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业转移论文-邓荣荣,李亚芳

国内产业转移论文-邓荣荣,李亚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内产业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部区域,产业转移,碳排放转移,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国内产业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邓荣荣,李亚芳[1](2019)在《中国中部区域承接国内产业转移进程中的碳排放转移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速,经济发达区域相关产业向中部区域链条式、整体式和集群式转移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针对中部区域承接国内产业转移进程中可能引致的碳排放转入问题,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与分析了2002~2017年中部区域承接国内产业转移进程中的碳排放转移规模、净流向与特征,并对区域间产业净转入是否必然引致碳排放净转入进行实证探讨。结果表明:(1)2012年前后中部区域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与由此引致的碳排放转移呈现不同的态势,中部区域产业净流入与由此引致的碳排放净转入在2012年后凸显;(2)中部区域在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上均体现日益明显的承东启西区位作用,除承接来自经济发达区域产业净转出与碳排放净转出外,向西北和西南区域净转出了大量数额产业与碳排放;(3)分区域而言,中部区域对各区域产业净转出(入)规模和流向与由此引致的碳排放净转出(入)流向规模和流向并非一致,产业净转出并非必然引致碳排放净转出,这一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区域间分产业碳排放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有效规避碳排放净转入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养锋[2](2018)在《立足区域优势 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中平原城市群依托其广阔的地域空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完善的产业体系、富集的资源要素优势、雄厚的科技人才储备,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战略纵深和资源储备,也将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新时代进程中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8-02-10)

郭钇杉[3](2017)在《华坚带动国内产业转移解决当地就业》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的发展为中国的很多优势产业走到国外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接受中华工商时报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化中,华坚既受益于当地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优势,又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7-10-13)

李梦[4](2017)在《国内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量的增大,我国目前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危机。为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我国政府把能源问题摆在了战略高度,并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在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就制定了推动我国能源转型的相关措施。在“十叁五”规划中政府又建立了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构想,制定了在此期间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视,而能源的高效利用是能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中西部地区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东部地区的产业不断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然而产业转移一方面给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对当地能源效率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国内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为提升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和探索产业转移新模式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我国2005-2014年的工业能源消费状况和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以及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2005-2014年的工业能源消费呈现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最小,中部次之的态势,但是东部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变化情况与我国产业转移的梯度规律一致,呈现的是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特征,即工业能效较高的省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区域,而工业能源效率较低的区域主要是经济发展落后的中部和西部内陆区域。此外,从区域和分产业的角度对我国的工业能源效率分别进行了空间自相关检验。Moran’s I指数分析表示,我国工业能效的空间分布不是相互独立,而是有着显着的空间相关性。(2)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内产业转移对我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转移不但会对承接地的工业能源效率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其邻近区域工业能源效率的高低。从全国整体来看,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起到了正向影响,而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从东部地区来看,东部地区转出传统产业对其工业能源效率产生了正向的影响,而且还会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等对其周边地区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从中西部地区来看,作为承接地承接转入的产业对其工业能源效率产生了负向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其周边邻近地区的工业能源效率产生负向的影响,即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3)运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业分类方法,并按照国际贸易分类标准,把我国工业部门分成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叁类产业,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的方法,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不同产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资源密集型产业能源效率的提升起到了负向的作用,且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也会对其周边区域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转移对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能源效率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其周边的地区的相应能源效率的提升却有负向的抑制作用。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不仅会对本地区相应能源效率产生负向作用,对于其周边地区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能源效率也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5-01)

丁鑫,宋锋华[5](2016)在《西北五省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实证研究——基于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西北五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境内区外资金(RIT)、泰尔指数组间差距为变量,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定量研究西北五省2000-2014年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研究表明:西北五省通过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显着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当考虑人力资本变量时,发现该区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着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时,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差距存在"U"形关系。(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经济》期刊2016年08期)

胡仪元[6](2016)在《探索西部地区科学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又一新作——《中国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积极推动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优化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产业转移就成为中央写入五年规划纲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更加重视产业转移(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6年02期)

何龙斌[7](2015)在《国家战略视角下的国内产业转移统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但当前我国产业转移存在"产业拦截"、"污染转移"、"自由转移"等乱象,对我国发展战略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应按照国家利益最大化、生态环境友好化、区域发展协调化、生产资源节约化、产业效率最高化等五大原则,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国内产业转移。建议成立国家产业转移管理专职机构,尽快制定国家产业转移布局规划,实行产业转移备案与引导制度,实行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跟踪制度,推行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平台承接产业转移,制定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倾斜政策。(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李宪建[8](2015)在《国内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与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主要包括双向推动、技术溢出、关联带动和观念更新等方面。做好区域产业转移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政府的促进策略、区域的产业导向和区际的合作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内产业转移,还需要处理好产业吸纳与产业保护、产业吸纳与发展新兴产业、产业吸纳与统筹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年03期)

赵川,纪尚伯[9](2015)在《新疆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正负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在对新疆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正负效应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产业转移效应的投入产出模型,并以纺织业、电解铝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为正,生态效应为负,总体评价是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今后,应促进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持续能力,加大南疆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力度,并加强全方位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破除承接产业转移的劳动力瓶颈,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陈景岭[10](2014)在《当前国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制度理论强调空间上的经济过程是由社会系统整体决定的。本研究从各利益相关主体行为的角度,探讨从企业的生产决策、地方政府政策和社会供给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本文运用地区禀赋和产业特征的交互模型,使用2003-2012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促进国家价值链形成的提供政策建议,包括通过提高社会供给能力和打破区域壁垒,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自主生产企业决策,促进中国产业链的空间集聚。(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4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SSR 2014 V6)》期刊2014-12-10)

国内产业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中平原城市群依托其广阔的地域空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完善的产业体系、富集的资源要素优势、雄厚的科技人才储备,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战略纵深和资源储备,也将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新时代进程中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内产业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邓荣荣,李亚芳.中国中部区域承接国内产业转移进程中的碳排放转移测度[J].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2019

[2].杨养锋.立足区域优势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N].西安日报.2018

[3].郭钇杉.华坚带动国内产业转移解决当地就业[N].中华工商时报.2017

[4].李梦.国内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7

[5].丁鑫,宋锋华.西北五省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实证研究——基于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视角[J].新疆农垦经济.2016

[6].胡仪元.探索西部地区科学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又一新作——《中国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评介[J].经济纵横.2016

[7].何龙斌.国家战略视角下的国内产业转移统筹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李宪建.国内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与战略选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5

[9].赵川,纪尚伯.新疆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正负效应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5

[10].陈景岭.当前国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C].Proceedingsof2014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cialSciencesResearch(SSR2014V6).2014

标签:;  ;  ;  ;  

国内产业转移论文-邓荣荣,李亚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