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监禁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监禁刑,毒品犯罪,适用率,贩卖毒品,制造毒品,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分子,源头性,有期徒刑,刑事案件
非监禁刑论文文献综述
余建华,宋朵云[1](2019)在《浙江:毒品犯罪非监禁刑适用率仅为6.8%》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杭州6月25日电 ( 余建华 通讯员 宋朵云)今天,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介绍全省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2018年,浙江全省法院共计审结各类毒品案件4823件6207人,与2017年的5616件7(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06-26)
姚万勤[2](2018)在《我国非监禁刑司法适用现状及制度前瞻——以A省法院近5年的判决为分析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监禁刑作为当今世界刑法改革的重要潮流和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推行。然而,通过对某省级行政区域适用非监禁刑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的非监禁刑适用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导致这一现状与"打击犯罪重刑化的观念导向、刑罚执行体制的束缚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健全"等休戚相关。一些犯罪行为较为轻微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对其适用非监禁刑就足以达到社会防卫的目的,就没有必要继续适用自由刑。此外,还需要通过拓展单处附加刑的适用范围、建立统一的非监禁刑执行机构,以及完善社区矫正等措施来弥补我国非监禁刑适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法治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石丽[3](2018)在《关于我国非监禁刑执行若干问题及其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社会防卫论为非监禁刑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土壤,非监禁刑执行符合行刑社会化的理性呼吁及行刑轻缓化的政策主张。但就我国目前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而言,非监禁刑的现实困境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立法规定笼统、执行主体分散及监督机制缺乏等方面。应以完善的刑罚执行理论体系为基础,制定统一的刑罚执行法典,将法院和公安机关从非监禁刑执行中抽离开来从而完成行刑主体的统一规制,实现社区矫正内容的精细化,同时,应以检察机关的监督权、监督手段及效力等为切入点来健全我国非监禁刑执行的监督机制。(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小舟[4](2018)在《行刑社会化视角下的我国非监禁刑执行的完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监禁刑的执行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相较于国外成熟的体系,我国的非监禁刑体系并未真正建立。本文以行刑社会化的视角,从非监禁刑的定义出发,分析非监禁刑与行刑社会化的关系,讨论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作者的建议,试图对非监禁刑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10期)
赵静[5](2017)在《未成年犯罪人非监禁刑的理念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作为文明社会的野蛮,理应得到相应的惩罚。这与当前形势下刑罚轻缓化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不矛盾,适当提高非监禁化程度是宽的应有之义,尤其对于青少年犯。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罪人非监禁化的初步分析,首先从非监禁刑的相关概念入手,进一步说明了非监禁刑的基本特征包括非监禁性、轻缓化,又阐明了未成年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分析国内外适用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7年20期)
余振华,何群,姚毅奇[6](2017)在《台籍犯罪人在大陆适用非监禁刑研究:以22件案例为研究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和大陆在刑事司法制度方面存在诸多的共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台籍人民在大陆地区犯罪的情况经常发生,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当下轻微犯罪和缓刑率趋高的情势下,如何处理好台籍犯罪人在大陆适用非监禁刑的问题,成为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通过对台籍犯罪人在大陆地区犯罪情况的统计分析,详细探讨台籍犯罪人在大陆地区犯罪的犯罪种类以及适用管制、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情况,并从制度设计和理论建构方面完善大陆社区矫正。(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朱艳萍[7](2017)在《从无序到有序:非监禁刑执行对接程序之规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监禁刑是对付犯罪的明智选择。契合行刑社会化的发展,对非监禁刑罚运行状况进行反思,重新审视司法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功能定位,规范非监禁刑执行对接程序,合理协调行刑权的司法资源,方能满足和谐社会多元利益的需求,凸显非监禁刑程序正义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法律适用》期刊2017年05期)
崔汉刚,张志光[8](2016)在《加强非羁押诉讼与非监禁刑检察监督的实证研究——以黄河驿站工作模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羁押诉讼和非监禁刑是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和刑罚执行方式。随着人权保障理念的深入以及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深化,如何加强非羁押诉讼和非监禁刑执行过程的法律监督,成为检察理论和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运行"黄河驿站"工作模式,发挥了诉讼和人权保障的双重价值,为解决监督"软肋"问题提供了实证支持。(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6年24期)
夏艳[9](2016)在《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的实证分析与展望——以S市A区人民法院2011-2015年审判实践为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预防、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构建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犯罪特征,且利于未成年犯改造的刑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历经多年实践,监禁刑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我们愈发倡导对未成年人扩大适用非监禁刑,使其能够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矫正。但是,由于少年司法理念偏差、立法缺陷、制度不足等原因,未成年罪犯非监禁刑的适用依旧存在诸多不完善。为此,以S市A区人民法院2011~2015年审判实践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并对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提出建议和对策,可以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2016年04期)
张烨[10](2016)在《少年犯罪适用非监禁刑的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不容乐观,控制和防止少年犯罪问题关系到我国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同时也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要解决的基础问题。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本质上是巨大区别的,符合适用条件的少年适用非监禁刑尽可能的避免监禁,对犯罪少年的改造有着积极的意义。从我国现行法律看,我国少年司法体系已经有了一个总体性的框架,但是目前该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一系列问题:没有专门针对少年犯罪的法律及非监禁刑罚系统;非监禁刑在少年犯罪案件中适用率低;适合少年犯罪的非监禁刑刑种单一;人民群众及审判机关对于少年犯罪适用非监禁刑的理解认识不够;在实施过程中监管难以落实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少年犯罪适用非监禁刑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使“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少年刑事政策无法很好的实施。本文以少年犯罪及非监禁刑理论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少年犯罪适用非监禁刑的发展现状,借鉴域外相关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少年犯罪适用非监禁刑提出若干对策,以寻求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适合少年发展特点的非监禁刑制度。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关于少年及非监禁刑的基本理念。第二部分对我国少年适用非监禁刑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剖析。第叁部分介绍域外关于少年犯罪适用非监禁刑的措施并通过归纳总结出值得借鉴的经验。第四部分提出了完善对策。(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30)
非监禁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监禁刑作为当今世界刑法改革的重要潮流和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推行。然而,通过对某省级行政区域适用非监禁刑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的非监禁刑适用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导致这一现状与"打击犯罪重刑化的观念导向、刑罚执行体制的束缚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健全"等休戚相关。一些犯罪行为较为轻微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对其适用非监禁刑就足以达到社会防卫的目的,就没有必要继续适用自由刑。此外,还需要通过拓展单处附加刑的适用范围、建立统一的非监禁刑执行机构,以及完善社区矫正等措施来弥补我国非监禁刑适用的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监禁刑论文参考文献
[1].余建华,宋朵云.浙江:毒品犯罪非监禁刑适用率仅为6.8%[N].人民法院报.2019
[2].姚万勤.我国非监禁刑司法适用现状及制度前瞻——以A省法院近5年的判决为分析样本[J].法治论坛.2018
[3].石丽.关于我国非监禁刑执行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4].赵小舟.行刑社会化视角下的我国非监禁刑执行的完善对策[J].法制博览.2018
[5].赵静.未成年犯罪人非监禁刑的理念与实现[J].法制博览.2017
[6].余振华,何群,姚毅奇.台籍犯罪人在大陆适用非监禁刑研究:以22件案例为研究样本[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7].朱艳萍.从无序到有序:非监禁刑执行对接程序之规范化[J].法律适用.2017
[8].崔汉刚,张志光.加强非羁押诉讼与非监禁刑检察监督的实证研究——以黄河驿站工作模式为例[J].法制博览.2016
[9].夏艳.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的实证分析与展望——以S市A区人民法院2011-2015年审判实践为样本[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
[10].张烨.少年犯罪适用非监禁刑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6
标签:非监禁刑; 毒品犯罪; 适用率; 贩卖毒品; 制造毒品; 危害公共安全; 犯罪分子; 源头性; 有期徒刑; 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