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甚至面临破产的境地。国外以及国内发展经验表明,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普遍和最关键的障碍因素,所以谁更有利于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进行适时的融资,既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能避免大量的失业,有利于企业的重新崛起和国家的稳定。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制度、环境、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更多困境,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更加突出,从发展现状来看,筹资渠道单一,过于依赖外源融资,且自身缺乏担保品,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等等,使得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遇到了瓶颈,如果长此以往,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就业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这种背景和现状的情况下,笔者希望探究其解决融资困难的办法,传统理论观点,是否仍然适合于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谁才能在当前阶段充当中小企业的救世主?怎样的发展改革才既适合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又利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是笔者所要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基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比较性研究,在具体的对比之前我们必须以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进行阐述,中小企业主要是依赖于外源性债务融资,但是供给和需求不一致,融资缺口较大;在直接融资中,由于股票市场中的上市条件限制,很多中小企业都不能进行直接融资或者发债券。通过对基本融资方式的了解,来看下中国目前现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通过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指出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财务报告制度不透明、不成熟,筹资渠道也比较单一;笔者通过对2000年——2009年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的统计发现,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在整体数量上是比较小的,并且基本的态势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现状的认识后,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中的缘由,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原因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其理论比较成熟。国外主要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去分析和展开,其中最具影响力是Stiglitz和Weiss以市场信息不对称为理论基础所建立的信贷理论模型。国内学者主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以及继承和发展国外研究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银行市场结构论”、“所有制歧视论”、“企业规模歧视论”、“交易费用和租值耗散”理论;行为金融和博弈论角度分析认为,羊群效应的原因造成了股份制银行的贷款集中,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羊群效应的根本原因;最后通过数学模型即信贷契约模型:maxλπ1[δ0R1+(1-δ0)βε0]+(1-λ)π2[δ1R1+(1-δ1)βε1]在相关的约束条件下,求出最优化的解,当时,πi=1,ε,=w0满足激励相容约束,最后由模型可推知,利率限制、银行垄断以及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贷市场融资效率低下和融资困难的关键因素。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后将进入本文的重点,针对现在我国银行业格局的情况,以及现在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外源融资中的银行贷款,所以很有必要研究我国的银行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所作所为。笔者将我国的银行业,主要是划分为国有大银行和中小银行。传统的认为,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中小银行具有绝对优势,但是通过笔者的在国有银行实习以及相关调查发现,该理论具有片面性。在对中小银行和大银行界定时,我国的新兴的商业银行、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成)、农村商业银行、地方性专业银行、区域性的股份制银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资本、分支机构、经营范围都较小,基本属于中小银行,而五大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交通、工、农、中、建)则属于大型商业银行。通过阅读文献,在支持大型银行适合于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上相对较少,国外一些学者从理论和相关实证中指出,要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等特色的金融需求的银行,必须具有市场效率优势、信息掌握优势、低成本优势、服务灵活等特点,而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具备这样优势的银行只有大型商业银行,只有大银行可以提供给中小企业完备、快捷、灵活的信贷服务水平。而在支持中小银行方面,则研究的理论较多,主要有“共同监督”假说,长期互动“假说”,“关系型融资假说”,从不同规模和管理层级的银行代理问题角度,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角度,从银企间物理距离对信息传递影响的角度,等等,从不同角度解释和论证了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优势。由于对其观点的怀疑,对大银行和中小银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首先在信息优势方面,从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对这些金融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银行客户经理获取这些信息的意愿和激励三个角度进行了探析;其次,从制度和历史的产物角度,在特定的条件、特定的环境以及银行自身的变化发展都会影响着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变化;再次,从风险分担和管理角度,相对来说大银行比中小银行具有优势;再次,从贷款技术角度,将贷款技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说明了说具有优势;最后是从贷款成本角度,说明了中小银行和大银行之间的差异。从前面理论中使传统的中小银行优势论受到冲击,但是笔者也不是完全否定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通过数据和实证的方法,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效率之间进行比较,本文选取了比较常用的测度银行效率的方法即DEA模型,用该方法来测度效率就必须在投入产出约束下解决最小化问题,笔者在这里运用了一种改进的方法----多阶段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将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综合效率分为两个子效率即服务效率和盈利效率,最后它们的乘积则为综合效率。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不同银行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比较,所以选取指标时分为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骤,考虑融资的服务效率(生产效率)时,笔者选取的投入指标为总资产、分支机构数、资本充足率,短期贷款为产出指标;第二步骤,考虑融资的盈利效率,笔者选取的投入指标是短期贷款和存贷比,银行的税前利润为产出指标。本文选取的样本时间为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共12家上市银行不同的数据,12家样本银行里包含有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两类。通过对12家样本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服务效率、盈利效率和综合效率的比较,最后得出:在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中,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在服务效率方面的相差不大,但在盈利效率方面相差特别大,这两方面因素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的综合效率上大型银行优于中小银行。最后笔者在前面实证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对大银行提出了相关建议,由于不完全否定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所做的贡献,也对中小银行提出了改进措施,在整个外部环境中,还有政府、担保机构、股票市场等都发挥了作用。中小企业融资不仅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更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练好“内功”,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在各个方面完善和促进自己的发展。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1、本文的观点与众多学者的观点不一致,即与传统的中小银行优势论有所不同,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更有效率,并用理论和实证进行了支撑说明;2、本文用了两个了模型,契约模型和DEA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和融资效率问题;3、本文重在一个实证研究,利用了DEA模型,并对DEA模型的选取指标进行了改进,更适合于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效率的测度,最后通过效率值对比的方式来说明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谁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