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大名方言隶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地处中原官话与晋语、冀鲁官话的过渡地带,具有过渡性方言的特点。大名方言最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声母尚有尖团之别,但全县的尖团之别正处于由西北向东南推进的演变过程中。本文运用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对方言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大名方言尖团音的今读情况,总结出尖团音的分混在全县的地理分布、分混类型、读音类型及年龄差异,并通过与周边方言及内部差异的比较,总结出大名方言尖团音历史音变的特点。本文比较有价值的发现和主要研究结论是:1、尖团音从分的读音类型是尖音读作[ts、ts‘、s],团音读作[t(?)t(?)(?)];尖团音分混程度的类型有四种:尖团音完全不混、小部分相混、小部分不混、完全相混。2、分尖团的方言点,老派的尖音字总是多于新派;不同的方言点尖音字数量的差异,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显示出尖音字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3、大名方言与周边方言尖团音今读的类型有两处相似:①都是局部地区分尖团,都处于尖团合流的历史音变过程中;②分尖团的读音类型都是尖音读作[ts]组,团音读作[t(?)]组,表现出中原官话分尖团的语音共性。4、大名方言尖团音的演变趋势符合北方方言尖团音合流的特点:团音先完成腭化,尖音随后腭化再并入团音。5、大名方言尖音与团音的合流在地理上呈现从西北向东南推进的态势。尖团音腭化、合流的音变方式主要是连续式音变和离散式音变;由于普通话的影响,也存在叠置式音变。本文是首篇关于大名方言尖团音的系统性、专题性调查研究报告,可以为中原官话及北方方言的研究提供补充,对汉语语音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郓城方言探微[J]. 北方文学 2016(19)
- [2].河北新乐方言尖团分读情况调查[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8)
- [3].尖团合流在清代初期的演变[J].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 2019(01)
- [4].怎样分辨尖团音[J]. 中国京剧 2019(07)
- [5].林州方言尖团音分合情况考探[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6].山东三大官话区声母的尖团现象[J]. 文教资料 2012(27)
- [7].尖团音探析[J]. 大理学院学报 2013(05)
- [8].以尖团分混考察影响方言变异的语言因素[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 [9].宁夏隆德方言分尖团举例[J]. 中国语文 2008(01)
- [10].“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辨识传言安心食[J]. 祝您健康 2019(09)
- [11].“尖音”现象分析[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06)
- [12].山东方言尖团音的今读类型及其历时演变[J].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2017(00)
- [13].诗画之中品蟹趣[J]. 养生月刊 2016(09)
- [14].把“尖”字念成“团”字也算对吗[J]. 中国京剧 2018(02)
- [15].传统京剧剧目中的“将”字[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07)
- [16].林州方言尖团音分混现状及其成因[J]. 殷都学刊 2015(04)
- [17].螃蟹食用不当,会中毒中毒中毒![J]. 养生大世界 2019(10)
- [18].满文文献与尖团音问题[J]. 中国语文 2017(03)
- [19].回忆:中秋醉蟹香[J].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16(05)
- [20].《合并字学篇韵便览》声母系统的几个问题[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1].简析宁晋县凤凰镇方言中的尖团音[J]. 大众文艺 2010(09)
- [22].京剧教学感怀[J].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1(04)
- [23].尖团音在京剧发展中的流变[J]. 考试周刊 2011(84)
- [24].京剧音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以尖团字和上口字为例[J]. 文化学刊 2020(10)
- [25].尖团音新议[J]. 语文研究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