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非线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动力特性,火灾损伤识别,非线性分析
动力非线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盼让[1](2018)在《基于动力特性钢筋混凝土梁火灾损伤识别试验研究及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筑火灾过程中,梁板类构件会受到大面积损伤,且相比于其他受损构件损伤较为严重,特别对于梁式构件来讲,材料性能不可避免地发生劣化,因此对结构的性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由此可见,采取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对梁式构件火灾后产生的损伤作出评估则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为火灾后构件的修复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本文采取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经受火灾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研究。根据所选动力指纹在火灾前后的变化,有效识别损伤发生的位置及其程度,同时,采用热弹塑性理论分析了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变化,并利用FORTRAN编制了求解弯矩-曲率关系的程序,从截面抗弯刚度随受火时间的变化这一角度阐明了结构动力特性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5根不同配筋率和不同受火时间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火灾试验及火灾前后的模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在ISO834标准升温模式下,简支梁全底面受火试验所得温度场与一维热传导理论的吻合性良好;2)火灾后动力特性的改变与配筋率和受火时间相关,配筋率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火灾对梁造成的损伤,使之对动力特性影响较小,延长受火时间使得动力特性改变较大;3)在采用频率平方比、振型变化、振型曲率差等动力指纹识别损伤的过程中,振型曲率差对损伤位置的识别灵敏度更高,由此得出简支梁单面受火会造成大面积近似均匀性区段性损伤。2.通过选择合理的材料性能参数来模拟钢筋混凝土梁的温度场,并将得到的温度场导入模态模型,用于分析火灾后的动力损伤特性。结果表明:1)模拟的温度场与实测温度场基本吻合,由于混凝土的热惰性,相对于受火面,温度云图沿梁高自凸状逐渐过渡到凹状;2)利用频率、振型、振型曲率差等动力指纹对简支梁模拟结果进行了损伤识别,得出的结论与试验基本一致。3)与全底面受火模型相比,局部受火后的钢筋混凝土梁频率值有所提高,振型变化明显,可以大致判别损伤发生的位置,振型曲率差的识别精度更加敏感,识别效果更好,表明利用多损伤指标来识别钢筋混凝土梁的受火损伤是可行的。3.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高温性能和力学性能发生非线性变化,是结构动力特性变化的本质原因,因此采用热弹塑性增量理论,对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非线性分析。通过迭代法解得“条带法”建立的弯矩-曲率方程组,最终以FORTRAN编程实现结果的输出。结果表明:弯矩-曲率曲线在达到极限弯矩前呈非线性增加,据此得出跨中截面抗弯刚度和挠度随受火时间的非线性变化关系,进而阐明了试件的各阶频率比不再按照阶次平方比变化的内在原因。(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孟宪宗,叶正寅[2](2018)在《超声速物面振动非定常气动力的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壁板颤振的分析过程中,常常用活塞理论计算振动导致的非定常气动力。目前对活塞理论阶数的选择,更多地是基于计算结果的精度对比,这是对应用效果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理论探究。为了从理论上研究活塞理论的非线性行为,将斜激波膨胀波关系式带入活塞理论,建立了考虑激波膨胀波活塞理论的数值方法。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超声速物面振动过程中产生的激波膨胀波是气动力非线性的主要来源,且活塞理论中高阶项的作用主要描述激波膨胀波带来的非线性;通常分析壁板振动和飞行器舵面振动是会采用不同的模态振型,由于物面不同区域间气动力的相互作用,不同模态振型会对气动力非线性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包超,马肖彤,杜永峰,张尚荣,马艳[3](2018)在《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动力非线性分析关键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隔震结构连续倒塌动力灾变行为特点,并对隔震结构动力非线性连续倒塌分析方法的关键参数取值提供参考,本文以基础隔震结构为模型,对比分析了底层框架柱和隔震支座失效时剩余结构动力响应特点,探讨了隔震结构连续倒塌分析方法中的关键参数取值问题与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并非失效时长越小剩余结构响应就越大;对于计算精度要求较高的结构,在分析之前应进行失效时长的对比分析,以便选出计算成本低而精度高的最优失效时长;合理准确的荷载施加是保证计算精度的重要前提,减少外部荷载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剩余结构损伤程度;隔震层的特殊构造要求有利于增强支座意外失效时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8年02期)
张德贺[4](2016)在《自由双浮体间狭缝水动力共振的强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广阔的海洋中含有的丰富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采集、运输和加工是利用海洋资源的必要环节,在入射波的影响下,海上浮式生产储存装卸设备(FPSO)与液化天然气船(LNG)之间可能会出现波浪破碎、水花飞溅等强非线性水动力共振现象。当发生共振时,波面抬高急剧增大,对储油设备和运输船舶造成巨大的波浪力。本文旨在研究这种现象,揭示狭缝水动力共振发生的机理,指导实际的工程应用。本文基于CIP(Cubic interpolation polynomial)方法,利用THINC(Tangent of hyperbola for interface capturing)方法、虚拟粒子法等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二维不可压缩粘性流数值波浪水池。验证了数值水池的质量守恒特性、消波性能,利用数值水池中波高仪测得的自由液面波形验证了数值水池能模拟产生和传播线性波。在数值水池中设置斜坡,利用Tecplot动画和波高仪所得波高验证数值水池能够模拟强非线性现象。基于以上自编程技术建立的数值波浪水池对固定双浮体模型进行了计算和模拟,分别单独改变浮体吃水和狭缝宽度,将得到的结果同实验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入射波的影响下,固定双浮体模型的狭缝处会出现波浪共振现象,共振频率受到狭缝宽度和浮体吃水的影响,共振发生时狭缝处波面急剧抬高,双浮体受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波浪力也会有剧烈变化。建立并计算自由运动双浮体模型,改变自由双浮体间狭缝宽度,将得到的结果同固定双浮体模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入射波的影响下,自由双浮体模型的狭缝处会出现波浪共振现象,共振频率受到狭缝宽度的影响;共振发生时狭缝处波面急剧抬高,双浮体受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波浪力也会有剧烈变化。自由双浮体模型得到的狭缝处波面抬高和浮体受力最大值小于固定双浮体模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彭家坤[5](2016)在《基于非线性振型迭加法的钢框架动力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振型迭加法是以拟力法、振型迭加法和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动力分析方法,由于拟力法中对结构所受弹性力的处理,使由材料非线性导致耦合的结构运动方程能够解耦,从而对运动方程提出了与直接积分法不同的求解方法。非线性振型迭加法将在线性结构系统动力分析中常用的振型迭加法拓展至非线性结构系统。本文基于已有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工作:(1)回顾整理拟力法的现有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给出了非线性振型迭加法计算过程的一般性推导。(2)在MATLAB平台上自主开发基于非线性振型迭加法进行动力分析的程序代码,并对某六层钢框架进行动力分析,主要研究不同楼层发生锈蚀时对该钢框架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当结构楼层发生锈蚀时,结构位移响应、塑性位移响应总体增大;对结构锈蚀层及其相邻上一楼层的层间位移影响较大。局部塑性响应中,锈蚀发生在不同楼层时,对柱端局部塑性反应影响很大,从塑性铰产生的位置到各个塑性铰的发展程度;对梁端局部塑性的影响主要为锈蚀层及其上下各一层的梁端塑性响应会增大,而其它部位的梁端塑性铰响应会减小。(3)通过与SAP2000程序的分析结果对比可知: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吻合很好,证实了非线性振型迭加法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同时,非线性振型迭加法能获得塑性位移时程曲线及塑性铰滞回曲线,其能反映出结构整体和局部构件的塑性发展程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4-20)
朱贺[6](2014)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动力稳定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愈加迫切。我国是世界水利大国,外加水电具有低碳、清洁能源等优势,水电事业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在我国西南高烈度地区在建和规划了一大批百米级大坝和超高的大坝,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研究工作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结合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运用ANSYS和ABAQUS有限元程序对重力坝的地震响应以及抗震计算工作做了如下研究:1、针对地基边界的选取,选取了无质量地基刚性约束、具有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的粘弹性边界、有限元-无限元耦合叁种不同的边界条件。针对不同的边界条件进行静力和动力的算例验证,通过与弹性力学理论解和相关波动理论来验证程序施加边界条件的正确性。2、在线弹性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叁种不同的边界条件,计算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实例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时程响应,并从应力、位移及动力稳定叁个方面评价了不同边界条件的响应特性及适用边界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无质量地基刚性约束边界的动响应较大,粘弹性边界和无限元边界对地震波反射的吸能效果较好,且计算精度相当,但是无限元边界在计算时间上比较节省,计算效率较高。3、选用无限元-有限元耦合的模型,综合考虑混凝土材料以及岩土材料的非线性特性,采用ABAQUS提供的粘聚力模型(cohesive)模拟碾压混凝土层间以及地基中软弱结构面的接触问题。对比线弹性模型,从应力响应、位移响应以及抗滑稳定性角度研究考虑材料非线性和接触之后的结构动力响应。4、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的应力结果,分别采用规范推荐的分项系数法和强度折减法对碾压混凝土层间抗滑稳定以及深层抗滑稳定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针对双滑面整体弯矩法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要比等K法略大;降强法得到的安全系数与分项系数法比较接近。建议综合考虑各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坝体和坝基的动力失稳评判。(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魏振忠[7](2013)在《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动力特性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的建筑结构形式呈现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当结构楼层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会呈现平动和转动的耦联反应。各国抗震规范中对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结构一般采用等效静力法或扭转耦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按照SRSS法、CQC法组合原则,计算水平地震下的偏心结构动力响应。这些均为弹性阶段的分析方法,而对于偏心结构的弹塑性动力特性分析,无论是试验研究还是计算分析,由于难度相对比较大,研究工作仍在起步阶段。地基土特性将对偏心结构的地震反应产生显着影响。目前规范中一般将地基土体作为刚性地基处理,但是将土体刚性化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因此,为了提高结构抗震设计水平,开展土-偏心结构地震反应规律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单层偏心结构,建立动力方程求解影响偏心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的参数——偏心率、扭平频率比、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系数。对于上部偏心结构,简化为只有叁个抗侧构件的简化模型,并通过简化模型改进,得到适合偏心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弹塑性简化模型;对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部分,采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约束刚度——平动刚度、扭转刚度,并通过弹簧模拟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最后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利用弹性动力方程的结果,采用pushover方法针对刚性地基假定的偏心模型以及考虑土与结构作用的偏心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动力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及相关结论。本文用考察结构体系受力全过程动力特性变化这一新的视角、新的分析方法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偏心结构动力特性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对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阶段进行整体综合分析,为抗震规范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11-01)
刘辉[8](2013)在《非均质材料动力及非线性分析的多尺度有限元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自然界中的很多材料都具有多尺度特征,如多孔介质、动物的骨骼、超大型机械中的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的最大特征尺寸与最小特征尺寸相差甚大。对于这类非均质材料的力学行为,如果用传统计算方法(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等)来进行分析,则要求网格的尺寸必须要小于材料的最小特征尺寸,这就使得计算量巨大,甚至不可行。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研究学者们发展了很多种多尺度方法,如均匀化方法、代表体元法等,然而这些方法通常具有周期性假设,而且很难得到细尺度上的解。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的多尺度计算方法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针对非均质材料的线弹性静力学分析的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方法(EMsFEM)。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数值构造粗单元的基函数,将子网格上的微观非均质性质带到宏观尺度上来,这样原问题就可以直接在宏观尺度上进行求解,节省了大量的计算量和计算时间。对于固体力学问题,考虑了粗单元内部不同方向之间的泊松效应,在数值基函数中添加了附加耦合项,明显提高了计算精度。本文简要介绍了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方法的基本计算思想、四种常用的构造数值基函数的方法、宏观分析和降尺度计算等。受数值基函数中附加耦合项的启发,本文基于传统平面四节点四边形(Q4)单元,提出了一种新的平面四节点广义等参单元,在位移插值函数中添加了附加耦合项,考虑了单元内部不同方向之间的泊松效应的影响。与传统Q4单元相比,该单元没有额外增加自由度,明显提高了计算精度。相邻的新单元之间是完全协调的,因此该单元属于协调单元。本文详细验证了该新单元可以满足分片试验的要求,并考察了不同形式的附加耦合项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几何非线性是固体力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方法与共旋坐标法相结合,针对非均质材料的大位移小应变问题,发展了一种多尺度分析列式,使得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几何非线性问题中。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利用数值基函数将一个非均质单胞等效为一个粗单元(宏观单元);然后,在宏观单元上运用共旋坐标列式来计算宏观单元的等效切线刚度矩阵,进而形成整个结构的等效切线刚度矩阵,并得到宏观网格节点的位移;最后,再次利用数值基函数得到微观的位移结果,进一步可以得到微观的应力结果。另外,本文针对非均质材料的线弹性动力问题,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多尺度计算方法。对于静力问题,结构的位移只与结构的刚度和外力载荷直接相关;而对于动力问题,还需考虑结构的惯性力。而原始的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法中的数值基函数是在子网格域上通过求解静力平衡方程得到的。然而,对于动力问题,结构的位移还与惯性力相关。原始的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法中的数值基函数中没有考虑单胞的动态效应。对于动力问题,这不可避免地将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为了减小误差提高原始的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需要考虑单胞的惯性效应。正因为如此,本文在原始的多尺度基函数中引入了模态基函数。另外,对二维问题,在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法中用的都是四节点宏观单元,该单元的变形模式相对简单,这种单元只能描述相对简单的低阶变形,对于更为复杂的变形则显得无能为力。如果用这种四节点的宏观单元来描述较为复杂的变形,则必须要将粗网格加密,但是这样扩展多尺度有限元法的计算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为了在不增加太多计算量的同时又确保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多节点宏观单元。然后,基于所提出的多节点宏观单元,进一步研究了非均质材料多尺度弹塑性动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位移修正技术。当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单胞内部将产生不平衡力。这些不平衡力一部分被多尺度基函数带到宏观方程中参与平衡迭代,而另一部分则被忽略。如果不采取措施,这部分没有被映射到宏观方程中的不平衡力将会丢失,因此,为了提高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位移修正技术来充分考虑这部分没有被映射到宏观平衡方程中的不平衡力的影响。最后,基于所构造的多节点宏观单元,针对线弹性静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宏观节点自适应算法,根据该算法可以得到宏观节点的近似最优分布情况,能够实现在位移梯度较大的区域分布的宏观节点较多,在位移梯度较小的区域分布的宏观节点较少。(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10-01)
郭宜强[9](2013)在《高桥墩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空间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强震下的桥梁稳定性分析一直是抗震领域中的突出问题,随着国家西部战略的实施,高墩桥梁以其特有的性能,跨越崇山峻岭、高原沟壑,时刻扮演着联通内外的“生命线”,对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桥墩作为桥梁承重的下部结构,也将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灾变链式理论的多种灾害演化规律探索(50879097)”为依托,对高墩桥梁进行抗震分析。《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2-2008)中明确规定,墩高在30m以下的桥梁为规则桥梁,设计分析可以沿用目前积累的大量震害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墩高在30m以上为非规则桥梁,动力响应复杂,必须进行单独的设计分析。然而我国西部桥梁建设普遍超过60m,因此,对高墩桥梁必须进行单独的设计分析。本文建立高墩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墩底固结,两端设置约束,以线弹性工况和几何非线性工况为基础,分别输入横向、竖向、横+竖向二维地震激励,针对连续刚构桥的高墩部分分析其在强震作用的动力响应规律,揭示高墩的破坏机理,并通过弱势环节断链减灾机制优化桥墩的受力特点。笔者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叙述如下:①分析了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和考虑几何非线性墩身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根据桥梁非线性理论,对所建78m钢筋混凝土空心高墩模型施加地震激励,分析重力二阶效应对墩身的影响,得出重力二阶效应对墩身的动力响应有放大作用;②截取高墩连续刚构桥模型的对称部分,截面上施加对称约束,分别在线弹性和几何非线性状态下输入横向、竖向、横向+竖向二维激励,分6种工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高桥墩的大变形效应,使墩身各向位移和内力反应均增大5%左右,能更接近于墩身的真实受力情况;③相比较墩身其他部位墩中核心区的内力值偏小,但变形较大,可见相当一部分变形是为了满足墩身变形的协调性,可考虑在不影响高墩刚度的前提下允许增大柔度,灵活布筋,减小自重,优选柔性墩;④比较叁种激励方式,竖向激励对桥墩纵、横向位移贡献不大,这与连续刚构桥模型墩底施加固定约束相关,在桥墩基础部分的设计时,强化桩—土的整体性,减弱竖向激励的贡献率;⑤各种激励下,桥墩纵、横向位移变化趋势不一致,横向位移沿墩高逐渐增加,正向纵桥位移在墩中上部最大,负向纵桥位移在墩中下部最大,这与墩身纵、横向刚度相关,墩底核心区受力集度大,几乎不发生变形,将首先出现塑性铰,其次墩顶核心区受到上部结构的作用,也将会出现塑性铰,最后外力逐渐向墩中核心区集中,约束墩中部的变形,最终形成第叁个塑性铰。(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3-06-01)
周涛,王江,韩春晓,石田寅夫,郭义[10](2012)在《不同频率针刺手法诱发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放电模式的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探讨不同频率针刺手法诱发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放电信号的编码特征。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判定SD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不同频率(0.5、1、2、3Hz)均匀提插手法针刺大鼠足叁里穴;利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提取并分析脊髓背角WDR神经元放电信号中所包含的与针刺频率相关的特征性信息,通过计算放电频率、峰峰间期、嵌入维数、最大Lyapunov指数以及Lempel-Ziv复杂度,得到不同频率针刺手法诱发WDR神经元放电信号的编码特征。结果 4种不同频率针刺手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WDR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与针刺手法频率的改变并非呈简单的线性相关;针刺作用下WDR神经元的放电信号具有混沌特性。结论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相关术语描述和归纳针刺电信号的放电节律形式是适用可行的,不同频率针刺手法能够在脊髓背角水平干预神经电信息的传导、编码和加工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动力非线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壁板颤振的分析过程中,常常用活塞理论计算振动导致的非定常气动力。目前对活塞理论阶数的选择,更多地是基于计算结果的精度对比,这是对应用效果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理论探究。为了从理论上研究活塞理论的非线性行为,将斜激波膨胀波关系式带入活塞理论,建立了考虑激波膨胀波活塞理论的数值方法。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超声速物面振动过程中产生的激波膨胀波是气动力非线性的主要来源,且活塞理论中高阶项的作用主要描述激波膨胀波带来的非线性;通常分析壁板振动和飞行器舵面振动是会采用不同的模态振型,由于物面不同区域间气动力的相互作用,不同模态振型会对气动力非线性产生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非线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许盼让.基于动力特性钢筋混凝土梁火灾损伤识别试验研究及非线性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8
[2].孟宪宗,叶正寅.超声速物面振动非定常气动力的非线性分析[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3].包超,马肖彤,杜永峰,张尚荣,马艳.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动力非线性分析关键问题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8
[4].张德贺.自由双浮体间狭缝水动力共振的强非线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彭家坤.基于非线性振型迭加法的钢框架动力非线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6
[6].朱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动力稳定非线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4
[7].魏振忠.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动力特性非线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3
[8].刘辉.非均质材料动力及非线性分析的多尺度有限元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9].郭宜强.高桥墩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空间非线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
[10].周涛,王江,韩春晓,石田寅夫,郭义.不同频率针刺手法诱发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放电模式的非线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