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活动过程与人化自然的创造

论科学活动过程与人化自然的创造

论文摘要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创造人工自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非常态”的天然自然转为“常态”的人化自然。自然辩证法是通过对自然界的辩证运动的认识,体现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自然辩证法不仅是对天然自然的认识,也是对自然界发展的总体性认识,是包括人化自然在内的辩证运动。自然辩证法不仅是科学观,技术观,更是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界的总体认识,由天然自然出发建立全面的自然观,所以科学必须包括在自然辩证法内。目前,我国对科学的本质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科学的概念有待宇统一。本文从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关系出发,探索科学的本质,对丰富自然界的辩证运动的认识、对人工自然论的发展特别是自然辩证法教程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建立起统一的人工自然过程论。本文从人工自然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索的方法,达到对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检验。科学探索主要运用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天然自然进行探索,从而转化为人化自然,为人类的发展所用。同时,本文对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开展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科学本质的探析,指出了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规律性问题,科学方法本质的认识,对学生、教师及广大研究者在研究问题上具有开阔视野、不断创新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论文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人化自然的探析
  • 1.2.2 人化自然的特点
  • 1.2.3 科学的本质与功能
  • 1.3 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创新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人化自然探析
  • 2.1 人化自然的内涵
  • 2.2 人化自然概念的理解
  • 2.3 人化自然特点
  • 2.3.1 二重性
  • 2.3.2 规律客观性
  • 2.3.3 认识主观性
  • 第3章 人化自然视域下的科学本质探析
  • 3.1 科学本质的多元化理解
  • 3.1.1 科学“知识说”
  • 3.1.2 科学“活动说”
  • 3.1.3 科学“范式说”
  • 3.2 人化自然视域下的科学本质探析
  • 3.2.1 科学对天然自然的探索
  • 3.2.2 科学与人化自然创造
  • 3.3 人化自然视域下的科学活动过程
  • 3.3.1 科学探索
  • 3.3.2 科学发现
  • 3.3.3 科学检验
  • 3.3.4 科学转化
  • 第4章 科学对天然自然的探索与形成人化自然事实的提供
  • 4.1 科学探索内涵及原则
  • 4.1.1 科学探索内涵
  • 4.1.2 科学探索原则
  • 4.1.3 科学探索与人化自然事实的提供
  • 4.2 科学探索的过程
  • 4.2.1 科学问题
  • 4.2.2 科学观察
  • 4.2.3 科学实验
  • 4.3 观察方法对天然自然的探索
  • 4.3.1 观察方法的特点及类型
  • 4.3.2 观察方法对天然自然的探索特点
  • 4.4 实验方法对天然自然的探索
  • 4.4.1 实验方法的实质及类型
  • 4.4.2 实验方法对天然自然的探索特点
  • 第5章 科学抽象对天然自然的理性具体与人化自然基础的形成
  • 5.1 科学抽象内涵与实质
  • 5.1.1 科学抽象内涵
  • 5.1.2 科学抽象实质
  • 5.2 科学抽象对天然自然理想具体与人化自然基础的形成
  • 5.2.1 理性具体的内涵
  • 5.2.2 科学抽象与天然自然理想具体的形成
  • 5.2.3 科学抽象与人化自然基础的形成
  • 第6章 科学假说形成过程与人化自然的设计
  • 6.1 科学假说的内涵与类型
  • 6.1.1 科学假说的内涵
  • 6.1.2 科学假说的类型
  • 6.2 科学假说形成与人化自然设计
  • 6.2.1 科学假说的试错特点与人化自然的设计
  • 6.2.2 科学假说的检验与人化自然设计的改进
  • 第7章 科学理论形成过程与人化自然的确立
  • 7.1 科学理论的内涵
  • 7.2 科学理论的建立与人化自然的确立
  • 7.2.1 科学理论的全面系统性与人化自然的确立
  • 7.2.2 科学理论的逻辑完备性与人化自然的确立
  • 7.2.3 科学理论的历史继承性与人化自然的确立
  • 7.3 科学理论的体系结构构成与人化自然的确立
  • 7.3.1 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结构与人化自然的确立
  • 7.3.2 公理化形式与人化自然的确立
  • 7.4 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与人化自然的确立
  • 第8章 结论
  • 8.1 结论
  • 8.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巧用“天然自然角”[J]. 吉林教育 2009(29)
    • [2].浅析现代人工生物自然的特征及其与天然自然和谐的条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02)
    • [3].试论人工自然的本质和创造及其规律[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4].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概念的多维综合的全息性认识[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04)
    • [5].马克思人工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J]. 社科纵横 2012(06)
    • [6].人工自然是认识天然自然的帷幕还是窗户?——对实验室中人工自然的哲学辨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04)
    • [7].浅论四大自然[J]. 科技视界 2011(12)
    • [8].元哲学视角下“人工自然哲学”探究[J]. 江海学刊 2015(03)
    • [9].虚拟技术的人学审视[J]. 求索 2010(10)
    • [10].人工自然及其与科学技术的互动[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11)
    • [11].人工自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J]. 学海 2009(01)
    • [12].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5)
    • [13].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璧合: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特质[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01)
    • [14].试论陶渊明的自然养生哲学[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04)
    • [15].论马克思的“自然”优先地位[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6].论马克思自然观及“五元论”的本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05)
    • [17].论农业经济中的自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1(03)
    • [18].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及实现路径[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9].生态文明的实质及建设中的几个关系分析[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12)
    • [20].当代中国工业设计中涵盖的三种关系[J]. 艺术百家 2011(03)
    • [21].对于人工自然的哲学思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9)
    • [22].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J]. 经营与管理 2015(02)
    • [23].人工自然与灾变中的技术风险——以地震灾害为例[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06)
    • [24].论幼儿园“绿色教育”[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12)
    • [25].人化自然的哲学涵义探析[J]. 学习月刊 2016(10)
    • [26].试论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双重内涵[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2)
    • [27].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J]. 心脏杂志 2010(01)
    • [28].新论孟子的环境意识与当代环保[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05)
    • [29].从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的观点谈设计艺术创作中所应遵循的规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8(11)
    • [30].论技术与自然规律[J]. 科学学研究 2008(04)

    标签:;  ;  ;  

    论科学活动过程与人化自然的创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