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的病原体,也是人类TORCH综合症的病原体之一。孕期弓形虫感染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其中早孕期弓形虫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最为严重。正常情况下,母胎界面处于一种复杂的免疫平衡状态。虽然当前对于形成这种免疫平衡的详细机制及参与的免疫分子并不完全清楚,但许多研究证明,其中母胎界面的MHC分子和NK细胞及其受体在维持正常妊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人滋养层细胞表达的HLA-G与母体蜕膜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互为配体,二者的结合可有效抑制母体NK细胞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在维持正常妊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室前期研究已发现弓形虫感染可下调人早孕期滋养层细胞表面HLA-G和人子宫蜕膜NK细胞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待发表)。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建立早孕期弓形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在体内探索以上分子在弓形虫感染致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机制。RT.BM1和RT1-E是表达在大鼠胎盘的MHC Ib类分子,与人HLA-E、HLA-G有诸多相似性,因此推测RT.BM1和RT1-E可能是通过与表达在蜕膜NK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如抑制性受体NKG2A和活化性受体NKG2C及Ly49s3等结合调节蜕膜NK细胞的免疫活性,从而在大鼠正常妊娠的维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关于大鼠正常妊娠过程中胎盘RT.BM1、RT1-E和蜕膜NK细胞受体NKG2A、NKG2C和Ly49s3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弓形虫感染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构建早孕期弓形虫感染的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检测正常组和感染组大鼠胎盘RT.BM1、RT1-E和大鼠蜕膜NK细胞受体NKG2A、NKG2C、Ly49s3 mRNA的表达水平,首先探索上述分子在正常妊娠过程中的表达规律,进而研究早孕期弓形虫感染对上述分子表达的影响,分析它们表达水平的改变与弓形虫感染致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探索早孕期弓形虫感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分子机制增添新的内容。将48只孕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正常组,每组24只。感染组于妊娠第5天腹腔注射1×105个弓形虫强毒株(RH株)速殖子/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于孕第9、13、15、17天分别处死6只孕鼠,无菌剖腹,观察胎鼠情况,计录死胎数及活胎数。分别检测胎盘RT.BM1、RT1-E和蜕膜NKG2A、NKG2C及Ly49s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正常组活胎数为204只,死胎数为3只,死胎率为1.4%;感染组活胎数为133只,死胎数为27只,死胎率为16.9%,感染组死胎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②RT.BM1 mRNA:正常组第9、13、15天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第17天则明显增高(P<0.01);感染组的前三个时间点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③RT1-E mRNA:正常组在第9天低于后三个时间点(P<0.05),而感染组在第9、13、15天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显著(P<0.01)、(P<0.05)、(P<0.01)。④NKG2A mRNA:第13天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三个时间点(P<0.05),而第9、15、17天之间无显著差异;感染组的第9、13、15天均上调(P<0.05)、(P<0.01)、(P<0.01)且以中孕(第13、15天)最显著。⑤NKG2C mRNA:第9、13天表达最高,第15、17天明显下降,与前两个时间点差异显著(P<0.01);感染组各时间点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且第9天、13、17天感染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P<0.05);⑥Ly49s3 mRNA:正常组第13天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三个时间点(P<0.01),感染组在四个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弓形虫感染量合适,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上述MHC分子和NK细胞受体的表达水平与妊娠进展密切相关;早孕期弓形虫感染均可造成上述分子表达水平的改变,打破正常妊娠所需的胎盘局部免疫平衡状态,可能是早孕期弓形虫感染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分子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