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研究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析中医学心悸病的证治规律,寻求对心悸病的辨证、治疗组方起主要作用的症状及药物组合,重新审视中医学对该病病机属性、证治方案等方面的认识。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心悸病古今文献综述。运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古代文献,从历史的角度,对历代医家关于心悸病的论述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第二部分为心悸病古今医案数据统计与分析。对文献中的839例心悸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系统整理,将医案中的症状、用药分别建立数据库,利用“SAS System for Windows V9.1”统计软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因子、聚类等数理统计分析,综合出高频症状和药物,分析其证候类型、病因病机、用药特点及规律。第三部分为心悸病证治规律与理论探讨。根据医案中高频症状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探讨心悸病各个基本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医案中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探讨心悸病各种基本治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心悸病的治疗在从心之虚、瘀、痰、水、热论治的基础上,需结合其发病机理及各个脏腑功能特征,综合分析。根据医案中高频药物归经分布情况探讨从五脏论治心悸病的主要治法;从中药的固有作用、衍生作用以及配伍作用的角度,探讨了一些药物在心悸病治疗中的实际作用,指出要从疾病的特点出发,结合配伍,综合考虑;最后概括并总结了心悸病的三步辨证法。本文在古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整理研究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心悸病证治规律,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依据,也试图为文献学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拓新的思路,使文献研究从书堆中走出来,文献与实践相结合,澄本求源,古为今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血压病医案2则[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8)
- [2].中医数字辨证配套医案智能采集与分析系统构建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1)
- [3].黄宫绣情志病医案二则[J]. 江西中医药 2020(04)
- [4].个中甘苦寸心知——读抄本《寸心知医案》[J]. 中医药文化 2020(01)
- [5].名老中医医案研究现状、质量问题及应对策略[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5)
- [6].慢性肾脏病中医医案解析及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软件导刊 2020(08)
- [7].明清名医医案中的惧虚与滥补[J]. 中医文献杂志 2020(04)
- [8].中医临床教学“研究型医案”设计[J]. 中医教育 2018(06)
- [9].思政教育与中医针灸专业教育融合——试论针灸医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20)
- [10].浅谈多媒体医案采集和应用的价值[J]. 计算机时代 2016(12)
- [11].“读经典、诵医案”活动招募啦[J]. 中国民间疗法 2017(03)
- [12].“读经典、诵医案”活动招募啦[J]. 中国民间疗法 2017(04)
- [13].基于国医大师周仲瑛临证肝胆医案的经验解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4)
- [14].基于本体的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构建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 2017(05)
- [15].《吴佩衡医案》另述[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03)
- [16].中医医案的分析方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3)
- [17].余国珮从燥论治杂病医案三则[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04)
- [18].《程茂先医案》诊治血证特色浅析[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4)
- [19].独茧抽丝言有序 融贯古今文简凝——名老中医盛增秀临证医案撰写特色浅析[J]. 江苏中医药 2017(10)
- [20].《圣余医案》大剂量应用白术的经验[J]. 湖北中医杂志 2017(09)
- [21].温病学名医医案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 中医教育 2016(01)
- [22].加强医案学习在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03)
- [23].中医医案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1)
- [24].《古今医案按》的现代研究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13)
- [25].古医案学习信息解读论要[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3)
- [26].中医医案整理系统的设计[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 [27].中医医案数据的规范方法探索[J]. 中国数字医学 2014(10)
- [28].中医医案数据库研究现状[J]. 中国数字医学 2013(03)
- [29].中医医案标准体系构建探析[J]. 世界中医药 2015(06)
- [30].从《张琪肾病医案精选》谈名老中医医案整理、研究体会[J]. 黑龙江中医药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