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C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MOC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论文题目: MOC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唐刚

导师: 罗固源

关键词: 工艺,脱氮除磷,氧化沟,推流

文献来源: 重庆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MOCO工艺是在全面评述除磷脱氮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总结OCO反应器技术特点,对OCO工艺进行试验分析及改进,形成的集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于一体的脱氮除磷工艺。 试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OCO工艺低温下的启动和试验研究分析; (2) 缺氧区C—隔墙的改进试验与分析; (3) 回流导流墙的设置与最佳回流位置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4) MOCO工艺运行参数的试验研究与确定; (5) MOCO工艺脱氮除磷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通过以上试验研究发现:1)在OCO工艺的基础上增加60°的圆弧隔墙后,COD、总氮、总磷平均去除率从改进前的83%、49%、70%提高到86%、63%、78%,去除效果提高主要是由于增加了缺氧区的体积,延长了缺氧区停留时间,反硝化更加充分,脱氮效率得到提高。2)回流导流墙的设置,使得硝酸盐氮的回流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缺氧区反硝化潜力,使得出水总氮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回流进入厌氧区硝酸盐氮的量的减少,有利于提高厌氧释磷,使除磷效果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增设导流墙后,可以省去2区、3区入口处的回流搅拌器,降低工艺能耗。试验发现在位置二(见图4.6)所示位置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佳。3)MOCO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及去除COD的效果,在试验水质条件下出水COD=12~30mg/L,TP=0.12~0.47mg/L,TN=5.63~9.35g/L。通过试验研究得出MOCO脱氮除磷系统最佳的运行参数为:(a)MOCO工艺的厌氧区、缺氧区与好氧区(以圆环容积计)的容积比约为1:3.2:4.6,缺氧C隔墙弧度为240°(b)水力停留时间为8~10小时,污泥龄为20~22天,好氧反应器DO浓度为2.0~2.5mg/L;COD污泥负荷为0.25kgCOD/kgMLSS·d左右。(c)污泥回流比控制在50%~60%,回流导流墙末端在位置二所示区间即b/a=1/4~1/2间内。 本研究是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专题“简易、高效活性污泥复合系统除磷脱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604A01-03-01)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理想流态的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反应技术研究”(50378095)的部分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为MOCO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我国水污染状况

1.2 氮磷污染及富营养化

1.2.1 我国富营养化现状

1.2.2 水中氮磷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1.2.3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

1.2.4 污水脱氮除磷的必要性

1.3 我国污水处理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我国污水处理工程现状

1.3.2 我国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2 当代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原理及其新发展

2.1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其研究发展

2.1.1 生物脱氮机理及研究进展

2.1.2 生物除磷机理及研究进展

2.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2.2.1 A/O工艺系列

2.2.2 Phorcdox(Bardenpho)工艺系列

2.2.3 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系列

2.2.4 氧化沟工艺系列

2.3 研究工艺的介绍

2.4 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内容

2.4.1 课题的提出

2.4.2 论文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3 OCO工艺的试验研究

3.1 工作试验流程与装置

3.1.1 试验流程

3.1.2 试验装置

3.2 试验污水水质及启动运行

3.2.1 试验水质及分析方法

3.2.2 系统的启动与运行

3.3 OCO工艺试验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3.4.1 系统对氮去除效果的分析

3.4.2 系统对磷去除效果的分析

3.4.3 试验阶段出现的问题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OCO的改进试验研究(MOCO工艺)

4.1 OCO系统缺氧区C-隔墙改进

4.1.1 改进的试验装置系统

4.1.2 试验水质

4.1.3 系统的启动和运行

4.1.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设置导流墙调节混合液回流的改进试验研究

4.2.1 装置改进依据

4.2.2 改进的试验装置系统及运行特征

4.2.3 试验水质

4.2.4 试验进程与试验方法

4.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MCOO工艺脱氮除磷系统的试验研究

5.1 试验流程、装置与方法

5.1.1 试验流程与装置

5.1.2 试验进程与试验方法

5.2 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因素及分析

5.2.1 进水COD对运行效果的影响及分析

5.2.2 HRT对运行效果的影响分析

5.2.3 DO对运行效果的影响分析

5.2.4 SRT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MOCO脱氮除磷系统工艺的数学模型

6.1 与模型有关的假设和限制

6.2 MOCO脱氮除磷系统工艺动力学模式

6.2.1 厌氧反应器单元快速去除COD动力学模式

6.2.2 厌氧反应器单元厌氧释磷动力学模式

6.2.3 缺氧反应器单元反硝化动力学模式

6.2.4 好氧反应器单元动力学模式

6.3 动力学模式预测与评价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06

参考文献

  • [1].MOCO工艺处理啤酒废水试验研究[D]. 葛丽萍.长安大学2009
  • [2].MOCO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D]. 李建.长安大学2008
  • [3].金川炼镍渣提铁的试验研究[D]. 刘伟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
  • [4].粉煤灰合成A型沸石处理制革废水试验研究[D]. 李勃.兰州大学2009
  • [5].新型生态沟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D]. 王孜颜.湖北大学2017
  • [6].从烟道灰中综合回收锗、铟的试验研究[D]. 林文军.昆明理工大学2006
  • [7].同步沉析对生物除磷抑制作用的试验研究[D]. 胡晗.武汉科技大学2012
  • [8].吸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含硫废水的试验研究[D]. 高晓花.长安大学2011
  • [9].矿化垃圾处理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D]. 周若凡.青岛理工大学2010
  • [10].锰渣资源化利用试验研究[D]. 练强.贵州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MOCO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D]. 李建.长安大学2008
  • [2].中心岛式一体化OCD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D]. 侯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
  • [3].T型氧化沟脱氮除磷功能及运行参数控制研究[D]. 杨卓.东南大学2005
  • [4].MBBR及组合工艺氮磷的去除规律和污泥性能研究[D]. 周小红.同济大学2007
  • [5].一体化OCO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研究[D]. 凌洪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 [6].厌氧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陈勇.重庆大学2007
  • [7].Orbal氧化沟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脱氮除磷中试研究[D]. 闫骏.北京工业大学2007
  • [8].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综合比选研究[D]. 冯杰.重庆大学2007
  • [9].OGO反应系统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试验研究[D]. 吴姝媛.重庆大学2007
  • [10].一体化氧化沟流态研究及一体化OCO工艺试验[D]. 吕庆洪.四川大学2004

标签:;  ;  ;  ;  

MOC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