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它是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对于社会群体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主体间性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教育主体间性是我国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之一。旅游教育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孕育在整个教育研究的共性之中,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受旅游业的影响,旅游教育的主体间交往不仅仅局限于旅游院校中师生之间的交往,还涉及到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媒体、旅游教育管理机构及国际旅游院校之间的交往,在该交往系统中体现了旅游教育的主体间性。有鉴于此,本文力图从旅游教育主体间性的研究中,构建旅游教育主体间的和谐关系。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二章是对交往理论与主体间性的解读,通过介绍二者的内涵,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对实践研究的意义;第三章是对旅游教育主体间性研究的必要性分析,通过对交往理论应用于教育研究原因的叙述,引申出旅游教育主体间性研究的必要性;第四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以交往理论为依据对旅游教育主体间性进行分析,本部分共列出7组主体交往关系,并阐明了每组交往关系的具体交往方式,明确了旅游教育主体交往研究的内容;第五章是对旅游教育和谐主体间性的构建,介绍了旅游教育实现主体间交往的途径,并分析了主体间性对旅游教育的启示,有利于旅游教育主体间性的实践研究;第六章为结束语,主要阐述了文章的基本结论与主要观点。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国内外研究评述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2章 交往理论与主体间性的解读2.1 交往理论的解读2.1.1 哲学视域中的“交往”2.1.2 交往的特征2.2 主体间性的解读2.2.1 不同领域对主体间性内涵的解释2.2.2 主体间性的特征2.2.3 主体间性的现实意义2.3 交往实践对主体间性的影响2.3.1 交往实践使得存在层面上的主体间性得以真正实现2.3.2 交往实践使得在认识论层面上的主体间性得以实现2.3.3 交往实践的发展使得主体间性也不断发展2.3.4 交往实践实现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辩证统一第3章 旅游教育主体间性研究的必要性3.1 交往理论应用于教育研究的原因3.1.1 教育属于交往行为3.1.2 传统教育交往缺失的反思3.1.3 交往教育有利于人的充分发展3.2 旅游教育主体间性研究的必要性3.2.1 时代的呼唤3.2.2 理论的需要3.2.3 实践的要求第4章 基于交往理论的旅游教育主体间性分析4.1 旅游教育中的师生交往4.1.1 教师向学生提供教育4.1.2 学生接受教育4.1.3 师生教学交往方式4.2 学生与旅游企业的交往4.2.1 旅游企业指导学生实践4.2.2 学生服务于旅游企业4.3 教师与旅游企业的交往4.3.1 旅游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践培训4.3.2 教师为旅游企业提供理论支持4.4 旅游企业、旅游媒体与旅游者的交往4.4.1 旅游企业者引导旅游者行为4.4.2 旅游媒体影响旅游者思想4.4.3 旅游者帮助旅游企业、旅游媒体提高服务质量4.5 旅游院校、旅游企业与旅游媒体的交往4.6 旅游教育管理机构与旅游院校、旅游企业的交往4.6.1 旅游院校、旅游企业为旅游教育管理机构提供政策制定依据4.6.2 旅游教育管理机构对旅游院校、旅游企业进行宏观管理4.7 旅游院校与国际旅游院校及机构的交往第5章 旅游教育和谐主体间性的构建5.1 交往——旅游教育主体间性实现的前提5.2 旅游教育实现主体间交往的途径5.2.1 着重实用性教育5.2.2 强调跨文化性教育5.2.3 推崇多样性教育5.2.4 突出创新性教育5.2.5 倡导全球性教育5.3 主体间性对旅游教育的启示5.3.1 加强旅游教育主体间的理解与对话5.3.2 促使旅游教育主体间的资源共享5.3.3 不断促进旅游教育主体反思和自我调整第6章 结束语6.1 基本结论与主要观点6.2 主要成绩与不足6.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主体间性论文; 交往理论论文; 旅游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