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钢接触形式对微动疲劳的影响研究

中碳钢接触形式对微动疲劳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微动疲劳现象在机械行业,特别是核工业和航空工业领域大量存在。相比普通疲劳,微动疲劳由于微动作用,易造成接触表面摩擦磨损,从而加速裂纹萌生和扩展,使机械构件因微动疲劳而提前断裂失效,造成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本文选取中碳钢45号钢通过微动疲劳实验、微动接触面显微观察和微动模型有限元模拟全面分析研究了面接触和线接触这两种接触形式对微动疲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设计了桥脚面分别为平面、半径40mm和70mm圆柱面的微动桥,带有两平行平面的试样,结合岛津试验机实现了接触形式为面接触和线接触的微动疲劳实验。2.建立了与三种微动模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有限元模拟计算的准确性及可行性。通过大量有限元模拟计算得到了实验载荷,使得本文接触形式的比较有同一个基础,即基于相同的循环应力幅。3.通过微动疲劳实验,得到了各试样在不同接触形式下的微动疲劳寿命,拟合出相应循环应力幅Sa与微动疲劳寿命N之间的关系曲线和关系式。对比分析得出,接触形式的不同对微动疲劳寿命有较大的影响。4.观察了试样微动接触表面,对照微观形貌,探讨了微动磨损过程和机理。对比面接触和线接触的微动磨损面,显微观察显示,相比面接触,线接触下的磨损面更加光亮平整。5.运用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了试样微动接触面在同样的循环应力幅下,不同接触形式对应的应力、应力幅分布情况,并得出了应力幅对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起主要作用。本文从宏观到微观分析了接触形式对微动疲劳的影响,并得出了一些结论。本课题还可以结合普通疲劳寿命理论及断裂力学进行量化研究,对微动区域的应力分布与寿命的定量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概念
  • 1.1.2 研究意义
  • 1.2 微动疲劳的发展历程
  • 1.3 微动疲劳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1 微动疲劳的影响因素
  • 1.3.2 微动疲劳实验模型
  • 1.3.3 微动疲劳裂纹萌生特性及寿命的理论研究
  • 1.3.4 数值方法在微动疲劳研究中的应用
  • 1.3.5 微动疲劳研究的发展趋势
  • 1.4 微动疲劳接触形式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1.4.1 接触形式对微动疲劳的影响研究进展
  • 1.4.2 存在问题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1.6 本文结构
  • 第2章 微动疲劳实验装置设计
  • 2.1 微动接触模型
  • 2.2 微动实验试样设计
  • 2.3 微动实验微动桥结构设计和校核
  • 2.3.1 微动桥结构设计
  • 2.3.2 微动桥强度和刚度校核
  • 2.4 微动实验装置装配图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微动疲劳实验载荷设计
  • 3.1 接触问题
  • 3.1.1 接触问题简述
  • 3.1.2 Hertz接触理论
  • 3.1.3 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
  • 3.2 微动疲劳实验思路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算
  •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2 有限元模型的验算
  • 3.4 实验载荷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接触形式对微动疲劳影响的实验研究
  • 4.1 实验原理和方法
  • 4.1.1 实验原理
  • 4.1.2 标定微动桥
  • 4.1.3 实验方案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1 试样拉伸试验结果
  • 4.2.2 微动桥标定结果
  • 4.2.3 微动疲劳寿命结果分析
  • 4.2.4 微动磨屑的影响分析
  • 4.3 微动接触面显微观察与讨论
  • 4.3.1 微动接触面形貌特征观察与讨论
  • 4.3.2 不同接触形式下的微动接触面磨损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微动疲劳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5.1 不同接触形式有限元接触模型
  • 5.2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 5.2.1 微动接触模型应力强度云图
  • 5.2.2 试样微动接触面应力强度
  • 5.2.3 试样接触面应力强度幅度
  • 5.2.4 试样断裂位置与应力幅值位置对比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符号说明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旳科研项目和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动疲劳损伤机理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0)
    • [2].7075铝合金扭转微动疲劳行为研究[J]. 摩擦学学报 2017(06)
    • [3].第六届微动疲劳国际专题会议 [J]. 中国机械工程 2009(16)
    • [4].涂层参数对圆柱?平面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8(05)
    • [5].30CrNiMo8合金钢的弯曲微动疲劳特性[J]. 机械工程材料 2014(08)
    • [6].不完全接触端微动疲劳强度界面力学评估[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4(06)
    • [7].参数对2A12铝合金微动疲劳局部塑性影响分析[J]. 装备环境工程 2014(05)
    • [8].18CrNiMo7-6合金钢的弯曲微动疲劳特性[J]. 材料工程 2017(07)
    • [9].微动疲劳加载装置的设计及其在典型合金上的应用[J]. 机械工程材料 2014(01)
    • [10].榫连接结构高温低周微动疲劳试验[J]. 航空动力学报 2018(12)
    • [11].微动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方法[J]. 航空动力学报 2009(06)
    • [12].航空发动机叶片榫头榫槽连接结构微动疲劳研究[J]. 科技风 2018(22)
    • [13].2A12铝合金微动疲劳塑性应变分析[J]. 价值工程 2016(03)
    • [14].调质42CrMo钢的弯曲微动疲劳实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14(08)
    • [15].CL60钢拉扭微动疲劳行为及断裂研究[J]. 上海金属 2009(05)
    • [16].硅铝合金柴油机机体紧固面微动疲劳研究[J]. 表面技术 2018(01)
    • [17].电流作用对铜镁合金弯曲微动疲劳损伤特性的影响[J]. 摩擦学学报 2020(01)
    • [18].钛合金TC11微动疲劳特性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4(03)
    • [19].轮轴钢LZ50的单轴微动疲劳失效机理[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20].CuMg0.4合金弯曲微动疲劳损伤特性研究[J]. 摩擦学学报 2018(06)
    • [21].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高温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J]. 航空动力学报 2019(03)
    • [22].弯曲微动工况下17CrNiMo6钢的疲劳特性分析[J]. 铸造技术 2016(03)
    • [23].侧压对传热管用690合金微动疲劳寿命影响的计算分析与估算公式[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8(06)
    • [24].TA16、DD6及FGH95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对比[J]. 铸造技术 2015(12)
    • [25].微动疲劳接触区域剪应力分析[J]. 甘肃科技 2009(05)
    • [26].材料的微动疲劳机理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08(12)
    • [27].微动疲劳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强度与环境 2008(06)
    • [28].机车轮轴压装部位过盈量对微动疲劳影响的仿真研究[J].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19(07)
    • [29].GCr15钢超声微动疲劳性能研究[J]. 实验力学 2017(01)
    • [30].关于微动疲劳的研究进展和相关应用介绍[J]. 科技风 2013(05)

    标签:;  ;  ;  ;  ;  

    中碳钢接触形式对微动疲劳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