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原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兴安镇卫生院
【摘要】热性惊厥是常见的儿科疾病,是体温过高导致的特殊的癫痫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和遗传倾向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依然有约3%的患儿可在以后转变成癫痫,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热性惊厥的病因,危险因素,分子机制,诊断,治疗,护理,预后等方面予于综述。
【关键词】儿科;急诊;热性急诊
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s,FS)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急症,临床定义为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正常,无明确颅内感染及热惊厥史而出现的癫痫综合征现象[1],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6岁的学前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骤升、四肢抽搐、肌张力增高、面色发绀、神志不清等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症状,甚至呼吸暂停及青紫发绀等,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多数热性惊厥儿童有良好的预后[2],但关于短期或长期预防用药对惊厥状态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远期预后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对热性惊厥的病因,危险因素,分子机制,诊断,治疗,护理,预后等方面予于综述。
1热性惊厥的定义和发作类型
热性惊厥是指6个月-5周岁的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儿童,发热至少38℃,无热性惊厥史和颅内感染,出现的惊厥发作现象,高峰发病年龄18-22个月。主要分为单纯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两种类型[3]。研究表明体温过高是导致热性惊厥的主要诱因,全面强直阵挛是发作的作用类型,约占80%,强直发作约占13%,单侧或局灶性的强直阵挛发作占4%,失张力发作约占3%,也有少量患儿表现为不伴有肢体僵硬的节律性阵挛抽动和伴随肌肉僵硬或者松软的凝视。21%的热性惊厥患儿症状出现在发热开始的lh内,而57%的患儿症状发生在24h内,22%的患儿在发热24h以上才发生惊厥症状[4]。
2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热性惊厥多发生于6个月-3岁儿童,发病的高峰年龄在l8个月,7岁以后的儿童则发生热性惊厥较为少见。大约33%的热性惊厥患儿会出现惊厥复发现象,超过10%的热性惊厥患儿会有至少3次以上的复发。有家族史的儿童的热性惊厥的比例占25-40%,单卵双生共同罹患热性惊厥的概率较双卵双生的儿童高,此外双亲双方各都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儿童比父母中仅一方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儿童发生热性惊厥的几率更大[5]。目前国内热性惊厥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惊厥发作时伴有发热,体温≥38℃,既往无热惊厥病史,首发年龄多在3个月~6岁,排除颅内感染和器质性、代谢性异常等其他确切病因所致的惊厥[6]。
3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目前针对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并无明确的定论,主要可能与年龄、发热、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动物实验发现发育中的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体温升高引起幼鼠呼吸频率加快导致呼吸性碱中毒,PH值升高也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诱发惊厥发作[7]。还有学者认为早期的炎症因子也可能参与了惊厥的发生和惊厥后脑损伤[8]。研究发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ICAM-1/LFA-1)对热性惊厥患儿的神经系统有免疫调节作用[6]。在流感高发的月份,有35%~44%的热性惊厥患儿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可见感染是热性惊厥重要的发病原因。此外血清降血钙素提示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较高,血清降血钙素是惊厥儿童严重细菌感染的生化指标,研究发现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降血钙素显著增加,热性惊厥患儿血浆铁蛋白水平较低,而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和脑脊液锌含量低于正常水平[9]。
4分子遗传学特征
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参与了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对热性惊厥分为常染色体显性伴不完全外显遗传、多基因遗传、多因素遗传等3种遗传模式,大多数热性惊厥患儿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伴不完全外显遗传,少部分病例多呈多基因遗传[10]。通过对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的连锁分析,与热性惊厥相关的基因位点如8ql3-21(FEB1),19p13.3(FEB2),2q23—24(FEB3)和5q14—15(FEB4)等基因位点等现已被相继定位,说明热性惊厥具有基因异质性。FEBI是首个被定位在8q13—2l的基因位点[11]。最近在对一个表型比较单一的单纯性热性惊厥的大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后,热性惊厥的易感基因候选区域定在6q22—24[12]。在对一个澳大利亚GEFS+大家系研究中发现第一个与GEFS+相关的基因定位19q13并定位,后续研究发现染色体2q21~33和2q24~3为致病基因。尽管很多学者在遗传学背景下对于癫痫有关的基因进行大量的突变分析与多态性分析,但仍然未发现阳性结果。
5临床治疗和护理
渠秀娟等研究发现对56例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给予降温退热和抗感染等处理,痊愈16例,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13]。徐秀娟等研究发现对癫痫持续患儿根据病因、发作类型、惊厥持续时间、相关辅助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患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14]。还有学者通过热性惊厥患儿特点进行分析,降温、镇静、止痉、抗感染等治疗,总有效率为98.2%,随访复发18例,1例患儿继发癫痫[15]。周琴等通过对130例惊厥患儿进行侧卧位处理,及时清理口咽部分泌物,积极给予氧疗,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脑电图等一般护理,及时在头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放置冰袋降温措施,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心理护理,并通过给予出院健康教育,127例患儿预后良好,有3例患儿转为癫痫[16]。王丹[17]通过对2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期观察,采取分期护理,止惊措施、预防窒息和外伤、氧气吸入护理、控制体温和心理护理等措施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宋红[18]等在对热性惊厥患儿中医急救的基础上,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皮肤护理、适宜的病房环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后反应、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措施,效果较好。
6预防和预后
目前临床上用来预防热性惊厥的药物主要包括拉莫三嗪、安定、鲁米那等,首先拉莫三嗪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广谱抗癫痫药,主要用于各型癫痫的治疗,其机制是拉莫三嗪选择性阻断钠通道,从而可以阻滞Na依赖性动作电位的快速发放,也可选择性阻断钙通道,从而可阻断谷氨酸释放,对缓解癫痫有重要作用。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对反复热性惊厥患儿予拉莫三嗪治疗,随访一年,无一例继发癫痫,有效率达90%[10]。安定以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热性惊厥的首要药物,机理是安定可以苯二氮卓受体结合后,通过增强γ-氨
基丁酸抑制性递质的作用,从而可产生抗惊厥效果。报道发现58例有热性惊厥史患儿予安定治疗,随诊l~3年,成功率90.3%[20]。鲁米那也是治疗热性惊厥的药物,其机制是可以通过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和促进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可快速抑制发热后所引起的神经兴奋和阻止惊厥发作,研究发现57例热性惊厥患儿给予鲁米那治疗,结果无一例复发2次,无一例发展成癫痫[21]。此外研究发现钩蝉芍甘汤、胆制僵蚕、α-细辛脑、热毒宁等中医中药在预防热性惊厥也起重要作用。复杂性热性惊厥尽管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脑损伤[22],但大多患儿预后良好,热性惊厥儿童总的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总智商、言语智商及操作智商都低于正常儿童,相关研究发现热性惊厥患儿智商有明显下降趋势[23]。有报道发现35%的热惊状态儿童出现神经系统局灶体征,但无死亡及新发的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近期疗效良好。
展望
尽管热性惊厥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大多预后良好,对患儿的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无明显影响,但热性惊厥继发癫痫导致的脑损伤等后遗症应值得临床医生和学者注意。本文通过对热性惊厥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和护理、预防和预后等方面给予总结,希望能为分析该病复发的相关因素,找出优化的治疗方案热性惊厥,积极改善预后,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家长经济和心理负担,努力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TerraVC,MachadoHR,SakamotoAC,eta1.Whenyourchildwithepilepsydiesuddenly:febrileseizuresarepartoftheprocess[J].ArqNeuropsiquiatr,2011,69(2):384—386.
[2]KnudsenFu.Februleconvulsions,treatmentandprognosis.UgeskrLaeger,2001163(8):1098—1102.
[3]WallaceSJ,Febrileseizures.InWallaceSJ,Fan'ellK,eta1.Epilepsyinchildren[M].London:Arnold,2004:123-130.
[4]SbinnarS,GlauserTA.Febrileseizures[J].ChildNeurol,2002,17:544-552.
[5]WaruiruC.AppletonR.Febrileseizures:anupdate[J].ArchDisChild,2004.89(8):75I-756.
[6]刘智胜,姚辉,孙丹,等.热性惊厥患儿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ICAM-1/LFA-1的表达水平[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1):826.
[7]KwongKL,LamSY,QueTL,WongSN.InfluenzaAandfebrileseizuresinchildhood[J].PediatrNeurol,2006,35:395-399.
[8]VirtaM,HurmeM,HelminenM.Increasedplasmalevelsofproandanti-inflarnmtorycytokinesinpatientswithfibrileseizures[J].Epilepsia,2002,43(8):920.
[9]韦芝群.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钙铁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04,5(2):88.
[10]JohnsonWG,KuglerSL,StenroosES,eta1.Pedigreeanalysisinfamilieswithfebrileseizures[J].AmJMedGenet,1996,61:345—352.
[11]WallaceRH,BerkovicSF,HowellRA,eta1.JMedGenet,1996,33:308.
[12]ClaesL,AudenaertD,DeprezL,eta1.Novellocusonchromosome12q22-q23.3responsibleforfamilialtemporallobeepilepsyassociatedwithfebrileseizures[J].JofMedGenet,2004,41:710-714.
[13]渠秀娟,李秋玉.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106.
[14]徐秀娟,黄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47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6):535-537.
[15]李奠.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4):62-63.
[16]周琴,姚炳华.热性惊厥患儿130例急救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8):26-27.
[17]王丹.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10,7(35):80-81.
[18]宋红,张秋,李宝珍.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511.
[19]裴发光,林茂增,胡永狮.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兴奋性氨基酸的测定及应用拉莫三嗪预防复发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2):253-254.
[20]姚行松.安定片预防热性惊厥复发58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7,29(2):143.
[21]牛爱萍.热性惊厥复发的预防[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53—254.
[22]李光乾,林忠东,叶秀云,等.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的测定明[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4):376-378.
[23]金玉莲.高热惊厥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1999,27(10):41-43.
作者简介:周中原;男;广西玉林容县;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兴安镇卫生院;本科;急诊医学;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