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探究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趣的测量”教学为例

开展探究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趣的测量”教学为例

饶丽丽广东省大埔县大埔小学514200

摘要:当前,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被广大教师使用,数学老师开始改变传统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开展了许多基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而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

关键词:探究解决问题数学学习

合作探究式教学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的过程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探究式教学过程分析

一个较完整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大体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阶段、“选择内容、制订方案”阶段、“动手实践、开展活动”阶段、“合作交流、总结反思”阶段。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缺一不可。

下面以“有趣的测量”一课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材料和生活实例,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增强探究的内驱力。

【片段一】创境设疑:在“有趣的测量”课的开始,课件出示长方体盒子、魔方和各种不规则物体,让学生计算出他们的体积。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魔方的体积难不住学生,但是不规则物体学生一个也不会求,这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确定本节课研究的问题——“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选择内容,制订方案。

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会因学生和老师的不同而不同,会因教材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要对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基本教学要素加以冷静和细致的分析,进而选择出适合小学生探究的内容来探究。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

【片段二】制订方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索出可行的测量方法,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材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交流、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把石块割补成一个相对规则的物体;有的学生说: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如下测量方法:

方法一:①在长方体容器里放一定的水,观察并记录此时水面的高度。②把石块沉入水中,再次量出水面的高度。③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根据方案得出:石块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方法二:①把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②将溢出的水倒入量杯中,直接量出水的体积。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像这样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畅所欲言的方法,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从中优化出了解决不规则石块体积计算的方法,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3.动手实践,开展活动。

【片段三】测量方法明确后,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动手进行实验,边测量边记录。师:怎样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生:先算出水面上升了几厘米,再用底面积乘上升的高度计算出上升的水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师:同学们继续用刚才的石块采用方法二再次进行测量。生:两次的结果不太一样。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测量过程可能会有误差。师:那怎么办呢?生:可以多做几次实验求出几次数据的平均值。……以上教学过程从“活动”的视角来处理教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探究性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实践,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数学问题以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合作交流,总结反思。

在问题的探究上,学生的个体独立探究很重要,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样重要。通过相互间的讨论与分析,进而揭示所学知识的规律,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片段四】学生会测量石块的体积后联系生活总结反思环节。师: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用上面的方法测量它的体积吗?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生1:土豆的体积可以这样测量。生2:红薯也可以。生3:铁块。生4:……生5:所有不规则的物体。生6:测量时水要没过物体。从学生的交流中归纳总结出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转化成计算水的体积的方法,不是老师硬灌给学生的,而是通过交流的探究活动不断完善总结得出的。这样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相互帮助,在学习上达到互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提高了个体的表现和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8)。

[2]孙云“浅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生的实施”[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04)。

[3]徐顺湘“小学数学有效探究的五个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9,(14)。

标签:;  ;  ;  

开展探究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趣的测量”教学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