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型离心泵论文-杨斌,邓玉轩,何娜

螺旋型离心泵论文-杨斌,邓玉轩,何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螺旋型离心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螺旋离心泵,回流涡空化,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螺旋型离心泵论文文献综述

杨斌,邓玉轩,何娜[1](2019)在《螺旋离心泵内回流涡空化的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水力机械内部的回流涡空化流动进行深入研究,应用CFD软件对一台螺旋离心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发现在一定工况下,螺旋离心泵叶轮进口处发生了回流涡空化,回流涡空化所形成的回流涡空化云会随叶轮的转动而转动,且回流涡空化云在转动时,回流涡空化云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9期)

袁丹青,杨润宇,蒋新禹,丛小青,王玉帛[2](2019)在《单叶片螺旋离心泵水力平衡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螺旋离心泵水力平衡性能的优化效果,以一台单叶片螺旋离心泵为例,采用3种切割出口边形式,通过CFX15.0对泵流场进行非定常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切割形式下径向力和扬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利用SAMCEF研究了转子的临界转速及振型,并分析了在径向力激励下转子系统的瞬态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切割形式下,作用于叶轮的径向力均呈周期性变化,周期与叶轮旋转的周期相同;径向力恒定值的大小随切割角度的增大而降低,扬程亦随切割角度的增大而降低;设计转速下,转子系统不会出现共振情况,振幅随切割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切割角度为30°时振动最小,且扬程达到要求。(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温周[3](2019)在《离心泵仿生螺旋线型水力模型的设计及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心泵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叶片机械,国内离心泵存在工作效率低、使用寿命短、能量损失大等问题。由于叶轮水力模型的设计一直依赖于传统理论的经验公式和设计人员的经验,因此,采用传统方法提高水泵效率的上升空间受到限制。针对上述研究现状,本文突破水泵传统设计理论,受自然界中水流漩涡、龙卷风等呈现的近似阿基米德螺线流动方式的启发,提取该流动过程中产生区、惯性区等具有高效旋转特性的线型,提出了高效水泵叶片水力模型的设计新线型及叶片设计新方法,不仅打破了传统水泵水力模型依赖传统设计理论及设计人员经验的局限性,同时也为叶轮整体设计上寻找到了新的突破。为检验该线型水力模型及其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以QS50-26离心泵为载体,借助叁维软件So lid Wo r k s中放样曲面的操作方式,实现了阿基米德螺线到曲面叶片域的转化,以叶片包角、进口角为限定条件对叶片域进行旋转切割来获取叶片,添加上下盖板构成完整的叶轮。并分别选用不锈钢、尼龙和PLA(聚乳酸)叁种材料建立叁种选材方案,对叶轮模型进行3D打印,对比叁种不同材质叶轮的打印精度、成本和时间,建立目标函数,最终确定以尼龙为打印材料,并以此进行了8组不同包角、进口角叶轮的打印。利用水泵测试平台对8组叶轮进行测试,叶轮最高效率为72.1%,高于原叶轮70%的设计效率,表明新方法具有可行性;同时初级设计者设计的叶轮效率为68%,低于新叶轮效率,说明在同样无经验的情况下,新方法设计适用性更强,易于学习和推广,对于泵业人才的培养更为有利。为进一步完善叶片线型设计和参数优化,借助fluent软件对8组叶轮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新叶轮与原始叶轮速度场和压力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QS5026叶轮在包角98.6°、进口角13°组合下效率最高;叶片包角及进口角对于水泵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叶片包角存在最优值,过大包角会降低离心泵的扬程、流量和效率;适当增加进口角会减小水力损失,提高离心泵效率。这为以后叶片线型设计提供了参考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建忠[4](2019)在《离心泵用螺旋密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级离心泵结构复杂、转速较大、介质压力高且通常含有砂粒等杂质,如果密封件选用普通密封,不但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安装检修不便,必须不定期更换。采用螺旋密封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螺旋密封在控制泄漏方面的能力强于普通密封。但由于螺旋密封在多级离心泵中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关于螺旋密封的最佳参数也是众说纷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做了如下研究:首先,本文以一台多级离心泵叶轮前口环间隙处的螺旋密封为研究对象,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不变而仅改变某一参数的条件下,借助Fluent软件对不同参数下的螺旋密封内部流动进行定常数值模拟,以摩擦因数为评价螺旋密封泄漏特性的指标,研究参数对螺旋密封性能和流场分布的影响。结论如下:螺旋密封的摩擦因数随轴向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且逐渐趋于收敛,即螺旋密封的密封性能随着轴向雷诺数的增大而变差。不同轴向雷诺数下,随着密封直径、密封长度、转速和介质动力粘度的增加,螺旋密封的摩擦因数增大,密封性能变好,密封两端的压差增大。不同轴向雷诺数下,螺旋角、相对槽宽和相对槽深均存在最优值,最优螺旋角为21.05°,最优相对槽宽为0.5,最优相对槽深为3,在最优值下螺旋密封的摩擦因数取得最大值,此时密封性能最佳,密封两端流体的压差最大。其次,对带有环形密封、圆周槽道密封和螺旋密封叁种口环间隙结构的离心泵内部流动进行定常数值模拟,研究口环间隙结构对离心泵性能及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结论如下:离心泵在分别采用环形密封、圆周槽道密封和螺旋密封叁种口环间隙结构时,口环泄漏量呈减小趋势,容积效率、扬程、总效率、轴向力和径向力呈增大趋势。在额定工况,相比于采用环形密封,采用圆周槽道密封和螺旋密封时,离心泵的口环泄漏量分别减小21.65%和25.13%,容积效率增大1.02%和1.18%,扬程增大2.29%和3.25%,总效率增大3.87%和5.32%,轴向力和径向力有较大幅度增长。离心泵前泵腔内的压差递增,速度梯度递减,前泵腔内涡的数量减小,尺度增大,越靠近压出室,涡的形态越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6)

王俊华,白茂宁,盛建萍[5](2019)在《双向流固耦合对螺旋离心泵内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向流固耦合与非流固耦合计算对螺旋离心泵内外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流固耦合作用对泵内部流场的影响。流场计算基于Reynolds时均化N-S方程和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多重坐标系法,结构响应基于弹性体结构动力学方程。两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流固耦合计算的外特性更接近清水试验值,流固耦合作用对喉部及扩散段影响显着,在扩散段降速增压作用下,流固耦合作用对出口截面影响减弱,蜗壳水力设计时应适当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本文来源于《通用机械》期刊2019年03期)

袁丹青,王航,丛小青,季明,张楠[6](2018)在《径向力对螺旋离心泵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流体激励力对螺旋离心泵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以一台单叶片螺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利用CFX 14.5对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非定常计算,得到了不同流量工况下叶轮所受的径向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建立了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转子的临界转速和振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以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径向力作为外部激励时,转子系统的瞬态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流量工况下,叶轮的径向力均呈周期性变化,周期和叶轮旋转的周期相同;径向力可以分解为恒定量和脉动量,随着频率的增加,脉动峰值逐渐减小;在设计转速下,转子系统不会发生共振;当考虑径向力的作用时,叶轮上监测点处的径向位移呈现复杂的周期性变化,径向力的频率成分会在振动过程中体现出来.(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航[7](2018)在《螺旋离心泵水力平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离心泵是一种结构特殊并且较为新颖的泵,其独特的螺旋离心式叶轮可以充分发挥螺旋泵和离心泵的优势。作为污水泵使用时,螺旋离心泵的效率高于旋流式杂质泵和离心式杂质泵。除此之外,螺旋离心泵的无堵塞性、无损性以及吸入性能均优于一般离心泵。但是单叶片螺旋离心式叶轮由于结构不对称,存在较大的偏心,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同时叶轮所受的径向力也较大,使得转子系统的振动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螺旋离心泵的水力平衡问题,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螺旋离心泵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结合具体的设计参数,应用方格网保角变换法对螺旋离心泵叶轮进行了水力设计,利用Pro/E5.0对螺线离心泵进行叁维建模,并对叶片进行了高斯曲率检测,发现在叶轮进口处轮毂侧叶片高斯曲率变化较快,此处叶片光滑程度较低。(2)利用CFX15.0对螺旋离心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稳态和瞬态数值模拟,对稳态计算时径向截面、轴截面和叶轮表面上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叶轮进口处存在脱流现象,在叶轮流道较大范围内存在漩涡,蜗壳中存在明显的二次流动,这不利于蜗壳内流体的能量转换,影响了泵效率的提高。随着叶片包角的增大以及叶轮半径的增大,叶轮表面的压力逐渐增大,叶片工作面根部存在低压区。由于叶轮结构和叶轮表面的压力分布都不对称,这使得叶轮所受的径向力较大。(3)介绍了常用的径向力计算方法,对瞬态计算时叶轮所受的径向力分布以及蜗壳内部的压力脉动进行了分析,发现叶轮上的径向力在不同流量工况下均呈周期性变化,周期和叶轮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相同。在设计流量工况下叶轮所受径向力的最大值相对较小,偏离设计流量工况越远,最大径向力的数值也越大,小流量工况下和大流量工况下径向力最大值出现的方位相反。径向力由恒定量和脉动量组成,随着频率的增加,脉动峰值逐渐减小。压力脉动的主频为轴频,压力脉动的峰值出现在主频及其倍频处,并且主要为低频脉动。(4)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专业转子动力学分析软件SAMCEF Rotor对螺旋离心泵的临界转速和模态振型以及瞬态响应进行计算分析,发现随着阶次的增加,转子系统的涡动频率也逐渐变大,转子属于刚性转子,在设计条件下不会发生共振,并且转子系统的前四阶模态振型均表现为弯曲变形。当考虑径向力对转子系统瞬态响应的影响时,转子的振动过程中会体现出径向力的频率成分。(5)分析了不同的叶片出口边切割形式下转子系统的振动情况和叶轮配重对螺旋离心泵水力平衡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叶片出口边切割角度的增大,叶轮所受的径向力逐渐减小,同时振动位移也逐渐减小,切割角度存在最优值。转子系统的不平衡类型为动不平衡,采用双面平衡法对叶轮进行平衡后,发现在“干态”和“湿态”下,转子系统的振动情况均得到改善,水力平衡性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01)

申正精,楚武利,董玮[8](2018)在《颗粒参数对螺旋离心泵流场及过流部件磨损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颗粒参数与螺旋离心泵过流部件表面磨损特性的影响,该文结合数值计算与试验方法,分别引入Mclaury和OKA 2种磨损预测模型对螺旋离心泵内固液两相流场进行求解,并将2种模型中所包含的关联因子函数进行了推导和分析,建立了颗粒参数与过流部件表面磨损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模型准确性较好,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叶片工作面的磨损主要集中在叶片头部和螺旋段轮缘附近,叶片背面磨损主要发生在叶轮离心段,蜗壳内壁主要磨损区域为隔舌和靠近出口断面附近;颗粒粒径在0.05~0.16 mm范围内,粒径的增加促进磨损,而当粒径大于0.16 mm后,磨损增长放缓;颗粒体积分数在3%~6%范围内,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加剧磨损,而从6%增加到7%时,隔舌处磨损持续增加,在周向角度为101°~326°的截面范围内,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会抑制蜗壳内壁磨损;颗粒速度与磨损呈正相关,且对磨损的影响较大,不同速度下蜗壳内壁各部位的磨损率变化趋势相近。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固液两相流泵水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的优化方向,该文为提高两相流泵抗磨损性能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秦武,陈芳芳,罗瑞祥,李志鹏[9](2017)在《对称半螺旋形吸水室对多级离心泵汽蚀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环形吸水室的节段式多级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采用对称分布的半螺旋结构对环形吸水室进行水力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多级离心泵进行数值计算和流场分析,最后进行汽蚀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环形吸水室的流场结构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增大了首级叶轮叶片入口边的压强,提高了泵的抗汽蚀性能。经汽蚀试验验证,泵的汽蚀性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7年12期)

晁征[10](2017)在《一种离心泵与螺旋泵的串联运行工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了离心泵和螺旋泵串联系统中不同泵运行时,系统的运行工况,分析离心泵和螺旋泵在组合系统中工作时的特性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7年20期)

螺旋型离心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螺旋离心泵水力平衡性能的优化效果,以一台单叶片螺旋离心泵为例,采用3种切割出口边形式,通过CFX15.0对泵流场进行非定常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切割形式下径向力和扬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利用SAMCEF研究了转子的临界转速及振型,并分析了在径向力激励下转子系统的瞬态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切割形式下,作用于叶轮的径向力均呈周期性变化,周期与叶轮旋转的周期相同;径向力恒定值的大小随切割角度的增大而降低,扬程亦随切割角度的增大而降低;设计转速下,转子系统不会出现共振情况,振幅随切割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切割角度为30°时振动最小,且扬程达到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螺旋型离心泵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斌,邓玉轩,何娜.螺旋离心泵内回流涡空化的计算与分析[J].流体机械.2019

[2].袁丹青,杨润宇,蒋新禹,丛小青,王玉帛.单叶片螺旋离心泵水力平衡性能优化[J].水电能源科学.2019

[3].温周.离心泵仿生螺旋线型水力模型的设计及参数优化[D].吉林大学.2019

[4].李建忠.离心泵用螺旋密封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5].王俊华,白茂宁,盛建萍.双向流固耦合对螺旋离心泵内外特性的影响[J].通用机械.2019

[6].袁丹青,王航,丛小青,季明,张楠.径向力对螺旋离心泵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王航.螺旋离心泵水力平衡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8

[8].申正精,楚武利,董玮.颗粒参数对螺旋离心泵流场及过流部件磨损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

[9].秦武,陈芳芳,罗瑞祥,李志鹏.对称半螺旋形吸水室对多级离心泵汽蚀性能的影响研究[J].流体机械.2017

[10].晁征.一种离心泵与螺旋泵的串联运行工况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标签:;  ;  ;  ;  

螺旋型离心泵论文-杨斌,邓玉轩,何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