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

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

论文摘要

自从人类社会开始,人们就一直试图逃避充满痛苦的现实生活,向往完美的生存状态。这种已经内化到人类生存经验中的期待,被当今人们称为“乌托邦情结”,并通过各种文学形式得到尽情展现和抒发,由此便产生出乌托邦文学。几乎每一个民族的文学宝库中都有乌托邦文学的踪迹,它形成了世界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乌托邦文学发展至今,历经兴衰,不断丰富、完善,其影响早已超越文学本身而深入到了其他意识形态领域,甚至人类社会的生活实践。对这样一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文学类型,确实需要展开系统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其小说《乌托邦》中,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乌托邦”这个词,自此人们开始自觉地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观察,而在整个西方乌托邦文学作品的名单中,英国作家、作品又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并且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代表作。鉴于英国乌托邦文学的独特地位,我们对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清理便从英国文学开始,并以它作为样板。 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观点,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研究的盲区。目前的研究是片断的、孤立的,虽然对某个时期、某位作家、某部作品可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缺乏对他们之间有机关联的重视;研究视域不够宽阔,焦点只集中在屈指可数的几部经典作品上,而一些在乌托邦文学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作品被忽略;乌托邦文学的文体常被局限于小说文本,对其他体裁,如诗歌、戏剧、散文等缺乏必要的关注。总之,对英国乌托邦文学的梳理和分析,还缺乏全面、深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乌托邦与乌托邦文学的界定
  • 一、对“乌托邦”的界定
  • 二、对“乌托邦文学”的界定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回顾及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创新点及难点
  • 第一章 英国乌托邦文学的诞生
  • 第一节 萌芽:“科凯恩之地”——民间歌谣中的人间天堂
  • 一、穷人的天堂
  • 二、民间乌托邦的共性
  • 三、“科凯恩之地”的意义
  • (一) 英国文学主流对“科凯恩之地”的贬低
  • (二) “科凯恩之地”中的乌托邦精神
  • 第二节 诞生:《乌托邦》——人文主义者莫尔的理想社会
  • 一、人文主义者莫尔及其《乌托邦》解析
  • (一) 人文主义式的政治、经济观
  • (二) 人文主义式的宗教、伦理观
  • 二、《乌托邦》的思想、文学渊源及影响
  • (一) 思想渊源
  • (二) 文学渊源
  • (三) 《乌托邦》的影响
  • 第二章 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兴盛
  • 第一节 乐观、进取的“优托邦”
  • 一、《新大西岛》上的科学曙光
  • 二、“鲁滨逊”的个人英雄理想世界
  • 第二节 对“优托邦”幻象的置疑
  • 一、斯威夫特的冷嘲热讽
  • 二、理性的反思
  • (一) “拉塞拉斯”对终极幸福的追寻
  • (二) 布莱克的“历史循环观”
  • (三) 回归“阿卡狄亚”
  • 第三节 女性乌托邦的别样风景
  • 一、女性眼中的人类未来
  • 二、盖斯凯尔夫人的《克兰福德镇》
  • 第四节 进入时间之维的乌托邦
  • 一、未来的召唤
  • 二、乌托邦实践
  • 第三章 二十世纪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多元表现
  • 第一节 “反乌托邦”的梦魇
  • 一、威尔斯的失望与希望
  • 二、异化的社会
  • (一)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 (二) 奥威尔的《1984》
  • 三、科幻世界中的噩梦
  • 四、乌托邦里的生态灾难
  • 第二节 从“救世”到“自救”的转变
  • 一、“人性本恶”与“自由意志”
  • (一) “救世”梦想的破灭
  • (二) “自救”的期望
  • 二、向审美救赎的回归
  • 三、“批判的乌托邦”
  • 第四章 英国乌托邦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关系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乌托邦式”作品
  • 第二节 英国乌托邦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 第三节 对英国乌托邦文学的译介、误读与接受
  • 一、译介与误读
  • (一) 对英国乌托邦文学的译介
  • (二) 对英国乌托邦文学的误读
  • 二、接受
  • (一) 晚清作品中的接受
  • (二) 老舍的《猫城记》
  • (三) 林语堂的《奇岛》
  • 结语
  • 参考书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审美乌托邦的多重美学基础[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生态乌托邦与乌托邦幻象:从《世界的词语是森林》到《阿凡达》[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0(01)
    • [3].绿色乌托邦[J]. 景观设计学 2020(01)
    • [4].生态可持续社会的第一幅生动画像——走进《生态乌托邦》[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4)
    • [5].山岳想象的逻辑——以昆仑的乌托邦化叙事为个案[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0(04)
    • [6].大卫·哈维“辩证的时空乌托邦”思想探析[J]. 广东社会科学 2020(05)
    • [7].马克思留给人类的“主义”究竟是什么——谈共产主义之于乌托邦的超越性[J]. 丽水学院学报 2018(01)
    • [8].《乌托邦的进程1-8》[J]. 美术 2017(11)
    • [9].乌托邦精神重建:马克思哲学的使命[J]. 林区教学 2008(05)
    • [10].乌托邦的中国意境[J]. 书城 2016(12)
    • [11].乌托邦理念的艺术探寻——以《朝着东南走》为例[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7(01)
    • [12].乌托邦重建与解放政治哲学——对戴维·哈维资本主义空间批判的反思[J]. 哲学动态 2016(11)
    • [13].文学视域中的“新乌托邦精神”:命题及其当代选择[J]. 青海社会科学 2016(05)
    • [14].建筑时空:重构乌托邦[J]. 世界建筑导报 2017(01)
    • [15].新实践美学与乌托邦精神[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6].想象的“劳动乌托邦”——“十七年”文学中的城市风景建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7].格非小说乌托邦叙事的多维表现[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8].论《山川记》的生态乌托邦书写[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19].“乌托邦想像”的嬗变与内在焦虑——对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文学创作的一种解读[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0].个人乌托邦与宗教精神——基于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研究[J]. 戏剧之家 2016(05)
    • [21].政治生活中乌托邦精神的伦理旨趣[J]. 江汉论坛 2016(03)
    • [22].乌托邦精神的唤醒——布洛赫乌托邦哲学思想探析[J]. 商 2016(09)
    • [23].《疯狂动物城》:乌托邦遗产与重启[J]. 探索与争鸣 2016(06)
    • [24].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乌托邦研究及其“反—反乌托邦主义”[J]. 国外理论动态 2016(05)
    • [25].论阎连科对“去乌托邦化”的警惕[J]. 东吴学术 2016(05)
    • [26].理想还是幻想:“辩证乌托邦”从理论到实践[J]. 学术论坛 2016(07)
    • [27].论乌托邦精神的回归[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05)
    • [28].向歹托邦之路 建筑与乌托邦[J]. 新美术 2014(10)
    • [29].浅谈老子的乌托邦[J]. 商 2015(06)
    • [30].看上去很美的乌托邦[J]. 中国企业家 2015(09)

    标签:;  ;  ;  ;  ;  

    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