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生态资本及其运营的理论与实践——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者: 王海滨
导师: 程序,瞿振元
关键词: 生态资本,生态资本运营,密云县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针对生态环境优良而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和谐统一问题,按照“问题判明→症结诊断→实证研究→理论创新→问题解决”的思路,界定了“生态资本”的概念,构建了生态资本运营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北京市密云县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生态资本(Ecological Capital)是在一个边界相对清晰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内,具有生态服务价值或者生产支持功能的生态环境质量要素的存量、结构和趋势的总称。生态资本的价值体现为三个层面:自身存在价值、其功能和服务的服务价值、实现货币转化后的货币价值。生态资本具有三重属性: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一般资本的经济属性、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新生属性。生态资本具有整体增值、功能伴生、竞争使用、开放融合、不动逃逸、相对所有六个特征。 生态资本的价值流向包括提供公共品、系统内使用、系统外使用和系统间转移使用四个方面。其中系统内使用的生态资本是生态资本运营的主要对象。生态资本运营是指以生态资本的货币转化为核心,实现生态资本保值和增值的一系列行为和措施。主要有四条途径:高生态质量附加值产品开发、高生态品位需求产业支撑功能开发、高端休闲功能开发、生态资本整体或部分“打包出售”。生态资本运营的过程是生态与经济体系实现良性互动和循环的过程——“生态资本货币化→生态环境质量要素建设→生态资本进一步货币化→……”,这一循环的开始需要有启动子。生态资本运营启动子是指实现生态资本货币化的各种前期投入。 本研究运用环境质量分析法和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资本进行价值评估分析。由于连续多年的生态保育,密云县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资本雄厚,但受到水源涵养和水资源严格保护的约束,经济发展乏力。经计算,密云生态系统服务中潜在的货币价值2004年为72.47亿元人民币,其中通过提供农林水等产品实现的货币价值仅占13.96%。无法实现生态资本的货币价值是导致该县农业(村)经济乃至总体经济相对滞后于京郊其他区县的主要原因。密云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北京对其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新定位,都决定了密云县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须以运营生态资本为核心。其生态资本运营的良性循环过程应为:“本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内部进行生态补偿)→推动县域整体协调发展→获得北京市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来自更高一级系统的生态补偿)→环境更好→经济更强→……”。系统内部进行生态补偿是密云县生态资本运营的启动子。 生态资本是对自然资本概念的深化和拓展,是对资本概念的补充和发展。生态资本运营为生态补偿理论提供了新的依据,为类似密云县这样生态资本雄厚且具有特定经济地理区位优势的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需要完善和继续重点深入研究的内容包括:界定生态资本的指标和方法、生态资本价值转化的描述和计算、生态资本运营理论框架的充实完善及操作流程的设计等。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发展提出的新问题
1.1.2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的研究方向拓展
1.1.3 密云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生态资本概念的萌发——自然资本
1.2.2 “生态资本”的内涵
1.2.3 “生态资本”与生态经济的关系
1.2.4 “生态资本”的评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态资本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2.1 开展生态资本研究的必要性
2.1.1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2.1.2 发展与保育的矛盾症结——质能分配
2.1.3 改变困境的新思维——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一种“资本”
2.2 与生态资本相关的主要理论
2.3 生态资本的概念
2.3.1 生态资本的内涵
2.3.2 生态资本的外延
2.3.3 生态资本概念的意义
2.4 生态资本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4.1 生态资本运动的驱动力
2.4.2 生态资本的特征
2.4.3 生态资本的评估与核算
第三章 生态资本运营的理论框架
3.1 生态资本运营的必要性
3.1.1 从中国生态农业边缘化看生态补偿的局限性
3.1.2 实现生态服务经济价值的新思路——生态资本运营
3.2 与生态资本运营相关的主要理论
3.3 生态资本运营的范围和途径
3.3.1 生态资本价值流向
3.3.2 生态资本价值转换的途径
3.3.3 生态资本价值转化的特点
3.4 生态资本运营的要素
3.4.1 生态资本运营的目标
3.4.2 生态资本运营的主体
3.4.3 生态资本运营的对象和产业类别
3.4.4 生态资本运营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4.5 生态资本运营的启动子
3.5 生态资本运营的原则和保障
3.5.1 生态资本运营主要原则
3.5.2 生态资本运营政策保障
第四章 密云县生态资本分析
4.1 密云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4.1.1 环境质量优良
4.1.2 水源保护型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4.2 密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4.2.1 密云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4.2.2 密云耕地的服务价值计算
4.2.3 密云水资源服务价值计算
4.3 密云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评价分析
4.3.1 密云生态系统总体服务价值
4.3.2 密云生态系统各种功能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4.3.3 密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潜力分析
4.4 生态补偿分析
4.4.1 密云水库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与补偿现状
4.4.2 密云生态补偿步骤与方式
第五章 密云县生态资本运营实施规划
5.1 战略目标与战略布局
5.1.1 产业目标和整体功能目标
5.1.2 生态资本运营的主要路线
5.1.3 密云生态资本运营的必须遵循的原则
5.1.4 功能区域布局
5.1.5 整体产业布局
5.2 生态资本维护战略(保育)
5.2.1 自然生态体系保护
5.2.2 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
5.2.3 自然资源保障
5.2.4 环境质量保障体系
5.2.5 县域环境建设工程
5.3 生态资本运营的产业战略(增值)
5.3.1 生态农业及有机食品产业
5.3.2 生态工业
5.3.3 生态旅游业
5.3.4 生态建筑和房地产业
5.3.5 生态文化产业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6.1 讨论
6.1.1 有关生态资本的位置
6.1.2 有关生态资本的测度
6.1.3 有关生态资本运营理论的局限性
6.2 结论
6.2.1 生态资本概念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
6.2.2 生态资本的主要属性
6.2.3 生态资本运营的内容与原则
6.2.4 密云生态资本运营的评价
6.2.5 生态资本运营理论的现实意义
6.2.6 本研究对密云获得生态补偿的理论支撑及相关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6-04-05
参考文献
- [1].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D]. 任龙.青岛大学2016
- [2].包容性生态财富核算研究[D]. 刘君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 [3].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D]. 黄亚娟.中共中央党校2014
相关论文
- [1].中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贫困与生态资本研究[D]. 李虹.西南财经大学2011
- [2].生态经济化制度研究[D]. 谢慧明.浙江大学2012
- [3].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D]. 黄亚娟.中共中央党校2014
- [4].自然资本的替代性研究[D]. 刘平养.复旦大学2008
- [5].环境资本项目融资商业化资本化运作论[D]. 许为义.复旦大学2004
- [6].生态脆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D]. 李有斌.兰州大学2006
- [7].区域自然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 郑建瑜.华东师范大学2007
- [8].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D]. 郑海霞.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9].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刘青.南昌大学2007
- [10].生态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研究[D]. 侯凤岐.西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