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西方哲学中,无论对道德的衡量,还是对历史的叙述,“他人”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范畴。他人观是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并贯穿萨特整个思想的始终。萨特的思想以1946年①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他早年深受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的影响,成为一名存在主义者;后期他对马克思主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想通过存在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萨特对“他人”的看法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前期受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所限,萨特是单纯从个人的活动和选择中去思考人的本质的,这时萨特眼中的人,是处于社会和历史之外的,苦闷的、孤独无靠的人。后期,在其著作《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对“他人”问题的思考达到了其最高成果。这部哲学著作的第二卷冠以这样的标题“历史中的他人。”萨特运用社会历史等范畴去探讨人的存在问题,并用大量篇幅谈论群体和集团形成的过程。后期萨特虽然极力与马克思主义靠近,但他的他人观与马克思的论述在方法上、内容上有较大分歧,可以说萨特的他人观在解释历史方面并不是成功的。本文由四部分构成,导言、第一、二、三章。导言部分介绍了该选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以及研究的意义,重点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第一章阐述了萨特前期的他人观。包括萨特前期他人观的产生条件、对前人他人观的批判、他人观的理论内容以及“他人即地狱”的重要观点。萨特前期他人观在《存在与虚无》这部著作中有详尽表述,萨特指出,“我”与“他人”的关系不是对象性的知识论所能够胜任的,它是本体论的。“我”与“他人”的关系不是协调平静的共在,而是不可避免的冲突,而这个关系的发生纽带为“注视”。“他人即地狱”并不能完全代表萨特前期他人观的全部涵义,事实上,它一方面表明他人存在对“我”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意在强调人应打碎他人目光的威胁而去争取自身的解放。第二章论述了萨特后期的他人观。包括萨特后期他人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辩证理性批判》中的“他人观”。萨特后期的他人观加入了历史的维度,着重于解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对社会集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三章旨在深度透视萨特的他人观,并以他人观为切入点研究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萨特前后期的他人观有一个变化过程,其中前后期“他人观”既有区别亦有联系。本章重点在于通过萨特的他人观研究他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探究萨特与马克思在他人问题上的联系与分歧,揭示萨特对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所做的双向补充,从而更好的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萨特论文; 存在主义论文;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论文; 他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