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湖滨带等水陆交错区土壤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选择位于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的典型的太湖湖滨带作为实验地,重点研究湖滨带湿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两种活性有机碳沿水分梯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目的是通过了解太湖湖滨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时空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子,为进一步阐明湿地土壤碳循环特征以及为该区湿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明显影响土壤表层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湖滨带土壤水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在表层(0-10cm)沿土壤水分梯度的降低而减小,表现为近水区>中水区>远水区,但下层土壤沿水分梯度的差异变小。湖滨带土壤表层水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中的,这与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水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和土壤湿度是调控土壤活性有机碳沿水分梯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湖滨带土壤水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月,表现为夏季最高,春夏季节大于秋冬季节;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8月最大,11月最小。土壤温度是影响湖滨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珠江口夏季海陆源有机碳的模拟研究——分布特征、贡献比重及其迁移转化过程[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1)
- [2].生物有机碳肥在大白菜上的施用效果[J]. 磷肥与复肥 2020(01)
- [3].有机碳肥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 2020(02)
- [4].有机碳肥对保罗兰睡莲开花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0)
- [5].有机碳肥对香榧幼林生长影响研究初报[J]. 林业科技 2017(04)
- [6].生产高质量的有机碳肥 颠覆有机肥传统标准与工艺[J]. 中国农资 2017(35)
- [7].土壤有机碳破解众多难题[J]. 中国农资 2017(34)
- [8].植物碳营养系列报道之四 研究有机碳营养 发展有机碳肥[J]. 中国农资 2013(48)
- [9].森林生态系统植硅体及其封存有机碳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9(12)
- [10].砒砂岩与沙重构土体中有机碳的矿化特征[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10)
- [11].变废为肥的法宝——有机碳肥技术[J]. 中国农资 2018(04)
- [12].大棚作物如何应用有机碳肥[J]. 中国农资 2018(09)
- [13].有机碳养分组合的肥效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20(03)
- [14].有机碳技术与化肥产业结构性改革[J]. 化肥工业 2016(05)
- [15].连续14年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 [16].外源有机碳对植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7(06)
- [17].有机碳肥与农业现代化[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5(09)
- [18].有机碳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7)
- [19].生物炭及秸秆对水稻土各密度组分有机碳及微生物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6(18)
- [20].弱光照条件下有机碳营养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5(04)
- [21].有机碳肥应用七原则要记住[J]. 中国农资 2018(11)
- [22].不同退耕年限对菜子湖湿地表土有机碳组分与质量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2(08)
- [23].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轻组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14)
- [24].长期施肥下灰漠土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的含量及其演变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 [25].西藏草地开垦后土壤表层氮素及有机碳特征研究[J]. 草业科学 2010(09)
- [26].对“有机碳肥”的探讨[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02)
- [27].新型肥料的时代需求与技术创新[J]. 磷肥与复肥 2019(10)
- [28].不同培养温度下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特征研究[J]. 土壤 2019(05)
- [29].绿素对西北冰洋海源有机碳埋藏的指示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06)
- [30].有机碳肥重要品种介绍[J]. 中国农资 2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