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喷水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临界锅炉,低氮改造,事故喷水量
喷水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华,陈敏,陈宝康[1](2017)在《600MW机组低氮改造后降低事故喷水量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台超临界直流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事故喷水量较改造前增加了约15t/h,影响了机组的整体热经济性。通过对锅炉配风方式、运行氧量以及配煤方式等因素的试验研究,总结出降低事故喷水量的运行措施,指导运行。(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何子伟,罗马吉,涂正凯[2](2018)在《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喷水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不同参数对喷水量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多变指数接近1的多变压缩来研究近等温压缩,将压缩终态的气态水、液态水、空气视为理想混合物,分析了压缩能量的分布状况,并运用饱和水蒸气分压公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和组分热力学参数,研究了不同状态参数下所需喷水量。研究表明,适当增大压比或降低终温(喷水量增大)可使得传热量比例增大,当压比为10、转速为100r/min时,喷水量由5.73kg/s提高至8.68kg/s,传热量比例提高了5%;压比、传热效率、终温均对空气与水质量之比有影响;其他条件一定时,转速对空气与水质量之比没有影响,当压比为10,传热效率为95%,终温为50℃,转速分别为60、100、150r/min时,空气与水质量之比均为0.86;较低压强(压比小于10)不利水储热的进行。(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段增辉[3](2016)在《汽轮机排汽缸喷水量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汽轮机排汽缸喷水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通用性。同时对国产机组喷水量过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喷水系统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6年04期)
陈伟,文振亮[4](2015)在《降温出菇期不同喷水量对双孢菇出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疆立架式栽培的双孢菇在降温出菇期不同喷水量的试验,研究不同喷水量对出菇密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当喷水量在3 kg/m2之内,增加喷水量对出菇和采菇时间几乎没有影响,并且随喷水量的增加双孢菇出菇密度呈递减态势,双孢菇的质量和商品价值呈递增态势;但喷水量超过4 kg/m2之后,菇床上会出现大量的死菇,双孢菇的质量和商品价值呈递减态势。(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冯喜平,陈显河,李进贤[5](2014)在《喷水位置和喷水量对铝水冲压发动机燃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冲压发动机燃烧过程中不同喷水位置和喷水量两种主要影响因素,以金属/水冲压发动机为物理模型,以N-S方程为数学模型,以数值模拟方法为研究手段,湍流采用重整化的k-ε湍流模型,燃烧采用Eddy-Dissipation模型,模拟了不同条件下补燃室内燃烧两相湍流流动,以燃烧效率为评价准则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补燃室燃烧效率,得到了优化的二次进水位置和一次进水分配比。(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刘晓燕,李友行,赵海谦,刘立君,刘振宇[6](2014)在《塔壁保温对脱硫塔内温度场及喷水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温是脱硫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虑不同保温状态塔壁散热的情况下,参考多级喷动烟气脱硫工艺模化脱硫塔建立物理模型,经过合理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借助FLUENT软件研究了塔壁保温对脱硫塔内温度场及喷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外界环境在-30~25℃时,脱硫塔保温热阻小于2(m2·K)/W,塔内温度场受保温热阻变化影响较大,不能按绝热处理;脱硫塔保温热阻大于2(m2·K)/W时,塔内温度场随保温热阻变化很小,可以看成绝热处理。(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王成,于潇,张海林,邓俊,吴志军[7](2013)在《喷水量对内燃兰金循环燃烧过程影响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兰金循环发动机采用氧气代替空气作为助燃剂,规避了氮排放物,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通过冷凝过程分离废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随后对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实现了采用化石燃料的超低排放循环。本文利用自主开发的内燃兰金循环发动机试验台架所得的实验结果,搭建了多维计算模型,并在此模型下研究了喷水量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过热水(600 K)可以在控制缸内燃烧温度的同时汽化膨胀做功,循环热效率随着喷水量增加而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26)
李友行,刘晓燕,赵海谦[8](2013)在《塔壁保温对脱硫塔内温度场及喷水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温是脱硫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脱硫塔的模拟研究都是在假设塔壁绝热条件下进行的。本文在考虑不同保温状态塔壁散热的情况下,参考多级喷动烟气脱硫工艺模化脱硫塔建立物理模型,经过合理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借助Fluent软件研究了塔壁保温对脱硫塔内温度场及喷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外界环境在-30℃~25℃范围内,脱硫塔保温热阻小于2(m~2·K)/W时,塔内温度场受保温热阻变化影响较大,不能按绝热处理;脱硫塔保温热阻大于2(m~2·K)/W时,塔内温度场随保温热阻变化很小,可以看成绝热处理。(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5-01)
陈志超,王志刚,李友荣[9](2010)在《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热轧中间坯输送辊道冷却系统喷水量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热轧输送辊道加设保温罩后因温升出现两端轴承卡死的现象,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输送辊道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将输送辊道瞬态温度场计算分解为辊身径向截面瞬态温度场计算和辊系轴向稳态温度场计算,得到了输送辊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简化了计算量,并提出相应的冷却水量计算方法,为制定输送辊道的冷却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冶金设备》期刊2010年03期)
张德晖,方文熙,吴传宇,王学銮,何金成[10](2010)在《单孔PVC微喷灌管喷水量的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5种不同的工作压力下,采用直径为40 mm,壁厚为2.4 mm,孔径分别为0.9、1.1、1.3、1.5 mm的PVC微喷灌管,进行单孔流量及近似射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近似射程最远的孔径为1.3 mm的微喷灌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VC微喷灌管单孔喷水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与旋转式喷灌有本质区别,但与微喷带相似.为此,采用微喷带的评价指标来描述PVC微喷灌管的喷水量分布特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喷水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揭示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不同参数对喷水量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多变指数接近1的多变压缩来研究近等温压缩,将压缩终态的气态水、液态水、空气视为理想混合物,分析了压缩能量的分布状况,并运用饱和水蒸气分压公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和组分热力学参数,研究了不同状态参数下所需喷水量。研究表明,适当增大压比或降低终温(喷水量增大)可使得传热量比例增大,当压比为10、转速为100r/min时,喷水量由5.73kg/s提高至8.68kg/s,传热量比例提高了5%;压比、传热效率、终温均对空气与水质量之比有影响;其他条件一定时,转速对空气与水质量之比没有影响,当压比为10,传热效率为95%,终温为50℃,转速分别为60、100、150r/min时,空气与水质量之比均为0.86;较低压强(压比小于10)不利水储热的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喷水量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华,陈敏,陈宝康.600MW机组低氮改造后降低事故喷水量的试验研究[J].锅炉技术.2017
[2].何子伟,罗马吉,涂正凯.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喷水量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
[3].段增辉.汽轮机排汽缸喷水量计算[J].工业设计.2016
[4].陈伟,文振亮.降温出菇期不同喷水量对双孢菇出菇的影响[J].新疆农垦科技.2015
[5].冯喜平,陈显河,李进贤.喷水位置和喷水量对铝水冲压发动机燃烧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
[6].刘晓燕,李友行,赵海谦,刘立君,刘振宇.塔壁保温对脱硫塔内温度场及喷水量的影响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4
[7].王成,于潇,张海林,邓俊,吴志军.喷水量对内燃兰金循环燃烧过程影响模拟研究[C].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
[8].李友行,刘晓燕,赵海谦.塔壁保温对脱硫塔内温度场及喷水量的影响研究[C].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9].陈志超,王志刚,李友荣.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热轧中间坯输送辊道冷却系统喷水量的计算[J].冶金设备.2010
[10].张德晖,方文熙,吴传宇,王学銮,何金成.单孔PVC微喷灌管喷水量的分布特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