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宁国市竹峰学校242300
教育的智慧来自实践,当我们耕耘在思品课的教学沃土之际,更不能失却我们的教育对象,不能失却教育对象作为“人”的核心理念。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为思品课程的基本性质,对教学情境的营造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我们必须要善于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样的教学之路可能化艰辛为神奇。实录两片段,与大家分享。
片断一:
上课铃响了,学生们都在位子上等着,“老师怎么还不来呀?”有学生开始在下面小声地议论。这时,一位女教师急匆匆走了进来。“起立、坐下”之后,女教师很抱歉地对学生们说:“不好意思,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了,因为刚才我接到了表妹的一个求助电话,她在农贸市场买菜遇到了麻烦,叫我赶紧喊几个人去给她撑腰,唉!这都已经上课了,这可怎么办?”女教师脸上露出了很焦急、无助的神色。“老师,我和你一起去。”“老师,我也去。”下面已有十几位学生陆陆续续地举起了手。是啊,老师遇到了麻烦,学生怎能袖手旁观呢?“老师,到底怎么回事,快说说吧!”大部分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我表妹刚才在农贸市场想买点兔肉,她望着那些没剥皮的死兔子始终拿不定主意,而那个店主则非常热情地对她说:“保证新鲜,不新鲜不要钱,并免费剥兔皮去内脏。”在店主的盛情之下,我表妹称了一只,可谁知剥开皮一看,兔肉成紫红色,肝则红中带黑,这样的兔肉她肯定是不买啦,可店主却不让她走,还蛮横地说:“皮已剥了,你不买我卖给谁去?”就这样,到现在双方还僵持着。同学们,这可怎么办呢?这万一打起来我表妹岂不是要吃亏?”“老师,我们和你一道去。”此时,已有七、八位男生站了起来,挽起了袖子,那架势大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意。“好,谢谢!”女教师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那样不行,靠武力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马上有学生站起来反对。“打架是违法的。”又有学生嚷嚷。“那该怎么办呢?”女教师更着急了,还看了看表。“老师,快叫你表妹拨打12315呀!”“老师,工商所就在菜市场的旁边,叫她去找工商所。”“这行吗?”老师脸上露出了怀疑的神色。“怎么不行?工商所管这事,再说,你表妹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呀!”“对呀”女教师恍然大悟,“我马上给她发个短信,叫她去找工商所。”女教师在快速地发短信,此时学生们因为老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脸上写满了“高兴”二字。“那个卖兔子的他到底侵犯了我表妹的哪些权利呢?”女教师发完短信后继续问道。“这就不太清楚了,反正你表妹的权益已受到了侵害。”“快找书,书上好象有。”一位学生说着,开始急速地翻书。“在哪儿?”更多的学生急切地问。“在课本的第××页。”下面马上传来了“哗哗”的翻书声……
点评:真的是教师接到了求助电话吗?不是!这其实是教师设下的一个“圈套”!教师那显得无助的眼神,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这只“小鸟”,让它无拘无束地唱出了美妙而动听的歌声!这个独特的导入新课的方式,既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了师生间的情感隔膜,让学生能为帮助老师出谋划策而感到荣耀,同时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置身子问题情境中,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而且在发现问题之后,主动地带着问题走进了课本。教师有“预谋”的情境创设,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激发了探索热情,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创设了师生之间和谐、互助的气氛,而且满足了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获得自豪感、自尊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启示我们:“蕴理、含情、形象逼真”的情境,既容易感染学生,使学生兴趣浓郁,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后续学习开启兴趣之门,更能使学生接受知识,内化情感。“以需生思,以疑激思,以情促思,以行诱思”,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情境,充分挖掘情境中包含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情通理达,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境界。
片断二:
教师从袋子里拿出了一个西瓜。“啊?!西瓜!”下面一片惊喜声。“想吃西瓜吗?”老师微笑着问。“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别急,在吃西瓜之前我想请同学们模拟一个卖西瓜的场景,表演好的同学才有优先权!”老师边说边从包里拿出一块牌子放在西瓜旁边,只见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大字:保熟、保甜、一块二毛。(老师肯定是想在一块二毛上做文章)“老师,我来!”“老师,我来!”
下面已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起了手,其他的学生则笑嘻嘻地看着那些争着要上台的学生。“好,就你们几个!”老师点了几个叫得最响的学生。“现在我把西瓜切成一块块的,你们几个在边上准备一下该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教师边说边拿出刀对准西瓜切了下去。“不好!”只听教师小声嘀咕了一句,此时瓜还未破,就有一小股水流了出来,等切开一看,原来是个坏瓜。“啊?”这时所有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此时教师额上已渗出了汗珠,看来,下面的环节进行不下去了。这时课堂上已有学生在小声议论:“老师是不是故意弄个坏瓜来糊弄我们?”“老师肯定不舍得买好瓜给我们吃。”……教师旋即镇定了下来,她清了清喉咙:“同学们,实在对不起,本来我想请你们吃瓜的,可现在……”老师无奈的耸了耸肩。(教师看起来显得非常无辜)“老师,你这瓜从哪买的?”“老师,你有买瓜的发票吗?”此时学生已从失望中恢复过来,甚至有点同情老师,毕竟此时老师是受害者嘛!“发票?对,发票还在我包里呢!”老师边说边从包里找出了发票,“你们看,这确实是我昨晚从超市买的。”说完教师就把发票给周围的学生看,以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给我出出主意吧!我该怎么办呢?”教师边收拾桌上的坏瓜边问学生。“老师,你可以拿着这个坏瓜和发票去找超市呀!”“还可以去找工商所。”“还可以去找消协。”……“那这样好不好,老师现在想把这个维权的任务交给你们,哪位同学愿意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我!”“我!”下面有几十双手举了起来。老师随便点了其中的五位同学。“请问你们准备怎么做?”老师问,“能不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好的,我们先拿着发票和这个坏瓜去找超市卖水果的售货员,看她能不能给我们换一个好瓜或者与这等值的其他东西。”“好,如果能协商解决,那换到的东西就是你们的了。”“耶!”这几个学生高兴地跳了起来,其他的学生则羡慕地望着他们。教师微笑着拍了拍其中一位学生的肩:“如果换不到呢?”“如果换不到,那我们就通过其他几种方式解决。”“能不能砸了他们的水果专柜?”“那哪能呢?要依法维权嘛!”“好,我们等你们的好消息!”……
点评:“坏瓜”的出现虽不在课堂设计之中,但“歪打正着”,正符合本节课的内容“维护权益”,而且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师面对意外,沉着冷静,并给这个“意外”及时进行了重新设计,与课本结合得天衣无缝。教师最后把维权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既能亲身享受作为消费者所拥有的权利,体验依法维权后得到的快乐,又能明确只有采用正确的途径维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保护。这正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的新理念和“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要求。”这启示我们:实行课程改革,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不是说教师可以当“甩手掌柜”了,实行课程改革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课前教师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还要研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提高自己的灵活应对能力;课堂上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形象地说,教师就是“六导”,即提高思想觉悟的“导师”,教学活动的“导演”,创设情境的“导游”,发表见解的“导播”,释疑解惑的“导航”,明理教育的“导行”。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并做负责人的公民是思品课程的核心,我们的教学就要把学生导入到正确的生活轨道,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持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课程原则,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反思、前进,最终成为合格的接班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终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