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区域协调发展涉及到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等子系统,协调与控制好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协调发展最终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一种状态,协调发展应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融洽、和谐的关系;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协调发展是一种控制与调节职能,这种职能对系统中各要素的各种活动关系加以调节,使这些活动之间的矛盾减少,各要素共同发展,相互促进,进而实现系统的最终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对其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成果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东北三省区域协调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带有激励(或惩罚)机制的动态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从运行能力、持续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东北三省从2001-2005年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2001-2005年,东北三省协调发展状况具有明显差异:辽宁的运行能力最低,但持续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于吉林和黑龙江,尤其是其创新能力最为突出,按协调发展程度的高低排序为:辽宁,黑龙江,吉林。本文采用客观赋权以及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增强了评价的准确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应用此模型进一步研究我国其它地区、省份、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选题意义1.2 基本概念1.2.1 协调发展1.2.2 区域1.2.3 综合评价1.2.4 统计指标1.3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4 国内外协调发展研究概况1.5 本文的研究思路1.5.1 总体思路1.5.2 假设前提1.5.3 本文结构及内容第二章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综述2.1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2.1.1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2.1.2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2.1.3 模糊数学方法2.1.4 运筹学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2.1.5 系统工程方法——层次分析法(AHP)2.1.6 BP神经网络方法2.2 动态综合评价方法2.2.1 动态综合评价概念2.2.2 几种典型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2.3 本文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模型2.3.1 线性加权模型2.3.2 权重的确定方法2.3.3 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第三章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3.1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概述3.1.1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内涵3.1.2 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原则3.1.3 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功能3.2 国内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述3.2.1 国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述3.2.2 国内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述3.2.3 国内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不足3.3 东北三省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3.3.1 系统运行能力3.3.2 系统持续能力3.3.3 系统创新能力第四章 东北三省协调发展状况的动态评价4.1 问题的数学描述及相关参数说明4.2 综合评价模型及权重的确定方法4.2.1 模型4.2.2 权重4.3 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4.3.1 数据的收集4.3.2 数据的预处理4.4 数据集成4.5 数据观测分析4.5.1 运行能力4.5.2 持续能力4.5.3 创新能力4.6 评价结果分析4.6.1 各系统能力比较分析4.6.2 东北三省各省协调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第五章 结束语5.1 本文的主要工作5.2 有关说明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参考文献致谢附录A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协调发展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 综合集成赋权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