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临床分析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1](2021)在《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10年前后SGA及LGA相对于AGA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变化原因,从而针对性防范孕母早产风险,避免早产发生及改善早产儿预后,即进行早产预测,早期处理,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所有住院早产儿且孕母及患儿病历资料完整且真实可信者,对以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患儿姓名、住院号、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学历、居住环境、工作情况。2、危险因素分类:(1)孕母的产前一般情况:孕母年龄、受孕方式、流产史、死产史、死胎史、早产史、不良生活习惯、不规律产检等情况。(2)孕母合并症及并发症:子宫畸形、瘢痕子宫、宫颈短、宫颈机能不全、孕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妊娠贫血、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低蛋白血症及Hellp综合征、生殖系统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牙周病、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关节炎、抗磷脂综合征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肾脏病、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抑郁症等)、妊娠合并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胃肠炎、阑尾炎等)、妊娠合并性疾病(梅毒、艾滋病等)等。(3)胎儿因素:胎儿性别、胎位异常、多胎妊娠、胎儿畸形、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4)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胎膜早破,胎盘结构及功能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剖等),脐带结构及功能异常(脐带绕颈、脐带短和脱垂等),羊水量及性状异常(羊水过少、羊水过多,羊水粪染等),不明原因早产。分组情况:1.根据研究对象年份分为2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份住院早产儿为A组,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住院早产儿为B组。2.(1)SGA组: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2)AGA组:出生体重位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之间;(3)LGA组:出生体重高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根据胎龄分组1)极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妊娠小于28周;2)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28--31+6周;3)中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2--33+6周;4)晚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4--36+6周。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AGA组做对照,分别对SGA及LGA组早产儿组间危险因素比较进行卡方检验,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GA及LGA组早产儿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做10年前后对比分析。结果:1.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发病率10年前30.4%(2244/7371),10年后发病率32.3%(2868/8870),10年前后早产儿发病率增加,经卡方检验得P=0.0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早产儿10年前后的一般分布情况上:性别:A组男性比例62.0%,B组男性比例54.7%,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娩方式:A组剖宫产发生率58.6%,B组为71.5%,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胎龄:A组和B组的极早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1.6%,1.2%,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早产儿组构成比分别为19.2%和15.7%,经卡方检验P=0.003,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25.8%和19.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53.4%和63.9%,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A组和B组<10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3%和0.9%,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1000g-1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4.2%和11.8%,经卡方检验P=0.026,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500g-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64.2%和56.0%,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20.3%和31.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百分比范围上:A组及B组的SGA构成比分别为13.0%和9.7%,经卡方检验P=0.001,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AGA构成比分别为77.8%和84.2%,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LGA构成比分别为9.2%和6.1%,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A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73.6%)、妊娠高血压疾病(60.0%)、农村居住(56/6%)、男胎(52.8%)、城镇居住(43.4%);AGA:高中及以下学历(73.3%)、男胎(63.9%)、农村居住(55.6%)、城镇居住(44.4%)、女胎(36.1%);LGA:高中及以下学历(91.0%)、男胎(66.9%)、胎膜早破(57.2%)、农村居住(51.8%)、城市居住(48.2%),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喝酒(P=0.00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妊娠期肾脏病(P=0.001)、性别(P=0.001)、多胎妊娠(P=0.021)、胎膜早破(P=0.000)、不明原因早产(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P=0.029)、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32)、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P=0.000)、妊娠期甲状腺疾病(P=0.014)、多胎妊娠(P=0.013)、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0)、羊水过多(P=0.034)、羊水粪染(P=0.007)。4.在B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城镇居住(67.0%)、妊娠高血压疾病(61.9%)、高中及以下学历(58.6%)、男胎(51.6%)、女胎(48.4%);AGA:城市居住(64.0%)、高中及以下学历(62.7%)、男胎(54.3%)、女胎(45.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37.7%);LGA:高中及以下学历(78.5%)、男胎(65.2%)、城市居住(60.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55.6%)、妊娠期间的糖尿病(54.8%)。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死胎/死产史(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子宫畸形(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4)、HELLP综合征(P=0.010)、胎位异常(P=0.029)、胎儿畸形(P=0.019)、宫内窘迫(P=0.001)、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1)、脐带其他异常(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试管婴儿(P=0.000)、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00)、瘢痕子宫(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性别(P=0.013)、多胎妊娠(P=0.000)、羊水过多(P=0.000)。5.以AGA组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959),多胎妊娠(P=0.0062,OR=1.621)。10年后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脐带其它异常(P<0.0001,OR=6.5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290),胎儿畸形(P=0.0005,OR=3.317),宫内窘迫(P=0.0398,OR=1.619)。6.以AGA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6.833),前置胎盘(P<0.0001,OR=3.85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1,OR=3.318),胎膜早破(P<0.0001,OR=2.157)为LGA组早产儿独立危险因素。10年后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4.759)、羊水过多(P<0.0001,OR=4.422)、瘢痕子宫(P<0.0001,OR=4.29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38,OR=1.933)、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112,OR=1.637)、男胎(P=0.0152,OR=1.621)。结论:1.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现在的发病率较10年前增加。2.在10年前后的早产儿一般情况分布上,男胎比例较前下降,剖宫产的比例增加,晚期早产儿、AGA及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的比例均上升。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年前为SGA的首位高危因素,现为SGA的第三位高危因素,妊娠期的糖尿病始终是10年前后LGA早产儿的首位高危因素。4.宫内窘迫、胎儿畸形、脐带其它异常成为10年后SGA独立高危因素,其中脐带其它异常成为SGA首位高危因素。

张逍[2](2021)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孕妇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不同严重程度PAH(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肺动脉高压)孕妇的临床资料,探索妊娠合并PAH孕妇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为评估妊娠风险、指导孕期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终止妊娠的52例妊娠合并PAH孕妇的临床资料。(1)根据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将52例孕妇分为轻度PAH组18例、中度PAH组16例、重度PAH组18例。比较三组孕妇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母儿结局,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PA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2)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医源性胎儿丢失、死胎、PAH相关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心血管畸形、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排除1例非PAH相关早产的病例后,将51例妊娠合并PAH孕妇纳入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分析,其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有20例,余31例妊娠结局正常。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原发病因:妊娠合并PAH的原发病因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73%),VSD患者出现重度PAH的比例最高(89%),PAH的严重程度与其原发病因相关(P<0.05)。(2)临床资料:重度PAH组孕妇的心功能较轻度PAH组明显较差(P<0.05)。三组出现咳嗽症状、口唇发绀、临床症状进展快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PAH组几乎所有孕妇(94%)的心电图均显示异常(P<0.05),且三组心电图提示的心电轴右偏、右心室大的发生率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PAH组孕妇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3)母儿结局:妊娠合并PAH孕产妇病死率为4%,均为重度PAH组孕妇(P>0.05)。轻、中、重度组分娩足月活婴的占比分别为94%、85%、64%(P>0.05),早产率分别为6%、15%、36%(P>0.05),医源性胎儿丢失率分别为11%、13%、33%(P>0.05),除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外(P<0.05),三组孕妇心力衰竭、转心脏病重症监护室、死胎、新生儿心血管畸形、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207.5±532.5)g、(3000.0±575.0)g、(2700.0±1570.0)g(P<0.05)。(4)终止妊娠时间:轻、中、重度PAH组平均妊娠时间分别为(36.1±1.3)周、(33.3±2.2)周、(27.2±2.9)周(P<0.05)。终止妊娠方式:剖宫产是三组主要的终止妊娠方式,重度PAH组医源性流产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度组(P>0.05)。麻醉方式:轻、中、重度PAH组孕妇行剖宫产时采用全身麻醉的占比分别为0%、0%、29%(P<0.05)。(5)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症状进展快、出现口唇发绀、出现胸闷症状、重度PAH、心功能分级≥Ⅲ级为妊娠合并PAH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度PAH(OR=6.557,95%CI=1.582-27.176,P=0.010)和心功能≥Ⅲ级(OR=6.881,95%CI=1.554-30.468,P=0.011)为妊娠合并PAH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轻度PAH且心功能Ⅰ-Ⅱ级的孕妇可尽量延长孕周至足月。(2)重度PAH或心功能≥Ⅲ级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明显增加,甚至危及母儿生命,应严格避孕或于妊娠早期终止妊娠。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3](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研究说明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骆桃[4](2020)在《中期妊娠引产病理因素分析及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方式探讨》文中认为第一部分中期妊娠引产病理因素对引产并发症的影响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期妊娠引产病理因素对引产并发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高危病理因素引产适宜的引产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8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中期妊娠引产病例共1367例,将纳入者的一般资料、引产病理因素及近期引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按引产过程中是否并发胎盘残留、感染及产后出血(PPH)将资料分为三组,使用卡方检验分别对三组的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中期妊娠引产病理因素发生率前三位为:胎盘前置状态367例(26.85%),死胎311例(22.75%),瘢痕子宫245例(17.92%);引产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前三位为:胎盘残留508例(37.16%),感染237例(17.34%),PPH74例(5.41%)。2.影响胎盘残留的病理因素为胎盘前置状态、胎盘植入、瘢痕子宫、死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妊娠合并心脏病、宫颈机能不全及胎盘早剥(P<0.05),其中胎盘残留的危险因素是胎盘前置状态(OR=5.371,95%CI 3.9717.264)、胎盘植入(OR=4.019,95%CI 1.8328.818)、瘢痕子宫(OR=3.255,95%CI 2.3374.535)及死胎(OR=3.222,95%CI 2.3464.425);影响感染的病理因素为宫颈机能不全、胎盘前置状态、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死胎、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甲亢及胎盘早剥(P<0.05),其中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宫颈机能不全(OR=5.043,95%CI2.7479.259)、PPROM(OR=2.702,95%CI 1.7844.094)、死胎(OR=2.544,95%CI 1.7613.675)及胎盘前置状态(OR=2.422,95%CI 1.6933.465);影响PPH的病理因素为胎盘早剥、胎盘植入、瘢痕子宫、胎盘前置状态及HDP(P<0.05),其中PPH的危险因素为胎盘早剥(OR=12.386,95%CI 5.95325.772)、胎盘植入(OR=8.585,95%CI 3.27922.477)、瘢痕子宫(OR=4.008,95%CI 2.3186.931)及胎盘前置状态(OR=3.353,95%CI 1.9415.792)。结论:中期妊娠引产的主要并发症为胎盘残留、感染及PPH,胎盘残留的危险病理引产因素为胎盘前置状态、胎盘植入、瘢痕子宫及死胎,感染的危险病理引产因素为宫颈机能不全、胎盘前置状态、PPROM及死胎,PPH的危险病理引产因素为胎盘早剥、胎盘植入、瘢痕子宫及胎盘前置状态。第二部分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中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时机探讨目的:分析于乳酸依沙吖啶注射前、乳酸依沙吖啶注射后临产或阴道流血多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引产结局的影响,探讨中期妊娠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中UAE介入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部分病例中诊断为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但无活动性产前出血及胎盘植入者共73例,按UAE介入时机不同分组,将乳酸依沙吖啶注射前行UAE者设为对照组(共39例),将乳酸依沙吖啶注射后临产或阴道流血多时行UAE者设为观察组(34共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临产时间、产程时间、引产结果、住院时间及引产近期并发症。结果: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与乳酸依沙吖啶注射前行UAE相比,乳酸依沙吖啶注射后临产或阴道流血多时行UAE组的临产时间更短、引产成功率更高、转剖宫取胎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孕产妇的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引产并发症方面,两组孕产妇的引产出血量、感染率、胎盘残留率及子宫切除率无差异(P>0.05)。结论:乳酸依沙吖啶注射后临产或阴道流血多时行UAE较先行UAE后注射乳酸依沙吖啶对胎盘前置状态引产在不增加引产出血、感染及胎盘残留风险的同时,有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使用。

黄楚冰,王晨虹,刘莹,吴谭[5](2019)在《心脏矫正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妇女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孕前行心脏矫正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2018年9月以前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关于孕前心脏矫正术对先心病孕产妇妊娠结局影响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队列研究共1 181例患者,其中手术组457例,未手术组724例。对于先心病妇女,孕前的心脏矫正术可以改善孕妇的心功能情况,心力衰竭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关于孕妇的死亡率及新生儿心脏病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孕前未行心脏矫正术的先心病患者,手术患者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妊娠结局。

单可记[6](2019)在《云南省主要产科急危重症的相关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二孩政策”前后产科重症患者临床特点的变化[背景及目的]尽管妊娠不是一种疾病,但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孕产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由于妊娠的生理变化使得孕产妇成为一个独特的人群。与一般患者相比,妊娠的生理变化使得怀孕妇女更容易受到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基础疾病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也使得临床医生更加难以识别。多数文献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描述产科重症患者,较为常见的产科危重病种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急性脂肪肝、围产期心肌病、羊水栓塞以及各种妊娠期合并的内、外科基础疾病。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有关产科重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因地区不同而不同。而由于转入ICU的产科患者的数据更加详细,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产科危重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转入ICU的产科患者的研究可能是比较接近产科危重疾病监测的最佳方法之一。另外,近年来ICU在降低危重孕产妇死亡率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历史遗留了大量的瘢痕子宫妇女,并于2015年10月全面实施的“二孩政策”,以及高龄孕产妇的增加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妇女面临着妊娠和分娩的较大风险。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二孩政策”前后产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的变化,为降低孕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0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进行回顾。回顾的对象其中包括本院产科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和其他医院直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2007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第2组: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通过住院病历收集数据,包括一般资料,转入ICU的主要原因(ICU第一诊断),疾病严重程度,ICU内的主要干预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之间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母亲结局。另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孕产妇死亡疾病编码-10(ICD-10)将产妇死亡原因分为:直接产科因素死亡和间接产科因素死亡。[结果]①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63703人次。两组共计转入ICU 540例产科重症患者,其中第1组共计376例(本院340例,外院36例),第2组共计164例(本院159例,外院5例)。本院孕产妇ICU转入率0.78%(499/63703)。②在转入ICU主要原因中以产科因素为主,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脓毒症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其中,第2组患者产后出血(P=0.02)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P<0.01)的比例更高,但脓毒症患者的比例较前下降(P=0.04)。③在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的比较中,第2组患者年龄更大,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更多,失血量更大,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更长(均P<0.05),而通过介入栓塞动脉止血的比例更高,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也更高(均P<0.05)。④在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比较中,第2组产后出血的比例较高,其中以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升高,宫缩乏力的因素下降(均P<0.05)。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及甲状腺问题的比例均增加,但HELLP综合征、先心病的比例较前下降(均P<0.05)。⑤研究期间,孕产妇死亡共计13例(本院8例,外院5例)。其中,10例间接产科因素死亡,3例直接产科因素死亡。本院孕产妇死亡率(MMR)为 12.6/10 万(8/63703),濒临死亡率(MNMR)为 536.9/10 万(342/63703)。其中,因产科大出血死亡的比率为4.7/10万(3/63703)。[结论]研究期内,重症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仍以产科因素为主,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和脓毒症;“二孩政策”之后,短期内年分娩数量达到顶峰,转入ICU的重症孕产妇数量也随之上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其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比例增加而宫缩乏力所占的比例下降,失血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孕产妇的死亡比率和濒临死亡率无明显变化。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以间接产科因素死亡(妊娠期的合并症/并发症)为主,而直接产科因素死亡因素中唯有产科大出血(死亡率为4.7/10 万)。第二部分云南省33家医院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背景及目的]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是一种罕见的围产期并发症,临床上通常与灾难性的母儿结局相关。而且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通常因产科大出血而导致母儿死亡。但由于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较低,使得临床医生对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生的危险因素缺乏充分的了解。而且之前有关子宫破裂的研究报告基本上都是在有限的时间间隔内进行的小样本的临床报告。国际上,检索到的有关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大样本、长期限的临床研究有沙特阿拉伯为期20年的报告(49例,发生率为0.04%)和挪威为期42年的报告(173例,发生率为0.013%)。而在国内,有关妊娠期子宫破裂的报告基本都是临床个案报道。另外,在有关此方面的大多数研究中作者都使用了国际诊断编码。但这些诊断编码却不能区分灾难性的完全性子宫破裂和基本无害的部分性子宫破裂的类型。并且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预计会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而显着增加。因此,我们需要更准确地了解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云南省内,近十四年间,33家医院中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常见病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以病例报告表(Cases Report Form,CRF)的形式调查,在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 1日,云南省各级医院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情况。收集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娩特征、术中所见以及母儿结局,然后按照子宫有无瘢痕史将其分为瘢痕组和无瘢痕组,对比分析这些指标,并对符合随访条件的母儿进行随访。[结果]云南省33家医院共105例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其中瘢痕组65例,无瘢痕组40例。调查期间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总体比例0.012%。瘢痕组妇女不良孕史、妊娠期糖尿病、子宫原瘢痕破裂比例较高(P<0.05)。无瘢痕组患者高龄产妇、巨大儿、梗阻性难产和医源性产程加速(缩宫素使用不当)、产程中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死胎死产的比例更高(P<0.05)。瘢痕组以原瘢痕破裂为主并以子宫下段累及较多,无瘢痕组以梗阻性难产为主并以子宫颈受累为主(均P<0.05)。瘢痕组新生儿窒息率和NICU的转入率较高,无瘢痕组死产和新生儿早期死亡情况更常见(均P<0.05)。105例妇女中,8例(7.6%)妇女死亡(瘢痕组3例,无瘢痕组5例),胎儿宫内死亡68例(64.8%),新生儿窒息13例(12.4%)。在成功随访的46例母亲中43例因避孕措施而未孕,再次妊娠者3例,其中2例意外妊娠早期人工流产,1例计划妊娠并于妊娠第38周再次剖宫产成功分娩,母儿结局良好。成功随访的13名儿童均正常发育。[结论]瘢痕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剖宫产史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史;无瘢痕子宫破裂主要危险因素是胎位异常所致难产、多胎妊娠、滥用催产素类药物、不当的宫内操作以及分娩管理不善等因素。子宫破裂的临床症状以产前剧烈腹痛,胎心异常,失血性休克,产前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其中无瘢痕子宫破裂者的组织损伤更重,失血更多,母儿结局预后更差,临床上也更容易延迟其诊断。第三部分 近十年围产期子宫切除的病因和母亲结局[背景及目的]围产期子宫切除与产科大出血的死亡率密切相关。本研究回顾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十年来所有围产期子宫切除病例。探索围产期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产妇临床特征,围手术期及术中情况,并发症及结局。[方法]回顾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所有子宫切除病例。按照术前是否计划子宫切除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和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从住院病历系统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术前基本资料,麻醉方式,术中特征,子宫切除主要指征,胎盘异常的类型,转入ICU的情况以及ICU内主要干预,以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组间变量的比较,根据资料类型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正态分布)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①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51152人次,围产期子宫切除共计133例,其中计划性子宫切除组49例,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84例,总体围产期子宫切除率为2.6/1000(133/51152);其中68.4%(91/133)的妇女至少有一次剖宫产史。②133例围产期子宫切除时机的分布情况为,54.1%的发生在剖宫产术中,31.6%的发生在剖宫产术后,14.3%的发生在阴道分娩后。③围产期子宫切除术的主要指征为胎盘异常(71.4%),宫缩乏力导致的出产后大出血(13.5%)和凝血功能障碍(5.3%)。④胎盘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剖宫产史有关。⑤88.7%(118/133)的妇女术后需要转入ICU管理。⑥围产期子宫切除的产妇常见的并发症有发热,急性肾损伤,膀胱损伤,切口感染和DIC。⑦在产妇特征中,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妇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妇女。但在麻醉和围手受术期处理方面,与计划性子宫切除组相比较,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妇女全身麻醉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量和液体输注量更多,缩血管药物使用的比例更高,但术后血红蛋白更低。⑧133例围产期子宫切除妇女中共计死亡3例,其中在计划子宫切除组中的1名妇女因疤痕子宫并凶险型前置胎盘伴穿透膀胱,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在非计划子宫切除组中2名妇女分别为子宫破裂和羊水栓塞合并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结论]围产期子宫切除的常见指征有胎盘异常,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大出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导致胎盘异常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剖宫产史。与计划性子宫切除妇女相比,非计划性子宫切除妇女围手术期的情况更为复杂。第四部分 休克指数对产后出血的识别及其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背景及目的]尽管在过去的25年中,因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人数有所减少,但它依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直接产科因素。据报告,2015年全球因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人数超过80,000人。并且数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由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构成比为29.3%,导致产妇严重不良结局的构成比为26.7%,但这些数据存在区域差异。造成这些数据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目前产科出血的定义本身标准的不统一,或定义的标准本身存在缺陷。同时,也造成临床上不能满足对产科出血的早期识别,且临床上达不到简单易用的程度。比如,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产科出血的定义:阴道分娩失血量>500ml,剖宫产分娩失血量>1000ml。但经研究发现,许多失血量>500ml的孕产妇并无任何不良临床后果,而有些孕产妇即使失血量较少,但仍会出现临床不良后果的风险。此外,按照分娩方式进行划分的产科出血的定义也令人困惑:为何阴道分娩后失血量达到500rnL就会对产妇造成临床不良后果的风险,而剖宫产分娩后失血量达到500mL却不会造成临床不良后果风险?所以,在临床上除了对失血量的准确评估是一个难点之外,可能还要考虑孕产妇的基础健康状况的影响。因为基础健康状况较好的妇女通常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失血量,而不会出现重要器官灌注失代偿的情况(通常>1000 mL)。换言之,产科出血的定义既要考量患者实际的失血量,同时还要考量患者器官灌注的临床表现。比如,患者的生命体征或血流动力学或一些代谢指标(酸中毒、碱缺失、血乳酸)的情况。这些指标的变化均能够及时提醒临床医生对产科出血的识别和初步评估孕产妇失血的程度。但是临床上需要一个能够及时识别产科出血,并且这个指标还要尽可能地适用于所有医疗场景,比如不仅适用于产科专科医生,还可适用于全科医生,急诊科医生,甚至其它的非产科专业医生。最重要的是要具备简单快速,床旁易用的特点。初步研究表明,休克指数可能是一个具备上述这些要求的指标。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虽然使用常规的个体生命体征(脉搏和收缩压)来评估低血压的准确性,但它们的简单组合可能会将一般常规的临床参数转变为更准确的、能够及时反映低血容量指标。休克指数是通过心率除以收缩压进行计算的,并且可以利用生命体征来提高个体化的预测能力,这有助于早期个体化识别产科出血。目前,国际上有关休克指数在产科出血中的使用方兴未艾,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多为综述且语焉不详。为此,我们就有关休克指数对产科出血的识别和对产科出血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进行观察和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8240例患者,排除多胎妊娠,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问题,产前出血患者以及资料不全者,仅纳入剖宫产且产后出血(产后24h失血量≥1000ml)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计70例;按照剖宫产方式(紧急剖宫产/择期剖宫产)和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全身麻醉)进行匹配70例非产后出血患者(产后24h失血量<1000ml)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时和产后24h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产后24h失血量,产后出血l0min,30min的心率、收缩压、不同时间SI(SI1=入院时、S12=产后出血10min、SI3=产后出血30min),不良事件(大量输血,侵入性操作和转入ICU)等各指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使用相关分析探讨SI与失血量和输血量的相关性;使用ROC观察SI对失血量和不良事件的预测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急诊剖宫产均为46(65.7%)人,择期剖宫产均为24(34.3%)人。观察组和对照组局部麻醉均为45(64.3%)人,全身麻醉均为45(35.7%)人。两组之间年龄,产次,孕周,孕前BMI,入院时HR、SBP、Hb、SI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两组入院时的休克指数(SI1)总体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是0.75(0.68-0.84);对照组的产后出血10minSBP和产后出血30min的SBP均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的产后出血10minHR和产后出血30min的H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出血10minSBP,产后出血30minSBP均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SI2,SI3,产后24h失血量,住院天数和ICU转入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01)。另外,SI2和SI3均高于SI1,且以SI2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SI2和SI3均与产后24h失血量和输血量呈明显正相关。ROC曲显示,SI2和SI3均对24h失血量,输血量,侵入性操作和术后转入ICU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休克指数对产后出血的失血量,输血量以及产后出血患者的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凡姝[7](2019)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围产期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52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围产期临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妊娠合并PAH患者发病特点、孕期的管理与监护、终止时机与方式的选择、母婴预后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之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将其分为三组:轻度PAH组36例、中度PAH组8例、重度PAH组8例。分析对比轻、中、重度PAH三组的以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dex,BMI)、分娩孕周、孕次、产次、住院天数、心功能、意外妊娠、规律产检;(2)临床表现:症状(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体征(发绀、杵状指、水肿);(3)既往史:既往有无心肺相关病史,是否在孕前行心脏相关手术;(4)终止妊娠方式:引产、阴道分娩、剖宫产;(5)麻醉方式:全麻、椎管内麻醉(腰硬联合、硬膜外麻醉);(6)母婴结局:产妇死亡、产妇转ICU、肺动脉高压危象(pulmonary hypertension crisis,PHC)、心衰、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水肿、右心形态学改变、胎儿丢失、新生儿转儿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分析以上指标以探讨妊娠合并PAH患者发病特点以及对比不同程度PAH对妊娠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1)一般情况:轻、中、重度PAH三组间经产妇占比和平均总住院时间、孕前已行心脏相关手术产妇占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PAH组平均BMI小于重度PAH组(P<0.05);重度PAH组平均年龄较轻度PAH组或中度PAH组均小(P<0.05);轻度PAH组平均分娩孕周较中度PAH组或重度PAH组均大(P>0.05)。三组间不规律产检、意外妊娠、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重度PAH组较中度或轻度PAH组发生率高,中度PAH组较轻度PAH组发生率高(P<0.05)(2)PAH患者肺动脉压力等级与心功能等级有显着中等程度正相关性(rs=0.594,P≤0.001);(3)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入院症状依次为心悸(30.8%)、呼吸困难(28.8%)、胸闷(23.1%)、咳嗽咳痰(15.4%),中、重度PAH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发生率较轻度PAH组高(P<0.05)。最常见体征依次为发绀(13.5%)、水肿(11.5%)、杵状指(5.8%),中、重度PAH组患者发绀和杵状指两项关于孕产妇缺氧状态的体征发生率较轻度PAH组高(P<0.05),水肿体征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方式:妊娠未满28周的PAH产妇中难免流产1例,胎死宫内给予引产1例、因中孕期心功能下降引产终止妊娠3例;妊娠满28周的PAH患者中,重度组均选择了剖宫产终止妊娠,中度组有1例患者选择阴道分娩,轻度组有15例患者选择阴道分娩。虽三组间剖宫产率呈现以下趋势:重度PAH组(100%)>PAH中度组(83.3%)>PAH轻度组(57.1%),但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越差的组剖宫产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剖宫产麻醉方式:三组间剖宫产患者麻醉方式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占比在轻度PAH组(85.0%)>中度PAH组(80.0%)>重度PAH组(33.3%),重度PAH组的全麻率(66.7%)较椎管内麻醉率高(33.3%);剖宫产全麻PAH产妇的PHC发生率(37.5%)高于椎管内麻醉PAH产妇(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全麻插管PAH产妇发生死亡、肺部感染、心衰、ARDS的发生率高于选择椎管内麻醉的PAH产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母婴结局:中、重度组各有1例孕产妇死亡,PAH孕产妇转ICU、PHC、心衰、低氧血症、肺水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右心形态学改变在各组的发生率中,重度PAH组>中度PAH组>轻度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丢失、转儿科、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发生率中,重度PAH组>中度PAH组>轻度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合并中、重度PAH患者围产期死亡风险大,在中、重度PAH组中死亡患者的比例为1/8;发生PHC的PAH产妇围产期死亡风险极高,其死亡比例为1/2;(2)本研究PAH原发病占比由高到低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IPAH)、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肺动脉压等级与心功能等级有明显的相关性,肺动脉压力等级越高的患者心功能越差;(3)PAH病情越严重的患者不规律产检、意外妊娠、心功能差、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发生率更高;(4)妊娠合并PAH最常见的入院症状为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及咳嗽咳痰,PAH程度越严重,产妇呼吸困难症状的发生率越高;(5)妊娠合并PAH最常见的体征为发绀、杵状指及水肿,PAH程度越严重,产妇发绀、杵状指体征的发生率越高,水肿在PAH产妇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无指向性;(6)分娩方式的选择中,除外产科手术指征,PAH病情越严重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几率越大,肺动脉压力中、重度升高或心功能达Ⅱ级及以上的患者选择剖宫产较为安全,轻度PAH患者阴道分娩成功率达42.9%;(7)PAH病情越严重的产妇剖宫产术中全麻插管率越高,全麻是PAH孕产妇发生PHC的危险因素,全麻可能是PAH孕产妇不良结局(死亡、肺部感染、心衰、ARDS)事件的危险因素,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可能是PAH产妇较为安全的麻醉方式;(8)大剂量使用缩宫素可能是PAH产妇发生PHC以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合并PAH的产妇应避免大剂量使用缩宫素;(9)母婴结局方面:PAH病情越严重,产妇死亡、转ICU、发生心肺疾病并发症、心脏结构不可逆改变等产妇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PAH病情越严重,胎儿丢失(包括医源性终止)发生率越高,其新生儿转儿科、生长发育不良、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越高。

杨晓艳[8](2019)在《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背景近些年,生育年龄推迟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高龄妊娠人数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高龄产妇(分娩时年龄≥35周岁的孕产妇)人数及比例的逐渐增加,高龄产妇的妊娠结局也越来越受到临床产科医师的重视。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如早产、巨大儿、死胎死产等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了解高龄产妇孕产期高危因素,可为保障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指导高龄产妇孕期保健,提高产科医疗技术质量,改善高龄产妇围产儿结局。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现状,并探讨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相关影响因素,旨在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及妇幼保健院完善高龄产妇孕产期管理,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优生优育,改善高龄产妇围产儿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56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高龄组(年龄3546岁),另选取同期在此院进行分娩的非高龄产妇180例作为非高龄组(年龄2234岁),比较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方式、分娩及产褥期并发症、精神状态及围产儿结局情况。根据围产儿是否产生不良结局将高龄产妇分为不良结局组(n=72)和结局良好组(n=384),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高龄组产妇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1)。2.高龄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羊水量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5或P<0.01)。3.高龄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1)。4.孕晚期高龄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孕早期和非高龄组(P<0.01)。5.高龄组胎儿窘迫、早产儿、胎儿畸形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5)。6.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与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是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危险性因素(OR>1)。结论1.高龄产妇不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孕期不良心理状态的严重程度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2.产妇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是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危险性因素。

张豪锋,张军[9](2018)在《《2018 ESC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解读》文中指出妊娠期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孕产妇健康,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指南》以来,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证据,尤其是诊断技术、风险评估以及心血管药物使用方面。因此ESC修订了该指南,并于2018年8月发表,即《2018 ESC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对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的妊娠前咨询、风险评估、妊娠期管理及诊治、妊娠期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更加强调风险评估。我国尚缺乏相应的临床指南,但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妊娠患者越来越多,本文就该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妊娠期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陆丽[10](2012)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分娩方式的选择、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及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为临床咨询和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2年2月~2011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10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l3.0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x士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1)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居多,占37.25%,其次为心律失常,占21.57%,第三位是风湿性心脏病,占16.67%,随后即是围生期心肌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及其他类型的心脏病。2)心脏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妊娠妇女的心功能状况,使其安全渡过妊娠分娩期,同时提示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妊娠妇女手术治疗后妊娠更安全。3)在住院分娩的102例患者中,14例(13.73%)经阴道分娩,88例(86.27%)行剖宫产,心功能III-IV级组剖宫产率高于心功能I-II级组,经检验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4)心功能III-IV级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均低于心功能I-II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I-II级组孕产妇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心功能III-IV级组,2=57.421,P=0.000(P<0.05),经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I-II级组孕产妇死亡发生率与心功能III-IV级组孕产妇死亡发生率,2=1.503,P=0.220(P>0.05),经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功能III-IV级组早产、足月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心功能I-II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心功能I-II级别组正规产检率显着高于心功能III-IV级别组,即2=6.980,P=0.008(P<0.05),经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规产检与未正规产检者发生早产及足月低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规产检与未正规产检者发生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心脏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妊娠妇女的心功能状况。心功能III-IV级组剖宫产率高于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II-IV级者均应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母亲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母儿的预后。加强对心脏病孕产妇的管理,正规产前检查,适时、适当终止妊娠,从而改善母儿的妊娠结局。

二、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住院早产儿的危险因素
        2.2.1 早产与孕母产前一般情况
        2.2.2 早产与孕母基础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
        2.2.3 早产与胎儿因素
        2.2.4 早产与羊水、胎盘、脐带因素
    2.3 小结与展望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收集
        3.2.2 分组情况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10 年前后两组早产儿发病率
        4.1.2 10 年前后早产儿基本情况及构成比
    4.2 危险因素
        4.2.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3 胎儿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4 10 年前后羊水、胎盘及脐带等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4.3.1 不同体重百分比范围早产儿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5.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探讨
    5.3 胎儿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5.4 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孕妇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风险及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期妊娠引产病理因素分析及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方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中期妊娠引产病理因素对引产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前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胎盘前置状态引产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时机探讨
    前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中期妊娠引产相关因素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心脏矫正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妇女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
        1.1.2排除标准
    1.2 指标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文献的检索结果
    2.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孕妇心力衰竭发生率
        2.3.2孕妇死亡率
        2.3.3剖宫产率
        2.3.4孕期心功能Ⅰ~Ⅱ级发生率
        2.3.5孕期心功能Ⅲ~Ⅳ级发生率
        2.3.6早产率
        2.3.7 FGR发生率
        2.3.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2.3.9围生儿死亡率
        2.3.10 SGA发生率
3 讨论
    3.1先心病手术后对妊娠的影响
    3.2先心病手术后对围生儿影响
    3.3总结
    3.4局限性

(6)云南省主要产科急危重症的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二孩政策”前后产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变化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云南省33家医院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近十年围产期子宫切除的病因和母亲结局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休克指数对产后出血的识别及其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危重产科学相关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围产期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高龄产妇的妊娠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2018 ESC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2 妊娠前咨询和风险评估
3 妊娠-心脏团队
4 妊娠和心血管疾病
    4.1 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
    4.2 主动脉疾病
    4.3 心脏瓣膜病
    4.4 冠状动脉疾病
    4.5 心肌病
    4.6 心律失常
    4.7 高血压
5 小结
附:《2018 ESC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 (以下简称2018版指南) 与2011年《妊娠期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 (以下简称2011版指南) 推荐不同之处 (更新和新增加) 如下
    更新的Ⅰ类推荐:
    新增加的Ⅰ类推荐:
    更新的Ⅱ类推荐:
    新增加的Ⅱ类推荐:
    更新的Ⅲ类推荐:
    新增加的Ⅲ类推荐:

(10)妊娠合并心脏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儿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有关诊断标准
        2.1 心脏病的诊断
        2.2 早产
        2.3 足月低体重儿
        2.4 新生儿窒息
        2.5 围生儿死亡
    3 研究方法
        3.1 分析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D]. 刘艳. 吉林大学, 2021(01)
  • [2]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孕妇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D]. 张逍.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3)
  • [4]中期妊娠引产病理因素分析及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方式探讨[D]. 骆桃.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5]心脏矫正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妇女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J]. 黄楚冰,王晨虹,刘莹,吴谭.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9(06)
  • [6]云南省主要产科急危重症的相关临床研究[D]. 单可记.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2)
  • [7]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围产期临床特点分析[D]. 凡姝.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8]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D]. 杨晓艳.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9]《2018 ESC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解读[J]. 张豪锋,张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18(36)
  • [10]妊娠合并心脏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儿预后的影响[D]. 陆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