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种常用方法调查鼠密度结果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严慧[1](2021)在《基于PCR-RFLP技术的常见家栖鼠鼠种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河北省HFRS宿主动物监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一种家栖鼠常见鼠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了解河北省2019年各地市鼠类动物的种类构成,结合鼠密度、携带汉坦病毒情况和基因型别等,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防控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选取河北省11个地市部分区县,于春秋两季分别在居民区和野外采用夹夜法捕鼠,现场解剖,取鼠肺低温运至实验室,匀浆处理后,提取总RNA。2.基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家栖鼠常见鼠种鉴定方法的建立:通过PCR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b(Cytochrome oxidase b,Cytb)基因并进行比对,找出三种常见家栖鼠(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的差异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 HⅠ和Eco R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酶切产物进行电泳,根据图谱鉴定鼠种。3.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sⅠ,COⅠ)基因,并进行电泳和测序,将酶切结果与测序结果进行比对,评价方法的准确性。4.将上述实验在不同时间进行至少3次实验,评价方法的一致性。5.应用PCR-RFLP技术鉴定河北省HFRS宿主动物:Real-time PCR检测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统计分析宿主动物的密度、种类构成、带毒情况和基因型别。6.比对分析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1.PCR-RFLP技术的初步建立:褐家鼠酶切后产生362 bp和880 bp的两个片段;黄胸鼠三个片段分别为216 bp、362 bp和664 bp;小家鼠为1242 bp。2.准确性分析:图谱鉴定结果与COⅠ基因和Cytb基因测序结果一致,准确性为100%。3.一致性分析:将上述实验在不同时间进行至少3次实验,结果一致。4.2019年河北省各地市共捕鼠956只,其中居民区捕获856只,居民区的鼠密度为2.48%,高于野外鼠密度0.65%(χ2=169.874,P<0.001);邯郸春季鼠密度高于秋季鼠密度(χ2=11.828,P=0.001),保定、沧州春季鼠密度低于秋季鼠密度(χ2=12.611和5.958,P<0.001和P=0.015)),其他地区春秋季鼠密度基本持平;居民区褐家鼠占比70.68%,其次为小家鼠和黄胸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东北部,黄胸鼠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5.Real-time PCR检测HV阳性鼠肺24份,病毒型别为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鼠种均为褐家鼠。6.33条Cytb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各鼠种种间遗传距离显着大于种内遗传距离。Cytb基因和COⅠ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河北省常见的3种家栖鼠各形成一个单系,节点支持率为100%。7.基于Cytb基因对褐家鼠和黄胸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河北省褐家鼠进化形成2个分支,地理隔离对褐家鼠的进化有一定影响;黄胸鼠形成2个较大的分支,石家庄和邯郸的黄胸鼠与贵州桐梓地区种群亲缘关系较近。结论:1.成功建立了基于PCR-RFLP技术的家栖鼠常见鼠种鉴定方法,准确性为100%,一致性好。2.本方法可成功应用于河北省常见家栖鼠的鼠种鉴定,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的特点,无需对整条序列进行测序。3.河北省居民区鼠密度和鼠带毒率高于野外,宿主动物携带的HV型别是SEOV。河北省褐家鼠和小家鼠主要分布在东北部,黄胸鼠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4.河北省褐家鼠种群进化分为2支,地理隔离对褐家鼠的进化有一定影响;石家庄和邯郸的黄胸鼠与贵州桐梓地区种群亲缘关系近。
覃雪波[2](2020)在《天津市城区鼠类组成及多样性》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天津市城区鼠类组成及其多样性,本研究利用铗日法于2016~2017年对天津市城区8种生境的鼠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调查期间,天津市城区共捕获鼠类5种47只,密度为2.80%,优势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不同生境的鼠密度存在差异,其中垃圾中转站和酒店饭店最高,超过了4%;农贸市场和绿化带次之,在3%~4%之间;学校和医院最低,低于2%;其他生境在2%~3%之间。鼠密度时间变化呈现单峰型,以10月最高,3月和4月最低。利用Shanno-Veaner多样性指数表示鼠类多样性,结果表明,天津市城区不同生境的鼠类多样性指数在0.95~2.30之间,以绿化带最高,而居民区最低。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鼠密度由9.02%降到2.80%,表明天津市的鼠害控制有效。与国内其他城市鼠类相比,天津市城区的鼠类种类较多,但鼠密度不高,属于中等水平。
门丹丹[3](2020)在《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以山东省邹平市为例》文中指出国家卫生城市评价是卫生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评价的方法、内容对各地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起到了导向性作用。虽然现行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历经5次修改,标准与考核越来越严格、越精细,但是评价指标依然是以考核结果为主,主观性评价居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很少,评价指标中没有涉及投入、产出和效果的关系。本文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活动出发,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在了解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背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生城市评审标准和细则,以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投入-产出-结果构建模型,对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论文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其次,对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了解释。然后,分析了我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基本情况,阐述了我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成绩与不足。再次,分析了我国国家卫生城市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首先重点分析了现有评审标准,然后指出了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不强、指标没有突出地域性、主观评价占比较大、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以邹平为例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首先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卫专家访谈,在此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建立了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研究结论,总结了本文研究成果。
刘晓宁[4](2019)在《安徽省阜阳市秋冬型恙虫病病原体基因型及流行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恙虫病是一种由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叮咬人类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恙虫病在我国流行呈现出北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传播媒介、储存宿主及基因型别与南方省份相比均发生了变化。安徽省阜阳市自2008年9-12月首次暴发一起恙虫病疫情后,之后在阜阳市每年9-12月均有不明原因发热、临床诊断为恙虫病的暴发疫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恙虫病的基因型别未知,流行病学特征模糊不清,发病危险因素尚未确定。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我们对临床病人血液标本进行恙虫病病原体分离培养、核酸检测以及病人双份血清恙虫病抗体检测3种方法进行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研究,并进一步确定其基因型别;对捕获的582只啮齿类动物以及1784只恙螨进行恙虫病宿主和传播媒介的研究;对收集的4547份2008-2015年间阜阳市临床诊断恙虫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同时结合农业资料,188份病人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恙虫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成功分离出恙虫病病原体,其基因型以Kawasaki型为主。病原研究发现阜阳市不明原因发热病人急性期血液恙虫病核酸阳性率为36.43%(204/560),且双份血清恙虫病IgG抗体66.67%(112/168)出现四倍下降甚至消失。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恙虫病在阜阳市各县区均有分布,具有地区差异性(x2=659,P<0.05),颍上县的发病率最高;发病时间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发病时间为9-12月,发病周期为一年;农民是感染恙虫病的高危人群(x2=52.568,P<0.05);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x2=46.588,P<0.05);人群对恙虫病普遍易感,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危险因素分析表明,2008-2015年间,春秋两季共布置鼠夹或鼠笼6690个,捕获野鼠582只,t检验确定阜阳市秋季鼠密度大于春季。黑线姬鼠占捕获的啮齿类动物72.85%(424/582),在鼠耳中共收集到1784只恙螨,其中小盾纤恙螨占87.05%(1553/1784);黑线姬鼠的鼠密度4-6月分别为1.03%、1.50%、2.16%,9-12月的鼠密度分别为7.89%、14.43%、9.57%、3.04%;黑线姬鼠的东方体感染率为41.98%,4-6月为0、0、9.52%,9-12月为19.12%、52.84%、55.36%、30.77%;黑线姬鼠对小盾纤恙螨的带螨率和带螨指数在4-6月,9-12月分别为25%和0.125、23.08%和0.154、23.81%和0.667、54.41%和2.029、73.30%和4.199、60.71%和5.688、26.92%和0.815;小盾纤恙螨的东方体感染率9-12月分别为16.22%、45.47%、44.12%和28.57%,其余月份小盾纤恙螨不携带病原体。黑线姬鼠的鼠密度,鼠东方体感染率、带螨率、带螨指数和螨东方体感染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和恙虫病的发病时间趋势相同,具有正相关性。对188例恙虫病患者的问卷调查确定恙虫病的潜伏期为7.11±3.24天;188份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显示,病例最早出现在9月中旬,9月份病例数少,10月份上升,在11月上旬达高峰后下降,12月份偶见少数病例。对居住环境的统计发现,188例患者中有157例患者居住在田边或沟塘边,家中常有鼠洞和老鼠出没;相关性分析明确了秋季农作物的耕种面积与恙虫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r=0.856,P<0.05)。在阜阳市,秋季的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大豆、红薯和少量的水稻;红薯地和大豆地均通过人工收割,玉米地是半机械收割,水稻通过机械化收割,多重线性回归显示病人感染恙虫病的主要途径是人工收割方式。188例患者发病前有185人有田间工作史,主要在玉米田,大豆田和红薯田进行劳动,共有183人(97.34%),人工收割大豆和红薯发病人数有141人(76.22%)。结论阜阳市秋冬季暴发的不明原因发热疫情,经实验室确诊为恙虫病疫情,阜阳市恙虫病基因型以Kawasaki型为主。本研究详细描述了阜阳市恙虫病秋冬季节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证明恙虫病在阜阳市地域分布广泛,具有地区差异性;秋冬季暴发,10-11月为发病高峰,具有明显季节性;农民是高危人群,60-69岁为高发年龄段,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结合恙虫病发病潜伏期调查,首次分析出恙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认为每年9月份的啮齿类动物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秋季黑线姬鼠鼠密度≥7.89%、黑线姬鼠的感染率≥19.12%、带螨率≥54.41%、带螨指数≥2.029、小盾纤恙螨的东方体感染率≥16.22%,为恙虫病发生暴发流行的预警指标;本课题研究显示,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增加了人群暴露机率。居住和生活在田边和沟塘处,以及人工收割方式都增加了暴露机率,使恙虫病的感染率增加。病原学研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降低恙虫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的科学数据为我国长江以北平原地区秋冬型恙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杨肖迪[5](2019)在《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序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2007-2017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2009-2017年鼠监测资料、2013-2017年个案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宿主动物的分布、带病毒率情况,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既往史及相关因素接触史的分布情况。建立ARIMA模型,探讨此模型在预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流行趋势上的应用,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吉林省2007年以来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总体疫情、三间分布、个案调查、鼠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13和IBM SPSS 24.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R软件建立合适的ARIMA模型并预测2017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结果:1.吉林省2007-2017年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8265例,每年累计病例数从514例到1062例不等。发病率波动在1.87/10万-3.90/10万之间,共死亡40例,病死率为0.48%。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3.90/10万,最低的年份为2016年,为1.87/10万。2.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在时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双峰型分布。春夏季(3-6月)大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1.20%,冬季(11月-次年1月)小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6.94%。3.2007-2017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疫情分布不平衡,全省9个地市均有病例发生,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白山市(6.71/10万),最低的为松原市(1.06/10万)。4.年龄分布资料显示,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5-、30-、35-、40-、45-、50-、55-七个年龄组(6483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3.76%,40岁年龄组(1169例),比例最高,占14.14%,其次是45岁年龄组(1161例),占14.05%;性别分布资料显示,男性发病数(6604例)明显多于女性(1661例),男女之比为3.98:1。职业分布资料显示,农民发病人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1.55%。5.本研究共对2847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既往史和家庭环境、相关因素接触史结果显示:院内有杂物、草堆者1510例,占56.6%;房内有鼠者835例,占31.3%;食物、粮食有防鼠设备者637例,占23.9%;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者人数最多,有1129例,占41.9%;发病前1月内接触鼠类者539例,占20.0%;6.2009-2017年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82.17%,其它鼠种依次为黑线姬鼠、其他、大林姬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9.99%、7.82%和0.02%。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36.79%,其它鼠种依次为褐家鼠、其他、大林姬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33.02%、15.40%和14.78%。对不同年份的鼠种构成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2009-2017年间居民区和野外的鼠种构成差异有显着性(P<0.05)。7.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的实际值落入了相应的预测值95%可信区间,说明时间序列ARIMA(1,0,0)(0,1,1)12模型能较好预测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结论:1.2007-2017年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主要呈现以春夏季和冬季为发病高峰的双峰型分布。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人群为20-59岁的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疫区分布广泛,九个监测点均有病例发生。3.院内有杂物、草堆食物等、粮食无防鼠设备、房内有鼠/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发病前1月内接触鼠类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家庭环境和相关因素接触史中所占的比例较高。4.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居民区和野外的鼠密度、鼠种构成有显差异着。5.ARIMA(1,0,0)(0,1,1)12模型能较好预测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
陈利伟[6](2019)在《中山市神湾港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中山神湾港地区鼠形动物的种类构成、密度、季节消长、体表携带寄生虫及鼠体感染鼠源性疾病病原体情况,确定神湾港口岸鼠形动物携带病原体的基因类型和变异关系,为防控鼠传疾病的传播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使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进行鉴定,获得该地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DNA条形码信息。方法: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神湾货运码头区及神湾游艇码头区两个监测地点,采用笼夜法捕获鼠形动物,梳刷法采集鼠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及形态鉴定,同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解剖取鼠肺、肝、脾和肾脏组织,提取鼠肺RNA及肝、脾、肾DNA,采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7种病原微生物的携带情况,同时对阳性样品PCR产物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1.神湾港鼠形动物监测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69只,分别隶属于2目2科3属3种,臭鼩鼱58只,占84.05%,为优势种群;平均鼠密度为3.89%,鼠密度季节消长明显(0.70%7.14%),密度高峰期出现在7-8月份及3-4月份。2.鼠形动物体表携带寄生虫情况:鼠形动物体表检出吸虱12只、适存病蚤(Nosopsyllus nicanus)2只、粒形硬蜱(lxodes granulatus)95只、螨151只,其中毒厉螨(Laelaps echidninus)3只、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deliense)148只。鼠形动物染虱率、染蚤率、染蜱率、染螨率分别为2.90%(2/69)、1.45%(1/69)、20.29%(14/69)、4.35%(3/69)。3.鼠形动物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汉坦病毒阳性2份,阳性率为2.90%(2/69),基因分型均为汉城病毒;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阳性3份,阳性率为4.35%(3/69)。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存在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及博氏钩端螺旋体L.borgpetersenii两种基因型;巴尔通体核酸阳性鼠样8份,阳性率为11.59%(8/69),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存在部族(野鼠)巴尔通氏体Bartonella tribocorum及B.sp.两种基因型。检出一只鼠形动物复合感染汉坦病毒、巴尔通体、钩端螺旋体,阳性率为1.45%(1/69)。土拉弗朗西斯菌、鼠疫耶尔森菌、恙虫病东方体、伯氏疏螺旋体核酸检测为阴性。4.DNA条形码鉴定结果: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成功扩增了69只鼠形动物的69条COI基因序列,并成功鉴定出鼠形动物种类。构建NJ进化树,3个鼠种能单独分为一个分支,从而将不同属种的物种区分开来。DNA条形码技术成功扩增鼠体表寄生虫的COI片段,获得相应的DNA条形码序列。结论:1.神湾港口岸地区鼠密度较高,全年鼠密度波动较大,应加强灭鼠工作;2.鼠形动物检出在蜱、螨、蚤、虱类寄生虫,其中鼠体染蜱现象普遍,应当加强防控相关传染病的传播;3.神湾港口岸鼠形动物中存在汉坦病毒、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巴尔通体感染,其基因型对人类具有致病性,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疾病的人群流行情况需做深入的调查研究;4.对鼠形动物COI基因进行序列比对、遗传距离分析及序列聚类分析能准确快速进行分类和鉴定,DNA条形码技术能够纠正现场形态鉴定的偏差。该方法亦能应用到鼠形动物携带体表寄生虫的鉴定当中。
阿力古恩[7](2013)在《阿拉善荒漠梭梭林大沙鼠防治与危害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9-2011年在阿拉善荒漠区吉兰泰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中分别选用C-型肉毒素+胡萝卜、C-型肉毒素+小麦2种不同毒饵,采用毒饵盒、毒饵裸投2种不同投饵方法,分别于春季和秋季进行不同毒饵在不同季节,用不同投饵方法的害鼠灭效比较试验,同时调查大沙鼠(Rhombimys opimus)数量动态,并测定了梭梭林地上生物量动态,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大沙鼠数量动态与梭梭林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依据春季和秋季的大沙鼠危害情况,划分大沙鼠危害等级,并采用“3S”技术对害鼠危害等级和梭梭林分布图(1:2200000)进行了叠加处理,初步得出鼠害危害区域分布图。结果表明:(1)大沙鼠的防治适期为春季,最佳投饵方法是,C-型肉毒素+毒饵盒+胡萝卜。C-型肉毒素+毒饵盒+胡萝卜方法灭鼠效果最佳,成本最低;其次是C-型肉毒素+裸投+小麦的方法。C-型肉毒素+毒饵盒+胡萝卜的方法灭鼠适宜在鼠密度大、鼠害严重的重灾区进行小面积防治,会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C-型肉毒素+裸投+小麦方法灭鼠可以用于野外大规模的灭鼠活动。(2)3个年度中,大沙鼠种群密度秋季均高于春季,梭梭林地上生物量秋季均高于春季。春季大沙鼠数量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显着负相关(r=-0.84,P<0.01),与梭梭盖度呈显着负相关(r=-0.80,P<0.01),与梭梭高度程度呈显着正相关(r=0.78,P<0.01)。秋季大沙鼠数量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显着负相关(r=-0.89,P<0.01)。(3)阿拉善盟左旗的梭梭林面积18.24万hm2。2009-2010年2个年度中,该地区梭梭林大沙鼠危害等级为1-4级,危害区域主要集中于其北部和中部。秋季大沙鼠危害普遍严重。
刘安平,彭良斌,运珞珈,罗枝笋,胡继云,刘文东,樊莉蕊,张琦,张刚,陈广杰,吴瑞肖,白尧,张旭,吴传松,余小垓[8](2010)在《三峡工程及水位变化对坝区鼠密度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三峡大坝水位变化对当地鼠类生存的影响,为鼠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三峡坝区,选择位于坝区上下游的银杏沱村、龙潭坪村、石板村、沙坪村为调查点,采用Elton夹夜法,每次连续捕鼠2 d。收集鼠夹,计算鼠密度并鉴定鼠种,比较室内外鼠种、鼠密度及水库156 m蓄水前后鼠密度变化,分析蓄水及清库对坝区鼠密度的影响。结果共捕鼠678只,其中室内517只,室外161。室内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共捕获189只,占36.49%(189/517);室外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共捕获91只,占56.88%(91/161);室内外鼠种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00,P<0.01)。共布有效夹8036夹次,平均鼠密度为8.44%(678/8036),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4.44%(517/3581),室外鼠密度为3.61%(161/4455),室内外鼠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04,P<0.01)。大坝蓄水至156 m后鼠密度(10%,513/5132)明显高于蓄水前(5.68%,165/2904),蓄水前后鼠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8,P<0.01)。坝区上游鼠密度随蓄水的升高变化明显,在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鼠密度形成一个高位平台,依次为12.25%(80/653)、13.16%(90/684)、12.95%(90/695),到下一次清库后有所下降(8.38%,28/334)。结论三峡大坝工程及水库蓄水后的水位变化改变了鼠类的生存环境,致当地的鼠密度发生了改变,今后应加强对坝区鼠类的监测,防止鼠传播疾病的局部爆发或流行。
田俊华,刘国雄,吴太平,包继永,周良才,宋详龙[9](2009)在《测试居民区住宅外鼠密度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塑料地板胶制鼠迹板测试居民区住宅外鼠密度可行性。方法在居民区住宅外分3种生境进行试验,次日观察鼠迹板阳性率、损坏率和丢失率。结果普通地面平均损坏率为49.1%,楼梯、外长廊为16.3%,楼顶、露台损坏率为10.0%。经秩和检验,普通地面与另外2种生境之间的鼠迹板损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5.72和6.37,P<0.001),而楼梯、外长廊与楼顶、露台之间比较鼠迹板损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0.97,P>0.05)。结论鼠迹板适合监测鼠情,测试居民区外环境鼠密度有待研究。
陈渠玲[10](2008)在《辣椒素鼠类驱避剂的研制及其在农村储粮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在对湖南农村鼠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天然植物辣椒提取物辣椒素作为有效成分的绿色、环保鼠类驱避剂的研制与应用研究,重点开展了辣椒素的使用浓度、最适溶剂,在编织袋和PVC袋储粮防鼠应用方式比较等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湖南农村鼠害调查通过对望城县农村500户居民为期一年的鼠害调查表明:我省农村鼠密度高,对储粮危害严重,但尚无很好的防治措施。危害我省农村储粮的主要鼠类有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其中小家鼠为优势种。一般每年11月和4月为农村鼠害发生高峰,7月为低谷。三种鼠密度调查方法中,鼠迹法和粉迹法差异不显着(p>0.05),笼夜法与另两种方法差异显着(p<0.05)。2、辣椒素鼠类驱避剂有效成分浓度筛选以0.1%、0.2%和0.4%为梯度浓度,以小白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为驱避对象,开展了辣椒素使用浓度筛选研究,并结合嗅觉可接受性评价结果和产品应用成本,初步选定辣椒素的使用浓度为0.2%。3、辣椒素鼠类驱避剂无公害溶剂筛选经过对溶剂安全性、可接受性、使用成本以及辣椒素在溶剂中溶解度、稳定性的考察,确定乙酸乙酯作为辣椒素鼠类驱避剂的溶剂。4、辣椒素鼠类驱避剂应用于PVC袋储粮防鼠研究通过从使用成本、可接受性、防鼠效果三个方面对PVC袋仓上使用辣椒素鼠类驱避剂的三种常用方法:直接添加、喷雾法和涂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方式都能明显提高PVC袋仓的防鼠性能,其中以直接添加法最佳。5、辣椒素鼠类驱避剂应用于编织袋储粮防鼠研究通过从使用成本、可接受性、防鼠效果三个方面对编织袋使用辣椒素鼠类驱避剂的三种常用方法:浸泡法、喷雾法和涂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方式都能明显提高编织袋的防鼠性能,其中以涂抹法为最优。
二、3种常用方法调查鼠密度结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种常用方法调查鼠密度结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CR-RFLP技术的常见家栖鼠鼠种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河北省HFRS宿主动物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黄胸鼠分布、种群进化、迁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天津市城区鼠类组成及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域概况 |
1.2 调查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鼠类种类组成 |
2.2 鼠类分布 |
2.3 鼠类多样性 |
3 讨论 |
4 结论 |
(3)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以山东省邹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绩效评价 |
2.1.1 绩效与绩效评价 |
2.1.2 政策绩效评价 |
2.2 相关理论 |
2.2.1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2 公众参与理论 |
2.2.3 治理理论 |
第3章 我国国家卫生城市评价体系基本情况 |
3.1 我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背景 |
3.1.1 创建背景 |
3.1.2 创建过程 |
3.1.3 取得的成绩 |
3.2 现有评价体系 |
3.2.1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
3.2.2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修订的特点 |
3.2.3 山东省卫生城市标准实施细则 |
3.3 我国国家卫生城市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指标设置过于宏观 |
3.3.2 指标没有突出地域性 |
3.3.3 主观评价占比较大 |
3.3.4 社会公众参与度低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
4.1 优化思路 |
4.2 国家卫生城市创卫专家咨询 |
4.2.1 咨询专家的确定 |
4.2.2 咨询流程 |
4.2.3 统计方法 |
4.3 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2 指标的选取 |
4.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后的实证评价:以山东省邹平市为例 |
5.1 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
5.1.1 评价的目的 |
5.1.2 评价的原则 |
5.1.3 评价方法的确定 |
5.2 邹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状 |
5.2.1 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和健康教育方面 |
5.2.2 市容环境卫生方面 |
5.2.3 环境保护、公共场所与生活饮用水方面 |
5.2.4 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制方面 |
5.2.5 社区和单位、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方面 |
5.3 评价的开展 |
5.3.1 建立创卫评价表 |
5.3.2 确定评语等级集和分值集 |
5.3.3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 |
附录一 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咨询表 |
附录二 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评语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安徽省阜阳市秋冬型恙虫病病原体基因型及流行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 |
1.3 国内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 |
1.4 时间序列分析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3.1 病例发现与报告 |
2.3.2 个案调查 |
2.3.3 宿主动物监测 |
2.3.4 时间序列分析 |
2.4 分析指标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总体流行情况的描述 |
3.2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间分布特征 |
3.2.1 时间分布 |
3.2.2 地区分布 |
3.2.3 人群分布 |
3.3 吉林省2013-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个案调查情况 |
3.3.1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临床特点 |
3.3.2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实验室检查 |
3.3.3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既往史及家庭环境 |
3.3.4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相关因素接触史 |
3.4 吉林省2009-2017 年各地区的宿主动物监测情况 |
3.4.1 鼠密度 |
3.4.2 鼠种构成 |
3.4.3 宿主动物感染情况 |
3.4.4 鼠带病毒指数 |
3.5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的时间序列分析 |
3.5.1 模型的识别 |
3.5.2 模型中参数的估计和模型的检验 |
3.5.3 预测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总体流行情况的描述 |
4.2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间分布特征 |
4.3 吉林省2013-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个案调查情况 |
4.4 吉林省2009-2017 年各地区的宿主动物监测情况 |
4.5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的时间序列分析 |
4.6 对策与建议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中山市神湾港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鼠形动物及鼠传疾病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章 中山市神湾港区鼠形动物监测分析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监测时间 |
2.2.2 监测地点 |
2.2.3 材料 |
2.2.4 监测方法 |
2.2.5 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虫标本制作与形态鉴定 |
2.2.6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3.1 神湾港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 |
2.3.2 神湾港鼠形动物的分布 |
2.3.3 鼠密度及季节消长 |
2.3.4 鼠形动物体表携带寄生虫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山市神湾港鼠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调查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仪器与试剂 |
3.2.3 核酸的提取 |
3.2.4 病原微生物检测 |
3.2.5 阳性结果的进一步确认 |
3.2.6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3.3 结果 |
3.3.1 鼠形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样品与分组 |
4.2.2 仪器与试剂 |
4.2.3 鼠形动物的DNA条形码鉴定 |
4.2.4 体表寄生虫的DNA条形码鉴定 |
4.3 结果 |
4.3.1 鼠形动物DNA条形码鉴定结果 |
4.3.2 体表寄生虫DNA条形码鉴定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7)阿拉善荒漠梭梭林大沙鼠防治与危害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鼠害监测的概述和意义 |
1.1.1 鼠害监测的意义 |
1.1.2 森林鼠害动态监测技术系统 |
1.1.3 “3S”技术监测鼠害研究现状 |
1.1.4 “3S”技术监测森林鼠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1.1.5 本研究的意义 |
1.2 阿拉善荒漠区主要害鼠—大沙鼠 |
1.2.1 大沙鼠的形态描述、分类及地理分布 |
1.2.2 大沙鼠的研究现状 |
1.2.3 大沙鼠的栖息地、行为及食性 |
1.2.4 大沙鼠的繁殖与数量、流行病危害及防治试验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害鼠的调查方法 |
2.2.2 大沙鼠防治试验方法 |
2.2.3 植被调查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鼠情分析 |
3.1.1 鼠类组成及数量调查 |
3.1.2 大沙鼠鼠密度调查结果 |
3.2 大沙鼠防治试验结果 |
3.2.1 饵料的筛选 |
3.2.2 对大沙鼠的防治效果 |
3.2.2.1 不同季节的防治效果 |
3.2.2.2 不同投毒方法和毒饵防治效果 |
3.2.3 防治害鼠的成本分析 |
3.2.4 小结 |
3.3 大沙鼠种群密度与植物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
3.4 阿拉善左旗梭梭林分布及大沙鼠危害等级 |
3.4.1 大沙鼠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 |
3.4.2 阿拉善左旗梭梭林分布 |
3.4.3 阿左旗梭梭林大沙鼠危害等级 |
3.4.4 小结 |
4 讨论 |
4.1 啮齿动物种类组成及荒漠区鼠害引发原因 |
4.2 不同季节、不同饵料和投饵方法防治试验灭鼠效果 |
4.3 大沙鼠数量动态与梭梭林区植物地上生物量相关性 |
4.4 阿拉善左旗梭梭林分布及大沙鼠危害等级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测试居民区住宅外鼠密度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鼠迹板 |
1.1.2 其他 |
1.2 方法 |
1.3 统计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3种生境鼠迹板损坏率 (D) [10]。 |
2 结果 |
2.1 粉迹损坏情况 |
2.2 鼠迹板阳性率 |
3 讨论 |
(10)辣椒素鼠类驱避剂的研制及其在农村储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辣椒素及其研究进展 |
1.1 辣椒素的化学结构 |
1.2 辣椒素的物理性质 |
1.3 辣椒素稳定性 |
1.4 辣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
1.4.1 医药领域 |
1.4.2 有害生物防治领域 |
1.4.3 食品添加剂领域 |
1.4.4 涂料领域 |
1.4.5 其他领域 |
2 农村储粮害鼠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
2.1 危害我国农村储粮的主要害鼠 |
2.2 农村储粮害鼠的主要危害 |
2.2.1 对农村储粮的危害 |
2.2.2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
2.2.3 其他方面的危害 |
2.3 农村储粮害鼠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
2.3.1 装具防鼠 |
2.3.2 物理防治 |
2.3.3 化学防治 |
2.3.4 生物防治 |
2.4 统一灭鼠 |
3 辣椒素防治鼠类研究进展 |
3.1 辣椒素防鼠机理研究 |
3.2 辣椒素防治鼠类应用研究 |
3.2.1 应用于电缆防鼠 |
3.2.2 应用于光缆防鼠 |
3.2.3 应用于塑料防鼠 |
3.2.4 应用于储粮防鼠 |
3.2.5 防鼠罩布 |
3.2.6 杀鼠剂 |
3.3 辣椒素驱避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
4 本研究的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4.1 立题意义 |
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望城农村储粮鼠类危害状况调查 |
1 自然概况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点的选取 |
2.2 鼠密度调查 |
2.2.1 粉迹法 |
2.2.2 笼夜法 |
2.2.3 鼠迹法(直观法) |
2.3 鼠种类 |
2.4 鼠性别 |
2.5 鼠害损失和防鼠措施调查 |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1 望城县农村鼠种调查 |
3.2 望城县农村室内鼠类种群分布 |
3.3 望城县农村储粮鼠类性别比 |
3.4 鼠密度 |
3.4.1 笼夜法 |
3.4.2 粉迹法 |
3.4.3 鼠迹法 |
3.4.4 三种方法的比较 |
3.5 鼠害损失 |
3.6 目前农户鼠害防治措施 |
4 结论 |
第三章 辣椒素鼠类驱避剂有效成分浓度的筛选研究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辣椒素-乙醇溶液制备 |
1.2.2 室内防鼠试验方法 |
1.2.3 室内防鼠评价方法 |
1.2.4 可接受性评价试验 |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2.1 不同浓度辣椒素对小白鼠的室内防效试验 |
2.2 不同浓度辣椒素对小家鼠的室内防效试验 |
2.3 不同浓度辣椒素对褐家鼠的室内防效试验 |
2.4 不同浓度辣椒素对黄胸鼠的室内防效试验 |
2.5 嗅觉可接受性评价试验 |
2.6 实仓防鼠效果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辣椒素鼠类驱避剂溶剂的筛选 |
1 溶剂初选 |
1.1 绿色、环保否决指标 |
1.2 溶解性否决指标 |
2 对初选溶剂的定量考察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主要试剂 |
2.1.2 试验主要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辣椒素在溶剂中稳定性 |
2.2.2 可接受性评价 |
2.2.3 使用成本评价 |
2.2.4 综合评价 |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2.3.1 辣椒素在不同溶剂中稳定性 |
2.3.2 辣椒素在不同溶剂中可接受性 |
2.3.3 不同溶剂的使用成本 |
2.3.4 不同溶剂的综合评价 |
3 结论 |
第五章 PVC涂膜塑革气密储粮同应用辣椒素鼠类驱避剂防鼠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PVC袋仓的防鼠处理方式 |
1.2.2 室内防鼠试验 |
1.2.3 可接受性评价 |
1.2.4 老化试验 |
1.2.5 实仓防鼠试验 |
1.2.6 衰减试验 |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2.1 PVC涂膜塑革气密储粮囤的仓体结构 |
2.2 室内防鼠试验 |
2.3 可接受性评价 |
2.4 老化试验 |
2.5 实仓防鼠试验 |
2.6 衰减试验 |
2.7 成本分析 |
2.7.1 直接添加处理 |
2.7.2 喷雾处理 |
2.7.3 涂抹处理 |
3 结论 |
第六章 辣椒素鼠类驱避剂应用于编织袋储粮防鼠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编织袋的防鼠处理方式 |
1.2.2 室内防鼠试验 |
1.2.3 室内防鼠评价方法 |
1.2.4 老化试验 |
1.2.5 实仓防鼠试验 |
1.2.6 衰减试验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室内防鼠试验效果 |
2.2 老化试验 |
2.3 可接受性评价 |
2.4 衰减试验 |
2.5 实仓防鼠效果 |
2.6 成本分析 |
2.6.1 浸泡处理 |
2.6.2 喷雾处理 |
2.6.3 涂抹处理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七章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创新点 |
3 今后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
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4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附录 |
四、3种常用方法调查鼠密度结果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CR-RFLP技术的常见家栖鼠鼠种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河北省HFRS宿主动物监测[D]. 严慧.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天津市城区鼠类组成及多样性[J]. 覃雪波. 自然博物, 2020(00)
- [3]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以山东省邹平市为例[D]. 门丹丹.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4]安徽省阜阳市秋冬型恙虫病病原体基因型及流行危险因素研究[D]. 刘晓宁.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5]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序列分析[D]. 杨肖迪. 吉林大学, 2019(10)
- [6]中山市神湾港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D]. 陈利伟.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7]阿拉善荒漠梭梭林大沙鼠防治与危害状况研究[D]. 阿力古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S1)
- [8]三峡工程及水位变化对坝区鼠密度的影响[J]. 刘安平,彭良斌,运珞珈,罗枝笋,胡继云,刘文东,樊莉蕊,张琦,张刚,陈广杰,吴瑞肖,白尧,张旭,吴传松,余小垓.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0(06)
- [9]测试居民区住宅外鼠密度的可行性研究[J]. 田俊华,刘国雄,吴太平,包继永,周良才,宋详龙.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05)
- [10]辣椒素鼠类驱避剂的研制及其在农村储粮中的应用[D]. 陈渠玲. 湖南农业大学,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