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魔鬼主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米兰·,昆德拉,《笑忘录》,双重,矛盾主题
魔鬼主题论文文献综述
赵谦[1](2015)在《记忆与遗忘 天使与魔鬼——《笑忘录》中的双重矛盾主题变奏》一文中研究指出《笑忘录》是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精品,它以布拉格为主线讲述了多个人物的不同生活遭遇,串联了那个疯狂、堕落、野蛮的时代,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度思考。记忆与遗忘、天使与魔鬼是小说中蕴含着的双重矛盾主题,它们互相交织,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全面解读这两对矛盾主题的变奏,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哲学内涵,认识到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学会以超然的心态去面对无法消解的人生矛盾。(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徐畅[2](2014)在《“魔鬼的发明”?——从《浮士德》的纸币主题看人本主义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歌德《浮士德》中的纸币主题及近年德国经济界在金融危机问题的讨论中对该主题的援引进行分析,结合系统论社会学的观点,本文试图论证:纸币的出现是社会沟通自发演进的结果,对货币增发和经济增长进行人本主义批判并不能真正有助于防范经济危机。不仅如此,人本主义批判本身也是一种人本主义意义上的努力和尝试,因此它自身也是它所批判的进步强迫症的组成部分。尽管歌德对以纸币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持批判态度,但他在作品中最终实现的是现代性批判和人本主义理想的和解,这种和解使他超越了人本主义批判的自反式悖论。(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2014年03期)
郭琦[3](2011)在《化装成“天使”的“魔鬼”——冯内古特小说《时震》中科技与人文主题的博弈》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时震》发表于1997年,曾一度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封笔之作。该小说不仅是冯内古特后现代小说写作风格的一贯传承,更以其深刻隐秘的思想成为着者的一部世纪末"政治预言"。该文作者就小说中所出现的"科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着小说中科技的社会功能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探究了科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结果的存在意义及对人类本性等方面的反作用。同时通过对小说中关键因素进行的关系构建试图探究出小说家冯内古特对人类社会最终出路,做出理性或非理性的抉择,并通过分析小说中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悲观中透着希望"的预见也可揭示出作品中暗含着的深刻主题及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人文主义思考。(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1年01期)
李斌[4](2010)在《辛格短篇小说《魔鬼的婚礼》主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s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是20世纪着名的犹太作家,以短篇小说见长。《魔鬼的婚礼》是辛格着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该小说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魔鬼向拉比遗孤报复的故事。通过对这篇短篇小说的解读,可以看出辛格作为一名美国犹太作家,其作品中体现出的独特的创作主题。(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07期)
杨蕾,路小红[5](2010)在《凄美的淑女 罪恶的魔鬼——福克纳小说中淑女崇拜主题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的作品包含多重主题,最常见的是反映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现实,及美国南方白人妇女受到男权压抑的现实。种族歧视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黑(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0年08期)
王东[6](2010)在《《理查叁世》中的魔鬼主题与艺术技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是恶魔的化身,他具备恶魔的一切特征。他是邪恶的代表,为了一己私欲毫无人性地嗜血杀戮。莎士比亚通过独白、反衬、《圣经》典故的运用、超自然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地深化了主题、塑造了一个人间恶魔形象。《理查叁世》是一部富有寓意的作品,其以《圣经》为源泉,鞭挞的是魔鬼所代表的邪恶,用理查这样一个人型魔鬼的死亡结局论证了何为魔道,何为人应遵循的天理。《理查叁世》揭示了善与恶的冲突,宣告了邪恶必败的下场,具有非凡的文学价值与深远的道德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0年03期)
廖文娟[7](2005)在《霍夫曼小说《魔鬼的迷魂汤》中的恐怖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恐怖小说的主要特点在于其神秘、恐怖的气氛。作者常借助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特定的周边环境及超自然现象来给读者制造神秘、可怕、恐怖的氛围;常用的恐怖母题多来自于秘密团体和教会。同时一定的篇章结构和文体风格也有助于恐怖气氛的产生。从作品的情节设置、结构安排及人物塑造等方面来看《霍夫曼的》魔鬼的迷魂汤?有明显的恐怖小说特征。作者在该作品中有意识地使用了一系列典型的恐怖母题。本论文从恐怖小说的角度来分析?魔鬼的迷魂汤?,研究该作品中的恐怖母题并分析,霍夫曼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把传统的恐怖母题加以变化地用于作品中。(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5-12-01)
魔鬼主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歌德《浮士德》中的纸币主题及近年德国经济界在金融危机问题的讨论中对该主题的援引进行分析,结合系统论社会学的观点,本文试图论证:纸币的出现是社会沟通自发演进的结果,对货币增发和经济增长进行人本主义批判并不能真正有助于防范经济危机。不仅如此,人本主义批判本身也是一种人本主义意义上的努力和尝试,因此它自身也是它所批判的进步强迫症的组成部分。尽管歌德对以纸币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持批判态度,但他在作品中最终实现的是现代性批判和人本主义理想的和解,这种和解使他超越了人本主义批判的自反式悖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魔鬼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1].赵谦.记忆与遗忘天使与魔鬼——《笑忘录》中的双重矛盾主题变奏[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徐畅.“魔鬼的发明”?——从《浮士德》的纸币主题看人本主义批判[J].外国文学评论.2014
[3].郭琦.化装成“天使”的“魔鬼”——冯内古特小说《时震》中科技与人文主题的博弈[J].海外英语.2011
[4].李斌.辛格短篇小说《魔鬼的婚礼》主题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
[5].杨蕾,路小红.凄美的淑女罪恶的魔鬼——福克纳小说中淑女崇拜主题解析[J].山花.2010
[6].王东.《理查叁世》中的魔鬼主题与艺术技巧初探[J].电影文学.2010
[7].廖文娟.霍夫曼小说《魔鬼的迷魂汤》中的恐怖主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