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东部沿海城市已经出现了郊区化的迹象,郊区居住用地的拓展作为郊区化表现之一,其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在西方20世纪90年代针对当时的“郊区化”无序蔓延,爆发了新城市主义思潮,其倡导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即为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开发)。TOD理念对郊区居住区规划具有借鉴意义,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国情,不能对其理论进行简单的照搬,而应从解决目前郊区居住区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本着这种思路,文章希望通过研究分析得出TOD理念在目前我国郊区居住区规划中应用的基本点,并由此对郊区居住区规划提出个人的建议。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内容与意义、研究的目标与技术路线、研究的方法,基本概念及解析。第二部分对TOD理论进行解析,对其主张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第三部分从我国目前郊区居住区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典型案例解析郊区居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TOD理念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方法。第四部分,总结得出TOD理念在我国郊区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并结合原则,对我国郊区居住区规划提出个人的建议。文章强调TOD理念在郊区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希望研究的成果能对解决目前我国郊区居住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帮助,并为未来我国郊区居住区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核心概念解析—TOD1.2 研究的背景1.2.1 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1.2.2 国内近年来针对“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利用研究”的兴起1.2.3 “郊区化”的出现1.3 研究内容及意义1.3.1 研究的意义1.3.2 研究的内容1.4 研究的目标及技术路线1.4.1 研究目标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1.5 研究的方法1.5.1 文献阅读法1.5.2 现场研究法1.5.3 案例研究法1.6 相关研究及评述1.6.1 TOD 基础研究及评述1.6.2 TOD 研究及评述1.7 相关概念及辨析第2章 TOD 理念解析2.1 TOD 基本原理2.2 TOD 的目标2.3 TOD 倡导的开发模式2.3.1 宏观层面开发模式——城市2.3.2 微观层面开发模式—TOD 社区2.4 TOD 特定特征2.4.1 空间尺度特征2.4.2 密度特征2.4.3 土地使用特征2.5 TOD 适用地区2.5.1 新拓展地区(New Growth Areas)2.5.2 再开发地区(Redevelopable Sites)2.5.3 城市待发展区(Urbanizing Sites)第3章 郊区居住区规划实例分析及比较研究3.1 我国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来源及模式3.1.1 我国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来源3.1.2 我国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组织结构3.2 我国城市郊区居住区规划中的实例及反思3.2.1 上海曲阳新村规划分析及反思3.2.2 长沙德馨园小区规划分析及反思3.2.3 广州汇景新城规划分析及反思3.2.4 对我国城市郊区居住区规划反思总结3.3 TOD 理念所倡导的社区组织模式分析3.3.1 国外实例分析3.3.2 TOD 理念下的社区组织模式3.4 TOD 社区组织模式与我国居住区组织模式比较分析第4章 TOD 理念在我国城市郊区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原则4.1 功能复合化,促使混合使用的土地利用形态形成4.1.1 居住区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统一4.1.2 区域层面对郊区居住区功能整体定位4.2 多重功能的社区中心4.2.1 社区中心承担交通枢纽的功能4.2.2 社区中心承担商业办公等复合功能4.3 设置密度门槛,促使住宅多元化4.3.1 设置郊区居住区密度门槛4.3.2 倡导不同类型的住宅布置4.4 交通组织倡导公交优先4.4.1 先决条件—加快城市大运量交通建设4.4.2 具体措施—建立适宜于步行的开放交通体系结论参考文献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郊区居住区论文; 郊区居住区规划论文; 应用论文;