗氧化蛋白Nrf2和HO-1的水平。结论:一定剂量的褪黑素可减轻铅引起的PC12细胞内氧化应激,并减少细胞死亡,对铅所致神经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刘卉[9](2010)在《褪黑素对小鼠胃癌抑制作用及其与CD4+CD25+Treg细胞和TGF-β信号通路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效应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具有免疫无能和免疫抑制两大特征,对肿瘤发生发展有负调节作用,与胃癌预后呈负相关。前期大量研究证实褪黑素有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而褪黑素与胃癌、Treg细胞三者之间直接联系的研究尚未见公开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褪黑素对小鼠胃癌抑制作用及其与CD4+CD25+ Treg细胞和TGF-β信号通路的关系及相关机制,为胃癌寻找一条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肿瘤网络的综合治疗模式的新思路。1.褪黑素体内抗小鼠胃癌作用及其与CD4+CD25+ Treg细胞的关系为研究褪黑素体内抗小鼠胃癌作用及其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本部分研究建立荷胃癌小鼠模型,不同浓度褪黑素干预后,运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免疫荧光双染色法、免疫印迹法、ELISA等方法检测CD4+CD25+ 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褪黑素能够缩小荷胃癌小鼠的肿瘤体积,减轻肿瘤重量,达到抗肿瘤作用;褪黑素在抑制肿瘤过程中下调肿瘤组织的Treg细胞及Foxp3表达,且能使荷胃癌小鼠的胸腺、脾增加的Treg细胞数及增高表达的Foxp3蛋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对脾Foxp3mRNA有上调作用;褪黑素还使荷胃癌小鼠外周血清升高表达的的TGF-β1下降到正常水平。表明褪黑素抗肿瘤的途径之一是降低体内Treg细胞数。2. CD4+CD25+ Treg细胞在褪黑素体外抗小鼠胃癌细胞增殖中作用为研究褪黑素体外抗小鼠胃癌细胞增殖作用及其与CD4+CD25+ Treg细胞的关系,本部分建立不同浓度褪黑素干预胃癌细胞模型,并选择性加入Treg细胞或CD4+CD25- T细胞共培养,运用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流式细胞术、荧光双标染色、CCK-8、ELISA等方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褪黑素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并与细胞周期G2/M期阻滞有关;CD4+CD25+ Treg细胞在体外对褪黑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未起拮抗作用。3.褪黑素对胃癌细胞与CD4+CD25+ Treg细胞共培养体系相关因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褪黑素对细胞共培养体系影响的可能机制,本部分沿用小鼠胃癌细胞与Treg细胞或CD4+CD25- T细胞共培养体系,褪黑素进行干预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等方法探讨褪黑素对共培养体系中相关因子Foxp3及survivin、caspase-3的影响。结果发现褪黑素在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过程中对共培养的Treg细胞的Foxp3mRNA表达有明显上调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但褪黑素未能明显增高Foxp3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褪黑素降低胃癌细胞survivin的表达,进而激活caspase-3的活性,是褪黑素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而与胃癌细胞共培养的Treg细胞对胃癌细胞survivin的表达有上调作用,CD4+CD25- T细胞则明显增敏了褪黑素对胃癌细胞的survivin及caspase-3的影响。4. TGF-β信号通路在褪黑素体内外抑制小鼠胃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为研究TGF-β1在褪黑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本部分研究体内实验沿用第一部分动物模型,探讨褪黑素对荷胃癌小鼠胸腺、脾、肿瘤组织TGF-β1基因转录与翻译水平表达的影响;体外实验则建立不同浓度褪黑素在不同时间点干预胃癌细胞模型,利用TGF-β1细胞因子刺激、抗TGF-β1中和抗体阻断、反义核酸技术沉默TGF-β1表达等手段探讨TGF-β信号通路在褪黑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褪黑素在体内抑制胃癌过程中上调肿瘤组织的TGF-β1表达,且使荷胃癌小鼠胸腺TGF-β1表达明显下调,同时使脾下调的TGF-β1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褪黑素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过程中,伴有TGF-β1表达增高,呈时间依赖性。SiRNA介导的TGF-β1沉默和抗TGF-β1中和抗体联合应用彻底阻断TGF-β1通路,能显着拮抗褪黑素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同时促使MFC细胞的G1期向S期转变,提示TGF-β1参与细胞正常生长增殖的调控,褪黑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途经之一是依赖TGF-β1信号通路。综上所述,褪黑素体内外能够抑制小鼠胃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包括下调体内CD4+CD25+ Treg细胞数及Foxp3表达和改变TGF-β信号通路。
张燕[10](2009)在《褪黑素对阿霉素抗乳腺癌作用影响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腺癌作为一种女性常见病,在世界范围内女性恶性肿瘤性疾病中发病率居第一位,死亡率位居第二。据2007年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7.9万新发乳腺癌病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总数的21%。全世界乳腺癌年均发病率为30.30/10万,世界人口调整率为32.97/10万。其中近60%的乳腺癌新发病例在发达国家。虽然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差异较大,但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渐呈年轻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也不例外,在一些大城市,乳腺癌已位居妇女癌症中第一位,也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因而提高乳腺癌的疗效和治愈率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以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已成为当前乳腺癌的标准治疗。随着全身性疾病观念的确立,全身化疗在综合治疗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在2008版NCCN指南中,可见绝大篇幅内容涉及化疗的治疗规范。其中以阿霉素为代表的葸环类细胞毒药物仍然扮演着不可获却得角色,它对于保证疗效、改善预后和减少高危患者的复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临床不得不面对的两个问题是:(1)阿霉素的耐药成为影响疗效的巨大障碍,无论天然耐药还是获得性耐药都直接影响了它作为一线药物的应用。尽管多年来对其耐药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仍未见到经济、安全又有效的耐药逆转药物普及于临床。(2)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作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也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累积剂量的限制也迫使无法进一步提高剂量强度;它所造成心脏不可逆损伤也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在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也就更为迫切。研究已经证实褪黑素与化疗同时应用能明显改善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抑制、有助于肿瘤患者的睡眠从而减轻焦虑,它能显着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褪黑素的器官保护作用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尤其有研究发现褪黑素能减轻葸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氧化损伤,无疑对拓展临床上葸环类药物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很早就有研究报道,褪黑素能够提高顺铂、氟脲嘧啶等多种化疗药物的疗效,更有临床研究发现肺癌、胃肠道癌症患者常规化疗同时伍用褪黑素,其疗效较对照组显着提高。鉴于以上,我们设计了本课题:分别从分子、细胞水平和动物实验水平探讨了褪黑素对阿霉素抗乳腺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第一部分褪黑素对阿霉素抗乳腺癌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目的:探讨褪黑素对ER+的MCF-7和ER-的MDA-MB-231细胞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阿霉素抗乳腺癌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和阿霉素分别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生理浓度和药理浓度的褪黑素对阿霉素抗癌作用的影响。(2)应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阿霉素以及两药不同浓度联用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3)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生理浓度、药理浓度褪黑素、阿霉素和药理浓度褪黑素联合阿霉素对细胞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1)褪黑素对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阿霉素对MCF-7和MDA-MB-231的IC50值分别为0.62ug/ml和1.0ug/ml,二者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生理浓度(10-9mol/L)和药理浓度(10-5mol/L)褪黑素孵育后可使MCF-7的IC50值由0.62ug/ml分别降为0.59ug/ml和0.42ug/ml,前者与孵育前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后者差异显着(P<0.01)。阿霉素对MDA-MB-231的IC50为1.00ug/ml,生理和药理浓度的褪黑素孵育后分别降为0.85ug/ml和0.47ug/ml,与孵育前相比前者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后者差异显着(P<0.01)。(2)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生理浓度的褪黑素即可对MCF-7具有明显的G0/G1期阻滞作用和凋亡促进作用(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而生理浓度褪黑素对MDA-MB-231的周期阻滞和凋亡作用并不明显(P>0.05),药理浓度方能显示出明显作用(P<0.05)。阿霉素对该两种细胞均能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随浓度增高增殖指数降低(P<0.05),而凋亡率不增加(P>0.05)。生理浓度褪黑素联合阿霉素对MCF-7的作用与相应浓度的单纯阿霉素相比,其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而凋亡率并不增加(P>0.05)。药理浓度褪黑素联合阿霉素与相应浓度单纯阿霉素组比较,使MCF-7增殖指数下降,凋亡率亦明显增加。增殖指数与阿霉素有浓度依赖性(P<0.05),而凋亡随浓度未显示出明显变化(P>0.05)。对MDA-MB-231,生理浓度褪黑素仅与高浓度阿霉素联用时能使其增殖指数降低(P<0.05),对凋亡率未见显着影响(P>0.05)。药理浓度褪黑素与低浓度阿霉素联用对MDA-MB-231增殖指数未见明显影响(P>0.05),而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增殖指数随阿霉素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凋亡率变化不明显(P>0.05)。(3)两种乳腺癌细胞株中均呈P53蛋白低表达、bcl-2蛋白高表达;生理浓度褪黑素即可显着增高MCF-7细胞P53蛋白并降低BCL-2蛋白表达,并有剂量依赖性(P<0.01),而对MDA-MB-231细胞中两种蛋白的表达并无显着影响;药理浓度褪黑素均可显着提高两种细胞的P53蛋白,降低bcl-2蛋白表达(P<0.01);药理浓度褪黑素联合褪黑素对两种细胞中两蛋白表达与药理浓度褪黑素组相比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阿霉素对两种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1)细胞培养发现体外褪黑素对ER+和ER-乳腺癌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敏感程度不同,提示除雌激素通路外,褪黑素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2)生理浓度褪黑素(10-9mol/L)对阿霉素的抗癌作用未见明显影响,药理浓度(10-5mol/l)以上褪黑素表现出对阿霉素明显的增敏作用;(3)阿霉素较低浓度时,凋亡促进作用是褪黑素增敏机制的一部分,随着阿霉素浓度的提高,褪黑素的细胞毒增敏机制占主要地位;(4)药理浓度褪黑素能提高乳腺癌细胞P53蛋白表达并降低bcl-2蛋白表达,P53和bcl-2通路至少是其凋亡机制的一部分;对高浓度阿霉素增敏作用中凋亡通路似乎不是主要的。第二部分:褪黑素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对阿霉素耐药的作用机制。目的:探讨生理浓度(10-9mol/L)和药理浓度(≥10-5mol/L)褪黑素对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孵育后,阿霉素对MCF-7/ADM细胞系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改变。(2)在电镜下观察单用阿霉素(20ug/ml)以及药理浓度的褪黑素(10-5mol/l)孵育后再应用阿霉素(20ug/ml),MCF-7/ADM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3)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MCF-7/ADM和MCF-7/s细胞内GSH水平以及经不同浓度褪黑素孵育后MCF-7/ADM和MCF-7/s细胞内GSH水平变化。结果:(1)褪黑素孵育前阿霉素作用于MCF-7/ADM的IC50值为24.41ug/ml。经生理浓度(10-9mol/l)的褪黑素孵育后阿霉素IC50值为20.92ug/ml,两者经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P=0.356)。经药理浓度分别为10-5mol/L和10-3mol/L的褪黑素孵育后阿霉素作用于MCF-7/ADM的IC50值分别成为12.25ug/ml和10.46ug/ml,与孵育前阿霉素作用于MCF-7/ADM的IC50(24.41ug/ml)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2)与单纯应用阿霉素(20ug/ml)相比,电镜下均可观察到经药理浓度(10-5mol/l)的褪黑素孵育后再应用阿霉素(20ug/ml)对细胞的损伤更为严重。(3)经分光光度法测得MCF-7/ADM细胞内GSH水平明显高于MCF-7/s,生理浓度褪黑素并不能使MCF=7/ADM和MCF-7/s细胞内GSH水平明显降低(P=0.965),而药理浓度的褪黑素可以显着降低MCF-7/ADM和MCF-7/s细胞内GSH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生理浓度的褪黑素对MCF-7/ADM的耐药未见明显影响,药理浓度的褪黑素对MCF-7/ADM的耐药性具有较明显逆转作用,其逆转机制可能与褪黑素对细胞内GSH水平的调控有关。第三部分:褪黑素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大鼠的活体内研究目的:探讨体内应用褪黑素对阿霉素抗乳腺癌作用的影响,整体评价褪黑素对阿霉素的抗癌作用的机制。方法:(1)应用SD大鼠亚硝基甲脲腹腔2次注射法制备ER+乳腺癌大鼠模型;(2)成瘤模型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媒组、阿霉素组、褪黑素组、褪黑素联合阿霉素组,按要求处理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1月存活率;(3)各组部分大鼠处理后处死分别取瘤体、心脏,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心脏形态学改变。瘤体称重,免疫组化检测E-钙粘蛋白的表达,电镜下观察各组细胞损伤情况。结果:(1)采用亚硝基甲脲2次腹腔注射法制备SD大鼠乳腺癌模型成功,成瘤率91.5%,成瘤时间为注射结束后16-18周;光镜下观察肿瘤病理切片显示为黏液腺癌,免疫组化示ER表达呈阳性。(2)褪黑素组和褪黑素联合阿霉素组大鼠生活状态好于其它几组,阿霉素组生活状态最差;褪黑素组和褪黑素联合阿霉素组1月存活率分别为14/14和11/14,经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优于其它几组。阿霉素组(5/16)与空白对照组(4/16)比较未见明显差别(P>0.05);(3)空白对照组、溶媒组和褪黑素组瘤体重量未见显着性差别(P>0.05),褪黑素联合阿霉素组瘤体重量显着低于阿霉素组和褪黑素组(P<0.01):从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观察到褪黑素联合阿霉素组大鼠心脏损伤明显轻于阿霉素组;大体上褪黑素联合阿霉素组和褪黑素组肿瘤包膜清晰,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较明显;光镜和电镜下可见褪黑素联合阿霉素组肿瘤细胞损伤程度重于阿霉素组;心肌免疫组化测定褪黑素和褪黑素联合阿霉素组E-钙黏蛋白强表达,而空白对照组、溶媒组和阿霉素组未见E-钙黏蛋白明显表达。结论:(1)亚硝基甲脲2次腹腔注射法能诱发SD大鼠产生ER+乳腺癌,成瘤率高且符合要求,缺点是周期较长;(2)褪黑素能显着改善乳腺癌大鼠的生活质量,抑瘤作用不明显可能与观察期尚短有关(3)褪黑素能显着减轻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并增强其抑瘤作用;(4)褪黑素可能通过促进E-钙黏蛋白表达而发挥抑制肿瘤侵袭的作用。
二、褪黑素对氧化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褪黑素对氧化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小鼠乳腺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及槲皮素对其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与符号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乳腺氧化应激与炎症 |
1 氧化应激的定义 |
2 引起乳腺氧化应激的因素 |
3 乳腺氧化应激与乳腺炎 |
4 乳腺氧化应激研究模型 |
第二节 乳腺氧化应激的防治措施 |
1 动物与饲养管理 |
2 常规饲料添加剂 |
3 生物活性物质 |
第三节 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
1 抗氧化防御系统 |
2 抗氧化相关信号通路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Nrf2 基因敲除对小鼠生长繁殖和乳腺健康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小鼠乳腺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Nrf2-ARE通路介导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
第一节 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效果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节 Nrf2-ARE通路介导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综合讨论 |
提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1 提示 |
2 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褪黑素对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镉的毒性研究进展 |
1.1 镉的理化性质 |
1.2 镉对环境的污染状况 |
1.3 镉在体内的代谢 |
1.4 镉的肾脏毒性 |
2. 线粒体分裂与凋亡的研究进展 |
3. 褪黑素的研究进展 |
4. SIRTl/PGC-1α信号通路简介 |
5.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镉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线粒体过度分裂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4 细胞培养与处理 |
1.5 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 |
1.6 Q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 |
1.6.1 引物设计 |
1.6.2 Q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 |
1.7 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 |
1.7.1 总蛋白样品的制备 |
1.7.2 线粒体蛋白样品的制备 |
1.7.3 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 |
1.8 Mito-Tracker Red探针染色 |
1.9 DAPI探针染色 |
1.10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
1.11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镉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OS含量的影响 |
2.2 镉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IRT1、PGC-1α的影响 |
2.3 镉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
2.4 镉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网状结构的影响 |
2.5 镉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二章 褪黑素对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分裂和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4 细胞培养与处理 |
1.5 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1.6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
1.7 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 |
1.8 Q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 |
1.9 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 |
1.10 Mito-Tracker Red探针染色 |
1.11 DAPI探针染色 |
1.12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
1.13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褪黑素与镉共处理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2.2 褪黑素与镉共处理对细胞ROS含量的影响 |
2.3 褪黑素与镉共处理对细胞SIRT1、PGC-1α和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
2.4 褪黑素与镉共处理对细胞线粒体网状结构的影响 |
2.5 褪黑素与镉共处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生殖激素分泌、毛囊发育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前言 |
1.1 光周期变化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 |
1.1.1 光周期变化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 |
1.1.2 光周期变化对褪黑素生理合成的影响 |
1.2 光周期变化对季节性繁殖动物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
1.2.1 动物的季节性繁殖 |
1.2.2 光周期变化对季节性繁殖动物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
1.2.3 褪黑素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的靶点 |
1.2.4 光周期影响动物生殖的分子机制 |
1.3 光周期变化对被毛动物绒毛特性的影响 |
1.3.1 光周期变化对绒毛生长的影响 |
1.3.2 光周期调控绒毛生长的机理 |
1.4 光周期变化对动物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4.1 褪黑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1.4.2 褪黑素对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4.3 褪黑素影响机体免疫抗氧化功能的机理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 |
1.6.1 研究路线 |
1.6.2 试验主要研究内容 |
2 试验研究 |
2.1 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褪黑素分泌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1.1 引言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3 结果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繁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
2.2.1 引言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结果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2.3 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毛囊发育及相关激素分泌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1 引言 |
2.3.2 材料与方法 |
2.3.3 结果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2.4 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免疫功能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
2.4.1 引言 |
2.4.2 材料与方法 |
2.4.3 结果 |
2.4.4 讨论 |
2.4.5 小结 |
2.5 褪黑素对绒山羊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5.1 引言 |
2.5.2 材料与方法 |
2.5.3 结果 |
2.5.4 讨论 |
2.5.5 小结 |
2.6 褪黑素通过Nrf2途径调节绒山羊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机理研究 |
2.6.1 引言 |
2.6.2 材料和方法 |
2.6.3 结果 |
2.6.4 讨论 |
2.6.5 小结 |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3.1 总体讨论 |
3.1.1 光周期变化对褪黑素合成的影响 |
3.1.2 光周期变化通过调控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繁殖激素的释放 |
3.1.3 光周期变化通过调控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毛囊活动 |
3.1.4 光周期变化通过调控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机体抗氧化状态和免疫能力 |
3.2 总体结论 |
4 创新点 |
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褪黑素减缓猪卵丘卵母细胞热应激损伤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猪卵母细胞 |
1.1.1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
1.1.2 猪卵母细胞细胞骨架 |
1.2 热应激 |
1.2.1 热应激综述 |
1.2.2 热休克蛋白 |
1.3 褪黑素 |
1.3.1 褪黑素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
1.3.2 褪黑素的生物学功能 |
1.3.3 褪黑素在繁殖性能上的研究 |
1.4 猪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的连接方式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褪黑素缓解猪卵母细胞热应激损伤的机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仪器及耗材 |
2.2.3 主要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
2.2.4 试验方法 |
2.3 结果 |
2.3.1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
2.3.2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
2.3.3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的影响 |
2.3.4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活性的影响 |
2.3.5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4h、18h、42hα-tubulin的影响 |
2.3.6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4h、18h、42h F-actin的影响 |
2.3.7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皮质颗粒的影响 |
2.3.8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
2.4.2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
2.4.3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的影响 |
2.4.4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活性的影响 |
2.4.5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4h、18h、42hα-tubulin的影响 |
2.4.6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4h、18h、42h F-actin的影响 |
2.4.7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皮质颗粒的影响 |
2.4.8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猪卵母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3章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的卵丘细胞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耗材 |
3.2.3 主要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
3.2.4 试验方法 |
3.2.5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卵丘细胞扩展的影响 |
3.3.2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3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卵丘细胞CAT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4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卵丘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5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卵丘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卵丘细胞扩展的影响 |
3.4.2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3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卵丘细胞CAT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4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卵丘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5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卵丘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4章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胚胎发育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耗材 |
4.2.3 主要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
4.2.4 试验方法 |
4.2.5 数据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
4.3.2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孤雌胚胎囊胚总细胞数的影响 |
4.3.3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孤雌胚胎囊胚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4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克隆胚胎发育的影响 |
4.3.5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克隆胚胎囊胚总细胞数的影响 |
4.3.6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克隆胚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
4.4.2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孤雌胚胎囊胚总细胞数的影响 |
4.4.3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孤雌胚胎囊胚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4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克隆胚胎发育的影响 |
4.4.5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克隆胚胎囊胚总细胞数的影响 |
4.4.6 褪黑素对热应激后克隆胚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5 小结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下一步计划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5)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延缓产蛋后期蛋鸡卵巢衰老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衰老 |
1.2 蛋鸡衰老 |
1.3 卵巢衰老 |
1.4 家禽卵泡发育及特点 |
1.5 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
1.6 卵巢机能衰退的可能机制 |
1.6.1 HPG轴的调控 |
1.6.2 氧化应激的影响 |
1.6.3 mTOR信号通路 |
1.7 褪黑素对卵泡发育的调控机理 |
1.7.1 褪黑素 |
1.7.2 褪黑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7.3 褪黑素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
1.7.4 褪黑素对卵巢功能的直接调控作用 |
1.7.5 褪黑素参与mTOR信号通路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 |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鸡卵巢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规律 |
2.1 试验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的选取 |
2.1.2 试验药品及仪器 |
2.1.3 生产性能测定 |
2.1.4 蛋品质测定 |
2.1.5 抗氧化指标测定 |
2.1.6 免疫指标测定 |
2.1.7 不同发育阶段卵泡数量的统计 |
2.1.8 HE染色检测卵泡组织结构的变化 |
2.1.9 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
2.1.10 Western blot检测mTOR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 |
2.1.11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与蛋品质的对比 |
2.2.2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蛋鸡抗氧化指标的对比 |
2.2.3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蛋鸡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对比 |
2.2.4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蛋鸡卵泡发育数量的对比 |
2.2.5 HE染色检测卵泡组织结构的变化 |
2.2.6 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扩增效率分析 |
2.2.7 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鸡卵巢衰老过程中的mRNA表达规律 |
2.3 讨论 |
2.3.1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产蛋率与蛋品质对比 |
2.3.2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抗氧化指标对比 |
2.3.3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免疫指标对比 |
2.3.4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卵泡数量对比 |
2.3.5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卵泡组织形态学对比 |
2.3.6 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鸡卵巢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规律 |
2.4 小结 |
3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的选取 |
3.1.2 褪黑素注射程序 |
3.1.3 产蛋率测定 |
3.1.4 蛋品质测定 |
3.1.5 血液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
3.1.6 蛋黄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
3.1.7 卵巢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
3.1.8 不同发育阶段卵泡数量的统计 |
3.1.9 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情况 |
3.1.10 Western blot检测mTOR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 |
3.1.11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
3.2.2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3.2.3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血液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4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蛋黄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5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卵巢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6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
3.2.7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血液中生殖激素的影响 |
3.2.8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发育卵泡数量的影响 |
3.2.9 外源褪黑素对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卵泡数量的影响 |
3.3.2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3.3.3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3.4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
3.3.5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
3.3.6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
3.4 小结 |
4 转录组分析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调控蛋鸡卵泡颗粒细胞的分子调控网络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与样品采集 |
4.1.2 颗粒细胞的鉴定 |
4.1.3 褪黑素处理颗粒细胞 |
4.1.4 总RNA的提取及质量与检测 |
4.1.5 文库构建与上机测序 |
4.1.6 RNA-seq测序数据分析 |
4.1.7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
4.1.8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
4.1.9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
4.1.10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分析 |
4.1.11 qRT-PCR差异基因验证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细胞鉴定结果 |
4.2.2 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
4.2.3 测序数据质量分析 |
4.2.4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
4.2.5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
4.2.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4.2.7 利用q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调控蛋鸡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动物的选取 |
5.1.2 试验药品及试剂 |
5.1.3 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纯化 |
5.1.4 细胞分组及处理 |
5.1.5 CCK-8检测对鸡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 |
5.1.6 Annexin V-FITC检测对鸡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
5.1.7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情况 |
5.1.8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5.1.9 数据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鸡颗粒细胞抗氧化指标、细胞增殖、凋亡及mTOR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 |
5.2.2 不同浓度mTOR激动剂MHY1485对鸡颗粒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
5.2.3 不同浓度mTOR抑制剂Rapamycin对鸡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5.2.4 激活和阻断mTOR信号通路对褪黑素介导的鸡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调控对蛋鸡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
5.3.2 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调控对蛋鸡卵泡颗粒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 |
5.4 小结 |
6 全文结论 |
7 本研究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附件 |
(6)活性氧对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ROS通过NLRP3/PYCARD信号轴介导人退变椎间盘NPCs发生焦亡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附图 |
6 附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自噬对ROS诱导的人退变椎间盘NPCs焦亡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转录因子NFE2L2负向调节ROS诱导的人退变椎间盘NPCs焦亡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附图 |
参考文献 |
总结 |
文献综述:椎间盘退变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和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问题的由来 |
2 文献综述 |
2.1 褪黑素的合成和分泌 |
2.1.1 褪黑素的合成 |
2.1.2 褪黑素的分泌与代谢 |
2.2 褪黑素的功能 |
2.3.1 褪黑素的抗氧化作用 |
2.3.2 褪黑素的免疫调节功能 |
2.3.3 褪黑素与肠道微生物 |
2.3 褪黑素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 |
3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3.3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1.2 饲养管理 |
1.3 样品采集 |
2 检测指标 |
2.1 生长性能 |
2.2 腹泻率 |
2.3 血清抗氧化指标 |
2.4 血清生化指标 |
2.5 血浆游离氨基酸 |
2.6 肠道组织形态 |
2.7 荧光定量 |
2.8 肠道微生物测序 |
2.8.1 肠道内容物样品DNA提取 |
2.8.2 DNA样品质量检测与16s测序 |
3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生长性能 |
4.2 腹泻率 |
4.3 血清抗氧化指标 |
4.4 血清生化指标 |
4.5 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 |
4.6 肠道形态学结构 |
4.7 肠道抗氧化、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
4.8 断奶仔猪回肠和结肠微生物 |
4.8.1 Alpha多样性指数间差异分析 |
4.8.2 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组间差异物种分析 |
5 讨论 |
6 小结 |
试验二褪黑素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1.2 建立氧化应激模型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2 检测指标 |
2.1 生长性能指标 |
2.2 血清抗氧化指标 |
2.3 血清生化指标 |
2.4 血浆游离氨基酸 |
2.5 肠道组织形态 |
2.7 荧光定量 |
2.8 肠道微生物测序 |
3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 |
4.2 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 |
4.3 氧化应激仔猪血清生化 |
4.4 氧化应激仔猪血浆游离氨基酸 |
4.5 氧化应激仔猪肠道形态学 |
4.6 氧化应激仔猪肠道中抗氧化、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
4.6.1 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 |
4.6.2 氧化应激仔猪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
4.7 氧化应激断奶仔猪回肠微生物 |
4.7.1 Alpha多样性指数间差异分析 |
4.7.2 在各分类下差异微生物分析情况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全文结论、创新与问题 |
1 全文结论 |
2 创新与问题 |
2.1 创新 |
2.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褪黑素在铅所致神经细胞毒性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设备 |
1.3 细胞培养 |
1.4 细胞处理 |
1.5 CC-8 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 |
1.6 LDH实验检测细胞损伤率 |
1.7 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 |
1.8 免疫荧光检测Cleaved-Caspase-3和Cyto C的表达 |
1.9 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和线粒体内ROS水平 |
1.10 蛋白提取 |
1.11 蛋白定量 |
1.12 Western Blot检测Nrf2和HO-1 蛋白水平 |
1.13 GSH含量测定 |
1.14 SOD酶活力测定 |
1.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褪黑素减少铅所致PC12 细胞死亡 |
2.2 褪黑素减少铅所致PC12 细胞核损伤 |
2.3 褪黑素抑制Cleaved-Caspase-3 激活和Cyto C释放 |
2.4 褪黑素抑制铅所致PC12 细胞ROS水平升高 |
2.5 褪黑素抑制铅所致GSH含量减少和SOD酶活力下降 |
2.6 褪黑素提高PC12 细胞HO-1 和胞核Nrf2 蛋白的水平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褪黑素对小鼠胃癌抑制作用及其与CD4+CD25+Treg细胞和TGF-β信号通路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褪黑素体内抗小鼠胃癌作用及其与 CD4~+CD25~+ Treg 细胞的关系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 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CD4~+CD25~+ Treg 细胞在褪黑素体外抗小鼠胃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褪黑素对小鼠胃癌细胞与 CD4~+CD25~+ Treg 细胞共培养体系相关因子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四部分 TGF-β 信号通路在褪黑素体内外抑制小鼠胃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褪黑素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二 试剂配方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承担参与课题 |
致谢 |
(10)褪黑素对阿霉素抗乳腺癌作用影响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 褪黑素对阿霉素抗乳腺癌作用影响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褪黑素对阿霉素抗乳腺癌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褪黑素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对阿霉素耐药的作用机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褪黑素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大鼠的活体内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综述二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褪黑素对氧化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小鼠乳腺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及槲皮素对其调控研究[D]. 李泳欣. 浙江大学, 2021(02)
- [2]褪黑素对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D]. 谭云. 扬州大学, 2021(02)
- [3]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生殖激素分泌、毛囊发育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 毛晨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4]褪黑素减缓猪卵丘卵母细胞热应激损伤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D]. 赵子墨.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5]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延缓产蛋后期蛋鸡卵巢衰老的调控机制研究[D]. 郝二英.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6]活性氧对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 白植标.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7]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 颜佳梦.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8]褪黑素在铅所致神经细胞毒性中的保护作用研究[D]. 刘雅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褪黑素对小鼠胃癌抑制作用及其与CD4+CD25+Treg细胞和TGF-β信号通路的关系[D]. 刘卉. 福建医科大学, 2010(12)
- [10]褪黑素对阿霉素抗乳腺癌作用影响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D]. 张燕. 河北医科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