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龙门区块石炭系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川东地区龙门区块石炭系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石炭系黄龙组是川东地区大天池气田龙门区块的主要产气层位,由于其埋深较大,非均质性强,因此深入研究其沉积相及储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沉积岩石学、储层岩石学及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以川东石炭系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通过岩芯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结合测井、录井及区域地质资料,识别黄龙组岩性特征、古生物种群及测井相等沉积相标志,恢复研究区沉积环境,总结出龙门区块石炭系为膏湖——咸化泻湖——陆表海沉积环境变迁模式,并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相带和八个微相,即:C2hl1为蒸发膏湖沉积亚相带,C2hl2为咸化泻湖沉积亚相带,C2hl3属于正常陆表海湾沉积亚相带;八个微相:膏湖微相、暴露蒸发微相、泻湖微相、泻湖内浅滩微相、暴露浅滩微相、潮坪微相、海湾、开阔海潮下微相。沿着构造轴线选择2条覆盖全区的剖面线,研究黄龙组沉积相纵横向展布特征;在单井及连井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以各层段为研究单元,刻画黄龙组一段、黄龙组二段、黄龙组三段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结合物性特征及各井段天然气测试资料,指出泻湖内浅滩是该区最为有利的沉积微相,其次为暴露蒸发微相和暴露浅滩微相。通过镜下薄片鉴定和岩芯观察,发现从黄龙组一段到三段依次为膏岩-次生灰岩-白云岩-泥粉晶灰岩的岩性递变,总体物性较差,具有良好的含油气性;发育了粒内溶孔、粒间孔、粒间溶孔、窗格孔、晶间孔、铸摸孔、溶洞、溶缝、裂缝等储集空间,其中粒间孔、粒间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溶洞、裂缝等为主要储集空间;成岩作用强,其中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黄龙组储层发育的重要原因。在详细研究储层四性关系和储集空间的基础上,结合岩芯物性分析,研究工区储层类型,以重庆气矿储层分类为标准,把龙门区块黄龙组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储层,其中Ⅱ、Ⅲ类储层最为发育,Ⅰ类储层基本不发育。最后将该区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总结为“四控论”:沉积相控制储层展布,岩性控制储集性能,成岩作用控制孔隙演化,裂缝控制储层高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主要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主要理论依据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完成工作量
  • 1.6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工区地理位置
  • 2.2 地质概况
  • 2.2.1 沉积背景
  • 2.2.2 构造背景
  • 2.3 气田勘探开发概况
  • 2.3.1 地震勘探
  • 2.3.2 钻井勘探
  • 2.3.3 开发概况
  • 2.4 构造特征
  • 2.4.1 背斜发育特征
  • 2.4.2 断裂发育特征
  • 2.5 地层划分与对比
  • 2.5.1 地层划分
  • 2.5.2 地层对比
  • 第3章 沉积相特征
  • 3.1 沉积相标志
  • 3.1.1 岩性标志
  • 3.1.2 古生物标志
  • 3.1.3 测井相标志
  • 3.2 沉积相模式及沉积微相特征
  • 3.2.1 沉积相模式
  • 3.2.2 沉积微相特征
  • 3.3 沉积相展布特征
  • 3.3.1 沉积相纵横向展布特征
  • 3.3.2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4章 储层特征
  • 4.1 储层四性特征
  • 4.1.1 岩性特征
  • 4.1.2 物性特征
  • 4.1.3 电性特征
  • 4.1.4 含油气性特征
  • 4.2 储集空间
  • 4.3 成岩作用
  • 4.3.1 压实、压溶作用
  • 4.3.2 重结晶作用
  • 4.3.3 溶蚀作用
  • 4.3.4 胶结作用
  • 4.3.5 交代作用
  • 4.4 储层类型及分类
  • 4.4.1 储层类型
  • 4.4.2 储层分级
  • 4.5 储层纵横向展布特征
  • 4.5.1 储层纵向展布特征
  • 4.5.2 储层平面展布特征
  • 4.6 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 4.6.1 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4.6.2 岩性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4.6.3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4.6.4 裂缝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国时期川东地区鸦片的传播与川东社会变迁[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抗战时期川东地区农业生产状况考察[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3].“湖广填四川”与川东地区的开发[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8)
    • [4].四川扬琴在川东地区的发展初探[J]. 通俗歌曲 2015(02)
    • [5].推进多样化开放式扶贫的思考——以川东地区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3)
    • [6].土地、技术与劳动力——抗战时期川东地区农业生产[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7].川东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困境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8)
    • [8].川东地区青贮玉米丰产栽培及贮藏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05)
    • [9].川东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03)
    • [10].川东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9)
    • [11].川东地区气体钻井的应用[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05)
    • [12].川东地区优质饲草短缺原因及对策[J]. 畜禽业 2018(04)
    • [13].川东地区大棚蔬菜传染性病害发生特点与田间判别方法[J]. 四川农业科技 2009(04)
    • [14].川东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调查[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4)
    • [15].推进多样化的开放式扶贫探略——以川东地区为例[J]. 吉林农业 2011(11)
    • [16].川东地区山地型小城镇风貌设计探索——以龙沙镇小城镇风貌设计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08(08)
    • [17].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年川东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05)
    • [18].川东地区白三叶引种适应性试验研究[J]. 草业科学 2011(02)
    • [19].川东地区建筑方案、动力设计浅谈[J]. 四川水泥 2018(02)
    • [20].高校女子健美操选修课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川东地区为例[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4)
    • [21].川东地区冬油菜高产稳产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 2017(31)
    • [22].论文化建设背景下川东地区亟待解决的几个社会问题[J]. 科学中国人 2016(04)
    • [23].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地震采集方法探讨[J]. 价值工程 2013(11)
    • [24].川东地区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研究[J]. 草学 2018(02)
    • [25].川东地区优质饲草短缺的原因及对策[J]. 四川畜牧兽医 2018(05)
    • [26].川东地区民间音乐艺术研究[J]. 黄河之声 2018(10)
    • [27].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对夏季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05)
    • [28].川东地区天然气管道干气输送效果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14)
    • [29].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8)
    • [30].我在“武斗”中救助患者[J]. 龙门阵 2011(04)

    标签:;  ;  ;  ;  ;  

    川东地区龙门区块石炭系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